讨论自觉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学术遗产

讨论自觉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学术遗产

ID:947451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讨论自觉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学术遗产_第1页
讨论自觉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学术遗产_第2页
讨论自觉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学术遗产_第3页
资源描述:

《讨论自觉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学术遗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讨论自觉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学术遗产近些年来,中国学人就如何进一步把中国学术推向世界,并在国际学术话语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问题,展开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的深入探讨。有关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讨论,除了要有持续性、要从理论上发掘新的见解,从具体的学术工作中发现新的成果,还要有耐心,以求铢积寸累之效。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从新时期国家战略高度,论述了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及承担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一幅高起点的、前瞻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蓝图;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通力协作的系统工程;这需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

2、按照自身发展特点,精心描绘出在这幅宏伟蓝图中的所在位置。正是在这篇重要讲话的启发和鼓舞下,关于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有几方面问题需引起我们的关注。  自觉性和自信心是关键  对于一件重要事情的重要性认识,有没有自觉性决定了认识的高度。这种自觉性于时代的启迪和历史使命的召唤。517重要讲话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

3、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了这段话后,联系中国走在世界前列,后来受到列强侵略,又经过百余年的抗争、奋斗,走上了伟大民族复兴道路的曲折历史,能够深刻体会到517重要讲话激发人们自觉精神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使命感的自觉认识,既于现实,又于历史,它表现为豪迈的有作为、敢

4、担当的奋发精神。  有了自觉性,还要有自信心。近百余年的学术史表明,当中国近代学术起步之时,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已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因此,引进西学为我所用是现实的选择。一方面来看,中国学人了解了西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学人放松了表现自我。对于中国文化优秀遗产尤其是优秀的学术遗产缺乏集中的、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学人的学术和理论自信心。面对中华优秀文化这座思想、理论、学术的富矿,我们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理应具有充分的信心。  探索关于发掘、梳理古代学术遗产的路径  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从何处入手?这是首先要

5、明确的问题。517重要讲话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进而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包

6、含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第二,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第三,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在这三个特点中,继承性、民族性是第一位的。这是因为,脱离了继承性,也就失去了民族性,没有民族性,当然也就谈不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此,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应首先从继承性、民族性入手。  谈到话语体系,必然涉及有关理论问题,包括概念、范畴等学术用语。从中国古代史学来看,记述历史的著作浩如烟海,而讨论理论问题的专书却并不多见,人们关于历史的认识和关于史学的认识,多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后人对理论问题发掘、梳理,甚至使人产生

7、一种误解,认为中国古代史学只有记述、没有理论。可以说,这种情况不止是史学如此,其他学科也存在类似情况。以史学研究为例,可从两方面来加以关注:其一,不应以西方近代以来的历史哲学著作和史学方法论著作来反衬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一则是时代不同,二则是中西学人在理论思维与表述上的特点不同,作简单的比较并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其二,中国史学家的理论表达散于各书,以至于显示不出其理论魅力,但却因中华文明不曾中断而使不同时期的学人可以以接力的方式,传承着对许多问题探索的连续性,即用另一种方式显示出它的系统性。这两方面,或许也适合史学以外的一些学科用以看待本学

8、科的理论遗产。  尊重、凸显中国学术遗产的特色  中国古代史学家鲜明的理论意识,具有久远的传统。东汉班固称: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