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十:唐洋洋:比较安娜与林黛玉悲剧命运

本十:唐洋洋:比较安娜与林黛玉悲剧命运

ID:9378918

大小:183.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4-29

本十:唐洋洋:比较安娜与林黛玉悲剧命运_第1页
本十:唐洋洋:比较安娜与林黛玉悲剧命运_第2页
本十:唐洋洋:比较安娜与林黛玉悲剧命运_第3页
本十:唐洋洋:比较安娜与林黛玉悲剧命运_第4页
本十:唐洋洋:比较安娜与林黛玉悲剧命运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十:唐洋洋:比较安娜与林黛玉悲剧命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UDC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聊斋志异》因果报应思想内涵探析所在院系专业名称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二年五月原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戴峰教授的殷切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文献综述一、概述《聊斋志异》作为我国古

2、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扛鼎之作,一直以来都倍受研究学界的关注。综合分析该书的创作思想,在全书其近五百篇作品中,带有因果报应色彩的多达二百多篇。因果报应作为构建小说框架的主要话题,穿插在各类故事中,贯穿于作品的始终,是构建《聊斋志异》宏大志怪画卷的重要元素,可以说因果报应在《聊斋志异》的思想地位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探讨的。本文主要是以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版)为文本,以相关课题的名家研究论文和专著为参照,多角度的阐述了《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的思想内

3、涵。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的思想的来源。从佛教思想的传播、生活年代背景以及蒲松龄个人宗教活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因果报应这一思想的根本来源,主要解释了“《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思想来自哪里”这一问题,为解析其思想内涵作铺垫。第二部分:《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的多元化表现。通过阅读归纳,本文将因果报应的具体表现划分为来世报应表现、现世报应表现世报和现世报相结合三大方面,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的报应思想作了一个概述比较,主要论述了“《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思想有什么具体表现”这一问题

4、。第三部分:《聊斋志异》因果报应描写的思想动因。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总结,本文将《聊斋志异》因果报应思想的写作动机归纳为两大类:假神道以惩恶以及假神道以奖善,主要论证了“《聊斋志异》因果报应思想的主要目的和写作动机”这一问题。与本论文课题相关的研究,目前主要有论文如王建平的《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复仇描写》(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3期)、吕逸新的《论<聊斋志异>假象寄兴的审美世界》(《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3期)、尚继武的《<聊斋志异>空间叙事艺术论析>)等等,研究专著则主要有朱一玄的《聊斋志异资料

5、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版),马瑞芳的《聊斋志异创作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由此可见,学界主要对《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美学思想、叙事技巧以及创作论等方向进行了研究,本文则主要从作品创作思想出发,以融入在作品中的因果报应说为切入点,从其思想来源、多元化体现以及写作动机三个方便多角度的进行了论证,充分的挖掘了因果报应在《聊斋志异》中的思想内涵,并指出因果报应思想在《聊斋志异》中并不能简单的视之为封建思想和迷信观念,而是包涵有假神道以惩恶扬善的积极内涵的。二、主题目前,我们认为,因果

6、报应学说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叙事内容和情节发展模式,而是一种有劝世教化意味的思想。但国内对于《聊斋志异》因果报应说的研究在早期(19世纪70年代以前)却主要是从其消极的方面来解读的。如马振方的《试论<聊斋志异>的精华与糟粕》(光明日报1956年7月11日版)中认为“《聊斋志异》全书弥漫着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宿命论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迷信思想”。同样的,朱世英在《〈聊斋志异〉的宿命论思想应当批判》(《光明日报》1964年9月20版)一文中则特别指出因果报应的消极影响,认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

7、》用因果报应来抚慰和麻醉劳苦大众是极为有害的。更有甚者,李厚基和韩海明合著《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一书中直接点明“聊斋半数以上是糟粕,数量最多的,应推宣扬因果报应的反动落后观念的作品”。这样一来,《聊斋志异》的因果报应说在研究初期是完全处于否定和被批判地位的。甚至到了70年代后期,仍旧有部分学者对因果报应持批判态度,如田汉云《〈聊斋志异〉与佛教》(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2版27页)中写到“蒲松龄用佛教的果报论对现实生活作出若干有害的解说。”显然,这一时期的《聊斋志异》因果报应说的研究是有失公

8、允的。改革开放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于本论文课题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不仅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内容详实可靠,而且研究方法向科学化辩证化发展。如王能宪的《婆心救世曲笔为文——<聊斋志异>因果报应问题辨证》不仅分析了因果报应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而且提出了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聊斋志异》中的因果报应内容。而许劲松的《〈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思想论析》则主要论证了蒲松龄因果报应思想的本源是佛教社会风气和人生的坎坷,认为蒲松龄用因果报应来偿善惩恶、寄托愿望和理想,批判和否定社会罪恶。蔡相宗和蔡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