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

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

ID:9370286

大小:11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9

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_第1页
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_第2页
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_第3页
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_第4页
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_第5页
资源描述:

《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徐渭对盛唐边塞诗的续接和拓展内容摘要:边塞诗作为反映盛唐气象的一个显著标志,其巨大的精神张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一时盛极难继。明代“南倭北虏”的严峻形势吸引了众多诗人的目光,经过近七个世纪的潜行,受前后七子追摹唐诗的主张影响,边塞诗至弘治万历年间颇有起色,其中徐渭以其特出的创作实绩呈现出有别于唐调的新风貌。内容题旨上,通过壮游北地的深入体验,集中表达和战思想;艺术风格上,率真平和的气象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新变续接和延伸了唐代边塞诗的描写范围和艺术境界。关键词:徐渭边塞诗和战思想盛唐边塞诗表达卫国将士从军戍边的英雄气概

2、、以异域的景象展现将士豪迈的精神,以浪漫主义的达观抒写边塞意象,格调激昂,气象雄浑,使积极进取、青春飞扬、宏伟气魄成为盛唐的一种时代精神,为唐代文学乃至唐代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边塞诗因此被认为“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林庚:《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四期.盛唐边塞诗巨大的精神张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都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一时盛极难继。自中唐以降而至明代前期,边塞诗创作不绝如缕,。明代中后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宗唐的文学风尚等因素共同推

3、动形成了边塞诗创作的高潮,其中徐渭以其特出的创作实绩呈现出有别于唐调的新风貌。艺术风格上,率真平和的气象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新变续接和延伸了唐代边塞诗的描写范围和艺术境界。一、明代边塞形势和边塞诗创作概况明王朝自开国以来“南倭北虏”的外在威胁,被迫形成了“修武备,谨边防来则御之,去不穷追”(清)张廷玉等:《明史·太祖本纪》,中华书局,1980,第320页.的以守御为主的国防政策,重建以长城为主干、“九边”为犄角的北部边疆防御体系以御蒙古贵族。即便如此,蒙古部落还是两次对明朝造成致命打击: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9

4、9)的“土木堡之变”。大明皇帝做了瓦刺首领也先的俘虏。发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庚戌之变”,在中秋节之际,俺答兵围京城,京师岌岌可危。明代的国防现实,被及时地反映到诗歌创作中,尤其在明代中后期,形成了边塞诗创作的高潮。弘治至万历时期,边塞多事,于是边塞之作始大量产生。这一传统题材的复苏,迎合了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理论主张,李梦阳、徐祯卿、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领袖诗坛,或英发豪迈、或悲慨悲歌,步趋唐人,“诗亦是太白、少伯雁行”(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凤凰出版社,2009,第109页.。内容上模仿

5、盛唐边塞诗,多用乐府旧题写作,表现的角度和手法,对于唐人变少而复多。更由于国势再不能象盛唐那样脾晚周边、降服四邻,他们作诗虽追求盛唐气象,但由于缺乏现实支持和精神力量,作品常呈现出悲凉哀婉、意绪难平的面貌。蒋鹏举:《明代边防诗的特色简论》,《聊城大学学报》,2008年第六期.二、徐渭边塞诗以和战思想为中心的创新视野针砭七子的徐渭一生足迹遍及广东、江西、福建、江苏、安徽、河北、山东、浙江等地,“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一皆达之于诗”(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徐渭集·附录》,1343

6、页.。他的边塞诗极富生活实感,通过壮游北地的深入体验,集中表达和战思想,突破唐人藩篱,以全新的视域抒写有别于传统边塞诗的题旨内容,补充和延伸了边塞诗的描写范围。万历四年(1576)夏,刚出狱不久的徐渭受时任宣大总督的好友吴兑之邀入其幕。在旅居边塞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徐渭创作了五十二首边塞诗,既有《边词》廿六首这样的七绝组诗,又有《胡市》七绝短章;既有五律《王口北见遗貂帽因往》二首,又有五古《入燕》三首。我国古代的边塞诗,或写边塞生活的寒苦,征夫闺妇的怨思;或写边地将士的豪情壮举,沙场战争的血腥场面。在徐渭的边塞诗中,却

7、把民族融合的和平图景作为核心内容,表达人道主义与和战思想。其一,抒写边地生活,传递民族间兄弟情谊。隆庆五年,蒙古俺答部和明王朝达成通贡互市之议,史称“隆庆和议”,边地军民从俺答部多年的侵扰威胁中解脱出来,西北边境出现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徐渭边塞诗表现的另一个方面是通过边塞见闻,反映来之不易的和平图景。如《上谷边词》八首之一:“胡儿住牧龙门湾,胡妇烹羊劝客餐。一醉胡家何不可?只愁日落过河难。”诗中反映了部分蒙古族“住牧龙门湾”的定居生活,展现了他们“烹羊劝客餐”热情好客的一面,竟使徐渭想要“一醉胡家”。诗中既有蒙古族

8、主人热情好客的身影,又有诗人坦荡开朗的胸襟,洋溢着和平生活的快乐。俺答封贡后,明政府在边地开贡市,蒙古族人民用马匹、皮革等换取内地生产的铁器、布帛等物资。通过商品交易各取所需,也增进了和平局面,但明政府内部对和战依然争论很大,“时议者争言贡市利害”(清)张廷玉等:《明史·列传·方逢时传》,北京,中华书局,1984,第5844页.“大约识事务者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