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21140
大小:6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23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的发展历史(第一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论的发展历史专业:学科教学(地理)姓名:张俊黎学号:10420110001作业要求:勾勒《课程论》的发展历史,要求学生提供了简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修改理解、完善、并充实详细知识,并有自己的见解。一、教学论的发展历史简图国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历史简图课程论发展历史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古代的课程观古代:公元前—公元13世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课程观16世纪培根的课程观↓近代:14世纪—19世纪中叶17世纪夸美纽斯的课程观↓斯宾塞的课程观19世纪末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现代:19世纪末—至今1918博比特的《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1920查斯特的课程观《课程建设》
2、1949泰勒的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60年代:学科结构运动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教学理论探索》↓1969-1983实践性课程施瓦布的课程观70年代-至今:概念重构主义派纳《理解课程》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历史简图发展历史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儒家教育思想对课程设置的影响,“六艺”为代表秦汉南北朝时期秦汉南北朝:课程主要学习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唐朝时期唐代:增加了经学内容,设立了专门的律学、算学、数学、医学学校明清时期明清:理学盛行,八股文习作成重要课程清末时期清末:蔡元培把五种教育和学校设立的各门学科联系起来,学科与教育目标结合民国
3、时期民国时期:陶行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课程与教材要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创造建国初期建国初期:改造旧课程学习前苏联文革后-至今文革后-至今:课程理论建设的丰富时期,初期的应试教育课程到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新课改二、教学论的发展历史详细解读(一)课程理论的萌芽我国古代在没有出现“课程“这一专门名词前,古籍中便有了关于课程实践方面的记载。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例如孔子、墨子、和荀子等,都对课程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他们发现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学业水平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国学校课程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最早见于《礼记.内则》:“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
4、教之数日;十年,外出就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春秋时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他的私人授学过程中有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思想:在教育内容方面他提倡“四教”即:文、行、忠、信。“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为了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君子”,他主要通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对学生施教。他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即通过不同的教育途径来协助教育目的的实现。孟子对教
5、育同样有其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范,要采用“启发诱导”、“盈科而进”等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要主动自觉、持之以恒,在学习内容上要“博学返约”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中国早期教育思想的成果,包含了及其丰富的课程理论思想,他们已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季节、时间等因素对学习的不同影响,他们根据不同教育阶段,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间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但是,这一时期“课程”这一专门名词没有出现。至唐宋时期,随着学校制度的完善,课程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除了继续使用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儒
6、家经典课程外,产生了较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如,律学、书学、算学、医学等专门学科,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到了宋代分科教育更加发达,在唐代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武学、画学等专业,课程设置更为丰富。据考证“课程”一词在唐宋时代开始出现,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曾用“课程”这个词注释《诗经.小雅》。南宋朱熹在其《朱子全书.论学》里曾用“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等语句,这里的“课程”已经有了课业及其进程的涵义。作为中国封建教育正统的儒家思想,在整个教育中占据着主流地位,教育以维护封建统治培养统治阶级的治术人才、修身养性为目的。所以,当时出现的专业化很高的算学、天
7、文学、医学等实科课程虽然领先于欧洲一千多年,却未受到统治者的足够重视,没能获得很好的发展。作为西方的教育源头的古希腊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古代斯巴达和古代雅典的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产生出迥然相异的两种课程设置。以军事体育为主的斯巴达教育其课程设置主要有:赛跑、跳跃、掷铁饼、角力等军事五项竞技;雅典的教育充分体现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分别设置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课程。雅典的智者派创立的三艺:文法、辩证法、雄辩术加上当时学校中普遍实施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艺成为影响整个欧洲教育千年以上的“七艺”教育。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