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人与自然_沈斐

再读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人与自然_沈斐

ID:9214793

大小:283.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3

再读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人与自然_沈斐_第1页
再读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人与自然_沈斐_第2页
再读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人与自然_沈斐_第3页
再读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人与自然_沈斐_第4页
再读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人与自然_沈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读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中人与自然_沈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第9卷第4期Vol.9,No.42011年8月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NanchangCPCCommitteeAug.,201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沈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不是现代科学观中的“我-它”关系,而是感性地表现为“我-你”、“我-我”的存在状态。对此,学术界往往解读为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批判或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残余。然而,当我们在理论上将其置于哲学存在论变革的视阈下,在实践上将其纳入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运动中,我们

2、发现,这实际上已经是唯物史观的表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被表达为人与自然在劳动中的对象性生成,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活动构成一部交互生成的总体性历史;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现实生活的任务,现实生活为自然界的解放同时也是人的解放开辟道路。[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与自然;对象性活动;存在论变革;历史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45(2011)08-0004-0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主义、浪漫主义或自然主义的“解释世界”,而是坚定中有大量关于自然与人的论述,例如,“直接的

3、感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现实的“改造世界”。笔者试从自然界,对人来说直接是人的感性,直接是另一个对三个方面加以阐明。他来说感性地存在着的人”[1](P90);“社会是人同自然一、“对象性活动”与存在论变革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对象性”是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基石。何为对义”[1](P83)等。长久以来,这样一些对偶句式的深情论象?长久以来,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总不自觉地被述被研究者们解读为理想主义的人本学批判、浪漫拉回到近代形而上学的主客框架中,以致一些学者主义的美文学表达,解读为青年马克思尚未完全摆为了标明它与客

4、体的不同,采用了“感性对象性”或脱费尔巴哈自然主义哲学影响的不成熟阶段。然而,“感性-对象性”的表达。其实,正如马克思在《提纲》当我们站在马克思哲学存在论变革的立场上再度解第一条中明白无误指出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读,并置身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纵深视阈加以探讨,我(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们发现,情况绝非如此。正如马克思在次年春天《关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2](P54)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新世界观,对象就是现实、感性,或者说,在马克思那里,的宣言那样,他的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对象=现实=感性,因为“说一

5、个东西是感性的即现实的,这是说,它是感觉的对象,是感性的对象”[1]《手稿》对自然与人感性关系的揭示也不是基于理想[收稿日期]2011-06-17[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资本的内在否定性探究”的部分成果。[作者简介]沈斐(1973-),女,上海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学与哲学研究。4(P107)一语境中马克思阐释了人的类本质。在《手稿》中,马。对象之所以不是客体、对象性之所以不能用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是因为必须将其置入“主体-对象”克思强调:“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的生活对关系的总体性中才能把握。马克思认为,

6、没有纯主他来说是对象”,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体,也没有纯对象,主体“所以能创造或创立对象,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1](P57)。在马克思那里,是因为它本身是为对象所创立的,因为它本来就是“类本质”并非某种实体性的东西———“内在的、无声自然界”[1](P105)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2](P56)。例如“饥饿”,解除饥饿需要自身之外,而的自然界、自身之外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又是使人的是同主体、对象一同生成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身体得以充实并使人的本质得以表现所不可或缺那种被称为“革命的实践”的活动[2](P55)。这一活动以的。主体之表现为主

7、体,是因为对象的需要;而对象生活本身为对象,以生命活动展开的过程为本质,因之表现为对象,是因为它充实并表现了主体的本质。而人的类本质实际上表现为他们的类活动。用海德“主体-对象”关系的总体性意味着,主体的自我生成格尔的方式表述就是“思让存在澄明”,用马克思自与对象的生成是同一个过程。己的语言就是“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P72)“主体-对象”的总体性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对,人在劳动中获得对自身存在的领悟。可见,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既不同于费尔巴哈“直观的“对象性活动”彻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