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场普查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地质工程系专业:区域地质调查及矿场普查指导老师:姓名:年级:级2013.3.24前言本文简要回顾了地貌学的发展史,认为现代地貌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需要深入研究地统演变与全球气候,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球陆地系统的关系.文中还探讨了地貌学的各个发展方向,认为环境地貌,灾害地貌,城市地貌,旅游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应用地貌学分支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是因为这些分支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较好.相比较而言,地貌学理论研究明显滞后,需要加强.地貌学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结构,形态
2、成因,发展历史,动态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认识地貌形态的发展规律及其演变趋势,应用於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地貌学由於其研究物件时空尺度的变化极大,大到地球本身及其它行星地貌,小到沙粒粉尘的变化移动规律,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统一和整合就显得十分困难.同时,研究地貌发展历史的沉积学方法与研究地貌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方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纵观国内地貌学的发展,随著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地貌学的—些分支有所新进展,但从整体学科看,依然存在著深层次的危机,如人才断层及市场经济的冲击
3、,先进实验设备手段及现代电脑技术的欠缺,传统地貌数理基础的不足,理论建树比较薄弱,对科学方法论及相邻学科发展新趋势的了解不够等.任何学科都是在发展的,固守的结果将是"丧失",只有不断推陈出新,顺应时代的发展才有出路.世纪之交的地貌学如何发展,是摆在每个地貌学者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1.地貌学发展简史回顾1.1古代地貌学知识的积累和萌芽地貌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都与地貌形态密切相关.从中国的远古神话,到西方圣经的传说,地表形态形成与发展一直是
4、人类关注的基础知识.古人依山傍水而居,据关占隘而战,利用地势高低不同引水灌溉,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地貌知识.近人对《山海经》进行的系统研究表明,中国在4200年前,确曾组织实施过一次大规模的地理考察和测量绘图工作,当时所绘地图,即《山海经》早已失传,当时提交的地理考察报告即《五藏山经》流传至今,它记述了26条山脉,500余座山峰,彼此存在著良好的分布与衔接关系.中国西周(西元前8世纪)时的《诗经》,战国时的《尚书·禹贡篇》(西元前3—4世纪)就已有关於地貌类型,山川大势,土壤类
5、型的记载,北魏郦道元(6世纪)所著的《水经注》,北宋沈括(1032—1096)的《梦溪笔谈》,明代徐霞客(1586—1641)的《徐霞客游记》不仅详细描述了中国的主要江河的地形待征,而且对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相关关系有了深入的分析.明初孙兰(1638—1705)的《柳庭舆地偶说》更是深刻认识到地貌的变化受到外力(人及自然力)和内力的作用影响,且这些作用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变而变.同时,中国古代地貌学的知识散见於浩瀚的地方志中.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对地球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古罗马时
6、期由於引水灌溉的需要,对河流地貌和地震引起的地貌变化进行了分析.中世纪对地貌学的描述则是完全按照上帝的意愿来解说.地貌学萌芽阶段的特徵:早期均为简单描述现象和简单归纳总结,后期伴随著西方物理学,数学的发展及地质学的出现,地貌学萌芽也初现端倪.本时期地貌学的知识与人类生活,战争,旅行等生产实践活动的积累密切相关,而且依存於地质学及一些综合性专著中.1.2近代地貌学的出现和发展地貌学(Geomorphology)一词的首次出现(C.F.NaMmn,1858年),距今已有140多年了.近代地貌学的出现
7、和发展与地质学的发展密切相关.17世纪开始,西方伴随著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的进行,地质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文艺复兴后西方学者通过野外旅行观察和化石研究了地表剥蚀问题.A.G.Wmner通过研究沈积岩提出水成论,但很快遭到以JamesHutton(1726-1797)及JohnPlada以1748-1819)为代表的火成论的反对.他们研究了地球的自然历史,地球系统理论及其证据,提出了地质旋回的概念.在俄国,1763年罗亲诺索夫提出了地貌的发展是内营力与外营力相互作用结果的思想.科学地质学的创始入C
8、harlesLyell在自己的地质学原理中提出了现实论,即地表缓慢而不断变化的理论.19世纪后半叶,JarmesHall的灾变论,JanesGeikeie的大冰期理论,为地貌学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成立(1879)及美国对西部开发的活动,为地貌学的发育成长奠定了基础.G.K.Gibert(1842—1912)发表的亨利山地质报告,提出均衡发育的思想,对地貌学影响深远,标志著近代地貌学理论的开始(莫仲达,1988).十九世纪末,李希霍芬,A·彭克,A·巴甫洛夫等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