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结红花香润无声

南三:结红花香润无声

ID:8998356

大小:5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14

南三:结红花香润无声_第1页
南三:结红花香润无声_第2页
南三:结红花香润无声_第3页
南三:结红花香润无声_第4页
南三:结红花香润无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三:结红花香润无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材料结红花香润无声——以校本课程开发促学校文化重建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2010年11月13结红花香润无声——以校本课程开发促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沉淀、积累、强化后形成的一种微观文化,是学校的价值观、信念、习惯、作风等各种风格特征的总和。学校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师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金水区南阳路三小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以校本课程开发促学校文化重建的新路径。“中国结”课程开发的智慧定位南阳路三小是由一所村办小学改制的,位于金水、惠济两区交界,由于特殊的建校背景、师资、生源、周边环境等原因,使学校成为一所不被人关注的薄弱校。200

2、6年8月,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成立后,在对学校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为发展学校的突破口。我们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于:立足学校,满足学生,发展教师。经过几番研讨,依据新课程理念及育人目标,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最后确定: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红线,创建和谐校园、提高师生素养为目标,探索能使学校长足发展的校本课程——《中国结·13龙蒂花编制》。原因是:授课老师即使无先天优势,后天下工夫钻研即可;对学生也无先天条件的制约,经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经济实用,学生感兴趣,家长也能负担得起;同时,据我们了解,还没有学校将此内容作为校本课程,我们这样定位具有创新意义。中国结的历史

3、悠久,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商贾时代的“绳结记事”,作为结饰形成于周代,兴盛于唐代,广泛使用于明清时代。而在当代,中国结也有着广泛的流行和应用,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无疑显示了中国结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结,作为一种观念,产生于原始劳动。在古中国,结绳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有“上古结绳而治”的契约功能。结,是一种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方式,“结文化”是远古而来的智慧,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积淀的精华,代表的是智慧、创新与无限。从古至今贯穿于中华民族血统中的“和合”观,便是远古“结文化”的突出表现。校本课程在常态实施中彰显特色为使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我们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没有现成

4、的教材,老师们就到书店购买参考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边学习边整理。在07年暑假,我们完成了教材初稿的选编工作,教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分中、高两个年级段。后来基于学生需要,每学期,我们都对教材进行修订、完善,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总结,教材逐步由选编走向自编。09年6月,我们分级段、分册整理出一套供3—6年级使用的自编校本教材——《中国结编织》和《龙蒂花欣赏与制作》。09——1310学年度,我们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实施学科间的有效整合,以中国结之“结文化”为核心,多学科教师参与开发实施,形成了一套可供1—6年级使用的较为完善的《中国结·龙蒂花编制》教材。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开

5、发与实施,我们安排专职教师,并在课时上加以保障(每周不少于1课时)。因为当时的任课教师并不具有《中国结·龙蒂花编制》的相应专业水平,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本培训等形式,使教师在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确保课堂教学常态实施。一方面,学校利用节假日,让任课教师到花卉市场向民间艺人拜师求学,选派任课教师聂鑫到《东方今报》组织的“跟我学”栏目组参加“中国结编织”培训;另一方面,请校外民间艺人赵呈春老先生到我校进行“中国结结艺、龙蒂花制作”讲座,组织全体教师现场学习。为巩固教学效果,保障学科质量,彰显课程特色,我们成立了“结艺乐园”小社团,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

6、沃土,为其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校本制作室就成了学生舞花弄结的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多种中国结的编织和龙蒂花制作,大家创作着、欣赏着,在忙碌中感受幸福,体验快乐。学校还投资买来画框、花瓶,师生共同研究编织、整形、修饰、装框、插花、包装等技术,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中国结、龙蒂花作品装点教室、校园文化窗和教楼走廊,营造优雅的育人环境。小社团的成员们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的一些现场制作展示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达到了宣传学校的目的。13为使《中国结·龙蒂花编制》课堂教学常态化,我们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7、,带头学习,积极参与研究,指导开发;深入教学一线,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监督与指导,对课程实施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教材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定期汇总,研究、修订、完善。学校定期开展不同层面的综合实践、校本课堂研讨交流活动,有效促进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经过一段艰难的探索实践,我们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已初显成效:教师参与研究、开发课程的能力不断提高;教材由选编逐步走向自编;在学校的文化橱窗上、教楼的走廊中,办公室和教室里,都能看到学生亲手编制的作品。红红的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