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

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

ID:89192

大小:2.25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7-06-03

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_第1页
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_第2页
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_第3页
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_第4页
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波匹配网络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微波匹配网络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附表一题目来源:科研课题名称设计人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时间/地点专业班级一、设计(论文)内容用ADS软件,设计集总参数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设计分布参数匹配电路:单支节匹配网络、双支节匹配网络、阻抗匹配网络。二、设计(论文)的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10电阻和1.6nH电感串联而成,要求使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80的电阻和2.65pF的电容串联而成,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设计集总参数形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1GHz,负载由80的

2、电阻和2.65pF的电容串联而成,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设计单支节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2GHz,负载阻抗为(38.5-j41.5),支节特性阻抗为50,传输线特性阻抗50,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微带线基板厚度为1mm,微带线相对介电常数为5.3。设计双支节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2GHz,负载阻抗为80,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微带线基板厚度为0.5mm,相对介电常数为9.6,支节1的特性阻抗为60,支节2的特性阻抗为70。设计阻抗匹配网络中心频率为2GHz,频带宽度为0.2GHz,负载阻抗为40,最大电压反射系数为0.1,要求负载与50的传输线相匹配,微带线基板的厚度为0.5m

3、m,微带线相对介电常数为9.6。三、进度安排1、2月下旬:收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经典教材和学术著作;选定英文科技文献翻译材料。2、3月上旬:阅读教材和著作;翻译文献。3、3月下旬:确定课题思路,学习理论知识;修改翻译内容。4、4月上旬:选择仿真工具并学习使用方法。5、4月下旬:对设计进行仿真,观察实验数据并整理记录。6、5月上旬:完成论文初稿。7、5月下旬:规范书写格式并完善细节,等待答辩。四、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的文档及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一份(包含封皮、目录、中英文摘要、内容及参考文献)2.不少于5000汉字的科技翻译资料一份3、毕业论文简介(A4纸1~2页)(包含题目、专业、年级、姓名、指

4、导教师、毕业论文所做的工作、解决的问题、创新之处等)4.毕业设计任务书5.开题报告6.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附表二2013年3月1日课题名称射频/微波匹配网络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在射频电路的设计中,阻抗匹配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匹配网络的实质是实现阻抗变换,使负载与传输线匹配或使负载与信源匹配。因为匹配关系到系统的传输效率、功率容量和工作稳定性,所以是电路和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射频电路的设计方法与低频电路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随着频率的提高传输波的波长也降低到了可以和电路元件相比拟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电路电压和电流都不再保持不变

5、,这就增加了匹配网络设计和仿真测试的难度。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射频电路的设计越来越复杂,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周期却越来越短。因此,使用软件工具已经成为射频电路设计的必然趋势。目前,ADS(AdvancedDesignSystem)软件是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IT公司中最流行的射频微波电路设计仿真工具,该软件功能强大,仿真手段丰富多样,是广受射频工程师们认可的工程软件。一般的传输线电路包含信号源、传输线和终端负载,所以主要考虑两种匹配情况:①传输线与终端负载的匹配②传输线与信号源的匹配。总的来说,匹配网络的设计大致分三种,即集总参数元件匹配网络设计、分布参数元件匹配网络设计和混合参数元

6、件匹配网络设计。集总参数匹配网络是由串联或并联的电感或电容构成的,一般分L形匹配网络、形匹配网络和形匹配网络三种。分布参数匹配网络是由串联支节或并联支节构成的,由于微带线是射频电路中比较理想的传输线,所以,一般来说,支节是由微带线实现的。分布参数匹配网络一般分单支节匹配网络、双支节匹配网络和阻抗匹配网络。混合参数元件匹配网络有集总参数的电容,于是比全部采用分布参数的匹配网络更紧凑,这种网络由两段传输线及之间一个并联电容构成结构的,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可实现任意阻抗变换,只需通过调整电容值和电容值在微带线上的位置就可以很方便灵活地调整电路参数,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三、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7、首先,介绍课题所需的理论基础,即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圆图的使用方法。其次,结合设计实例使用理论知识进行匹配网络设计。然后,使用ADS2009射频仿真软件对匹配网络设计方案进行软件仿真,观察并记录电路性能的仿真数据。最后,通过综合各匹配网络的仿真结果说明使用ADS软件进行匹配网络设计的可行性。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1]黄玉兰.射频电路理论与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黄玉兰.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