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54768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9
《让孩子享受进步的快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孩子享受进步的快乐薛瑞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朴实的表达,其实是所有爱岗敬业老师的心理写照。我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多年,无数个平凡的日子,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更让我觉得幸福的是让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一、用激励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建良好班集体,班主任要善
2、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集体目标变为个人目标,使学生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做”。1、目标激励,明确前进的方向班集体的目标是指集体成员前进的方向。目标的实现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促进学生更加努力。要发挥目标的激励效应,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目标。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要好,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品德要好,德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没有良好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人,即使他的学业优秀,也不一定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即使他的学业最优,也不可能会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因此,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
3、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学会学习、学会交际是班主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为了让学生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班集体建设尤为重要。本学年我们主要任务是抓班集体建设。在第一次班主任讲话中,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有句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老年人也说:跟好人出好人,跟和尚出道人。说明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与他所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同样地,一个学生在学校能否得到健康成长,与他所在班集体的风气是息息相关的。大家都希望自己在这里能健康成长,学有进步。那么大家首先要做的是:把我们这个班集体建设好。于是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目
4、标----争创“良好班集体”,确定了班级目标实施的进度和程度----班级工作计划,再通过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活动与讲评,加强每个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与义务感。实践证明,这些目标对全班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言一行想集体”、“一举一动为集体”成为全班同学的自觉行动。我还跟同学们说:“人之初,性本善。”希望他们把“日行一善”落到实处。尊师敬长,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2、活动激励,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班主任若能因势利导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满足学生的这一积极的心理需要,就能达到激励的目的。在开展活动的过
5、程中,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对一般学生也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让他们为班级出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扬长避短为集体贡献自己光和热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就形成了一种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激励是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功的强大教育力量。我们对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精心组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践证明活动的成功带给全班学生的喜悦和激动是非常大的,不但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而且使班集体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对创建良好班集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每
6、个学生得到有效的激励。3、榜样激励,为学生提供效仿的楷模榜样激励,就是以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其进步。榜样是无声的语言,而这种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的语言更有力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他们容易受到激励,从而随着学,跟着走。在各种榜样中,我常以陶新、雷锋等名人的事迹教育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也是教育学生的榜样,而且这种榜样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容易引起共鸣,可以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班主任若能抓住班内学生中典型的先进事例开展教育活动,往往能收到事
7、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是学生最为信服的榜样,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通过自身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促进学生的更大进步。我常常给学生讲述自己的人生哲理、生活体会,以正面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和思想抱负,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4、情感激励,促进学生的上进心人都是有感情、重感情的。要使教育内容和要求真正被学生所接受,一般都要有感情的催化。当师生感情融洽时,学生就容易接受;当双方感情对立时,学生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