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32132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8
《对洪水镇山城村脱贫致富路径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洪水镇山城村脱贫致富路径的几点思考按照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总体安排部署,5月28日至29日,我们通过进村入户访谈、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对山城村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山城村共有村民小组16个,767户,2670人。全村有草地1.2万亩,退耕还林地6000亩,山旱地1653亩,水浇地380亩,人均退耕还林地2.2亩、耕地0.76亩(其中水浇地0.14亩)。2011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63元,贫困线以下人口2136人,占总人口的80%,其中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的
2、特困户183户。从收入构成看,全村长年外出打工的600多人,占总劳力的55%,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0%左右;有专业养殖户33户,零散养殖户150户,养殖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0%左右;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政策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0%左右;种植业等其他收入不足总收入的10%。二、致贫原因分析一是农业生产环境严酷,发展空间有限。山城村三面环山,海拔2600米左右,年降水量不到15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以上。全村83%的耕地为坡旱地或二阴旱地,土地总体贫瘠。极少的水浇地多为漏沙地、板结地和砂砾地,土层薄,保蓄能力
3、差。加之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靠天吃饭现象十分突出,以小麦为例,丰水年亩均产量200公斤左右,而干旱年基本颗粒无收,丰年温饱、灾年返贫现象相当普遍。二是机械化应用程度低,生产成本高。该村绝大多数耕地坡度大于25度,加之土地联产承包时采用肥瘠搭配的方法包田到户,地块多人为分割、插花,基本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目前,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生产,作业时间较长,农业生产效率极为低下,这也是今年有近一半耕地撂荒、约三分之一家庭弃耕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三是经营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制约,该村主要的农
4、作物有小麦、大麦、豆类、油菜等,广种薄收,管理粗放,丰水年景亩均纯收入200元左右,遇干旱等自然灾害则入不敷出。全村草地资源尽管丰富,但由于与肃南县大泉沟村经常发生草场纠纷,加之考虑对退耕还林地苗木的管护,养殖户割草饲畜、集中圈养,劳动成本大,养殖效益不明显。同时,受制于地理位置,全村从事加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农户少,增收渠道较窄。四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设施滞后。长期以来,山城村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山城河虽穿村而过,但枯水年根本无法保障正常灌溉。山上居住的部分群众出行、用水极为不便。村委会办公设备、活动器材不配
5、套、不齐全,无党员活动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支部处在“工作任务重、账上没资金、仓里无实物”的尴尬境地。五是农民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历史条件制约,全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全村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30人,占0.25%;初中文化程度150人,占12.5%;小学文化程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1020人,占85%。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区域内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而且农民就业培训覆盖率比较低,技能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外出务工人员多从事苦力型行业。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陈旧
6、,对脱贫致富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有些农民想致富,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又难以找到合适的致富门路。村干部平均年龄50岁,缺乏懂经营、会管理、能闯市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三、对策及建议1.抢抓政策机遇,实施整体搬迁工程。山城村自然环境严酷,住房差、出行难、增收难,部分群众有言:“人家农业生产条件已经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找不到有效增收渠道的情况下,与全县周边农村的差距越拉越大。座谈中,我们了解到该村80%的群众有整体搬迁的强烈愿望,建议借助国家建立生态补偿试验区和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
7、攻坚的历史机遇,实施整体搬迁,以期彻底改变贫困现状。2.立足项目支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以项目带动收入,以项目支撑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和民生投入的机遇,特别是上调扶贫标准、扩大扶贫政策覆盖范围、加大扶贫投入的机遇,争取把山城村列入省市扶贫计划,在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危旧房改造,支持发展特色产业。顺应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需要,积极争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3.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增收脱贫步伐。按照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扶贫
8、开发思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特色,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大力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加强劳务市场对接,努力拓展劳务基地,不断提高劳务成建制输出比重,争取把山城村建成整村成建制劳务输出典型。充分发挥生态基础好、农产品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巩固现有养殖成果,紧盯城市“肉架子”,大力发展设施牛羊养殖,扶持今年新建的80座养殖大棚尽快投产增收,为全村群众树立增收样板,动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