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27566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8
《古人论学习说课稿(文字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人论学习》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27课《古人论学习》,我将要从以下五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解读教材、预测学情、明确目标、解析思路、预设过程。我根据这五方面来设计了我的教学流程和整体思路。下面我就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的内容:一、解读教材:本文是古人论学习经典论述之佳句。文章的前两句出自《论语》,后一句是清代学者唐彪之言。之所以将这三段话组合在一起,是共同阐明了“如何来学习”这个主题,即治学应“态度诚实——兴趣浓厚——善于质疑”,这是编者有意的组合。《古
2、人论学习》中的三句话闻名于世界,对于培养今人的学习态度、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意义重大,堪称精髓。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通过看注释或查字典来理解文本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古文中蕴含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更好的解读文本,我首先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二、预测学情:1、学生分析:古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学习文本前已经学过了《论语二则》,还有一些古诗的经历等,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古文的一些方法,会根据注释和运用工具书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句意。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教学设计突
3、出古文学习的基本特点,力求以读为本——读中学韵、韵中学诵、诵中感悟,加强语言积累。感悟语句意思时质疑在前,指导理解在后,同时创设情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语言理解的平坦,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悟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浅显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本的内容以及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三、明确目标:因为我预备授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因此我设计的目标如下: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
4、疑。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下面我就重点介绍我设计这课的解析思路和预设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重点内容:四、解析思路预设过程根据教学目标我把这节课分为三部分: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2、精读内容,体会道理。3、回归整体,配乐朗读。3(一)在“初读课文,感知内容”部分,我安排了这样的几个环节:1、第一个环节——温故导入:根据以前学过的《论语二则》,我让学生回忆内容,并引导学生说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即:读、看、想、问、说,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2、第二个环节,我安排了“配乐范读”:由我给学生配乐范读课文,起到指引
5、的作用。3、有了范读的基础,我安排学生仿读:让学生自由学读,师生同读。4、最后是配乐展示:指名让学生朗读。经过这几次读文,学生不仅做到了读通读顺,而且已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下面就应该是重点理解内容,进入了第二个部分。(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你通过刚才的朗读,都读懂了什么?然后引出第一句。1、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我先让学生。(1)看注释说说你读懂的,并安排了学生质疑。教师处理的重点是要把“知zhì”的意思讲清楚,并理解“是知也”的意思。同时,依疑导
6、学,了解“知”的意思,可以联系“温故而知新”理解“知”的意思是“知道”。(2)随后,我让学生把这些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3)在学生理解了字面的意思之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蕴含的哲理: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明明不知道却说知道的事情?并和学生一起弄清楚:明明不知道却装作知道,就叫做——不懂装懂。为人处事不能不懂半懂,而应该实事求是。(4)最后,我安排了角色朗读、进行这句话的积累: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孔子,来教育弟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第一句,我借用孔子的影响来引出第二句:孔子所说的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古今
7、皆同。除此之外,他对学习还有许多独道的见解。引出第二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学生一起2、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如果第一句是老师的教,那么这句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可以适当扶一扶。(1)首先,我请学生尝试运用学法自学:你能用“先读一读,看一看,再想一想,问一问,最后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这句话吗?(2)有了自学的基础,我和孩子们一起汇报、质疑时,就更能够关注到重点内容了:比如,了解关键字的意思:“知”在这里不是知道的意思,而是懂得。“者”是人。“好”是喜好,而“乐”则是乐于,把某种活动当乐趣的意思。(
8、3)为了使汇报的形式更为丰富,我还设计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说一说,孔子的这句话中写到了几种人?学生能很快清楚写了三种人: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3这三种人有什么不同呢?我顺势安排学生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而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资料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谈到自己,老师要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也可能结合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