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ID:8809593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8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1页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2页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3页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出处】《论语·微子》。  【大意】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  【提示】一个人应当具有自己的人格,恪守做人的准则,而不能在强权的压迫下屈服。孔子在《论语》中所列举的微子、伯夷、叔齐等人就是保持自己清高节操的古代贤人。如果为强权所屈服,或为不正当的名利所诱惑,只能降低自己的人格,自取其辱。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大意】富贵不能使心志迷乱,贫贱不能使节操改变,武力不能使人格屈服。  

2、【提示】一个人能否抵御各种名利的诱惑,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意志坚定的人,可以战胜各种威胁利诱,义无反顾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上面这几句话是孟子在与别人辩论什么叫做“大丈夫”时提出的做人准则。我国历史上这种“大丈夫”很多,西汉时的苏武就是其中一个。汉武帝时他奉命出使匈奴国,匈奴国首领胁迫他投降,先用畜群、财富、官位等条件引诱他,不成之后又罚他到极其艰苦的偏远地方牧羊,断绝他的饮食来源,企图用艰苦贫困的生活迫使他就范。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也不为富贵所诱惑,在匈奴国被囚19年,始终保持节操

3、。后来,他终于回到汉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处】《孟子·尽心上》。  【大意】失意的时候,就加强自身的修养;得志的时候,同时让天下人一起好起来。  【提示】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地位高低和仕途的顺与不顺,在对人对事方面都应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承担应负的职责。有能力时,多多帮助别人;能力不足时,至少要把自己管好。孟子还说过“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是说一个人处在顺境时,不应忘乎所以,背离做人的基本道德;身处逆境时,也不能因追求物质利益,不顾道义,胡作非为。无论别人是否理解自己

4、,都要坚守心中的道德原则。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大意】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  【提示】这句话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吕氏春秋》中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阐述这一观点。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不愿为争夺王位互相伤害,就去投奔周文王。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伐纣,天下归

5、周。伯夷和叔齐认为这是以一种暴力代替另一种暴力,是道德的衰落,就不食周朝粟米,去首阳山隐居,终于饿死在那里。这个故事被古人当做坚守节操的范例来歌颂。司马迁著《史记》,将《伯夷列传》列为七十列传的首篇,表现出对气节的推崇和赞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处】司马迁《报任安书》。  【大意】人都是会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提示】这是司马迁在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中说的话。司马迁把那些“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的英雄的死,视为重如泰山,而把皇

6、帝身边弄臣之死,看做与“蝼蚁无异”。一个人总要面对死亡,但有种种不同的死,表明了种种不同的生命意义。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出处】桓宽《盐铁论·地广》。  【大意】不要因生活贫困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不要因地位低贱而变更志向。  【提示】桓宽是西汉著名文士,他参加汉昭帝时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会上的辩论,撰成《盐铁论》,因而闻名。桓宽这句话是说,任何人在身处逆境时都要坚守自己的气节、志向和理想。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晚年在北京西郊,住着“满径蓬蒿”的破旧屋子,连一天三顿饭都成问题,但他终于写下了流

7、传后世的文学名著《红楼梦》。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大意】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泥瓦而保全自己。  【提示】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元景安的人,他本来是北魏贵族。公元550年,高洋灭魏,当了北齐皇帝,把北魏的许多皇亲都杀了,稍远的皇亲如元景安等人,连忙商议对策,决定跟着北齐国皇族改姓高氏,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说:“怎么能够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表达一个人坚守气节的决心。  疾风知劲草,板

8、荡识诚臣。  【出处】李世民《赐萧瑀》。  【大意】狂风劲吹,才能显出野草的坚韧不折;动荡的乱世,才能认识忠诚正直之臣。  【提示】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大臣萧瑀而写的诗中的两句。唐高祖后期,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帝位,萧瑀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最后帮助他夺得帝位。虽然,这只是封建社会的一次权力之争,但这两句诗说明了一个道理:在艰苦危难的环境中,最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