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ID:8517972

大小:1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0

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1页
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2页
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3页
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4页
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著名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1、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大意】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泥瓦而保全自己。  【解读】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元景安的人,他本来是北魏贵族。公元550年,高洋灭魏,当了北齐皇帝,把北魏的许多皇亲都杀了,稍远的皇亲如元景安等人,连忙商议对策,决定跟着北齐国皇族改姓高氏,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说:“怎么能够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表达一个人坚守气节的决心。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处】李世

2、民《赐萧瑀》。  【大意】狂风劲吹,才能显出野草的坚韧不折;动荡的乱世,才能认识忠诚正直之臣。  【解读】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大臣萧瑀而写的诗中的两句。唐高祖后期,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帝位,萧瑀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最后帮助他夺得帝位。虽然,这只是封建社会的一次权力之争,但这两句诗说明了一个道理:在艰苦危难的环境中,最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出处】周敦颐《爱莲说》。  【大意】(莲花)虽生

3、长于淤泥之间,却能保持洁净不污;虽洗涤于清水之中,却风姿天然,不显得妖媚。  【解读】这句话赞扬那些品质高洁、操守坚定的人。他们不论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还是在顺利的条件下,都能够保持自己的心灵高洁。屈原本来受楚怀王的重用,由于小人的挑拨离间,楚怀王渐渐疏远了他,并且贬谪他。楚怀王的儿子即位后还是不用他。屈原心情抑郁地走到江边,被一个渔翁认出来,说:“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他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我被流放了。”渔翁说:“既然举世混浊,为什么你就不能随波逐流呢?既然众人皆醉,为什么你就不能吃点

4、儿残羹剩饭呢?为什么怀里抱着美玉般的德操,而自己却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弹帽子,刚刚洗了澡的人一定要抖抖衣服,又有谁愿意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去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身江水葬身鱼腹,又怎么能去蒙受世俗的玷污呢?”屈原的言行,正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  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处】于谦《石灰吟》。  【大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解读】这首诗通过对“石灰”的歌颂,抒发了作者“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坚强信念。深山中的石头经过了千锤百炼、烈火焚烧

5、而粉碎,变为洁白的石灰。于谦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要留下一身正气,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的气概。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出处】郑燮《题画·竹石》。  【大意】竹子牢牢扎根青山不放松,那根原来是埋在破败的岩石中。尽管遭到千万次磨砺打击依然坚强挺立,任你们东南西北风吹打依旧从容。  【解读】郑燮就是郑板桥,清代画家,一生喜爱画竹。他在画竹中寄托了一种精神,或是高洁不俗,或是虚心有节。《竹石》这幅画和四句题诗,歌颂了那种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别看一丛柔弱的竹子,任凭风吹雨打,千磨万击,依

6、然坚韧从容。作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难道不应当站稳脚跟,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吗?  6、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解读】修身是儒家传统道德的一项重要要求,是指自我完善,严格按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荀子对修身的要求很高也很具体,以至于一言一行,甚至服饰、饮食、居处、容貌、态度等,一律要求合乎道德准则。他认为做到这些,就与尧、禹差不多了,实际上是强调修身可以成为自强的一种途径。7、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出处】文天祥《正气歌》。  

7、【大意】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崇高的气节才越能显示出来,这种气节永垂青史。  【解读】这是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句。当时元朝统治者绞尽脑汁,以高官厚禄相诱,劝他投降,可他丝毫不为所动,并写《正气歌》一诗以明志,表现了他的铮铮铁骨。这种民族气节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这样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8、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出处】于谦《无题》。  【大意】名声与气节重如泰山,个人小利与欲望则轻如鸿毛。  【解读】这是明朝保卫北京城的名臣于谦所写的诗句。公元15世纪,北方瓦剌(西部蒙古人)向明朝大举进攻,明朝皇帝被俘,大部分大臣

8、逃离北京,惟有于谦为首的抗战派担负起保卫京城的重任,打败了瓦剌。被俘的英宗回京后,却对抗战派下毒手,杀害了于谦。广大人民对于谦表示极大的同情与尊敬,在北京为他建了祠堂。于谦临难不屈、坚持民族气节的行为,本身就是“名节重泰山”的最好体现。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