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95249
大小:3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8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摘要:从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出发,与其他主要农业生产国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中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不足,并提出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关键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国际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生产者和销售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明确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为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寻找出路。一、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中国农产品2004—2009年出口地域和产品见表1、表2。由表1、表2可知。中国农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较单一,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例
2、高达70%,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较少。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范围越广,对进口国的依赖程度就越低,遭受进口国贸易制裁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出口地域狭窄大大限制了中国农产品向海外市场拓展.也易因占有市场份额过高而招致进口国的反倾销抵制,影响农产品出口。而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品种中,份额较高的主要是玉米、大米等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出口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是一个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农产品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导致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农产品出口收益不尽理想。二、中美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的某个产业或产品,在国际贸
3、易中具有的比较优势,通常用该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或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越大,则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中美主要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表3。由表3可知,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中,大米、玉米、猪肉、蔬菜、糖类、烟草历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大于1,其中玉米呈增长趋势,说明这些农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大米和蔬菜降幅明显,反映出这两种作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下降。此外,大豆、小麦、谷物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小于1,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美国是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大多数农产品具有较
4、大的出口优势,玉米、大豆、小麦的比较优势尤为突出,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平均值在3以上。但美国在大米、猪肉、蔬菜等农产品的出口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蔬菜的出口劣势较为明显。三、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农产品出口价格一方面取决于国际市场供需状况,另一方面受到生产成本的影响。表4为中国、美国、印度、巴西4个国家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对比,为便于比较,统一换算为以美元计价(1印度卢比约合0.0225美元,1巴西雷亚尔约合0.6002美元,2010)。由表4可知,从横向上看,中国大米、玉米和小麦的生产成本在波动中缓慢下降,有利于出口,而大豆、蔬菜的成本有所上升,国际竞争力逐步减
5、弱。美国大米的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进一步巩固其主要大米出产国的地位,但其他农产品成本普遍上升。印度大米和大豆的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比较优势日益增强。巴西在蔬菜生产方面竞争力不断上升。从纵向上看,美国玉米、大米、大豆的生产成本最低。玉米历年平均成本约为印度的l/2,大米成本几乎只有巴西的1/2,大豆成本也远低于其余3国,价格优势明显,这也是美国得以大量出口这3种作物的重要原因。中国蔬菜的生产成本最低,这与中国蔬菜种植面积广、劳动力成本低有一定的关系。而美国在蔬菜出口方面劣势明显。在小麦生产方面,美国优势突出,中国成本增幅低于其他国家,竞争优势相对增强。中国和印
6、度的烟草生产成本相差不大,都低于美国,而巴西的成本最高,说明其烟草生产不具备竞争优势。四、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农业科研模式 农业科研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一般着眼于品种改良、技术革新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前提下,应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农业科研活动,加快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投资偏向于收益高、周期短的领域,易受到市场波动、投资收益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建立企业投资激励机制,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取消对企业参与农业科研的限制等,以实现政府公共投资和企业投资
7、的互补。特别是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政府部门要坚持“从生产中来,从市场中来”的原则.改革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制定新的奖励办法和标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2.重视农业标准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在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遵循食品安全规范。中国的农业生产标准往往低于国际标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不利,因此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圈,在政府增加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农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修订、推广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各级政府应把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纳入农村经济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