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上《绿》word教案2

苏教版语文九上《绿》word教案2

ID:8633769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03

苏教版语文九上《绿》word教案2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九上《绿》word教案2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九上《绿》word教案2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九上《绿》word教案2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九上《绿》word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上《绿》word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语文班级九(4、15)日期10.12教者陈梅英课题绿课时数3教案类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力。德育目标: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教学重点抓住最能透视文章神韵的词句,引导学生从情景相生的角度理解分析散文。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对应关系。教具准备投影片作业内容《同步导学》教学后记赞化学校教案纸赞化学校教案纸

2、教学过程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附记第一课时一、导入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绿”字,让学生定睛看15秒钟。问:“你联想到什么?”“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将怎样表现出眼前的绿?”“如果让你用语言文字将这些绿表述出来,又该怎样表述呢?”让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温州游仙岩梅雨瀑时写下的散文佳作《绿》,是怎样将一潭绿水写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的。”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

3、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三、时代背景介绍。《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

4、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四、全文朗读(听录音、配音乐及画面)掌握下列生字词踞(jù)薄(bó)阴绺(liǔ)棱(léng)角穹(qióng)尘滓(

5、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思考: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写了什么景物?2、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么?3、作者是怎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五、学生精读课文,讨论并归纳1、作者写景有三个立足点。第一个立足点是山边,写梅雨潭的远景。第二个立足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山、岩、亭、天、草、瀑布、水花。第三个立足点是梅雨潭边,写梅雨潭的绿: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联想。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2、这篇

6、散文的文眼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3、作者是这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文章开头点题: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便按游踪之先后,远写飞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实际上仍抓住“惊诧”来写:“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则是有不尽的活水深潭,是充满生机之绿,这也是梅雨潭可爱之由。其瀑流飞泻而下的气势、威力令人“惊诧”,水花飞泻情景更可“惊诧”。然而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追捉”时,“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强调了“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惊诧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

7、文章结尾照应开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示“惊诧”这“文眼”贯穿始终,而在“惊诧”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绿”的强烈印象。文章充分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基础训练题第二课时一、导入:绿色是大家喜爱的颜色,但大家听说过“女儿绿”?观赏过女儿绿吗?如果没有请打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引起学生对“女儿绿”的注意。)二、请一组学生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十二三岁小姑娘”的特征。(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女儿绿”的具体寓意创设条件。)三、阅读品析第三自然段1、听朗读,品味梅雨潭的绿是否具有女儿

8、的魅力。目的:学生一边听配乐朗诵,一边看屏幕上播放的梅雨潭绿意盎然的画面。(为学生品析梅雨潭的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第三段末的女儿绿与段前的博喻、比较、想象结合起来,由“女儿绿”这一点,延展到对文章写景状物各个环节的分析。)2、教师示范引路,品析“招引、追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