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87961
大小:2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02
《2015秋沪教版化学九上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word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共2课时)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一、设计思想本节课设想通过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图像和动画,为学生建立微观概念服务。因为要学生建立分子、原子这些抽象的微观概念,必须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考虑,主要有二条途径:一是用实验创设情境,通过分析物质的宏观变化现象,启发学生的想象和理解,把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较好地联系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二是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大量宏观、微观、直接、抽象的信
2、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发现信息所蕴含的知识价值,通过推理形成相关概念。同时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引起学习者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精神和信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4)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
3、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和发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原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建立及物质结构的微粒性。教学难点:区别元素、原子这两个概念,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
4、不同。四、教学用品药品:水、品红溶液、酚酞试液、浓氨水、花露水、蔗糖、酒精。仪器:烧杯若干、50mL量筒、100mL量筒、小喷壶。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4]通过让学生自己闻和看来揭示学习主题。[5][6][7]设计四个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分子的存在。[8][9][10][11][12][13][14][15]师生一起逐一分析上述各个实验的现象,──认识分子的性质,同时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1
5、6][17][18][19][20][21]建立分子的概念,并通过观看水分解的Flash建立原子概念,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知道提出分子、原子的科学家,进行化学史教育。[22][23][24][25]在认识物质微观构成的基础上,知道物质的宏观组成,形成元素概念,并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26][27][28][29]认识建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必要性,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体会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初步学习式量
6、计算。[30]师生共同小结,结束本课。六、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小实验]①在教室里喷洒花露水(边喷边语:气味怎么样?)。②把一粒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里,让学生观察。[设问]为什么会闻到香味?杯中的水怎样了,为什么?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类似现象,它与什么有关呢?[讲解]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探究构成物质的奥秘。[板书]:四、分子和原子闻。看。[思考]为什么会闻到香味?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变红?知道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小实验和问题引发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实验探究[讲
7、解]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所组成的。这些物质能够被分割吗?先做几个实验。[布置实验内容]①将蔗糖溶于水;②将少量品红放入50ml水中;③在标有A、B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然后用大烧杯将它们罩住;④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并测量混合后的体积。(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思考。完成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论。(每组学生可全做或选做三个实验)构建宏观与微观的桥梁。让学生感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设问]在实验①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可根据实验事实回答,也可根据生活经验回
8、答:糖没了,水甜了。初步认识分子存在的真实性。存在(提醒:在化学实验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追问]糖为什么看不见了?[推导]会不会是固体的糖是有很多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一旦放入水中,这一个个微粒就扩散到水里。所以,我们就看不见糖了,水却变甜了。这个推理成立吗?[讲解]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早在1811年就提出了类似的假设。他把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称为分子,建立了分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