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鄂教版七上《蜀鄙二僧》word教案

ID:8576666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2鄂教版七上《蜀鄙二僧》word教案_第1页
2012鄂教版七上《蜀鄙二僧》word教案_第2页
2012鄂教版七上《蜀鄙二僧》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鄂教版七上《蜀鄙二僧》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蜀鄙二僧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文言文。2.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3.理解积累文言词汇。4.理解句义、文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会朗读文言文。(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句义、文义。2.难点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恃(shǐ语(yù钵(bō哉(zā)鄙(bì)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3.试翻译课文。二、导语这篇文章虽是写给作者的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面说的。但对我们学习也有所启发。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本文

2、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1699—1779)字乐斋,清代四川人。雍正提间进士,历任吏部郎中,顺天(今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集》。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2.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要辨别人物说话的语气,揣摩人物说话在的情态,有表情的朗读。如两处“子保恃而往?”第一次应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则要读出反诘的语气。3.请学生对讲文字、词后质疑提问。然后翻译。四、课堂小结(一)一字多义其:其一贫其中其:为其来也他指橘其:其这味不同它指橘而:子何恃而往表修饰不译而:僧富者不能至百贫者至焉表转折却之:吾欲这南海动

3、词去之:西蜀之去南海助词位于主渭之间不译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助词位于主渭之间不译之:楚王闻之代词这件事(2)古今异义鄙:古义: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今义:卑鄙顾:古义:反而,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今义:照顾去:古义: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今义:往(3)多音多义词语:(yu)不言不语数:(shu)数落1(yu)不以语人(shu)次数(shu)数不见鲜板书:贫僧:一瓶一钵,自面海还富僧:欲买舟而下,有惭色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立志当如蜀鄙之贫僧五、作业1.完成2.课后理解与探究三、四题。3.选项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思考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2.就课文不理解处

4、质疑。二、导语天下的事情有因难的也有容易的,但是看你去不去干,不去干容易的也变困难,努力去干困难的也变容易的。课文中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三、正课1.朗读课文。2.质疑: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穷和尚凭借什么去的?讨论并归纳:凭借一个水瓶和一个碗。3.质疑:课文中有两处写道:“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一样吗?请说明理由。讨论并归纳:不一样。第一处是疑问的语气,是富和尚对穷尚询问。第二处是的反问,是富和尚认为穷和尚没有钱根本去不成。4.质疑:富和尚为什么去不成?讨论并归纳:富和尚几年来想雇船顺流而下,都没有成功。5.质疑: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

5、道理?讨论并归纳:因为穷和尚立下了目标能不怕辛苦,有顽强的意志,坚持到底,就能成功。6.质疑: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做什么事情,只要立下了志向,不怕辛苦努力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7.质疑:作者从蜀鄙之僧的故事发出“人之立志”的感想,请你讲一则小故事,并生发感想,在小组中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四、课堂小结本文以对话形式展开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情节。运用地比,寓含深刻的道理。两僧比较,一劳一逸,一勤一懒,结果自有一易一难、一成一败之别。以事喻理。叙述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虽然讲的不是学习,但在道理上与学悄类似。通过设喻,生动地说明

6、了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五、作业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教学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2012鄂教版七上《蜀鄙二僧》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蜀鄙二僧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文言文。2.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3.理解积累文言词汇。4.理解句义、文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会朗读文言文。(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句义、文义。2.难点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恃(shǐ语(yù钵(bō哉(zā)鄙(bì)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3.试翻译课文。二、导语这篇文章虽是写给作者的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面说的。但对我们学习也有所启发。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本文

2、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1699—1779)字乐斋,清代四川人。雍正提间进士,历任吏部郎中,顺天(今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集》。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2.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要辨别人物说话的语气,揣摩人物说话在的情态,有表情的朗读。如两处“子保恃而往?”第一次应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则要读出反诘的语气。3.请学生对讲文字、词后质疑提问。然后翻译。四、课堂小结(一)一字多义其:其一贫其中其:为其来也他指橘其:其这味不同它指橘而:子何恃而往表修饰不译而:僧富者不能至百贫者至焉表转折却之:吾欲这南海动

3、词去之:西蜀之去南海助词位于主渭之间不译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助词位于主渭之间不译之:楚王闻之代词这件事(2)古今异义鄙:古义: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今义:卑鄙顾:古义:反而,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今义:照顾去:古义: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今义:往(3)多音多义词语:(yu)不言不语数:(shu)数落1(yu)不以语人(shu)次数(shu)数不见鲜板书:贫僧:一瓶一钵,自面海还富僧:欲买舟而下,有惭色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立志当如蜀鄙之贫僧五、作业1.完成2.课后理解与探究三、四题。3.选项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思考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2.就课文不理解处

4、质疑。二、导语天下的事情有因难的也有容易的,但是看你去不去干,不去干容易的也变困难,努力去干困难的也变容易的。课文中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三、正课1.朗读课文。2.质疑: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穷和尚凭借什么去的?讨论并归纳:凭借一个水瓶和一个碗。3.质疑:课文中有两处写道:“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一样吗?请说明理由。讨论并归纳:不一样。第一处是疑问的语气,是富和尚对穷尚询问。第二处是的反问,是富和尚认为穷和尚没有钱根本去不成。4.质疑:富和尚为什么去不成?讨论并归纳:富和尚几年来想雇船顺流而下,都没有成功。5.质疑: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

5、道理?讨论并归纳:因为穷和尚立下了目标能不怕辛苦,有顽强的意志,坚持到底,就能成功。6.质疑: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做什么事情,只要立下了志向,不怕辛苦努力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7.质疑:作者从蜀鄙之僧的故事发出“人之立志”的感想,请你讲一则小故事,并生发感想,在小组中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四、课堂小结本文以对话形式展开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情节。运用地比,寓含深刻的道理。两僧比较,一劳一逸,一勤一懒,结果自有一易一难、一成一败之别。以事喻理。叙述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虽然讲的不是学习,但在道理上与学悄类似。通过设喻,生动地说明

6、了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五、作业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教学后记: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