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69881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1
《2013人教版选修4《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共同革命活动,知道恩格斯领导创建第二国际等。了解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感受恩格斯甘当“第二提琴手”的崇高品格及理论创新精神。说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流亡中的贫困生活”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考茨基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恩格斯在世时,他的精神生活与马克思的精神生活是休戚相关的,马克思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还深受着他俩的影响。而现在,他俩都离开我们了。”⑴为什么说“恩格斯逝世后,马
2、克思才完全逝世了”?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帮助各国工人政党,并推动成立了第二国际。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9世纪末恩格斯如何有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①19世纪末国际工人斗争形式的多样化,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并成立第二国际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②在理论上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并对1
3、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中的新现象作了深入研究与探讨。⑶从恩格斯身上我们感悟到什么?感悟:帮助劳动人民的远大理想;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公而忘私的人格魅力;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2、关于第二国际(1889)和第一国际(1864)的异同?相同点:⑴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⑵都建立在工人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阶段;⑶恩格斯都参与组织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不同点:⑴第二国际在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基础上建立,第一国际是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的;(基础);⑵第二国际活动范围扩大到欧美,与工人的实际斗争结合在一起,第一国际主要是欧洲少数国家,只是一个宣传鼓动的工人组织;(
4、范围);⑶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通过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直接领导团体开展工人运动。(组织)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德意志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活动理论研究1845-1846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1867年9月,马克思发表划
5、时代意义的《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逝世以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与“正义者同盟”密切交往,开始了对革命理论的深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于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马克思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恩格斯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和活动。【课堂练习】1.促进恩格斯逐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主要因素是() A.伟大的人生理想 B.勤奋学习 C.实践研究 D.马克思的影响2.恩格斯称自己是“第二提琴手”,反映的本质是()A.自己的小提琴技艺不好 B
6、.自己是马克思革命活动的出色合作者C.自己是马克思革命活动的支持者 D.体现恩格斯高尚的人格魅力3.下面不是恩格斯的活动是() A.成立第一国际 B.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C.整理《资本论》 D.揭示私有制、阶级、国家起源4.下面对第二国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建立 B.推动了十九世纪末期工人运动发展 C.会上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D.成立于法国巴黎5.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 A.恩格斯认为马
7、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B.恩格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C.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D.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的理论才有生命力6.恩格斯业余刻苦自学了20多种外语,比较精通的有10多种。他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A.恩格斯从小就喜欢学习,尤其是外语B.恩格斯为了能进柏林大学深造C.为了能阅读世界各国文学名著,提高自身素养D.能更好地与各国工人阶级交流和宣传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