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06587
大小:1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30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心得体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个形象的比喻。喻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一系列关键步骤和重要方法。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学习和思考,深感总要求对我们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切实转变作风的重要意义。 一、找准镜子清醒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流传至今的古训,寓意深刻,教益深远。“照镜子”,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先行之举。只有照好镜子,才能有的放
2、矢。照镜子的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而发现了问题,才能够接着“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但用什么作镜子?以什么态度照镜子?怎样照镜子?不仅事关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更事关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 首先,照镜子要用“显微镜”找差距,不能“照大不照小”,要以小见大,防微杜渐。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镜子,主要是指党章和党内法规,是能照自己不足和缺点的显微镜,而不是博人一笑的哈哈镜。党员干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对照党章、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先进典型,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正不足。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照镜子
3、的目的和必要性,才可能找准镜子,增强照镜子的动力和信心,明明白白、清清晰晰地照。 其次,照镜子要用“聚光镜”找差距,不能“照美不照丑”,要多照短处,多照缺点,自省自警。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党性原则,有问题不怕照镜子,镜子要始终聚焦自己,既聚焦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又聚焦自己的外在行为表现;既照工作,又照思想;既照成绩,又照缺点。只有这样,才能照出一个全面客观真实鲜活的自我,才能快速、高效、准确发现问题,才能找到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才能保持清醒、少犯错误,才能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大整治。 最后,照镜子要用“
4、透视镜”找差距,不能“照表不照里”,要由表及里,让“光明”透入灵魂深处,自律自重。没有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党员干部一定要对照党章这面镜子,带着问题意识照镜子。要以党的纪律、群众的期盼和先进典型为标准和参照物,对照改进作风的要求,晾一晾自己的思想、晒一晒自己的行为,直面自己的灵魂。通过照镜子,着力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查摆问题、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改进措施,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党性观念、工作作风更加符合党章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对照要求正衣冠当我们照过镜子,发现了问题,便要接着“正衣
5、冠”了。衣冠,作为文明的产物,是每一个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必需品。身为党员干部,其衣冠一定要正,既不能像皇帝的新衣一般虚浮,也不能歪歪扭扭,更不能邪里邪气。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到:“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他批评的是当时所谓的奢靡之风,我想用做形容衣不合体也有道理。就如同运动员穿皮鞋,必然是不合适的,再比如我们党员干部,不穿上亲民的“衣服”,如何能够服务群众、立足群众?所以,我认为这里的“正衣冠”不是简单的穿衣戴帽,而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
6、当前改起,经常性地正一正党性修养这顶“帽子”,正一正党员义务这条“领带”,上一上党的纪律这根“弦”,努力保持与群众步调一致,实现和群众“零距离”接触,真正“乐民之乐”、“想民之想”、“忧民之忧”。所以说,“正衣冠”,正的是务实的作风,正的是清廉的本色,正的是为民的宗旨。党员干部要做到“正衣冠”,需要做到严于律己、表里如一、为民务实,要对自己的思想防线、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展开巡查、再三审视,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查起,不放过一个小洞,不忽视一个线头,真正补好思想和行动上的每一个窟窿,拉好作风的拉链,扣好纪律的衣扣,以实际行动正
7、衣冠、改作风、树形象。 三、去芜存菁常洗澡 总要求的四方面内容紧密联系、不可或缺,而“洗洗澡”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逻辑必然。“洗洗澡”,就是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要洗好澡,必须有敢于批评的正气,必须有勇于批评的锐气,历史经验表明,“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另一方面也要领导带头。如果领导对批评态度暧昧,如何动员其他人展开批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批评
8、的目的是团结,而不是打击。此次教育活动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在开展批评前进行“谈心”、“交心”,其目的正在于此。查摆问题要出于“公心”,相互沟通务求“交心”,批评同志充满“诚心”,接受批评非常“虚心”,才会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真正触及思想,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所以说,“洗洗澡”难在荡涤心灵、贵在敢于批评。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