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

ID:83642620

大小:17.8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151****8026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_第1页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_第2页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_第3页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_第4页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_第5页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_第6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证探究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背景“综合与实践”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样的状况势必影响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自2001年版义务教育课标提出“综合与实践”模块以来,历经数次变革,“综合与实践”课程不断发展、创新。这顺应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条通过实践活动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渠道。21世纪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和人工智能导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譬如面对浩瀚的海量信息,学习者不仅要知道和记住,还要具备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理解与迁移、实践与应用,进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时代生活和工作。“综合与实践”正是问题解决的活动,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综合与实践”模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与重复练习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探索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它着眼于塑造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重视“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 二、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定小学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目标融于其中。相比于小学中低学段(即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大多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小学中高学段(即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综合与实践”课程体现了创生取向,即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教育经验,其要求也更高: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还能通过活动中应用和活动后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国内现行的教材有多个版本,如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在“综合与实践”活动领域中专题数量、素材选取、内容编排以及呈现方式均不相同。现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探讨中高学段情况。在内容编排上,每册书均以“数学好玩”为单元课题,一般安排2个或3个小课题,其内容如“重复”的奥秘、“搭配”的学问、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等,这些课题蕴含的数学知识富有趣味且显而易见,这些知识都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知识领域及本册书的教学内容有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亲身的活动经历收获活动经验,感受知识的魅力。在素材选取上,以校园活动为主,家庭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实践都有涉及。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素材考虑到学生当前所掌握的知识和兴趣点,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有很大不同。如三年级上册的“校园中测量”巩固了本册周长相关知识点,而六年级下册中的“绘制校园平面图”小单元,则继续巩固“模型”的概念和应用。 在呈现方式上,中高学段有“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和“自我评价”等栏目,每个栏目中教科书都有具体的指导。如五年级下册“‘象征性’长跑”,在“设计方案”栏目中要求学生“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经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主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发挥团队的力量合作学习。特别地,“自我评价”栏目是教材的一个特色,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据此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指出不足,肯定优势,保护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节奏,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三、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现状与挑战为分析小学数学中高学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现状,对深圳市某小学四至六年级1490名学生和15名数学任课教师进行访谈、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情况如下。大部分教师对“综合与实践”课程有较为正面的认识。15名教师均认为综合实践类课程活动有必要开展,都同意“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有意义且值得的”。11名教师愿意选择“综合与实践”模块的课程作为公开课和教学研究的内容。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程,有教师认为,它是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并加以应用,学生自主性及参与程度较高的课程,同时“是联系实际、能够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问题解决与交流合作能力的”。另外,有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也积极认可,并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优化”为例,认为“综合与实践”课程“既有趣,也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家庭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但有部分教师也对“综合与实践”课程产生了担忧和疑惑,认为有些课时难度较大,对理解、计算的要求较高,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而另一些课时虽然内容设置较合理、紧密联系生活,但在课堂中进行实践较为困难。由于不像“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模块课程那样知识点明确,在较难的课程中学生不活跃,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而在较易的课程中学生纪律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有教师反映,虽然从一年级跟班上时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定内容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师们也很重视,但仔细剖析实际教学活动,还是存在内容选择无从下手、活动组织力不从心、教学重心失之偏颇等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也更容易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对原因进行分析时,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社会、学校看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成绩,把获得较高分数当作最终目标,忽视学生综合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因而自己只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备课上,使“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变成对数学知识的常规学习。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从学生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认识、兴趣与感受维度出发。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18.3%不了解数学有“综合与实践”课程或不清楚哪些单元的课时属于“综合与实践”模块,说明“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79.8%的学生对“综合与实践”课程感兴趣。54.4%的学生认为“综合与实践”课程难度适中,12%认为难度较低,而33.6%认为难度偏高。认为难度偏高的原因主要为“计算量大”“理解题意困难”“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四年级学生印象较深的课程内容为“优化”“数图形的学问”,五年级为“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有趣的折叠”,六年级为“比赛场次”。学生印象深刻的课程内容以“数学好玩”单元的第二、第三课时为主,多涉及初步的运筹学、排列组合等知识。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学段师生都高度认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总体价值,但进一步考量发现其对于具体价值及其特征的理解比较模糊,教学活动存在难度。因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讲述却没有真正让学生去调查实践,也没有真正理解活动的价值所在。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不同,少数基础偏弱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不能完成学习活动。四、小学数学中高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一)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提供教学资源支持 相较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教学相对成熟的模块,“综合与实践”课程需要投入更多教育教学资源。这要求以学校科组为单位,制订更高效的校本课程计划。为更好地实现教研,学校需要进行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定期举办聚焦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专家讲座,进行同课异构、教研员指导等活动,加强学校科组对此类课程的教学教研能力。此外,学校需加强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场地、教具学具等的支持,让学生不单单从教科书上、在教室里学习“综合与实践”课程,也能真正融入合适的教学情境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校还可从设计校本“综合与实践”课入手,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出符合本校特点的“综合与实践”特色课程。(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转变角色引导学生综合与实践课堂要求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达到更好的“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做到课程开发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使自己成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一方面,深刻把握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真正重视“综合与实践”课程,不仅要研读相关概念,也要理解课程的设置意图、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多进行课堂实践,积累“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经验,多进行公开课、教研活动,对课堂进行自评和互评,利用学校科组的资源,进行集体备课、研讨等。在课程的目标设定中,需要开放性地设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并解决问题等目标内容。(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在前置学习阶段构建了基本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抽象观念,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注重创生取向,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应当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主场“交给”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设计教学主题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听取学生意见,共同参与课题制定。在创设情境时,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表达对情境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上台展示探究成果。总之,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既要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又要关注个体。如要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不能只顾及个别同学,而是要给每一位学生同等的学习发展与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均能有所收获和成长。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师才能提升“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效率。(四)关注学生综合发展,多元评价课程活动新课标要求教师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因此在实施“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时,要明确评价标准,内容上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主体上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与全程参与,教学形式上要理解“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教育经验的创生过程,不仅要关心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系统中的成长,还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不应只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也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所得。“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尤其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教学中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与活动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展现自我,并给出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在探究过程、表达过程中都可以实时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如“你的思考方式很新颖特别”“你观察问题非常仔细”“你在活动中的态度真严谨”等。有些课堂活动难度较大,对于反应稍慢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合适的鼓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不仅连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各模块课程,也连接其他学科、实际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科组、教师需通力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