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41942

大小:910.09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8个小题,每空2分,共36分)1.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得出后代高茎:矮茎≈1:1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可否定融合遗传2.在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有学生取两个布袋,装入布袋的小球上有的写上“A”,有的写上“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C.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的过程模拟了亲本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D.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3.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D.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4.植物紫茉莉的花暮开朝合,被誉为“天然时钟”。其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一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雌配子有A、a两种,比例为A∶a=1∶1B.F2中出现3种花色,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2中红花和白花为纯合子,粉红色花是杂合子D.F2中白花与粉红花杂交,F3会出现2种花色,比例1∶15.一个基因型为EeFf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若产生一个含EF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EfefefB.efEfeFC.EFefefD.EFEFEF6.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B.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C.让F2中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7,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7.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所占比例是()A.1/2B.1/4C.1/8D.1/168.家蚕有结黄茧与结白茧之分,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与e、F与f控制,将纯合结黄茧的品种甲与纯合结白茧的品种乙杂交,F1均结白茧。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结白茧个体与结黄茧个体(e纯合,且含基因F)的比值约为13∶3,仅考虑茧色性状和相关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E与e、F与f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F1测交子代结黄茧与结白茧之比1∶1C.F2结黄茧的家蚕随机交配,子代杂合子占2/3D.理论上,F2结白茧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为8/139.孟德尔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为验证他的基因分离假说,曾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通过观察F3的表现型来进行检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7:310.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分裂Ⅱ前期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Ⅱ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11.某二倍体生物是雌雄异体。下列示意图表示该种生物某一个体体内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示部分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该个体是雄性个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B.该个体的性腺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C.图中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只有①③D.细胞④的染色体行为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12.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的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分的B.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C.精子的形成要经历变形过程;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变形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1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③性别受性染色体的控制而与基因无关④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15.右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和JK段DNA含量增加的原因相同B.A点与F点比较,K点与N点比较,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量均不变C.HI段DNA含量加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D.GH段的细胞若在激素等诱导下,可能恢复分裂能力16.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B.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C.图③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17.如图1所示为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8.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A.①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B.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C.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9.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A.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B.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3∶1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9∶3∶3∶1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非甜与甜比例1∶120.下列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以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B.摩尔根用能够被荧光标记的特定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结合来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能完全解释摩尔根的果蝇两代杂交实验结果D.摩尔根设计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实施测交实验属于验证假说过程21.如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中共有2个四分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B.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也称为四分体C.该图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一个四分体中含有4条染色体22.在高等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B.乙图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在丙图所示的时期,人的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92条染色单体。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23.豌豆花有腋生和顶生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如表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根据如表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杂交组合亲本表现型后代腋生顶生一顶生×顶生0804二腋生×腋生651270三顶生×腋生295285(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上述性状中,_____为显性性状。(2)组合二的后代腋生个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_____。让组合三后代中的腋生个体自交,其子代中腋生与顶生个体数量的比例是_____。取组合二后代的一株腋生植株作为父本,与组合三后代腋生植株进行杂交,理论上,产生顶生植株的概率为_____。(3)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24.科研人员用一种甜瓜(2n)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经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性状控制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母本父本F1F2果皮底色A/a,4号染色体黄绿色黄色黄绿色黄绿色:黄色≈3:1果肉颜色B/b,9号染色体白色橘红色橘红色橘红色:白色≈3:1果皮覆纹E/e,4号染色体F/f,2号染色体无覆纹无覆纹有覆纹有覆纹:无覆纹≈9:7已知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当E和F同时存在时果皮才表现出有覆纹性状。不考虑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等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果肉颜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2)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产生的配子类型有____________种。(3)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种,F2中黄绿色有覆纹果皮、黄绿色无覆纹果皮、黄色无覆纹果皮的植株数量比是____________,F2中黄色无覆纹果皮橘红色果肉的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 25.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不同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可用______进行染色(2)图1中丁细胞名称是______,其内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3)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该动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最多有______条。(4)图2中a、b、c分别表示______,图1中丙与图2中______细胞类型相对应。(5)若甲乙两图为二倍体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乙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精子基因组成为______。26.果蝇红眼为野生型,白眼为突变型,摩尔根用果蝇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果蝇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定律。(3)摩尔根根据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______,从而提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F1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4)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说。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说,请利用测交子代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高一生物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8个小题,每空2分,共36分)1.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得出后代高茎:矮茎≈1:1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可否定融合遗传【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B、生物体能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往往比雌配子数量多,B错误;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D、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否定了融合遗传,D正确。故选D。2.在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有学生取两个布袋,装入布袋的小球上有的写上“A”,有的写上“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 C.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的过程模拟了亲本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D.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布袋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内,以保证每次抓取不同小球的概率均为1/2,B正确;C、每个布袋中的两种小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从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D、取出的小球代表雌雄配子,因此将每个布袋中取出的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D.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表型受基因型控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详解】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符合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属于相对性状,棉花的细绒与长绒属于不同性状,故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的性状,B错误;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C正确;D、表型受基因型控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C。4.植物紫茉莉的花暮开朝合,被誉为“天然时钟”。其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将一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雌配子有A、a两种,比例为A∶a=1∶1B.F2中出现3种花色,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2中红花和白花为纯合子,粉红色花是杂合子D.F2中白花与粉红花杂交,F3会出现2种花色,比例为1∶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植物紫茉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白花→F1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全显性,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AA)或隐性纯合子(aa),控制粉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A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aa)或显性纯合子(AA)。【详解】A、根据题意的杂交实验可知,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全显性,判断子一代基因型为Aa,因此F1产生的雌配子有A、a两种,比例为A∶a=1∶1,A正确;B、子二代出现红花∶粉红花∶白花=1∶2∶1,由于不完全显性该结果为3∶1变式,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红花基因型为AA或aa,白花基因型为aa或AA,是纯合子,粉红花基因型为Aa,是杂合子,C正确;D、F2中白花(aa或AA)与粉红花(Aa)杂交,假设白花基因型为aa,则F3为Aa(粉红花)∶aa(白花)=1∶1,若白花基因型为AA,则F3为AA(白花)∶Aa(粉红花)=1∶1,D正确。故选B5.一个基因型为EeFf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若产生一个含EF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EfefefB.efEfeFC.EFefefD.EFEFEF【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EeFf)→初级卵母细胞(EEeeFFff)→次级卵母细胞(EEFF)+第一极体(eeff)→1个卵细胞(EF)+3个极体(EF、ef、ef),C正确。故选C。【点睛】6.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B.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C.让F2中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7,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F1开紫花,F1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是AaBb,紫花的基因型是A_B_,白花的基因型是A_bb或aaB_或aabb。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详解】AB、由分析可知,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AB正确;C、F2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_bb、aaB_和aabb,其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同时含有基因A和B,都表现为白色,故F2中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D、F1(AaBb)自交,F2中白花植株7/16,白花纯合子(AAbb、aaBB和aabb)占F2中的3/16,所以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7,F2中紫花植株(A_B_)占9/16,紫花纯合子(AABB)占F2中的1/16,所以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正确。故选C。7.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所占比例是()A.1/2B.1/4C.1/8D.1/16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分离定律可知,杂合子(Tt)自交,子一代(F1)为1TT:2Tt:1tt,Tt的比例为1/2,连续多代自交后,各基因型个体所占的比例是:自交n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TT+tt)所占比例为1—1/2n,其中TT和tt各占1/2×(1—1/2n)。【详解】由于自交n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则杂合抗病水稻(Tt)所占比例是1/23=1/8,C正确,ABD错误。故选C。8.家蚕有结黄茧与结白茧之分,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与e、F与f控制,将纯合结黄茧的品种甲与纯合结白茧的品种乙杂交,F1均结白茧。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结白茧个体与结黄茧个体(e纯合,且含基因F)的比值约为13∶3,仅考虑茧色性状和相关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E与e、F与f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F1测交子代结黄茧与结白茧之比为1∶1C.F2结黄茧的家蚕随机交配,子代杂合子占2/3D.理论上,F2结白茧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为8/13【答案】D【解析】【分析】纯合结黄茧的品种甲与纯合结白茧的品种乙杂交,F1均结白茧。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结黄茧:结白茧=3:13,可知控制结黄茧与结白茧的基因为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结黄茧个体(e纯合,且含基因F)基因型是eeF-,结白茧个体基因型可能是E-F-、E-ff、eeff。【详解】A、据分析可知控制结黄茧与结白茧的基因为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错误;B、F1的基因型是EeFf,测交子代的基因型是EeFf:Eeff:eeFf:eeff,结黄茧与结白茧之比为1:3,B错误;C、F2结黄茧的家蚕基因型是eeF-,其中eeFF:eeFf=1:2,随机交配,相当于FF:Ff=1:2这样的群体随机交配,那么雌配子F:f=2:1,雄配子F:f=2:1,所以子代杂合子Ff的比例是2/3×1/3×2=4/9,C错误;D、理论上,F2结白茧群体的基因型是E-F-、E-ff、eeff=9:3:1,其中EE:Ee:ee=4:8:1,E的基因频率为8/13,D正确。故选D。9.孟德尔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为验证他的基因分离假说,曾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通过观察F3的表现型来进行检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 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7:3【答案】D【解析】【分析】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比例为(1/2)n,纯合子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1/2。【详解】A、由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知,F2中纯合子(DD、dd)比例为1/2,故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B、F2中高茎植株中遗传因子为DD的占1/3,Dd占2/3,故F2高茎植株中2/3个体不能稳定遗传,B正确;C、F2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正确;D、由题干分析可知,亲本是DD和dd,F1基因型是Dd,Dd再自交得F2,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这个过程中杂合子只自交了两次(从F1到F3),所以则F3植株中的矮茎(dd)占的比例为[1-(1/2)n]×1/2=[1-(1/2)2]×1/2=3/8,高茎为1-3/8=5/8,故F3植株中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5:3,D错误。故选D。10.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分裂Ⅱ前期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Ⅱ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答案】D【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A、根据形成四分体可知,该时期处于前期Ⅰ,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B、①与②为同源染色体,③与④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均发生在后期Ⅰ,B错误;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核DNA分子数为2,C错误;D、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2×1/2=1/4,因此a和e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D正确。故选D。11.某二倍体生物是雌雄异体。下列示意图表示该种生物某一个体体内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示部分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该个体是雄性个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B.该个体的性腺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C.图中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只有①③D.细胞④的染色体行为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由分析可知,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雄性个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A正确;B、动物的精巢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个体为雄性动物,所以该个体的性腺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B正确;C、由图可知,图中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只有①,③中不含四分体,C错误;D、由分析可知,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D正确。 故选C。12.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的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分的B.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C.精子的形成要经历变形过程;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变形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精子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详解】A、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分,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细胞质的均分,如第一极体形成第二极体时细胞质均等分裂,A错误;B、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三个极体,B正确;C、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C正确;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D正确。故选A。1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答案】C 【解析】【分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生物体的相对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会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的遗传给后代,A正确;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B正确;C、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自由组合而组合。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③性别受性染色体的控制而与基因无关④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然后变形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详解】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②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的亲本性状,而不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②错误;③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别作为生物的性状之一当然要受基因的控制,③错误;④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④正确。故选B。15.右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和JK段DNA含量增加的原因相同B.A点与F点比较,K点与N点比较,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量均不变C.HI段DNA含量加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D.GH段的细胞若在激素等诱导下,可能恢复分裂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H段DNA分子数目减半,所以表示减数分裂;HI段表示受精作用,IP段DN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所以表示有丝分裂。【详解】A、BC段为减数分裂间期,JK段为有丝分裂间期,两个阶段DNA含量都是通过复制而增倍的,A正确;B、A点与F点比较,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量均不变。K点与N点比较,DNA含量数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由HI段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发生受精作用的结果,C正确;D、GH段的细胞为生殖细胞,染色体已减半,所以一般不再分裂。但若在激素等诱导下,可能恢复分裂能力,D正确。故选B。16.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B.图①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C.图③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发生图④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答案】D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①为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染色体片段,导致交叉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②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染色体的着丝点粒和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③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④发生丝点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据图分析,图①为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染色体片段,导致交叉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②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染色体的着丝点粒和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③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④发生丝点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应为①③②④,A正确;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常发生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D、图④有丝点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D。【点睛】减数分裂开始前叫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完成为精细胞,变形后叫精子。17.如图1所示为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题干图示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与③,②与④,B正确。故选B。18.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B.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C.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通过验证假设→获取结论。【详解】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然后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设,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9.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A.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B.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3∶1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9∶3∶3∶1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非甜与甜比例1∶1【答案】AD【解析】【分析】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为双杂合子AaBb,则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据此答题。【详解】A、杂交得到Fl为AaBb,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9∶3∶3∶1,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A正确;B、杂交得到Fl为AaBb,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F2中黄色非甜(A_B_)占,红色甜(aabb)占,二者之比是9∶l,B错误;C、杂交得到Fl为AaBb,所以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1∶1,C错误;D、杂交得到Fl为AaBb,所以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D正确。故选AD。20.下列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可以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B.摩尔根用能够被荧光标记的特定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结合来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能完全解释摩尔根的果蝇两代杂交实验结果D.摩尔根设计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实施测交实验属于验证假说过程【答案】CD【解析】【分析】萨顿通过将看不见的基因和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详解】A、同源染色体不能重新组合,而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实现重新组合,因此,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错误;B、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能够被荧光标记的特定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结合来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错误;C、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能解释为什么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现,因此,不能完全解释摩尔根的果蝇两代杂交实验结果,C正确;D、摩尔根设计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实施测交实验属于验证假说过程,D正确;故选CD。21.如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中共有2个四分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B.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也称为四分体C.该图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一个四分体中含有4条染色体【答案】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A、B和C、D两对同源染色体,且两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四分体时期。【详解】A、该图中共有2对同源染色体,形成2个四分体,含8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也称为四分体,B正确;C、该图正在发生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D、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CD。22.在高等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B.乙图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在丙图所示的时期,人的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92条染色单体。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ABD【解析】 【分析】分析可知,图丙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所以该动物为雄性;图甲为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乙为减数分裂Ⅱ前期,图丁为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甲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含有2个四分体,只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该动物为雄性,乙图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图丙为减数分裂Ⅰ后期,此时期人的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92条染色单体,C正确;D、减数分裂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二者都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故选ABD。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23.豌豆花有腋生和顶生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如表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根据如表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杂交组合亲本表现型后代腋生顶生一顶生×顶生0804二腋生×腋生651270三顶生×腋生295285(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上述性状中,_____为显性性状。(2)组合二的后代腋生个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_____。让组合三后代中的腋生个体自交,其子代中腋生与顶生个体数量的比例是_____。取组合二后代的一株腋生植株作为父本,与组合三后代腋生植株进行杂交,理论上,产生顶生植株的概率为_____。(3)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答案】(1)①.性状分离②.腋生(2)①.1/3②.3:1③.1/6(3)基因的分离【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杂交组合二:腋生×腋生→腋生:顶生约等于3:1, 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腋生相对于顶生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杂交组合一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杂交组合三:顶生×腋生→腋生:顶生=1:1,属于测交实验,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小问1详解】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由杂交组合二,亲本都是腋生,子代同时出现了腋生和顶生,说明控制顶生的基因在亲代隐而不现,顶生为隐性性状,腋生为显性性状。【小问2详解】组合二的子代符合性状分离现象,故亲本腋生个体基因型都是Bb,Bb×Bb→B_:bb=3:1,子代腋生(B_)中纯合体占1/3。组合三亲本是Bb和bb,Bb×bb→Bb:bb=1:1,让组合三后代中的腋生个体(基因型为Bb)自交,Bb×Bb→B_:bb=3:1,子代腋生与顶生个体数量的比例是3:1。取组合二后代的一株腋生植株(1/3BB,2/3Bb)作为父本,与组合三后代腋生植株(基因型为Bb)进行杂交,理论上,产生顶生植株(基因型bb)的概率为2/3×1/4=1/6。【小问3详解】该性状的遗传只设计到一对等位基因,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点睛】本题考查了杂交组合中显隐性的判断以及基因型的判断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够掌握一般判断方法和运用分离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4.科研人员用一种甜瓜(2n)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经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性状控制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母本父本F1F2果皮底色A/a,4号染色体黄绿色黄色黄绿色黄绿色:黄色≈3:1果肉颜色B/b,9号染色体白色橘红色橘红色橘红色:白色≈3:1果皮覆纹E/e,4号染色体F/f,2号染色体无覆纹无覆纹有覆纹有覆纹:无覆纹≈9:7已知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当E和F同时存在时果皮才表现出有覆纹性状。不考虑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等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果肉颜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2)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产生的配子类型有____________种。(3)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种,F2中黄绿色有覆纹果皮、黄绿色无覆纹果皮、黄色无覆纹果皮的植株数量比是____________,F2中黄色无覆纹果皮橘红色果肉的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答案】(1)橘红色(2)①.AaBbEeFf②.8(3)①.6②.9:3:4 ③.5/6【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控制果肉颜色的B、b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控制果皮底色的A、a基因和控制果皮覆纹中的E、e基因均位于4号染色体,且A和E连锁,a和e连锁;控制果皮覆纹E、e和F、f的基因分别位于4和2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有覆纹基因型为E-F-,无覆纹基因型为E-ff、eeF-、eeff,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结合表格分析可知,亲本分别是白色和橘红色杂交,F1均为橘红色,F1杂交,子代出现橘红色:白色=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橘红色是显性性状。【小问2详解】由于F2中黄绿色:黄色≈3:1,可推知F1应为Aa,橘红色:白色≈3:1,F1应为Bb,有覆纹:无覆纹≈9:7,则F1应为EeFf,故F1基因型应为AaBbEeFf;由于A和E连锁,a和e连锁,而F、f和B、b独立遗传,故F1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AE、ae)×2(F、f)×2(B、b)=8种。【小问3详解】结合表格可知,F2中关于果肉颜色的表现型有2种,由于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单独观察果皮底色及果皮覆纹的表现型,有无覆纹黄绿色、无覆纹黄色、有覆纹黄绿色三种表现型,故F2的表现型有2×3=6种;由于A和E连锁,a和e连锁。F2中基因型为A-E-的为3/4,aaee的为1/4,F2中黄绿色有覆纹果皮(A-E-F-)、黄绿色无覆纹果皮(A-E-ff)、黄色无覆纹果皮(aaeeF-、aaeeff)的植株数量比是(3/4×3/4):(3/4×1/4):(1/4×3/4+1/4×1/4)=9:3:4;F2中黄色无覆纹果皮中的纯合子占1/2,橘红色果肉植株中纯合子为1/3,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故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1/6=5/6。【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三对性状与对应基因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表信息确定相关基因型,进而分析作答。25.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不同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可用______进行染色。 (2)图1中丁细胞名称是______,其内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3)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该动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最多有______条。(4)图2中a、b、c分别表示______,图1中丙与图2中______细胞类型相对应。(5)若甲乙两图为二倍体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乙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精子基因组成为______。【答案】(1)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或甲紫)(2)①.次级精母细胞②.4(3)①.甲、乙、丙②.8(4)①.染色体、染色单体、DNA②.Ⅱ(5)AB、aB、Ab、ab【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小问2详解】图1中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丙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由此判断出该生物是雄性动物,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小问3详解】图1中甲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乙、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丁细胞有1个染色体组;该动物体内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即甲细胞所示),染色体最多,有8条。【小问4详解】分析图2:每条染色体上可以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 分子,且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消失,因此据图分析: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图1中丙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DNA=4:8:8,与图2Ⅱ中细胞类型相对应。【小问5详解】若甲乙两图为二倍体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乙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b、ab。26.果蝇红眼为野生型,白眼为突变型,摩尔根用果蝇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果蝇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定律。(3)摩尔根根据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______,从而提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F1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4)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说。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说,请利用测交子代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分离(3)①.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②.XBXb、XBY(4)①.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相同②.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③.后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用果蝇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小问2详解】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小问3详解】摩尔根根据实验结果,发现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从而提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亲代是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全是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亲代基因型为XBXB、XbY,则F1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Y。【小问4详解】①分析测交实验可知,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也相同,都是1:1,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摩尔根提出的“控制颜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②为了充分验证摩尔根提出的“控制颜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应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红眼雌果蝇)、XbY(白眼雄果蝇),且比例为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