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6823
大小:698.0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9-03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年度高二上10月考试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1.如果使用药物抑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物质X的跨膜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能量的供应,却对其运输速率没有影响。对该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方式是协助扩散B.与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C.该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为该种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借助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的,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叫作协助扩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既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也可以借助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因此属于被动运输。借助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运输。蛋白质和多糖等有机大分子由于分子太大,靠转运蛋白无法运输,它们进出细胞则通过胞吞或胞吐。【详解】A、使用药物抑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物质X的跨膜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能量的供应,却对其运输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该方式为要载体不需细胞提供能量的协助扩散方式,A正确;B、甘油进入细胞自由扩散方式,B错误;C、协助扩散方式是属于被动运输,顺浓度运输,C正确;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D正确。故选B。2.科研人员对蓝星睡莲(一种开两性花的被子植物,2n=28)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细胞中所有RNA)进行了测序。通过分析DNA序列和植物化石,发现被子植物起源于234~263万年前。另外,在花瓣细胞中NC11基因高表达,其表达产物可催化一种吸引传粉者的芳香味物质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蓝星睡莲基因组测序需要对28条染色体DNA分子的碱基顺序进行检测B.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依据了化石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C.为吸引传粉者,花瓣细胞中的NC11突变为高表达的基因 D.蓝星睡莲和其他基因库相近的植物种群之间没有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蓝星睡莲是一种开两性花的植物,说明蓝星睡莲为雌雄同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故蓝星睡莲基因组测序需要对14条染色体DNA分子的碱基顺序进行检测,A错误;B、分析DNA序列和植物化石,发现被子植物起源于234~263万年前,说明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依据了分子生物学(DNA序列)和化石证据(植物化石)证据,B正确;C、由题意可知,花瓣细胞中NC11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并没有说花瓣细胞中的NC11突变为高表达的基因,C错误;D、蓝星睡莲和其他基因库相近的植物种群之间可能属于两个物种,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3.在人群中,有多种遗传病是由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致。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 )A.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B.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C.基因突变可能造成酶2异常使得患者无法合成黑色素从而患上白化病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1若发生变化,则多巴胺和黑色素的合成都受影响,这表明一个基因可以参与控制多种性状;基因1和基因2突变均可导致白化病的产生,说明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图中不能得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结论。【详解】A、黑色素的形成是由基因1和基因2共同控制的,多巴胺是由基因1和基因4共同控制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A正确;B、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的细胞分裂分化发育而来,分裂的子细胞和母细胞所携带的染色体相同,所以含有全能性,B正确;C、酶2异常无法合成黑色素,黑色素不能合成,会导致白化病,基因突变可能造成酶2异常使得患者无法合成黑色素从而患上白化病,C正确;D、图中显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不能得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结论,D错误。故选D。4.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最初少数因为基因突变而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成为优势种群,在药物的筛选下最终变成“超级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超级细菌”出现是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不得不适应抗生素B.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基因突变C.“超级细菌”的形成过程说明了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D.突变是“超级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变异是自发产生的,并且是不定向的,环境(抗生素)对变异进行选择,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在抗生素的选择下菌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B、变异是自发产生的,并且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 C、超级细菌形成的过程说明了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细菌的生存斗争是“超级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故选C。5.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导致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短肢型侏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随机调查B.可通过观察羊水中胎儿细胞的染色体形态进行产前诊断C.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D.该病起源于基因突变,如果双亲正常,后代一定无发病风险【答案】C【解析】【分析】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详解】A、调查统计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A错误;B、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而染色体诊断不能判断是否患有该病,B错误;C、为预防该病可以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C正确;D、正常的双亲如果有一方出现显性突变,后代就存在发病的风险,D错误。故选C。6.水稻育种有两次绿色革命,一次是高秆变矮秆,一次是常规稻变杂交稻。两次绿色革命,都使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倍体水稻同样具有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潜力,一旦成功,可以说是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绿色革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高秆变矮秆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杂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性状C.多倍体水稻谷粒更大,茎秆也更加粗壮,营养含量更高D.一般来说,通过杂交获得纯合四倍体品种比纯合二倍体品种所需时间更长【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 【详解】A、高秆变矮秆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A正确;B、杂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性状组合,基因突变产生新的性状,B错误;C、基于四倍体水稻具有比二倍体成倍增加的基因组,包含着成倍增加的基因数,并且在每一个基因位点上具有4个相对性状基因。基因表达的总量增多,故多倍体水稻谷粒更大,茎秆也更加粗壮,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都比普通二倍体水稻的更高,C正确;D、从遗传学分析看,4个等位基因涉及到配对、交换、分离之后全部纯合的过程,这比二倍体复杂得多,获得纯合稳定的品种,所需时间可能要更长,D正确。故选B。7.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曲线表示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pH②分析曲线可知,E、G两点所示条件是短期内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③若在A点升温或在BC段增加淀粉的浓度,都不会使反应速率增大④D、F两点所示的α—淀粉酶活性一致,该酶的空间结构都遭到破坏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曲线甲: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2、分析曲线乙、丙: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pH值过低酶失活,据此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详解】①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据此可推知:乙曲线(未与横轴相交)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丙曲线(与横轴相交)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因此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pH,①正确; ②E点对应的横轴数值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G点对应的横轴pH数值对该酶而言属于过酸,该酶的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因此E、G两点所示条件不是短期内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酶应该在低温、最适pH条件下保存,②错误;③D、F两点所示的α-淀粉酶活性一致,但D点(低温)时该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F点(高温)时该酶的空间结构已遭到破坏,③错误;④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若在A点升温,酶的活性减弱,反应速率将减小,BC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α-淀粉酶的浓度,增加淀粉的浓度,不会使反应速率增大,④正确。故选B。8.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与人体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减小或丧失有关。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A。下表显示了酶A与酪氨酸酶的氨基酸数目存在差异时可能出现的4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可能出现的情况①②③④酶A氨基酸的数目/酪氨酸酶氨基酸数目1.1110.9患者患白癜风面积比例/%3020105A.②③中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对应的mR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也不会改变B.①④中碱基的改变导致染色体变异C.①④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的位置改变D.碱基改变对细胞内tRNA种类的影响:①增多,④减少,②③没有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进而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碱基对替换往往引起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变化,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往往引起多个密码子的变化。2、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3、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 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②③中酶A的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种类发生变化,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转录细胞的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A错误;B、①④中碱基的改变,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由表格信息可知,①④基因突变导致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改变,因此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了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C正确;D、基因突变改变的是mRNA上的密码子,不改变tRNA的种类,D错误。故选C。9.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大致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噬菌体B.噬菌体入侵后利用大肠杆菌中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C.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离D.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表明噬菌体的DNA已注入大肠杆菌【答案】C【解析】【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要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培养并标记噬菌体,A正确;B、噬菌体增殖除自身注入模板DNA分子外,其余所需原料、ATP、酶、场所等均是由细菌提供的,来合成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B正确;C、②过程是将培养液放入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D、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噬菌体的DNA已侵入大肠杆菌,会随大肠杆菌沉淀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有放射性,D正确。故选C。 10.科研人员探究干旱胁迫影响小麦光合作用效率变化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气孔导度(mol·m-2·g-1)胞间CO2浓度(μmol·r·mol-1)叶绿素含量(mg·g-1)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对照组0.074200.783.2210.48干旱第3天0.028121.442.664.26干旱第5天0.003266.571.380.11A.干旱第5天,胞间CO2浓度升高可能是呼吸作用强度高于光合作用强度所致B.随小麦干旱期的延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能是由于缺水导致叶绿素降解C.小麦幼苗在干旱初期与干旱5天后,植株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同D.小麦幼苗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升高【答案】B【解析】【分析】据表格可知,本实验探究干旱胁迫影响小麦光合作用效率变化,自变量为干旱时间长短,因变量为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详解】A、干旱第5天,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故小麦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A错误;B、随干旱期的延长,叶绿素含量下降,可能是干旱破坏了叶绿体膜系统导致叶绿素降解,B正确;C、干旱初期,净光合速率下降是气孔导度下降导致的,干旱5天后,则与叶绿素含量下降及气孔导度下降有关,C错误;D、随干旱期的延长,光合速率下降,水分减少,呼吸速率降低,D错误。故选B。1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的几种变异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⑤中,X射线处理不会导致图中其他变异类型的发生B.图①、③、④所示变异类型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图⑤中,B基因可能发生碱基的缺失导致DNA上基因数目减少D.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②所示变异可使产生的子细胞种类多样化【答案】D【解析】【分析】图①中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图②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③中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④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⑤中基因B变成基因b,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片段丢失等)都有可能在X射线的处理下发生,A错误。B、①中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图③中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④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图中⑤为基因突变,该变异不会导致DNA分子上基因数目的改变,C错误;D、图中②为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可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D正确;故选D。12.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依次包括调节基因、启动部位、操纵基因和3个结构基因(lacZ、lacY、lacA),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乳糖缺乏时,若阻断①过程,能达到与乳糖充足时相同的效果B.乳糖充足时,能阻断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使结构基因得以转录C.P和D不能转录形成mRNA,因此其对生物体性状的影响不及结构基因大D②③过程几乎同步进行,可表达出图中3种酶【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依次包括调节基因、启动部位、操纵基因和3个结构基因,其中调节基因能表达出阻遏蛋白,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断结构基因的转录,当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后,能抑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使结构基因正常转录;启动部位是R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启动转录过程;结构基因是转录的模板,以其为模板合成mRNA,mRNA的不同部位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酶a、酶b、酶c;①、②过程为转录,③是翻译。【详解】A、调节基因表达合成阻遏蛋白,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能阻断结构基因转录,乳糖能与阻遏蛋白结合抑制该过程,使结构基因正常转录,当乳糖缺乏时,若阻断①调节基因转录过程,阻断阻遏蛋白的合成,可使结构基因正常转录,A正确;B、当乳糖充足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能抑制其与操纵基因的结合,使结构基因正常转录,B正确;C、由图可知,P是基因的启动部位,D是操纵基因,二者不是转录的模板,不能转录形成mRNA,但能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体性状,其对生物体性状的影响与结构基因类似,如基因中P异常,RNA聚合酶不能与之结合,结构基因不能转录,C错误;D、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无核膜,②转录和③翻译几乎同时进行,通过③过程能合成三种酶,D正确。故选C。13.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 在心肌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能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另一些基因通过转录形成前体RNA,再经过加工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②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B.miR-223可通过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来调控遗传信息翻译C.基因miR-223的转录使基因ARC表达增强D.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肌细胞凋亡的新药物【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可知,图中①为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②为翻译过程,其场所是核糖体,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同一个模板mRNA;基因ARC表达产生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凋亡;基因ARC转录形成的mRNA可与基因miR-223转录形成的miR-233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被抑制,基因ARC转录形成的mRNA不能进行翻译,说明基因miR-223可以抑制基因ARC的表达;基因miR-223转录形成的miR-233可与某基因转录形成的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使miR-233失去作用,说明某基因可以解除基因miR-223对基因ARC的抑制作用。【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②为翻译过程,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同一个模板mRNA,所以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A正确;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miR-223可与基因ARC转录形成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翻译过程)被抑制,基因ARC转录形成的mRNA不能进行翻译,ARC蛋白质无法合成,因此miR-223可通过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来调控遗传信息的翻译,B正确; C、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基因miR-223转录形成的miR﹣223可与基因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翻译过程)被抑制,因此基因miR-223的转录使基因ARC表达减弱,C错误;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miR-23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使miR-233失去作用,从而减弱对基因ARC表达的抑制,减缓心肌细胞凋亡,所以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肌细胞凋亡的新药物,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作为情景,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考生要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利用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进行推理,准确作答。14.图1为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流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种群乙在被河流分割后某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其中P年时种群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2中P点后的下一年中,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55%B.图l中a表示生殖隔离,b表示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表示地理隔离C.b过程会定向改变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最终使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D.图2中RT段A的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此之后种群乙不会发生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图1: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2、分析图2:图中QR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OQ和RT段种群基因频率不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不发生进化。3、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如下: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A、根据题干,P年时种群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10%,假设原种群有100个个体,AA、Aa、aa分别有30、40、30个个体,则P点后的下一年中,aa=30-30×10%=27,AA=30+30×10%=33,Aa=40+40×10%=44,则A的基因频率为(33×2+44)÷[(27+33+44)×2]=110÷208=52.9%,A错误;B、由图1可知,过程a表示由于河流分割产生的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2,则过程b表示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表示物种1和物种2产生的生殖隔离,B错误;C、由于b为自然选择,其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最终使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C正确;D、由图2可知,RT段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T之后,若出现生存环境的改变,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D错误。故选C。15.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则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形成精子时会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P序列A基因p序列A基因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正常鼠,其A基因一定来自父本B.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C.基因型为Aa的雄鼠,其子代为正常鼠的概率为1/2D.降低发育中的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症状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 【详解】A、P序列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故基因型为Aa的正常鼠,其A基因一定来自父本,A正确;B、若侏儒雌鼠(aa)与侏儒雄鼠(Aa,其中A基因来自母方)杂交,雄鼠的精子正常,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雌鼠生长发育均正常,故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B正确;C、P序列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基因型为Aa的雄鼠,可以产生A:a=1:1的精子,A基因能控制蛋白D的合成,a基因不能,因此子代为正常鼠的概率为1/2,C正确;D、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导致P序列甲基化程度降低,对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使得发育中的小鼠侏儒症状(基因型为Aa)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基因型为aa的症状无法缓解,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16.某研究者用小鼠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小鼠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2)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备注:孕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能够调节雌性个体正常的生理周期。)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____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答案】(1)①.甲、丙、丁②.甲、丁③.不一定相同 (2)①.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②.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解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图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图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丙、丁三个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甲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丁细胞;丁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是否相同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含的基因有关,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含相同基因,则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仍是相同基因,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含等位基因,则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是不同基因。【小问2详解】由于在实验一中注射了成熟卵细胞少量细胞质,早期卵母细胞就能形成成熟卵细胞,说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由实验二孕酮处理组,可以得出孕酮有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功能,当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与孕酮同时处理时,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早期卵母细胞就不能发育成熟,说明蛋白质的合成与促进早期卵母细胞成熟有关,由此可以做出推测:孕酮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从而促进其发育成熟的。17.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图1表示细胞呼吸中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其中①—④表示不同的反应过程,a—d代表不同的物质。图2表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情况。(1)图1中物质a代表____,③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②过程中b物质生成的场所是____。(2)据图2分析,在种子萌发的I、II阶段,细胞呼吸的方式是____(填“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处于该阶段的细胞可以发生图1中的____(填序号)反应。(3)在种子萌发的Ⅲ阶段,细胞呼吸主要以____(填“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为主。该阶段后期的O2吸收速率高于CO2释放速率,说明细胞呼吸的底物除了葡萄糖外,还可能有____等。(4)若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遭遇低温,则萌发出苗的时间将会延长,从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答案】(1)①.丙酮酸(丙酮酸和[H])②.细胞质基质③.线粒体基质(2)①.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②.①②③(3)①.有氧呼吸②.脂肪(4)低温会导致细胞呼吸相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能量供应减少,因此萌发出苗的时间将会延长 【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a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产物,可表示丙酮酸(丙酮酸和[H]);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c是有氧呼吸的产物,表示H2O(由b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均可产生,推知是二氧化碳),所以②过程生成b(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③表示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小问2详解】据图2可知,在种子萌发的I、II阶段,氧气吸收速率小于二氧化碳释放速率,说明此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种子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故处于该阶段的细胞可以发生图1中的①②③过程。【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在种子萌发的Ⅲ阶段,氧气吸收速率增加明显,说明细胞呼吸主要以有氧呼吸为主;该阶段后期的O2吸收速率高于CO2释放速率,说明细胞呼吸的底物除了葡萄糖外,还可能有脂肪(含有的C、H较多,O较少,故耗氧多)。【小问4详解】生化反应的进行需要酶的催化,而酶活性的发挥需要温度等适宜条件,低温会导致细胞呼吸相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能量供应减少,因此萌发出苗的时间将会延长。18.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问题:资料一: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对“遗传信息如何从DNA 传递到蛋白质”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61年,南非生物学家布伦纳、法国生物学家雅各布和美国遗传学家梅瑟生经过实验发现,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RNA与核糖体,分离出的RNA含有14C标记。他们把分离得到的某些RNA分子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这些RNA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资料二: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一实验中,选择尿嘧啶作为标记物的原因是____,新合成的含14C标记的RNA通常和核糖体结合在一起,其功能是____。(2)资料一实验中RNA与噬菌体的DNA通过____原则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与基因DNA相比,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3)请据资料二分析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率的基本思路是____【答案】(1)①.尿嘧啶是RNA分子特有的碱基②.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2)①.碱基互补配对②.A-U (3)促进酶a合成,抑制酶b合成【解析】【分析】1、转录是指主要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分子的过程;2、RNA的分类:①在翻译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是mRNA;②起转运作用的是tRNA;③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是rRNA;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在tRNA的转运下,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4、DNA与RNA之间的区别:①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②组成DNA分子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分子的五碳糖是核糖。【小问1详解】 尿嘧啶(U)是RNA分子特有的碱基,故选择尿嘧啶作为标记物,可以只标记RNA,而不标记DNA;与核糖体结合的RNA,是mRNA,在翻译过程中起模板作用。【小问2详解】RNA与DNA之间形成双链杂交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满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是A-T,C-G,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中的碱基对是A-T,C-G,A-U,故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小问3详解】图乙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分析图乙可知,PEP在酶a的催化下转化为油脂,在酶b的催化下转化为氨基酸,酶a和酶b的本质为蛋白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所以为了提高油菜产油率,可以促进酶a合成,抑制酶b合成。19.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致盲性遗传病,如图所示是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部分遗传图谱,该家系中致病基因被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且Ⅳ-5无家族病史。(1)若要调查该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应注意__________(写一项即可),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2)结合系谱图可推知该家系中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3)Ⅳ-6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___号,Ⅳ-6和Ⅳ-7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若Ⅳ-6已再孕,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等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4)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进行编辑后导入患病小鼠眼部,使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该成果给患者带来了曙光。请分析上述治疗成功的小鼠能否把编辑后的正常基因遗传给后代,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调查群体足够大(在人群中随机调查)(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①.2②.1/2③.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4)不能,编辑后的基因不存在生殖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解析】【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小问1详解】若要调查该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并要注意调查群体足够大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小问2详解】经了解IV-5无家族病史,而生出的孩子均患病,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且为常染色体显性,因为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不可能生出患病的男孩,故结合系谱图可推知的视网膜色紫变性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小问3详解】根据各代亲本的表现型可知,设相关基因为A、a,IV-6(Aa)的致病基因a来自III-1,III-1的致病基因来自II-1,而II-1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I代的2号(Aa);若IV-6(Aa)和IV-7(aa)再生一个男孩,患病(aa)的概率是1/2;若IV-6已再孕,为了避免生出患病的孩子,可通过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等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以便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小问4详解】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进行编辑后导入患病小鼠眼部,使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该成果给患者带来了曙光。根据题意可知上述治疗成功的小鼠能否把编辑后的正常基因不能遗传给后代,因为编辑后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不存在,故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20.“巴拿马病”是一种通过土壤传播的香蕉传染病,染病香蕉逐步枯萎死亡。某科研机构通过对野生香蕉(二倍体)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含抗“巴拿马病”基因A的突变体。为进一步培育抗病的栽培用三倍体香蕉,进行如下处理:(1)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产生多种变异类型,缺点是具有盲目性,并且需对大量材料进行处理,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的特点,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若乙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这些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2)常规育种一般需要筛选出纯合品系,丙植株中的抗病植株有多种基因型,但无需进行筛选,原因是 ____。(3)现有二倍体和三倍体香蕉植株,若要根据染色体组成将二者区分出来,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答案】20.①.低频性和不定向性②.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③.AA:Aa:aa=1:4:121.丙植株为三倍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丙植株无论是抗病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子代都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2.将二倍体和三倍体植株的根尖细胞制成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数,若细胞内含有两组染色体组,即为二倍体植株的细胞,若细胞内含有三组染色体组,即为三倍体植株的细胞 【解析】【分析】图示AA×aa→Aa,子一代自然生长形成的甲植株基因型为Aa,乙植株是Aa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基因型为AAaa,甲植株和乙植株杂交形成的丙植株为三倍体。【小问1详解】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因此诱变育种具有盲目性,并且需对大量材料进行处理,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乙植株是Aa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基因型为AAaa,若乙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这些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小问2详解】甲的基因型为Aa,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因此丙植株为三倍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丙植株中的抗病植株无论是否为纯合子,无性繁殖都能保持亲本抗病的优良性状。【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