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4622
大小:1.16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5-01-06
《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区域规范作答,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吉余村是全县有名的污染严重村。2005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余村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淘汰重污染企业,转型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下列不属于此过程中该地区发生的变化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减少C.土壤污染减轻D.水体污染减轻【答案】A【解析】【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详解】A、发展绿水青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故生物多样性增多,A符合题意;BCD、淘汰重污染企业,转型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保持绿水青山,能减少酸雨的发生,减少土壤污染、减少水体污染,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tRNA的基本单位是()A.脱氧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脂肪酸D.氨基酸【答案】B 【解析】【分析】RNA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组成。【详解】RNA有mRNA、tRNA、rRNA三种,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ACD错误,B正确。故选B。3.科研人员通过制备脂质体,将治疗癌症的药物甲和乙定向运输到癌细胞处,起到杀伤癌细胞的功能。脂质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甲是脂溶性的,药物乙是水溶性的B.抗体的作用是与癌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C.脂质体与癌细胞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D.脂质体在体内运输药物,需要ATP供能【答案】C【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磷脂分子的特点是一个亲水基团的头和两个疏水基团的尾,所以磷脂的双分子层在水中的分布是亲水基团和水接触,疏水基团远离水。【详解】A、由于药物甲处于脂质体的中央,和亲水性的磷脂接触,说明药物甲属于水溶性药物,药物乙存在于磷脂分子的疏水性的两条尾上,说明是脂溶性药物,A错误;B、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抗体可以和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起到,能靶向给药治疗疾病的作用,而不是使癌细胞裂解,B错误;C、脂质体能与细胞膜融合,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脂质体在体内运输药物是依赖于体液的流动,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4.2022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他从古骨遗骸中分离DNA并测序,在2010年发表了第一个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古人基因组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加入二苯胺试剂分离DNA并进行测序B.以上结果为人类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C.人类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23条染色体上DNA核苷酸序列D.现代人中没有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3)胚胎学许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梨和尾;②人和其它眷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二苯胺试剂可用于鉴定DNA,但不能对其进行测序,A错误;B、双链DNA分子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DNA分子测序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杂交带越多说明关系越近,B正确;C、人类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X+Y,共24条染色体上DNA的核苷酸序列,C错误;D、尼安德特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现代人基因中仍可能存在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D错误。故选B。5.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将甘薯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30min后,测定其还原糖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甘薯还原糖含量(mg/g)22.123.325.837.640.547.454.768.945.328.6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70℃B.除温度以外的其他条件,只须保持相同C.该淀粉酶在90℃条件下,并未完全失去活性D.若0℃处理前后还原糖含量相同,则酶已失活【答案】C【解析】 【分析】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甘薯吃起来较甜的原因,以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或低温还原糖的量都少,即酶的活性较低。在表格显示的温度中70℃,还原糖量最多,酶活性较高。【详解】A、在表格显示温度中70℃,还原糖量最多,酶活性较高。但该酶最适宜温度可能低于或高于70℃,A错误;B、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其他变量为无关变量,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B错误;C、从表格中看出,在90℃条件下,仍然有还原糖产生,说明该淀粉酶在90℃条件下,并未完全失去活性,C正确;D、0℃处理抑制酶的活性,但酶没有失活,D错误。故选C。6.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果蝇种群数量增长的研究。适合果蝇生存的温度是20~25℃。下图表示果蝇种群的数量变化,M点时,由于改变了某种因素,环境容纳量由K1变化为K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最不可能是()A.将培养箱温度从10℃调到25℃B.增加广口瓶中培养基的体积C.从其他小组转移50只雌蝇到该小组的广口瓶中D.用于培养果蝇的广口瓶由500mL更换为1000mL【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适合果蝇生存的温度是20~25℃,因此将培养箱温度从10℃调到25℃,K值可能变大,A正确;B、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因此增加广口瓶中培养基的体积,K值会增加,B正确; C、从其他小组转移50只雌蝇到该小组的广口瓶中,该广口瓶的体积和营养物质等均没有改变,因此K值不变,C错误;D、用于培养果蝇的广口瓶由500mL更换为1000mL,增加了生存空间,K值会增大,D正确。故选C。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将H+从线粒体基质排出,导致线粒体内膜产生电位差,这个电化学梯度驱动了ATP的合成并且促进了Ca2+向线粒体内侧的转运。在帕金森病人体内,线粒体功能异常使Ca2+过多,导致能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更加兴奋。多巴胺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7.某药物X能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下列细胞呼吸过程会被此药物直接抑制的是()A.糖酵解B.氧化分解产生CO2C.[H]与O2结合生成水D.还原生成乳酸8.关于正常人和帕金森病人体内的神经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膜电位与神经元质膜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完全相同B.神经元分泌多巴胺的量,与线粒体功能有关C.多巴胺释放后能使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打开,Cl-内流D.若某药物Y能使多巴胺的分泌量增加,则能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答案】7.C8.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大,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7题详解】A、糖酵解即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某药物X能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直接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不符合题意;B、人体内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氧化分解产生CO2,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而某药物X能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直接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不符合题意;C、[H]与O2结合生成水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药物X能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因此可以影响该过程,C符合题意; D、人体内无氧呼吸过程中,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发生反应,会还原生成乳酸,而某药物X能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直接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不符合题意。故选C。【8题详解】A、根据题意,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将H+从线粒体基质排出,导致线粒体内膜产生电位差,而神经元质膜动作电位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的,因此线粒体膜电位与神经元质膜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不完全相同,A错误;B、根据题意,线粒体内膜产生电位差,这个电化学梯度驱动了ATP的合成并且促进了Ca2+向线粒体内侧的转运,当线粒体功能异常使Ca2+过多,导致能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更加兴奋,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因此神经元分泌多巴胺的量,与线粒体功能有关,B正确;C、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释放后能使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D、根据题意,在帕金森病人体内,线粒体功能异常使Ca2+过多,导致能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更加兴奋,分泌了更多的多巴胺,故若某药物Y能使多巴胺的分泌量增加,则不能用于治疗帕金森症,D错误。故选B。9.在观察洋葱(2n=16)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中,某小组在上午10点观察到的细胞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对象呈紫色,是由于材料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B.此时为细胞分裂旺盛时期,因此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数较多C.甲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共32条染色单体D.乙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细胞中有16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求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详解】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增殖,不能用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对象呈紫色,是由于用碱性染液染色,A错误;B、上午10点为洋葱分裂旺盛的时间,故相比较别的时间段来说,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的概率较大,细胞数也较多,B正确;C、甲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故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但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D、乙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8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10.塑料制品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短时期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研究人员欲比较大肠杆菌YT1和芽孢杆菌YP1两类细菌降解PE[化学式为(C2H4)n]的能力。分组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培养基及接种菌株培养基1培养基2单独培养并接种YT1单独培养并接种YP1降解圈(直径D/mm)3.5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的培养基为液体,有利于细菌充分吸收营养物质B.PE是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否则无法比较两者的降解能力C.芽孢杆菌YP1对PE的降解能力比大肠杆菌YT1强D.筛选得到的菌株可直接用于治理“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详解】A、要在培养基上形成降解圈,故配制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A错误;B、要比较两类细菌降解PE的能力,应以PE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B正确;C、大肠杆菌YT1在培养基上形成的降解圈明显大于芽孢杆菌YP1的降解圈,故大肠杆菌YT1降解PE的能力更强,C错误; D、筛选得到的菌株用来治理PE造成的污染问题时,还要考虑菌株大量繁殖是否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代谢产物、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产生的心脏疾病。一项新的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通过miRNA调控P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如图。miRNA是细胞内一种单链小分子RNA,可与mRNA靶向结合并使其降解。cir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可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11.下列属于细胞凋亡特点的是()A.受基因调控B.染色质复制C.能发生转移D.分化潜能大12.关于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体mR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数少于circRNAB.circRNA分子中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miRNA与P基因mRNA结合可抑制细胞凋亡D.可通过增大细胞内circRNA的含量抑制细胞凋亡【答案】11.A12.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可知,miRNA能与mRNA结合,使其降解,降低mRNA的翻译水平。当miRNA与circRNA结合时,就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11题详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12题详解】 A、由图可知,前体mRNA经过剪切形成circRNA,说明前体mR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数多于circRNA,A错误;B、cir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其分子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C、miRNA与P基因mRNA结合,导致P蛋白的合成停止,可促进细胞凋亡,C错误;D、circRNA可靶向结合miRNA,使miRNA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使P蛋白的含量上升,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因此可通过增大细胞内circRNA的含量抑制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13.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具有我国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类型。研究者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调查工作,共记录到136个物种。分析部分物种的活动范围和季节性之后发现,植食动物(如鬣羚)和肉食动物(如云豹)的丰富度在旱季均显著高于雨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136个物种B.两类动物在旱季和雨季的活动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C.肉食动物在旱季活动频繁有利于其捕食植食动物D.植食动物旱季活动旺盛的原因是旱季有更多的食物【答案】D【解析】【分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统计它们的个体数量。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往往有差别。【详解】A、研究者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调查工作,共记录到136个物种,该地区还可能存在未记录到的物种, 因此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136个物种,A正确;B、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题干信息有蹄类动物(如鬣羚)和食肉动物(如云豹)的相对丰富度在旱季均显著高于雨季,故两类动物在旱季和雨季的活动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即时间结构,B正确;C、旱季植物资源贫乏,植食动物活动旺盛,食肉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其在旱季活动频繁有利于其捕食植食动物,C正确。D、旱季植物资源贫乏,植食动物为了觅食活动会相对旺盛,D错误。故选D。14.科研人员研究乙烯对拟南芥子叶衰老的影响。图甲为乙烯对细胞膜离子渗漏的影响,图乙为乙烯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促进子叶衰老B.乙烯可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使光合速率下降C.与正常植株相比,乙烯不敏感突变体使用乙烯后叶片的衰老提前D.用乙烯抑制剂处理拟南芥植株,可延缓子叶衰老【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在植物内的含量虽然微少,但是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上的作用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据图甲可知,拟南芥子叶萌发16天以后,在乙烯作用下,细胞膜离子的渗漏率明显升高;据图乙可知,在乙烯作用下,叶绿素的含量下降速率非常快,由此可知,乙烯可以加快子叶的衰老。【详解】A、据图甲可知,在乙烯的作用下,离子渗漏率升高,说明乙烯可以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子叶衰老,A正确;B、据图乙可知,在乙烯的作用下,子叶叶绿素含量下降显著,叶绿素含量降低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B正确;C、据题可知,在乙烯作用下,叶的衰老会加快,说明乙烯能促进叶片的衰老,因此与正常植株相比,乙烯不敏感突变体使用乙烯后叶片的衰老延缓,C错误;D、用乙烯抑制剂处理拟南芥植株,会减少乙烯的产生,可以延缓子叶的衰老,D正确。故选C。15.2-氨基嘌呤(2-AP)是一种常见的碱基类似物,一般情况下可与胸腺嘧啶配对,也可与胞嘧啶配对。将野生型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2-AP的培养基中,得到了精氨酸合成缺陷型、链霉素抗性、乳糖不能利用等多种突变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AP诱发大肠杆菌性状的改变属于表观遗传B.突变体经2-AP处理后不能得到野生型大肠杆菌C.2-AP可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C—G与T—A之间的替换D.培养基中多种突变体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详解】A、2-AP诱发大肠杆菌使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属于表观遗传,A错误;BC、2-AP既可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由C—G到T-A的替换,也可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由T—A到C—G的替换,因此大肠杆菌突变体经2-AP处理后,可能会得到野生型大肠杆菌,B错误,C正确;D、精氨酸合成缺陷型、链霉素抗性、乳糖不能利用等多种突变体的出现属于同一DNA分子不同部位发生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D错误。故选C。16.2018年1月25日,我国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基化酶(Kd4d)的mRNA,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一批灵长类动物—食蟹猴,流程如图所示,①~⑥表示过程,该动物可作为研究癌症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d4d能促进翻译过程,有利于融合细胞后续的胚胎发育过程B.图示过程运用了重组DNA、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C.①过程培养成纤维细胞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用电刺激可激活融合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过程①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②为卵母细胞去核,过程③为细胞核注射,过程④为诱导融合,过程⑤为胚胎移植,过程⑥为克隆猴出生。【详解】A、Kd4d(去甲基化酶)能去除DNA的甲基化,促进转录过程,A错误;B、图示过程有③体细胞核移植、⑤胚胎移植,但没有涉及重组DNA,B错误;C、由题意可知,①过程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是正常核型的细胞,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C错误;D、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刺激、Ca2+载体、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D正确。故选D。17.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以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探究:20℃条件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T4噬菌体DNA活跃复制期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处理为单链后,离心分离不同长度的T4噬菌体的DNA片段,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所示(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在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阻断DNA复制B.为了节省实验时间,DNA不变性处理成单链直接离心也可C.实验结果说明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短时间内首先合成的是长片段DNAD.如果实验中抑制DNA连接酶的活性,则大部分放射性会出现在离心管顶部【答案】D 【解析】【分析】由于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因此时间较短时短片段DNA数量较多,随着时间推移长片段DNA数量较多。【详解】A、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能阻断DNA复制,A错误;B、DNA是双螺旋结构,不变性的话,无论培养时间长短,离心分离后得到的DNA片段长度都是相同的,B错误;C、由图得,短时间内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DNA片段越短,说明首先合成的是短片段DNA,C错误;D、如果抑制该酶的功能,因DNA片段无法连接,故随着时间推移,距离心管顶部距离较近的区域放射性一直较强或短片段DNA的数量一直较多,则大部分放射性会出现在离心管顶部,D正确。故选D。18.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实验中,发现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杀伤力最强,而未活化的巨噬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的杀伤力很弱。据此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注射过生理盐水的小鼠的巨噬细胞、细菌XB.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注射过细菌X的小鼠的巨噬细胞、细菌XC.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注射过生理盐水的小鼠的T细胞、细菌XD.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注射过细菌X的小鼠的T细胞、细菌X【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详解】若用体外实验验证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包括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这样才能含有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还应由该物质活化的对象—巨噬细胞,但该细胞之前应未被活化,故应选注射过生理盐水的小鼠的巨噬细胞。该巨噬细胞是否被活化,需要通过接种细菌X来检测,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用荧光分子标记基因A、a和B,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4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核DNA数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细胞内至少有4个荧光标记B.乙细胞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C.丙细胞中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存在四分体D.丁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细胞内有4条Y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2、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甲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乙细胞为精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1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2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丁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甲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则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其基因型为AAXBXB和aaYY或aaXBXB和AAYY,细胞内含有2个或4个荧光标记,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乙细胞为精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1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精原细胞、G1期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但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2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这两类细胞中都有姐妹染色单体,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会形成四分体,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丁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基因型为AAaaXBXBYY,细胞内有2条Y染色体,D错误。故选C。20.果蝇的正常翅(D)对短翅(d)为显性,D、d位于常染色体上。抗杀虫剂(E)对不抗杀虫剂(e)为显性,E、e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将一只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与一只短翅不抗杀虫剂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及数量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F1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正常翅抗杀虫剂雄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402399401398A.选择F1中的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与父本进行杂交,可判断2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选择F1中的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与父本进行杂交,可判断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C.若F1中正常翅抗杀虫剂雄果蝇与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雌性全抗杀虫剂,则2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若F1中正常翅抗杀虫剂雄果蝇与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全不抗杀虫剂,则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根据题意可知,果蝇的正常翅(D)对短翅(d)为显性,D、d位于常染色体上。抗杀虫剂(E)对不抗杀虫剂(e)为显性,E、e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与一只短翅不抗杀虫剂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在翅型上后代全为正常翅,故亲代正常翅雌果蝇基因型为DD,短翅雄果蝇基因型为dd;F1的表型在抗杀虫剂方面无论雌雄都是抗杀虫剂∶不抗杀虫剂=1∶1 ,则亲代抗杀虫剂雌果蝇基因型为Ee或XEXe,不抗杀虫剂雄果蝇基因型为ee或XeY,因此亲代果蝇基因型为: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DDEE或DDXEXe、短翅不抗杀虫剂雄果蝇ddee或ddXeY。则F1中的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基因型为DdEe或DdXEXe,选择F1中的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与父本进行杂交,即测交,无论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若2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那么后代都会出现:正常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1∶1∶1∶1,因此不能判断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但是如果不出现上述比例,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错误;C、根据AB选项分析可知,亲代果蝇基因型为: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DDEE或DDXEXe、短翅不抗杀虫剂雄果蝇ddee或ddXeY,那么F1中正常翅抗杀虫剂雄果蝇基因型为DdEe或DdXEY,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果蝇基因型为Ddee或DdXeXe,若二者杂交后代中雌性全抗杀虫剂,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性,即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D、d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2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根据C选项分析可知,F1中正常翅抗杀虫剂雄果蝇基因型为DdEe或DdXEY,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果蝇基因型为Ddee或DdXeXe,若二者杂交后代中雄性全不抗杀虫剂,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性,即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植物光合产物的运输会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14C标记的CO2探究柑橘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合产物的运输情况,实验两周后测得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A组表示留果处理,B组表示去果处理。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气孔开放程度(mmol·m-2·g-1)叶的相对放射性强度(%)根的相对放射性强度(%)果实的相对放射性强度(%)A组4.341.427.115.438.6B组2.829.748.220.8-(1)叶绿体中,与CO2发生结合并固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_______循环。 (2)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分析实验数据可知,A组柑橘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运输到_______________中,B组柑橘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积累在_______________中。(3)与A组相比,B组柑橘的净光合速率较低。从碳反应角度分析,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从光合产物的运输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采用14CO2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答案】21.①.五碳化合物②.卡尔文22.①.蔗糖②.果实③.叶片23.①.B组柑橘的气孔开放程度较低,CO2供应不足,碳反应速率较低②.B组柑橘无果,光合产物运输受阻,导致光合产物更多的留在叶中,抑制了光合作用24.CO2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原料;14C具有放射性,可被检测【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小问1详解】叶片固定CO2的过程是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小问2详解】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分析实验数据可知,A组柑橘果实的相对放射性强度最高,则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运输到果实中;B组柑橘叶的相对放射性强度最高,则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积累在叶中。【小问3详解】与A组相比,B组柑橘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根据表中数据,从暗反应角度分析,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组柑橘的气孔开放程度较低,CO2供应不足,暗反应速率较低,进而影响了净光合速率;从光合产物的运输角度分析,原因是B组柑橘无果,光合产物运输受阻,导致光合产物更多的留在叶中,抑制了光合作用。【小问4详解】由于CO2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原料;14C具有放射性,可被检测,因此本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22.贵州威宁的草海是我国在湿地生态恢复方面成功的例子之一。为扩大耕地面积,1970年人们曾排水疏干草海,湖中的鱼类、贝类、虾和水生昆虫等几乎绝灭,所剩水禽也寥寥无几,湿地生态失去平衡。1980 年,政府实施了退耕还草政策,恢复蓄水水面面积20km2,呈现“湖中有草、草中有湖、人湖共居”的景象,草海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2018年开始禁渔,据贵州师范大学专家团队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草海中有鲤鱼、草鱼等15种鱼类,大约1.2亿条。回答下列问题:(1)排水疏干造成草海湿地生态平衡破坏,这一现象表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2)在草海湿地生态恢复的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湖中有草、草中有湖、人湖共居”的景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湿地中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专家团队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的种群密度,若初捕时用小网眼渔网,重捕时用大网眼渔网,则调查值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接近”)。调查数据显示,草海中的鲤鱼种群数量已接近环境容纳量,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请给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4)人们对鲤鱼进行捕捞,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意义是_______________。【答案】22.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23.①.次生演替②.水平③.不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24.①.接近②.捕捞到湖中的鲤鱼剩下K/225.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解析】【分析】①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②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③一般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值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较多。【小问1详解】排水疏干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湖中的鱼类、贝类、虾和水生昆虫等几乎绝灭,所剩水禽也寥寥无几,湿地生态失去平衡,这一现象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小问2详解】草海湿地生态恢复,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湖中有草、草中有湖、人湖共居”,是在水平方向上呈现的景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导致湿地中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小问3详解】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的种群密度,若初捕时用小网眼渔网,则捕获并标记的是大鱼和小鱼;重捕时用大网眼渔网,捕获的是标记和未标记的大鱼。由于捕获的大鱼和小鱼的几率是相等的,所以重捕时的调查值会接近于真实值。若草海中的鲤鱼种群数量已接近环境容纳量,则应捕捞到湖中的鲤鱼剩下K/2,此时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鲤鱼产量。【小问4详解】人们对鲤鱼进行捕捞,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23.芦笋是禾本科芦苇属植物的嫩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S-(2-氨乙基)-L-半胱氨酸(AEC)可抑制芦笋组织的生长,此抑制作用可被赖氨酸或甲硫氨酸部分解除。某科研小组欲得到芦笋抗AEC细胞突变体。(1)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选择生长良好的芦笋愈伤组织用0.1%甲磺酸乙酯(EMS)处理24h,洗去EMS继代培养2~3周。其中EM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继代培养2~3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转入含0.5mg/LAEC的继代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其中0.5mg/LAE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挑选存活的细胞团转入培养基继代培养3~4周,使细胞快速增殖。第四步:将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上使其分化成苗,3周后可出现丛状苗。在此过程中,由体细胞发育成的类似胚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步:取一定数量的单个试管苗切取长为0.5~1cm的小段于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按照试管苗次序将愈伤组织编号,每一块愈伤组织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细胞系。第六步:将每个编号愈伤组织分别转移到含0.5mg/LAEC的培养基上,淘汰_______________的细胞系;第七步:将每个抗性细胞系的一半愈伤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使其分化成苗,另一半用于氨基酸分析。第八步: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各抗性细胞系的氨基酸含量,并和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选择_______________含量明显提高的抗性细胞系。对分化植株也做相应的检测以筛选出高氨基酸含量的再生植株无性系;第九步:无性繁殖变异植株,观察农艺性状,并对其后代进行遗传学分析。其中变异植株进行无性繁殖而不是有性生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分析与讨论:(2)植物细胞中氨基酸的代谢是受末端产物调控的,当细胞中某种氨基酸的产量增多,末端产物会抑制相关酶的活性使这种氨基酸产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3)得到芦笋抗AEC突变体的过程中,选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而不是幼苗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答案】23.①.作为诱变剂(诱发突变)②.让愈伤组织生长③.筛选得到抗AEC的细胞④.胚状体⑤.脱分化⑥.无抗性和抗性差⑦.原始愈伤组织⑧.赖氨酸或甲硫氨酸⑨.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有性生殖后代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 24.负反馈调节25.空间利用率更高;周期更短;得到的变异体数目更多;得到的变异体都是抗性细胞而不是嵌合体【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小问1详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选择生长良好的芦笋愈伤组织用0.1%甲磺酸乙酯(EMS)处理24h,EMS的作用是作为诱变剂(诱发突变);继代培养2~3周的目的是让愈伤组织生长;0.5mg/LAEC可用于继代培养,其中0.5mg/LAEC的作用是筛选得到抗AEC的细胞;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体细胞发育成的类似胚的结构称为胚状体;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LAEC可抑制芦笋组织的生长,故将每个编号愈伤组织分别转移到含0.5mg/LAEC的培养基上,可以淘汰无抗性和抗性差的细胞;分析题意,抑制作用可被赖氨酸或甲硫氨酸部分解除,故可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各抗性细胞系的氨基酸含量,并和原始愈伤组织比较,其中赖氨酸或甲硫氨酸含量提高的,说明抑制作用被解除,即为需要选择目标植株;由于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有性生殖后代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故变异植株进行无性繁殖而不是有性生殖。【小问2详解】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某种变化结果,反过来作为调节该系统变化的因素,使系统变化出现新结果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如果新结果跟老结果呈负相关,则为负反馈调节,植物细胞中氨基酸的代谢是受末端产物调控的,当细胞中某种氨基酸的产量增多,末端产物会抑制相关酶的活性使这种氨基酸产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小问3详解】由于细胞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周期更短、得到的变异体数目更多、得到的变异体都是抗性细胞而不是嵌合体,故得到芦笋抗AEC突变体的过程中,选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而不是幼苗为实验材料。24.甲病(A/a)、乙病(B/b)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其中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畸变。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含有相关基因的DNA片段酶切后电泳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2)甲病的_______________(选填“正常基因”或“致病基因”)存在1个酶切位点,仅根据哪一个个体的表现型和电泳片段即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的X可能为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11号除外)。(3)10号个体产生的精子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4)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11号为患两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答案】2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5.①.致病基因②.10③.2、926.AXB:aXB:AY:aY=1:1:1:127.①.AAXbY或AaXbY②.1/32【解析】【分析】分析图1:3号和4号个体不患乙病,生出的9号个体患有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病,由于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4个体只有一条条带,故4号关于甲病基因为纯合子,4号为正常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甲病为隐性病。【小问1详解】3号和4号个体不患乙病,生出的9号个体患有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病,由于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分析图2:4个体只有一条条带,故4号关于甲病基因为纯合子,4号为正常男性AA,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甲病为隐性病。而1号个体患病,隐性纯合子aa,根据4号AA个体的电泳条带可知,甲病正常基因被酶切后的DNA长度为9.7kb,而1号aa个体的致病基因被酶切后的长度为7.0kb和2.7kb,加起来等于9.7kb,说明致病基因有一个酶切位点;10号由三条条带,为杂合子,10号为男性个体,则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的X为显性纯合子AA,可能是图1的2号和9号。【小问3详解】分析图1,4号个体AAXBY,3号个体AaXBXb,10号个体两种病都不患,则10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Y,10号个体产生的精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XB:aXB:AY:aY=1:1:1:1。【小问4详解】4号个体AAXBY,3号个体AaXBXb,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由于1号患甲病,故7号的基因型AaXBY,由电泳图,8号甲病的基因型为Aa,XBXB、XBXb的概率分别是1/2、1/2,11号患甲病的概率,乙病男孩的概率=,11号为患两病男孩的概率为=。25.下图是胰岛素维持血糖平衡的作用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的途径主要有2条:第一,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特定区域兴奋,相关副交感神经兴奋,最终神经末梢分泌神经递质与图中_______________结合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第二,血糖浓度升高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填结构或物质名称)使进入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增加,经过细胞呼吸和信号转导,促进_______________,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2)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蛋白N结合后,经过信号转导,可以促进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血糖浓度降低。(3)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组织细胞膜上蛋白N对胰岛素不敏感。某磺脲类降糖药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此药物是不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最佳用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4)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Ⅱ型糖尿病治疗因子—FGF1,它调节血糖时必须依赖胰岛素。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验证上述观点。实验材料:模型小鼠、胰岛素抑制剂、生理盐水、FGF1、注射器、血糖测定仪等。①有小组设计了实验的分组表格,请将表格补充完整。(用“+”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实验分组表格组别甲乙丙处理方法生理盐水FGF1 胰岛素抑制剂_____②若实验后测得的血糖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则上述观点成立。③请推测FGF1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M②.神经调节③.GLUT2④.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2)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3)不是,该种糖尿病致病原因是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膜上缺乏葡萄糖转运蛋白,而磺脲类降糖药物仅能促进胰岛素释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葡萄糖吸收障碍(4)①.实验分组表格组别甲乙丙处理方法生理盐水+--FGF1-++胰岛素抑制剂--+②.丙>甲>乙(或加FGF1和胰岛素抑制剂组>加生理盐水组>加FGF1组,只需加的物质与组别对应即可)③.FGF1可通过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功效,改善胰岛素抵抗【解析】【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引起下丘脑特定区域兴奋,相关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即图中的蛋白M,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会受到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影响,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小问1详解】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引起下丘脑特定区域兴奋,相关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即图中的蛋白M,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还可以通过GLUT2使进入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增加,使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数量增多,经过细胞呼吸和信号转导,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Ca2+内流,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 【小问2详解】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蛋白N结合后,经过信号转导可以促进含GLUT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浓度降低。【小问3详解】磺脲类降糖药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但不能作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最佳用药;该种糖尿病致病原因是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膜上缺乏葡萄糖转运蛋白,而磺脲类降糖药物仅能促进胰岛素释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葡萄糖吸收障碍。【小问4详解】①实验目的是验证Ⅱ型糖尿病治疗因子FGF1,调节血糖时必须依赖胰岛素。而实验分组,即自变量的处理,甲组,向每只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即不进行药物治疗,II型糖尿病鼠的血糖是偏高的,则乙组,向每只小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FGFl溶液,作为治疗的阳性对照组,即FGF1可使I型糖尿病鼠的血糖降低,丙组,向每只小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FGF1溶液和胰岛素抑制剂,即通过胰岛素抑制剂来抑制自身产生的胰岛素的作用,观察仅FGF1能否降低血糖;实验分组表格补充完整如下图组别甲乙丙处理方法生理盐水+--FGF1-++胰岛素抑制剂--+②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须保证无关变量要一致,即实验条件要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在实验前甲乙丙三组的血糖平均值基本相同,甲组为空白对照,实验前后血糖不变,乙组为治疗的阳性对照,故实验后血糖比实验前低,丙组为实验组,胰岛素抑制剂使胰岛素失去作用,不仅FGF1不能发挥降糖作用,且胰岛素的相对量减少,还使血糖值升高,因此实验后测得的血糖浓度大小为丙>甲>乙(或加FGF1和胰岛素抑制剂组>加生理盐水组>加FGF1组,只需加的物质与组别对应即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