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0772
大小:1.7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9-03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联盟1月联考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芯片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芯片已成为最前沿科技的代表产品。短短几十年,芯片产业发生了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在20世纪70、80年代,当时美国的装配产业向日本转移,日本的家电产业迅速发展;第二次产业转移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当时日本产生泡沫经济,难以支撑芯片产业发展,芯片产业向韩国转移。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芯片产业在短时期内发生两次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有()①技术水平受限②劳动力成本上升③市场需求变化④国际形势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芯片产业向日本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技术B.市场C.劳动力D.资金【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芯片产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其短时期内发生两次产业转移并不是受技术水平限制,①错;芯片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较少,而高素质劳动力的成本投入对芯片产业转移影响不大,排除②;结合材料可知,芯片产业第一次产业转移与美国装配产业向日本转移、日本的家电产业快速发展有关,家电产业对芯片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吸引了芯片产业向日本转移,③对;芯片产业第二次产业转移与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大关系,泡沫经济的产生使得日本制造业遭受重创,进而对芯片的需求减少,阻碍了芯片产业发展,从而导致芯片产业向外转移,④对。故选D。【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芯片产业向日本转移时期伴随着美国装配产业向日本转移,当时日本的家电产业迅速发展,家电产品对芯片的需求量较大,芯片产业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选择向市场靠近,B正确;与日本相比,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更加充足,芯片制造的技术水平更高,A、D错误;芯片产业并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C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点睛】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有廉价劳动力,同时可以占领新的市场。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甲板块边界属于()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4.图示乙海域夏季洋流流向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南信风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D.东北信风【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板块边界穿过了印度洋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板块边界属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A正确。【4题详解】图示乙海域为阿拉伯海,夏季该海域的洋流流向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在该季风的影响下,乙海域表层海水呈顺时针方向运动,B正确。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村的布局会形成多种空间结构。下图为四类城、镇、村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四类城、镇、村的空间结构中,城镇化发展最协调的是()A.“凸”字型结构B.“工”字型结构C.“纺锤”型结构D.“金字塔”型结构6.图示“工”字型结构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A.城镇化的速度降低B.区域发展差距扩大C.农村地区用地紧张D.乡镇内部环境恶化【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图示四类城、镇、村空间结构中,“金字塔”型空间结构中城、镇、村的占比依次增加,且占比相差较小,相比之下该类结构在城镇化发展中最为协调,D正确。故排除A、B、C,选择D。【6题详解】根据“工”字型结构中城、镇、村的规模可知,城市与村落的规模较接近,且规模均大于乡镇。说明城镇化的发展呈现两极化的特点,这可能导致区域发展差距扩大,B正确;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有关,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迁移,城镇化速度可能加快,排除A;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我国农村地区土地面积相对较广,因此农村用地并不会出现紧张的状况,排除C;该结构中乡镇的规模较小,人口相对较少,因此不易产生环境恶化问题,排除D。故选择B。 【点睛】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聚落。乡村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农用地,用于农业生产,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等。乡村土地利用主要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居民点及相关设施的分布情况。在农村土地利用中,农用地分布面积较大,居住用地及建设、工矿用地较分散。相较于乡村,城市具有更高级的生产结构和地域结构,以及更集约和高效。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率高、建筑密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技术。用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并自动实施检测和跟踪,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识别。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真正进入初级应用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中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完成下面小题。7.人脸识别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有()①分析②绘图③采集④定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人脸识别技术从开始研究到初级应用历时较长的原因最可能是()A.应用场景复杂B.技术要求较高C.应用领域较少D.研发人员不足【答案】7.C8.B【解析】【7题详解】根据人脸识别技术的工作流程可知,其需要获取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而后通过对比数据库中该人物的相关信息进而作出反馈,该过程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的采集、分析功能,①③正确;不需要绘图和定位,②④错误。所以选C。【8题详解】人脸识别技术需要对人的脸部特征进行识别,并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分析,需要构建庞大的人脸数据库,且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从开始研究到进入初级应用历时较长,B正确;人脸识别应用场景并不复杂,A错误;人脸识别技术从开始研究到初级应用的历时与其应用领域的关系不大,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实现人脸识别技术初级应用的国家主要为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人才较丰富,并不会出现研发人员不足的问题,D错误。所以选B。【点睛】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下图为2000—2020年我国不同等级城市人口年均增速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时段我国不同等级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就业机会②生活成本③教育水平④居住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图示时段我国四线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速变化最显著,其对四线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出生人口增加B.人口老龄化加剧C.居住环境改善D.交通压力加大【答案】9.A10.B【解析】【9题详解】读图,一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年均增速依然为正值,但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人口迁入速度趋缓,人口年均增速有所下降,①②正确。一二三线城市教育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相对较好,但不能解释为何人口年均增速有所下降,③④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四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青壮年外迁较多,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得2010-2020年间城市人口年均增速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B正确。出生人口增加以及居住环境改善不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AC错。四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压力不大,交通压力不会增大,D错。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如气候、水源、矿产、自然灾害等),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政治与社会变革、宗教、家庭婚姻、战争等),其中,就目前整体而言,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但对个体而言,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 2022年12月6日,由我国建造的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山东青岛成功启航,前往欧洲北海海域。FPSO是一座“海上石油工厂”,可将刚从海底开采出来的油气进行初步加工、分离、储存,并通过油轮和海底管道运输到世界各地。下图为FPSO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11.FPSO在海上作业时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①强劲的风浪②劳动力不足③海底复杂地形④海洋生物干扰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FPSO最可能布局在()A.海岭附近B.海沟附近C.浅海海域D.岛弧附近【答案】11.C12.C【解析】【11题详解】FPSO在海上作业的时候需要克服强风浪对设备的影响,保障作业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应对海底复杂的地形,①③对;FPSO的技术较先进,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少,②错;FPSO的作业范围相对较小,受海洋生物的干扰较小,排除④。故选C。【12题详解】结合海洋中油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可知,在浅海的大陆架附近油气资源较丰富,因此FPSO最可能布局在浅海海域,C正确;海岭附近通常为板块的生长边界,不利于油气富集,A错误;海沟附近海水深度较深,且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油气富集,排除B;岛弧附近往往火山活动较频繁,不利于油气富集,排除D。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点睛】海岭附近通常为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和岛弧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灾害。栎类是我国天然林中第一大类树木,栎树树干挺直,根系深,萌芽能力强,寿命长,耐寒、耐旱、耐瘠薄,常占据林冠上层,是生态防护林的首选树种。完成下面小题。 13.栎树成为生态防护林首选树种的主要原因是()A.适应能力强B.树干直且高大C.植株寿命长D.能够净化空气14.推测影响栎树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肥力B.空气湿度C.环境温度D.光照条件【答案】13.A14.D【解析】【13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栎树根系深、萌芽能力强、寿命长,同时还耐寒、耐旱、耐瘠薄,这表明栎树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生态防护林种植区的环境条件往往较苛刻,因此栎树成为生态防护林首选树种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能力强,A正确。排除BCD。故选A。【14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栎树树干挺直,常占据林冠上层,林冠上层的光照条件较好,因此栎树最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照而不断演化出高大、挺直的形态,D正确;土壤肥力、空气湿度、环境温度对栎树形态的影响较小,排除A、B、C。故选D。【点睛】植被为生态系统提供氧气: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和其它分散的植被,依靠它们的光合作用,为大气提供氧气,植被号称是地球之肺。植被的生态作用植被为生态系统库存水份防止土壤沙化:植被的根系枝叶可以吸收大量的水份,然后在慢慢的光合左右和呼吸过程中释放水份,植被发达的根系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植被的生态作用3植被参与生态循环:植被光合作用生产的能量转化的枝叶和果实,为人类和其它动物微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同时植物可以吸收动物排出的粪便和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所产生的大量无机物,然后转化成有机物。大块的岩石被一个小小的支点顶起,看上去摇摇欲坠,而又处于平衡状态,这类岩石被称为平衡石。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平衡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构成图示平衡石的岩石最可能为()A.页岩B.石灰岩C.玄武岩D.花岗岩16.平衡石形成的地点往往海拔较高,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A.光照条件好B.地表径流量大C.昼夜温差大D.风力作用强【答案】15.B16.C【解析】【15题详解】页岩由细腻的碎屑物形成,表面较光滑,根据图示平衡石可知,表面较粗糙,并不光滑,且其并未发育明显的层理构造,排除A;玄武岩一般具有斑块状或气孔状结构,与图示不符,排除C;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高海拔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而花岗岩质地较密且坚硬,在物理风化作用下一般容易形成球状构造,这与图示岩石的构造特点不符,排除D;石灰岩属于碳酸盐岩,多块状构造,且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容易形成棱角分明的形态,在弱流水作用下,岩体表面易形成小的沟壑,故B符合题意。故选B。【16题详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较高海拔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容易使岩体裂解,从而形成棱角分明的岩体形态,进而形成图示平衡石景观,C正确;高海拔地区光照条件较好,但这并不是平衡石形成的主要条件,A错误;高海拔地区地势落差较大,地表径流量较小且流速较快,B错误;高海拔地区风力作用较强,但风力侵蚀下岩体难以保持棱角鲜明的特点,排除D。故选C。【点睛】球状风化平衡石,绝大部分是由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所谓球状风化,是指地下水沿着花岗岩内部大量相互垂直的正交节理侵蚀削切,在岩层内部切割出许多长方体或立方体的岩块,构造抬升让花岗岩露出地表后,自然风化对岩块棱角处的侵蚀与剥蚀更为容易,所以最终就形成了球状岩石。 海洋上层2000米深度预计未来将持续升温,这一变化在百年到千年的时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且这种升温正不断向海洋更深层次渗透。下图为1942—2019年海洋不同深度热含量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7.海洋不同深度热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B.太阳辐射作用增强C.洋流的流动速度加快D.海水盐度发生变化18.该时段内海洋热含量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沿海地区海退现象严重B.浅海生物多样性减少C.海水大规模运动减弱D.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答案】17.A18.B【解析】【17题详解】据图可知,图示时段海洋不同深度热含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说明不同深度海水的温度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而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A正确。排除BCD。故选A。【18题详解】该时段内海洋热含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这会导致两极地区海冰的融化量增加,海平面上升,进而使沿海地区海侵现象严重,A错误;海洋不同深度热含量增加会导致全球性的水汽运动更加活跃,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且可能会促进海水大规模运动,同时表层海水热含量增加,会对浅海地区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B正确,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下图为某四地正午物体日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用于测量的物体的尺寸相等。19.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0.图示③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A.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地球运动至近日点附近C.我国华北地区出现干旱D.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梅雨【答案】19.D20.D【解析】【19题详解】根据图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物体日影的特点可推知,①③④三地正午物体日影均只朝向一个方向,其中①地正午物体日影常年朝南,③地正午物体日影常年朝北,两地一年中正午物体日影最长的长度均小于④地,说明①③两地的纬度低于④地;②地一年内正午物体日影朝向有南北变化,因此其纬度应低于其他三地,故D正确。【20题详解】图示③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日影应当最短,此时应处于夏至日,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A、B错误;我国华北地区出现干旱时段主要在春季,C错误;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梅雨的时段通常在6-7月,D正确。【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若太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则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反之减小。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甲、乙为相邻的两地,下图为甲、乙两地距地面不同高度的气压变化示意图。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表现为()A.甲地对流作用较乙地弱B.甲地高空气流辐合C.乙地近地面气流辐散D.乙地气流表现为上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甲、乙两地近地面及高空的气压分布可知,近地面附近甲地的气压较乙地低,高空相同高度甲地气压较乙地高,这说明甲地对流作用较乙地强,甲地高空气流应呈辐散的特点,乙地近地面气流呈辐散的特点,垂直方向上乙地气流表现为下沉,A、B、D错误,C正确。故选择C。【点睛】气旋与反气旋,是两种相反的天气系统,它们的天气、风向分别为:(1)气旋气旋为低气压中心,周围的空气向气旋中心涌入。①天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的过程中,冷凝形成降水;②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涌向气旋中心,并发生偏转(北右南左),因此表现出的旋转方向为【北逆南顺】。(2)反气旋反气旋为高气压中心,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①天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降气流,天气晴朗;②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并发生偏转(北右南左),因此表现出的旋转方向为【北顺南逆】。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被称作飞机的“心脏”。成立于1906年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是英国著名的发动机公司,也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企业。1971年罗罗公司开始研制特有的三转子RB211型发动机;1994年其小型发动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其测试了全电动飞机;2022年其着手测试氢能飞机发动机。罗罗公司研制的各种航空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军工与民航领域,其位于英格兰的总部从外观无法直接看出航空的印迹。完成下面小题。22.罗罗公司的航空发动机能够长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主要凭借()A.销售价格较低B.市场需求旺盛C.研发起步较早D.注重技术创新23.罗罗公司总部从外观无法直接看出航空印迹,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建设成本B.提升环境效益C.保障商业安全D.树立品牌形象【答案】22.D23.C 【解析】【22题详解】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对技术要求较高。结合材料可知,罗罗公司在不同时段对不同类型发动机进行研发和测试,持续在技术创新方面发力,可以提升发动机的性能、品质,能够保持市场占有率,进而长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D正确;销售价格较低、市场需求旺盛、研发起步较早,都不是导致长期保持较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23题详解】罗罗公司总部从外观无法直接看出航空的印迹,这主要是为了提高厂房的隐蔽性,降低被曝光的概率,从而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与相关产品,保障商业安全,C正确;罗罗公司总部无法直接看出航空印迹与降低建设成本、提升环境效益关系不大,A、B错误;若为了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应当明确公司的特色产品,在公司总部体现出特色产品的形象,D错误。所以选C。【点睛】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类型。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已确定的高新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新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下图为美国本土局部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貌类型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植被覆盖25.图示从甲地至丙地的典型自然带依次为()A常绿硬叶林带、高山草甸带、荒漠带B.常绿硬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荒漠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温带草原带 D.常绿阔叶林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答案】24.C25.A【解析】【2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均以山地为主,因此地貌类型并不是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纬度与降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误;甲、乙两地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别为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气压带风带对两地的影响致使两地降水呈现明显差异,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C正确;植被覆盖对两地降水的影响不大,D错误。所以选C。【2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甲地至丙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三种气候类型对应的典型自然带依次为常绿硬叶林带、高山草甸带、荒漠(温带草原)带,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将“蓝色经济”纳入发展重点。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强调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护。海上风电的开发是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固定式风电相比,浮式海上风电几乎可以在海上任何地方部署风力涡轮机,扩大可开发的海域范围,最大程度地利用海上风能。图1为陆地与海上风速比较图,图2为我国研制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景观图。(1)简述与陆上风电相比,开发海上风电的优点。(2)简析固定式及浮式海上风电的适用海域。(3) 为稳妥推进碳中和并增进能源安全,我国将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试分析这些区域开发海上风电的共性有利条件。【答案】(1)海上风力更强,风能更丰富,发电量更大;不占用土地资源,节省用地成本;风速高、受地形干扰少、运行较为稳定;可大规模开发。(2)固定式:近岸海水较浅、海底地形起伏较小、安全性高的海域。浮式:海水较深的海域。(3)经济较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位于沿海地区,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资金充足,科技发展水平高;政策支持。【解析】【分析】本题以陆地与海上风速比较图和我国研制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景观图为背景,涉及海上风电的优点、固定式及浮式海上风电的适用海域及能源问题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海上风电的开发与陆上风电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要面对的海洋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建设的难度和成本,比如,海浪和海水的腐蚀和气象灾害等的影响。但是好处主要是与陆上风电相比,海面对风的阻力较陆地小,风力更强,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海上风电不会占用土地资源,可节省用地成本;风电机组距离海岸较远,受地形干扰少;海上风电适合大规模开发。【小问2详解】第一步,迁移知识,根据风电利用方式的特征确定适用海域;第二步;分开组织答案。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需要固着在海底,因而局限于近岸的浅海海域;浮式海上风电平台一般适合布局在深海。【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均位于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位于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资金充足;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政策支持。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为乌兹别克斯坦位置及地形简图,图2为塔什干赞格阿塔试验站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统计图。 (1)简析乌兹别克斯坦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2)推测影响赞格阿塔试验站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的主要因素,说出赞格阿塔试验站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极值分布特点。(3)请你为当地棉花科学种植提供合理建议。【答案】(1)纬度较高,夏季光照时间较长;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棉花的光合作用;靠近河流分布,利于灌溉。(2)主要因素:地表径流量;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特点:土壤风干含水率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深度120cm—150cm的土壤风干含水率相对稳定;土壤饱和含水率随深度增加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3)实施滴灌;铺设地膜或干草;培育更加耐旱的棉花品种。【解析】【分析】本题以乌兹别克斯坦位置及地形简图和塔什干赞格阿塔试验站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统计图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因素邓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能力。【小问1详解】乌兹别克斯坦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位置、水源等分析即可。据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区纬度较高,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因此夏季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棉花生长,同时棉花种植区靠近河流,能够就近获取灌溉水源。【小问2详解】赞格阿塔试验站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与当地的降水量、地表径流量以及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密切相关;注意提取题干中的关键词“极值分布”,需要从图中获取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关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根据统计图可知,饱和含水率、风干含水率分别代表该试验站不 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极大值、极小值。据图可知,土壤风干含水率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深度120cm—150cm的土壤风干含水率变化较小,土壤饱和含水率随深度增加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小。【小问3详解】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资源特点展开分析,围绕棉花品种、田间管理方式等作答,例如实施滴灌,铺设干草或地膜,培育更加耐旱的棉花品种等。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共有湖泊2万多个,其中面积在1km²以上的天然湖泊超过2800个。图1为我国湖泊分布位置及分区示意图,图2为我国不同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的季节分布图。(1)简述我国湖泊的分布特点。(2)简析我国青藏高原湖区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并从气候变化的角度预测短期内青藏高原湖区湖泊的变化趋势。(3)对比青藏高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区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的季节差异,并分析不同季节青藏高原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变化的原因。(4)简析东部平原湖区一年四季贫营养湖泊占比均较低的主要原因,请你为缓解该现象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分布范围较广,地区分布不均衡;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平原地区分布较集中;西部地区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西部。(2)高山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水。变化趋势:湖泊水量增加;湖泊面积变大;湖泊数量增多。(3)春、夏、秋季,青藏高原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较东北平原与山区湖区高,冬季贫营养湖泊占比则较东北平原与山区湖区低。原因:春、夏、秋季冰川融水补给湖泊的量较大,青藏高原湖区湖泊集中分布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加之湖泊内及周边生物较少,致使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较少,因此贫营养湖泊占比高;冬季青藏高原湖区湖泊封冻,夏秋季节河流带入湖泊中的有机质得以积累,因此贫营养湖泊占比下降。(4) 原因:人口集中,人类活动强度大,向河流、湖泊中排放的有机质较多,因此富营养化的湖泊较多,贫营养化的湖泊占比较低。建议:工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水经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解、稀释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解析】【分析】该题以我国湖泊分布位置及分区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4个小问,涉及陆地谁提的相互补给、气候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我国湖泊分布范围较广,地区分布不均,其中青藏高原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平原地区较集中。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分布较少,西北内陆地区较为分散、【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高寒,降水偏少,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河水、地下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变化,其对高原湖泊的主要影响是冰川融水补给量增加,短期内湖泊的面积、数量、水量可能会出现增加的趋势。【小问3详解】依据材料,青藏高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区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的季节差异据图分析即可,春、夏、秋季青藏高原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高于东北平原与山区湖区,冬季则相反。不同季节青藏高原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变化的原因:1、春、夏、秋季冰川融水量大,对湖泊的补给量大;2、青藏高原湖区湖泊集中分布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较少,加之湖泊内及其周边生物量较小,致使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较少,贫营养湖泊占比较高;3、冬季湖泊封冻,夏秋季节河流带入湖泊的有机质得以积累,贫营养湖泊占比下降。【小问4详解】依据材料,东部平原湖区人口较密集,工农业生产活动强度较大,向河流、湖泊中排放的营养物质较多,因此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合理建议围绕废水排放的管控、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等展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