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3274
大小:47.1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4-09-02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材料二: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曾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特点。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C.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D.“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其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B.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C.《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3分)()A.第四回,薛蟠打死冯渊后潜逃,贾雨村初闻案情大怒,其后却因门子所提供的护官符改变了审案初衷,最后徇情枉法,让薛蟠逍遥法外。B.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狂笑的情态,却没有写宝钗的反应。D.第九十八回,贾宝玉娶薛宝钗的那日,林黛玉身体不适,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4.材料一第四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5.《烛之武退秦师》的以下文段制造了多处空白:郑国君臣在强敌压境之下出谋划策的情状;佚之狐力荐烛之武的原因……请根据材料,分析这些空白的妙处。(6分)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父归(节选)[日本]菊池宽【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母 亲 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父 亲 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阿 胤 爸爸!我是阿胤。父 亲 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母 亲 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父 亲 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吗?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贤一郎不睬。)父 亲 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新二郎 是。(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贤一郎 (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母 亲 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贤一郎 (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父 亲 (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贤一郎 (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贤一郎 (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新二郎 (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吗?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父 亲 (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贤一郎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父 亲 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新二郎 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贤一郎 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新二郎 可是……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父 亲 (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保重吧!新二郎 (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吗?您有地方去吗?父 亲 (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吗!(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母 亲 (哀求地)贤一郎!阿 胤 哥哥!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新二郎 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贤一郎 (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表明了父亲的缺位让家庭遭受了巨大痛苦,也反映了他对父爱的渴望。B.母亲善良软弱,任劳任怨,她哀求长子与父亲和解,除了对当时日本父权家长制的顺从,也有对完整家庭的渴望。C.剧本最终没有呈现父亲是否找到,未采用大团圆结局,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也真实反映了此时剧中人物对是否接纳父归矛盾的心理。D.本剧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父权家长制的批评态度,呼唤健康伦理关系,一方面,表现了亲情的可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根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B.本剧通过贤一郎如泣的倾诉,把一个家庭几十年间的变化展现出来,对剧情之外的故事背景做了交代,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C.“父归”是剧情展开的起因,围绕这一事件各个人物的感情波动描摹得细腻丰富、含蓄深沉,结构紧凑,矛盾集中。D.剧中新二郎对于父亲归来表现出积极接纳的态度,是为了和贤一郎的冷漠和无情形成反差,在对比中凸显人物性格。8.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处“色厉内荏地”的作用。(4分)9.有评论家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身上有“理与情的矛盾”,课文《雷雨》节选部分中周朴园的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情理矛盾的体现?请结合两篇文本的剧情分别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 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新唐书·杜甫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B.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C.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D.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宗:庙号,我国封建时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文中的“中宗”“肃宗”“天宝”“至德”都是庙号。B.六经:一般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古籍,即《诗》《书》《礼》《易》《乐》《春秋》。C.布衣:布制的衣服,古代常用来指代平民百姓。如《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即为此意。D.卒:死。古代对不同人物的死亡有不同的称呼,《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才能卓异。唐玄宗祭祀天地祖先时,杜甫曾呈奏三篇文章,唐玄宗感到很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B.杜甫踌躇满志。他希望能够继承先祖的旧业,认为自己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但在感情抑扬、切合时宜等方面,还是可以企望赶上扬雄、枚皋的。C.杜甫性情温和。他对待朋友很友善,与严武是世交旧谊,对严武救济自己很感激,两人一直维持着稳定和谐的友谊。D.杜甫为人旷达。他放荡不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虽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但自己的气节未曾被玷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14.杜甫为什么认为房琯不该被罢免宰相?请简要概括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归辋川①作王维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注】①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谷口疏钟动”中的“疏”字,既写出钟声稀疏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B.“独向白云归”中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他对归隐的向往。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此刻春光明媚,诗人却无心赏景。16.《红楼梦》中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请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曾皙说自己和其他三人为政才能不同时,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孔子循循善诱。(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直接抒情,表达盛衰兴亡之叹。(3)舟不仅载诗人远游,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成为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前人的诗句运用“舟”这一意象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与点也与:赞成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隐藏B.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赡:足善刀而藏之善:揩拭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D.刑人如恐不胜胜:尽披帷西向立披:分开19.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A.俯足以畜妻子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行李之往来D.度,然后知长短20.下列各项的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A.是寡人之过也B.沛公安在C.申之以孝悌之义D.若属皆且为所虏2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的汇总。《庖丁解牛》反映了庄子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的养生之道。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巅峰之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二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可谓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C.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记》《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作品的合称。D.《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有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萍,敢爱敢恨而又畸形扭曲的繁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8分)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许多人不禁想问: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能否取代人类?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创作”基于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背后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与人类的艺术创作有本质不同。当下的人工智能再“智能”,也不具有情感与思想,而文学创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个体与国家的苦难,杜甫很难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千古名句。同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也饱含了作者的血泪。情感的升华、抒发与改造,造成了动人心魄的优秀佳作。这些与人紧密相关的东西,很难在人工智能身上得到体现出来,这是不置可否的。从这一点来说,当下的人工智能,()。其最高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创作。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品写出来就算再“像样”,也很难和人类自身创作的作品相媲美B.作品写出来就算再“像样”,也无法取代人类进行真正的文学创作C.就算创作出来的作品再“像样”,也很难和人类自身创作的作品相媲美D.就算创作出来的作品再“像样”,也无法取代人类进行真正的文学创作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多处语病,请修改后写在下面。(5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为了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精神,清明节前,各地举行网上凭吊革命先烈活动 ,倡导学生在网上点蜡烛、献花;有的学校也会安排祭扫烈士陵墓等祭奠革命英雄的活动。有同学认为这些纪念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铭记历史;也有同学认为只要在心中纪念即可,很多活动流于形式,不要也罢。你对纪念活动有何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C(A.“借以体现”错误;B.作者可以影响,但不能掌控;D.表述绝对化)2.A(于文无据)3.A(第四回作者将内容都写出来了,并非“不写之写”。)4.举例论证(1分)。举曹雪芹最终没有具体写出宝钗所具有的“别人没有的好处”的例子,阐释《红楼梦》中“不写之写”的内涵(2分),使论证更具说服力(1分)。5.(1)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而将重点放在后文烛之武的说辞上。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故事主调突出,用笔灵活;(2)能引发读者对于郑国局势、烛之武形象的丰富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3)可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急于求解烛之武如何退秦师。(每点2分)6.C(从“一定能找到”,“发疯似的奔出”可以看出剧末包括贤一郎在内,家庭成员都选择了接纳和原谅,此时心理并无矛盾。)7.D(贤一郎并非冷漠无情,而是在多年缺失父爱后表现出的悲愤和冷静,而且最后他主动急于找回父亲,是善良、有责任心的。)8.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1分),色厉内荏指外表强硬,内心怯懦(1分),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1分),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1分)。9.贤一郎对父亲的态度有情与理的矛盾。(1分)于理,从血缘关系、家人期盼、责任意识,贤一郎应该接受父亲,不能弃之不顾,所以他要把再次离家的父亲找回来;(1分)于情,父亲的归来是贤一郎没预料到的,他恐惧、厌恶、憎恨和悲哀,无法忘记父亲过去抛妻弃子的行为以及全家人为此遭受的苦难,不愿意接受父亲。(1分)《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有情与理的矛盾。(1分)于理,阶层的悬殊和现实的利益让他怀疑侍萍有所图谋,表露出冷酷和虚伪;(1分)于情,年轻时的爱情让他对鲁侍萍有美好的回忆,流露出温情和不舍。(1分)(以上均言之成理即可)10.B(“属辞”动宾结构,指撰写诗文,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伏惟”是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一般用于句首,其后不断开,排除A项。)11.A(“天宝”“至德”不是庙号,是年号。)12.C(从“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等词句中可以得知:杜甫性格急躁,傲慢放诞,曾对严武不友好,而严武也曾想杀掉杜甫。)13.(1)严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钩住好几次,身边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被动句1分,“左右 ”1分,“白”1分,补全主语1分)(2)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前两句每句1分,“细说”1分,判断句1分)14.①房琯爱惜人才,因门客受牵累,罪行很小;②房琯理想远大,器度宏大,才能卓越,深切地为皇帝担忧,应予任用;③房琯功名未就,志气被挫败,皇上宜弃小错取大德。(每点1分)15.C(水中的菱蔓纤弱细长,随着波浪漂浮不定。岸上杨树花朵,迎着风儿轻柔游荡。诗句写出春夏之交时的水中菱枝和岸上杨花的浮动飘飞的情状。“弱”、“轻”两字状绘菱蔓和杨花细软轻虚的特点。表达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以及对像蔓草、杨花这样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柔弱者的悲悯之情。一说是以此喻随着权势摇摆的小人,透露出诗人对小人得志,显示退隐的惆怅和无奈。)16.林黛玉因寄人篱下而自卑孤独;又因追求清高隐逸而孤芳自赏(2分)。王维此诗中也借“稀”和“独”字表达了内心的惆怅孤寂,同时从古寺钟声和悠然远山处也含蓄表达了隐居出世的愿望(2分)。林黛玉欣赏王维诗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心境相似,都有种孤独,不拘世俗的情怀(2分)。17.(1)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2)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18.A(隐:痛惜,哀怜)19.D(A项“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子女;B项“非常”:古义为不同寻常,意外事故;C项“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20.C(C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被动句。)21.D(“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萍”错,是周冲。)22.D(因括号前已有明确主语,可排除AB两项;根据语段最后一句话,排除C项。)23.情感的抒发、改造与升华,(1分)造就了(1分)动人心魄的佳作(或优秀作品)。(1分)这些与人紧密相关的东西,很难在人工智能身上得到体现(或体现出来),(1分)这是毋庸置疑的(“不容置疑”等相近的成语均可)。(1分)【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适逢安禄山叛乱,天子逃往蜀地,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身着破衣服打算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琯,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学识精粹纯正的儒者,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失谦逊。十分酷爱弹琴,廷兰委身托付房琯门下,贫穷疾病,昏聩年老,依仗势力胡作非为,房琯爱惜人才的情谊,以致受到玷污。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可是皇帝从此就不怎么看重录用他了。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己前往鄜州探视。杜甫跟着返回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帽巾,而性格褊狭傲慢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钩住好几次,身边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后来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杜甫大醉,一天晚上死去,时年五十九。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