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87839

大小:1.9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9-0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秋季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说明】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轨道倾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它行星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下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是()A.水星B.土星C.天王星D.海王星2.根据曲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A.共面性,同向性B.近圆性,共面性C.同向性,近圆性D.共面性,近圆性3.结合曲线a、b可以推断,地球具有的特征是()A.普通性B.特殊性C.周期性D.生命性【答案】1.A2.D3.A【解析】分析】【1题详解】轨道倾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它行星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从“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的是水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圆)及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三大特征。a曲线表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倾角较小,是共面性特征,b曲线为偏心率较小,表示公转轨道接近正圆,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差异可将它们分为三大类即类地行星、巨行星及远日行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圆)及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三大特征。结合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可以推断,地球具有的特征是普通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及读图能力,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判断是解题的关键。据媒体报道,在距离地球约4.2光年的某恒星(比邻星)的宜居带内运行的一颗行星(比邻星b)可能拥有广阔的海洋,这增加了其支持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下表为地球与比邻星b相关信息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球比邻星b质量(以地球为参照)11.3与中心恒星距离1.5亿千米700万千米温度、光照适宜适宜空气、水可观可观公转周期365天11.2天中心恒星表面温度6000K左右小于3000K4.下列关于比邻星b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推测,最全面的是()A.适当的质量,离中心恒星适中的距离B.适中公转周期,中心恒星适当的表面温度C.适宜的温度,可观的空气和水D.适当的质量,适中的公转周期5.关于比邻星的描述,合理的是()A.比邻星正在不断地进行核聚变反应B.比邻星靠反射光而发亮C.比邻星是一颗较大的行星D.比邻星的辐射比太阳强【答案】4.C5.A 【解析】【4题详解】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行星表面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由比较表可知,比邻星b具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故其可能支持生命存在,C正确。ABD选项的表述均无C选项准确而全面。故选C。【5题详解】稳定的恒星最主要的成分为氢,核聚变是恒星的主要能量来源,A正确,B错误;材料信息已经表明比邻星为恒星,C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比邻星的表面温度比太阳的表面温度低,所以比邻星的辐射比太阳弱,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下图),充分利用部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屋顶光伏发电与其他光伏发电相比的优势是()A.光照充足B.节约土地C.资金、技术力量雄厚D.清洁无污染7.对光伏扶贫项目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条件B.水文条件C.气候条件D.土壤条件8.下列地区中,光伏发电效能最稳定的是()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青藏高原【答案】6.B7.C8.D【解析】【6题详解】 屋顶光伏发电是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因此主要优势是可以节约土地,B正确;光照充足以及清洁无污染没有突出“屋顶”这一关键条件,A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屋顶光伏发电是在贫困地区推行,其资金和技术力量并不雄厚,C错误。故选B。【7题详解】由于该扶贫项目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因此太阳能资源的丰欠程度是影响该项目实施效果的最大因素,太阳能的多少与气候条件有关,C正确;地质、水文以及土壤对太阳能资源的丰欠程度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透明度高,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光伏发电效能最高,D正确;华北平原纬度相对较高,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缺乏,A错误;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缺乏,B错误;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缺乏,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长短等。太阳能资源受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省区得到广泛推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如果仅仅考虑天气因素,图中①②③④地,太阳能资源最少的是()A.①B.②C.③D.④10.推测图中四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11.与煤炭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的优势是()A.受天气的影响小B.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C.开发技术要求高D.发电成本更低 【答案】9.D10.B11.B【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四地中①地的降水量最少,④地的降水量最多。如果仅仅考虑天气因素,④地阴雨天气较多,太阳能资源最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一个方面要求具有较好的太阳辐射条件,另一方面要求这个地区人口众多,距离密集.据图可知①到④太阳辐射条件越来越差;同时可以看到①地城市数目少,②地城市密集,因此②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B正确,AB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与煤炭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的优势是清洁,可再生,B正确;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更大,A错误;开发技术要求高不是优势,C错误;太阳能发电成本更高,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太阳活动周期有着明显的高峰和低谷,被称为太阳极大值和太阳极小值,它是科学家们根据太阳黑子的数量计算出来的(下图)。太阳活动极小值是指太阳黑子活动最小的时候。最近的一次太阳活动极小值发生在2019年12月。目前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A.日冕层B.色球层C.光球层D.内核13.图示相邻两个波谷时间间隔()A.一样长B.具有规律性C.无规律性D.差异巨大 14.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黑子数最大值可能出现在()A.2026年前后B.2030年前后C.2035年前后D.2042年前后15.太阳活动大爆发时,会()A.引起地球.上某种生物灭绝B.使地球大气层出现电闪雷鸣C.使月球绕地运行轨道偏转D.影响在轨航天器信号的传输【答案】12.C13.B14.A15.D【解析】【12题详解】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中,色球层出现耀斑,日冕层出现太阳风,故C正确,AB错误;各种太阳活动不时出现在内核中,D错误。故答案选C。【13题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图示相邻两个波谷时间间隔或相邻两个波峰时间间隔有一定的规律性,时间间隔大约为11年左右,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14题详解】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2019年12月为低值区,则2025年12月左右为太阳黑子数最大值,距离2026年前后最接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15题详解】太阳活动大爆发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在轨航天器信号的传输,D正确;太阳活动不会引起地球上某种生物灭绝、不会使地球大气层出现电闪雷鸣、不会使月球绕地运行轨道偏转,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地质时期得到大发展的是()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多细胞生物17.古生代中后期()A.出现最原始的生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C.氧气含量迅速上升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18.地球上的生物出现后大气中()A.氧气含量持续上升B.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下降C.氧气含量波动上升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答案】16.B17.D18.A【解析】【16题详解】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该时期裸子植物得到大发展,B正确。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A错误。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C错误。多细胞生物在前寒武纪已经出现,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由图可知,最原始的生物为蓝细菌,距今25亿年以上,属于前寒武纪,A错误。海生无脊椎动物在早古生代得到大发展,B错误。古生代由距今5.41亿年至2.52亿年,由图可知,在此时段氧气含量缓慢上升,二氧化碳含量呈波动下降趋势,C错误,D正确,故选D。【18题详解】由图可知,自蓝细菌出现后,地球上的大气中氧气含量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上升,一直处于上升中,A正确,C错误。二氧化碳含量先迅速上升,然后处于波动下降状态,B、D错误。故选A。【点睛】动物演化:原核生物(蓝藻)→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鱼形)动物→两栖动物(青蛙、鳄鱼)→爬行动物(恐龙)→哺乳动物。 植物演化:原核生物→蓝藻→真菌→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021年4月11日,福建省上杭县再次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属于恐龙足迹形成时代发生的是()A.主要的成煤期B.蓝细菌大爆发C.被子植物繁盛D.形成联合古陆20.恐龙足迹化石最可能存在的岩石类型及所属的圈层是()A.岩浆岩外部圈层B.沉积岩内部圈层C.变质岩外部圈层D.玄武岩内部圈层21.如图恐龙足迹化石形成过程依次为()A.②④③①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③②④①22.根据恐龙脚印化石推测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A.干旱环境B.地势低洼,环境潮湿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答案】19.A20.B21.C22.B【解析】【19题详解】恐龙足迹形成时代为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的成煤时期,A正确;蓝细菌爆发在前寒武纪,B错误;被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C错误;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D错。故选A。【20题详解】化石分布在沉积岩,由于经历长时间还能保存,故应位于沉积岩的内部圈层,B正确;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变质岩没有化石,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首先是恐龙留下足迹,足迹硬化,然后足迹被沉积物掩埋;之后地壳下降,成岩作用,固结成岩;最后,地壳抬升,岩石经外力风化作用,足迹外露,过程为③④①②,故选C。【22题详解】发现了恐龙脚印,说明这是化石,而化石只能形成于沉积岩中;在松软的、以沉积为主的低平地区,才能留下脚印并埋藏形成化石推测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为地势低洼,环境潮湿,B正确;干旱环境中植物稀少,水源缺乏,恐龙在这儿难以生存,A错误;海域中受海浪侵蚀的影响,很难留下脚印,C错误;森林密布地区植被覆盖率高,生物风化作用强,难以留下脚印并形成化石,D错误。故选B。【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化石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A.甲层深度约2900千米B.乙层由沉积作用形成C.丁层的时代最古老D.共有十个不同时代的地层24.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地壳上升—侵蚀—地壳下沉—沉积B.侵蚀—地壳下沉—沉积—地壳上升—侵蚀C.沉积—地壳下沉—沉积—地壳上升—侵蚀D.侵蚀—地壳上升—侵蚀—地壳下沉—沉积【答案】23.B24.A【解析】【23题详解】 图中无任何关于甲层深度的信息,A错误。图中岩层的岩石为沉积岩,含有化石,所以乙岩层受沉积作用形成,B正确。由材料信息“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可知,丁层的时代最新,C错误。由“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可知,图中共有四种化石,所以共有四个地层,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读图,比较地点1和地点3的化石,可知地点3中缺失了乙岩层,按照正常沉积过程,地点3应同地点1相同具有4个不同岩层,说明在形成的过程中,乙岩层受外力侵蚀,所以其形成过程应为先在沉积作用下形成中甲和乙岩层,之后地壳抬升,乙岩层被外力侵蚀掉,之后地壳下沉,外力积形成丙和丁岩层,所以形成过程可能是沉积—地壳上升—侵蚀—地壳下沉—沉积,故选A。【点睛】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25.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26.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B.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答案】25.B26.C27.A【解析】【2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因此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层,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6题详解】五大连池景观中,岩石景观属岩石圈,天池湖水属于水圈、图中植被属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之上有大气圈,因此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7题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因此物质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A正确。④圈层(地核内核)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B错误。②圈层(地幔)物质为固态,横波能够通过,C错误。①圈层(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大于海洋,D错误。故选A。【点睛】地壳和岩石圈范围的差别:①地壳:从地表至莫霍界面。②岩石圈:从地表至软流层(软流层之上的固体组成),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具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途中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突发极端罕见险情,但在全体机组人员齐心协力下,航班安全返航。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3U8633航班从重庆正常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达9800米时突发事故,此时() A.驾驶舱内温度出现急剧下降B.飞机正飞行在平流层的顶部C.机外气压明显高于机内气压D.飞机周围大气臭氧浓度很高29.影片中多次提到"释压",而且副驾驶大半个身体曾被吸出机外,同时全机人员戴上氧气罩。事故时机舱状态是()A.气压升高,臭氧失去保护作用B.气压升高,臭氧含量显著增加C.气压降低,氧气含量明显减少D.气压降低,氧气含量明显增加30.3U8633航班返航遇雷暴云,飞机剧烈颠簸,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A.太阳辐射过强B.空气电离程度高C.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空气垂直运动显著【答案】28.A29.C30.D【解析】【分析】【28题详解】飞机高度达9800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此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破裂脱落,使得驾驶舱内温度出现急剧下降,A正确;重庆位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为12千米,此时飞机正位于对流层顶部,B错;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此时机外气压明显低于机内气压,C错;臭氧浓度在平流层最高,此时飞机周围大气臭氧浓度并不高,D错。故选A。【29题详解】高空中,机外气压低于机内气压,事故发生后,驾驶舱挡风玻璃破裂脱落,使得机舱气压降低,AB错;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氧气含量越少,所以机舱氧气含量明显减少,全机人员带上氧气罩,C正确,D错。故选C。【30题详解】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航班返航偶遇雷暴云,是因为飞机所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空气垂直运动显著,D正确;对流层太阳辐射并没有过强,且太阳辐射过强与飞机剧烈颠簸无直接关系,飞机的剧烈颠簸主要反映了空气的垂直运动,A错;高层大气空气的电离程度较高,对流层空气电离程度低,B错;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C错。故选D。【点睛】各层大气主要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总结如下: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的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3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强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大气的扩散作用强【答案】31.D32.C【解析】【31题详解】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多,D正确。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不是主要原因;气候寒冷,降水少,不影响CO2浓度;北京冬季风力较大,与夏季相比CO2扩散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32题详解】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是4月份的某日17时,应是下午时间。原因可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A不符合题意。此时气温较高,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B不符合题意。交通工具、餐饮耗能不会减少,C符合题意。北方是春季,多大风,大气的扩散作用强,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温室效应主要由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令海平面上升,还会使局部地区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天气变化,导致气候异常,造成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此外,还会导致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同时加速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从而直接威胁人类健康。2014年10月12日,艾伦.尤斯塔斯从41419米高空以超音速的速度降落,打破了由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2012年创下的39045米记录,再一次证明了人类的挑战是没有极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39045米~41419米高空大气层的特点是()A.对流运动旺盛B.大气水平运动C.处于高度电离D.臭氧含量最大34.从41419米到地面,垂直方向上大气层气温的变化是()A.持续升高B.持续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35.尤斯塔斯所处4万米高空时身穿特制宇航服,是因为这里A.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B.二氧化碳含量大C.氮气为主D.水汽含量大【答案】33.B34.D35.A【解析】【33题详解】39045米~41419米高空大气层位于平流层,而对流层对流运动旺盛,A错误;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B正确;高空大气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处于高度电离,C错误;在距地22—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D错误。故选B。【34题详解】从41419米到地面,是从平流层到对流层,对流层中,大气的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垂直方向上大气层气温的变化是先降后升,故选D。【35题详解】4万米高空位于平流层,海拔高,氧气稀薄,氧气含量少,所以需要穿特质的宇航服,A正确;平流层二氧化碳含量低,B错误;平流层氮气含量少,C错误;对流层的水汽含量大,D错误。故选A。【点睛】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中间层(高层大气底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热层(中间层顶之上),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传播速度快的是____(填字母),其中代表横波是____(填字母)。(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面以上的C代表____,H圈层的物质状态为____。(3)D、F两个不连续界面中:代表莫霍界面的是____(填字母)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后速度都变____(填“快”或者“慢”)。(4)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12日19时03分在菲律宾群岛地区(北纬19.35度,东经121.05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广东福建震感明显。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A.软流层B.岩石圈C.地核D.地幔(5)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乘电梯逃离出建筑物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答案】(1)①.B②.A(2)①.地壳②.固态(3)①.D②.快(4)B(5)A【解析】【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地震波由横波和纵波组成,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图中A是横波,波速较慢,B是纵波,波速较快。【小问2详解】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D面以上的C表示地壳,D面以下,F面以上的E为地幔,G+H为地核,其中H为内核,物质状态为固态。 【小问3详解】据上题可知,D面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后速度都变快。【小问4详解】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球内部岩层断裂错位,引起地表震动.这次地震的震源只有10千米,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而此次地震发生在青海省,地势高,地壳厚度更大,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应位于地壳中,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正确,CD错误;岩石圈之下为软流层,A错误。故选B。【小问5详解】地震是岩石圈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其能量来源主要是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放射热,与太阳辐射无关,A正确,B错误。地震发生时不能使用电梯,C错误;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也会引发海啸,对人类,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居民产生具大危害,D错误。故选A。37.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层大气为对流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对流作用____(强弱),对流层到达的高度____(高于低于)高纬度地区。就季节而言,对流层在任何纬度地区____季较厚,中纬度地区尤为明显。(2)某波音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较为颠簸,但当飞机起飞到15千米高空后恢复了平稳,请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3)图中B层大气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请说明原因。【答案】(1)①.强②.高③.夏(2)对流层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和固体杂质少,能见度好,飞行平稳。(3)该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强烈太阳紫外线的伤害。【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及其各层特点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对流作用强,对流层高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就季节而言,对流层在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为明显。【小问2详解】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而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杂质含量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飞机起飞时时飞行在对流层,受对流运动影响,较为颠簸,风雨交加;飞行到到15千米高空后已经进入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能见度好,飞机平稳飞行。【小问3详解】B层是平流层,含有的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进入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减少,保护地球生物免收紫外线的伤害,所以B层大气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