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82731

大小:499.8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9-0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棠湖中学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因停电而熄灭,一分半钟之后,停电现象将会遍及整个美国本土东部地区,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遭遇同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完成下面小题。1.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2.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信鸽迷失方向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看到极光”、“电网会突然闪烁”等现象与太阳打“喷嚏”相关,根据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可知,该“喷嚏”应属于太阳活动带来的影响,耀斑爆发会抛出大量的带电粒子流冲击两极,产生极光,A正确;太阳目前为壮年时期,不会发生爆炸,B错误;太阳活动时期,太阳辐射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该“喷嚏”是太阳活动中耀斑爆发所导致,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包括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A不符合题意;耀斑爆发还可以产生磁暴,磁场异常,主要依靠磁场指引方向的信鸽可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等,BC不符合题意;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烃源岩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我国地质勘探工作人员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大量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的烃源岩。2023年3月14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深地一号”顺北84斜井测试产油成功,该井垂直深度达8937.77米,是目前亚洲陆上最深的千吨井。完成下面小题。3.“深地一号”顺北84斜井井底位于()A.地壳B.软流层C.地幔D.地核4.材料中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烃源岩形成时期()A.为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C.哺乳动物大量出现D.生物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深地一号”顺北84斜井垂直深度达8937.77米,结合所学知识陆地地壳平均深度为39-41千米,因此,该斜井井底位于地壳,A正确;软流层、地幔和地核位于地壳之下,排除BCD。故选A。【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烃源岩发现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在古生代时期生物大量由海洋向陆地扩展,D正确;太古代为重要的铁矿成矿时期,排除A;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于新生代,排除B;哺乳动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排除C。故选D。【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不连续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不连续界面为古登堡界面。2023年4月,喀什再现沙尘暴天气,大气污染严重。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①到④粗细变化,是由于()A.大气削弱作用B.地面反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保温作用 6.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A.①长波辐射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7.出现沙尘暴天气,会使()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答案】5.A6.B7.C【解析】【5题详解】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能量多少,①到④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削弱作用,导致能量不断减少,A正确;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不能削弱太阳辐射,BC错误;大气保温作用减少了热量损失,不是削弱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依次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是短波辐射,A错误;②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③表示大气逆辐射,不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B。【7题详解】沙尘暴天气大气能见度下降,既能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也能增强大气逆辐射(③),同时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地面辐射(②)也会减弱。BD错误,C正确;沙尘暴一般发生在对流层大气,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基本无影响,A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平流层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里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2.反射作用:主要是云层,云层越厚反射越强烈。3.散射作用:微小的尘埃和空气分子选择性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较大颗粒的尘埃进行无选择散射。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当地农民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种植在大兴安岭的山谷、洼地。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蓝莓冻害。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关于当地农民采用堆雪覆盖蓝莓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堆雪覆盖,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堆雪覆盖,增强地面辐射C.堆雪覆盖,减少地表热量散失D.积雪消融释放热量,可以维持大气温度9.人们发现,与半山坡的野生蓝莓相比,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其原因可能是() A.半山坡地面辐射强,温度高B.夜晚刮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在谷底集聚C.冬季夜晚盛行谷风,使山坡温度升高D.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答案】8C9.B【解析】【8题详解】雪较蓬松,孔隙多,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还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C正确;雪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堆雪覆盖减弱了地面和蓝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错误;堆雪覆盖无法增强地面辐射,B错误;积雪消融吸收热量,不利于防寒,D错误。故选C。【9题详解】夜晚山坡降温快,刮山风,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A错误、B正确;山谷地区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C错误;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是半山坡受到冻害少,利于植株生长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点睛】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雪层能够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冬季,雪层可以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从而减轻冻害。2.雪层下的土壤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保护蓝莓树体免受低温侵害。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完成下面小题。10.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A.B.C.D.11.人为制造“穿堂风”产生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生活用能③降低室内温度④提高室内湿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解】热力环流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房屋前后热力差异越大,穿堂风越明显,图A中房前为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为树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树林和水泥地热力差异最大,穿堂风最明显,A正确。故选A。【11题详解】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人为制造穿堂风主要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可减少生活用能,②③正确;白天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可能导致湿度增加,夜晚风由石质地面吹向山林,可能导致湿度下降,④错误;穿堂风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①错误。所以选B。【点睛】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风向一般为背阴处一侧至有阳光一侧,风速根据两侧温度差决定,温差越大,风速越大,以春、秋季居多。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A.潮汐能B.地球内能C.太阳辐射能D.波浪能13.据图可知()A.①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B.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C.③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后,大部分被占有地球表面积约71%的海洋吸收,从而维持表层海水温度和运动,获得太阳辐射多的海域,水温较高,反之则较低,因此太阳辐射是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C符合题意;潮汐能、地球内能不是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排除AB;波浪能也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是海水获得能量后的表现形式,不是热量来源,排除D。故选C。【13题详解】根据海水性质特征判断,图中①曲线表示数值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加,与海水密度分布特征相同,②曲线表示数值在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两侧递减,与海水盐度分布特征相同,图中③曲线表示数值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与海水温度分布特征相同。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海洋水水温分布特征: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暖(寒)流海区水温高(低);表层水温高,向下水温降低;临近陆地的水温变化大。海洋水盐度分布特征: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度暖流盐度较高,寒流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大的近海海域盐度较低。海洋水密度分布特征: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下图示意的某理想海域洋流分布,图中甲、乙、丙为三支洋流。完成下面小题。14.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洋流是由乙、丙两支洋流汇合而成②乙、丙两支洋流是由甲洋流分散而成③甲受西风带影响形成④乙为寒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海域,则()A.甲不可能是暖流B.有深处海水的上涌伴随着丙洋流C.乙地形成大渔场D.我国沿海气候深受甲洋流的影响【答案】14.C15.B【解析】【分析】【14题详解】 图中显示,图中三条洋流均位于40°纬线附近的大陆西岸,40°纬线附近一般终年盛行西风,在盛行西风的推动下,大洋海水往往大致自西向东流动,与图中甲洋流方向相似,该洋流向东遇到大陆后,向南北分流,与图中乙、丙洋流方向相似,因此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乙洋流是甲洋流遇到大陆阻挡后向北分流形成的洋流,因此由南向北流,但图示区域的南北半球位置不确定,因此乙有可能是流向高纬的暖流,也有可能是流向低纬度的寒流,④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5题详解】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海域,根据洋流分布特点判断,甲应为北太平洋暖流,乙应为阿拉斯加暖流,丙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甲是暖流,A错误;丙主要流经低纬度海域,盛行东北信风,属于离岸风,岸边海水向大洋中间流动,则岸边有深处海水的上涌形成的上升流,B正确;乙地仅有暖流流经,没有寒暖流交汇,没有上升流,因此没有形成大渔场,C错误;甲洋流主要自西向东流经北太平洋中间,离我国沿海较远,因此我国沿海气候受甲洋流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B。【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流,大洋东侧为寒流,大洋西侧为暖流。赤道附近信风作用形成赤道洋流;中纬度海区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2卷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16.下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线的高度约为2000~3000km,这个高度称为________圈上界。(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均填字母)(3)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4)简述图中C圈层与其他圈层的关系。【答案】(1)大气(2)①.A②.B③.C(3)特点:全球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4)C是生物圈,它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的生命活动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的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自地表向上,随高度的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的上界可延伸到2000~3000km的高度,根据图示位置,可知FG表示大气圈的上界。【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最厚的圈层,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是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渗透到其他圈层。【小问3详解】由于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有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厚度约33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平均厚度约6km。【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圈层是大气圈,B圈层是水圈,C圈层是生物圈,D圈层是地壳。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它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的生命活动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命。下表为不同海拔与海平面含氧量比。 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表海拔(米)01000200030004000含氧量比100%89%78%70%61%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我国已建成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与呈贡、河北兴隆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我国部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表地点榆中多巴海埂呈贡兴隆海拔1996米2366米1888米1906米2118米经度104°02′E101°31′E102°41′E102°48′E117°22′E纬度35°52′N36°40′N25°01′N24°53′N40°36′N(1)依据上表,绘制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坐标图,描述含氧量比随海拔的变化特点。(2)结合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表,简述表中这些高原训练基地的突出优势。(3)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答案】(1)特点:①随着海拔的升高,含氧量比降低;②海拔低(2000米以下),含氧量比降低较快;③2000米以上,含氧量比降低较慢。(2)①海拔都在1800~2400米之间,符合高原训练基地的最佳海拔要求;②各训练基地有一-定的高度差异,便于运动员含氧量的最优化与多样化训练;③纬度比较适中,都位于北温带,且有一定的纬度差异,适宜不同季节、不同气温条件下的最优化、多元化训练等。(3) ①随着海拔的升高,氧气含量越来越低;②在更高海拔地区训练,含氧量过低,超过了人体的最大耐受力,反而使运动员的整体表现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高原体育训练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大气成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横坐标表示含氧量比,纵坐标表示海拔,先描点,后连线,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二者的变化关系:随高度增加,含氧量减少;从变化速度来看,海拔低(2000米以下),含氧量比降低较快;2000米以上,含氧量比降低较慢。【小问2详解】由材料和表格的数据可知,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与呈贡、河北兴隆等,海拔都在1800~2400米之间,符合高原训练基地的最佳海拔要求,含氧量较低,有利于激发耐力型运动项目参与者的运动潜力;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比较凉爽,适宜训练;位于我国偏西部,降水较少,风力较小,天气稳定,适宜体育运动的训练。【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可知,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超出一定的范围会危及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反而使运动员的整体表现下降,达不到理想成绩。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盐沼属于沼泽性湿地,干旱区的沼泽多形成盐沼。柴达木盆地内多发育沉积平原,有大小河流79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6~274mm,理论蒸发量为1200~3500mm,是一个封闭的大型山间盆地。柴达木盆地内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湿地群,且大多数盐沼面积季节变化大。下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盐沼分布示意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柴达木盆地内的沼泽盐度高的原因。(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柴达木盆地盐沼盐分的积累过程。(3)分析柴达木盆地内大多数盐沼面积季节变化大的自然原因。【答案】(1)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大气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多大风,蒸发量大;夏季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多,注入沼泽的盐分较多。(2)周围多高大山脉,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冰雪融水挟带盐分汇入湖盆,盐分累积多;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下渗少,盐分易积累,形成盐沼。(3)汇入盐沼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盐沼水消耗快,补给少时盐沼快速萎缩;盆地内地形平坦,盐沼底部坡度小,水位变化易引起盐沼面积变化。【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柴达木盆地盐沼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柴达木盆地沼泽盐度高、面积大且季节变化大的原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盐度高说明盐分来源多,但排出少,且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盐分积累多。从气候角度看,该地深处内陆,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大气降水少,淡水来源少,但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淡水消耗多;读图可知,沼泽内有河流注入,该地夏季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多,注入沼泽带来大量盐分,故该地沼泽盐度高。【小问2详解】柴达木盆地盐沼的形成过程: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周围多高大山脉,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冰雪融水挟带盐分汇入湖盆,盐分在湖底累积多;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地表水下渗少,盐分易积累,形成盐沼。【小问3详解】 盐沼面积季节变化大主要与水量补给、消耗及地形有关。从补给来看,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汇入盐沼的河流发源于盆地周边的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温度高时补给多,温度低时补给少,补给变化大导致盐沼面积变化大;从消耗来看,该地深处内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温度高时盐沼水消耗快;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盆地内地形平坦,盐沼底部坡度小,会导致由于水位变化易引起盐沼面积变化大。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潮汐是表层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恒河口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三大涌潮区之一,其形成主要受太阳、月球引力的影响,但也与河流入海口独特的自然条件有关。每年6-9月恒河口盛行西南风,河口强涌潮以淡水为主,最高时可达2.5米,前进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恒河口孟加拉湾沿岸经济不发达。图1为恒河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达卡气温变化曲线、降水柱状图。(1)分析恒河口涌潮现象的成因。(2)分析每年6-9月恒河口东部强涌潮以淡水为主的原因。(3)(发散性思维)有专家认为在孟加拉湾沿岸建设大坝利用强涌潮进行发电的难度较大,试说明其理由。【答案】(1)恒河径流量较大,入海河口受潮流顶托抬高潮位;河口呈喇叭形,潮水涌入通道由宽变窄,推高潮位;河口夏秋季节的西南季风及飓风助推潮位升高。(2)恒河流域6-9月降水多,河流入海水量大,导致河口海水盐度较低。(3) 水坝建设工程量大;河口地区土质疏松,水坝建设难度大;蚊虫等较多,危害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河口容易出现涌潮,强涌潮现象不利于施工;河口强涌潮势力强,破坏力大,修建难度大;修建大坝会破坏河流沿岸沼泽和植被等生态环境;该国在建设大坝上存在资金、技术等困难;建设大坝进行发电距离消费市场远。【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恒河口潮汐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涌潮的成因、影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恒河口涌潮现象的形成与入海河流流量大、海水顶托作用强、喇叭形的河口形状利于推高潮位、夏秋季节的盛行风推高潮位等因素有关。恒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较大,入海河口受潮流顶托抬高潮位;恒河河口呈喇叭形,潮水涌入通道由宽变窄,推高潮位;河口夏秋季节的西南季风及飓风助推潮位升高。【小问2详解】恒河口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9月降水多;恒河口东部河流入海水量大,导致河口海水盐度较低。因而每年6-9月恒河口东部强涌潮以淡水为主。【小问3详解】恒河口两岸距离较远,土质疏松,导致水坝建设工程量大且难度大;同时,当地的气候、涌潮、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市场的距离等也是建设大坝利用强涌潮进行发电难度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恒河口较宽,水坝建设工程量大;河口地区的孟加拉湾沿岸土质疏松,水坝建设难度大;气候湿热和炎热干燥交替,蚊虫等较多,危害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河口强涌潮现象不利于施工;河口强涌潮势力强,破坏力大;修建大坝会破坏河流沿岸沼泽和植被等生态环境;孟加拉国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在建设大坝上存在资金、技术等困难;孟加拉湾沿岸经济不发达,建设大坝进行发电距离消费市场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