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2646
大小:1.64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4-09-01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苏省南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息,杭州亚运会女子铅球决赛在9月29日晚18:30正式开始,该项目的亚运会纪录是由中国选手隋新梅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创造的,成绩为20.55米,这个纪录已经尘封了33年。有关铅球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月29日晚18:30”和“33年”都是指时间间隔B.铅球出手时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C.20.55米是比赛中铅球运动的位移大小D.考虑实际情况,比赛中铅球运动路程必小于20.55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上新建的沪苏通大桥有很长的引桥,这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B.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但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不变C.静摩擦力方问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意夹角D.根据可知,滑动动摩擦因数μ滑动摩擦力F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3.物理学的巨大发展得益于科学家们创造和应用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微元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变速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匀速运动的小段,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把速度变化的过程处理成许多速度不变的过程,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足够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里用了理想化模型法C.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都不需要考虑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定义加速度用的是比值定义法4.如图甲所示,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在图乙中,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拉力F1、F2、F3三力的共同作用,静止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静止于O点,如图丙所示。则F1与F2的合力是( ) A.FB.F反作用力C.F3D.F3的反作用力5.如图所示,将小玻璃珠从A处沿着玻璃斜面以1m/s的速度大小向上弹出,玻璃珠先向上后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B处的速度大小为2m/s。若这一过程可以看成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并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那么下列物理量的等式中正确的是( )A.初速度,末速度B.玻璃珠的位移C.速度变化量D.平均速度6.如图为港珠澳大桥上四段110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 )A.通过cd段的时间为3tB.通过ce段的时间为 C.ae段的平均速度小于ce段的平均速度D.ae段的平均速度等于c点的瞬时速度7.甲、乙两个物体初始时刻在同一位置,运动图像分别为图中实线和虚线,两个图像均为圆弧,圆弧的半径均为a,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意义未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实线和虚线分别为甲、乙的运动轨迹,则甲、乙的速率相同B.y表示速度,x表示时间,则时甲、乙间的距离为C.y表示加速度,x表示时间,则时甲、乙间的距离为D.y表示位移,x表示时间,则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8.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小球被轻质弹簧和一条细线拴接。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始终保持竖直状态,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则( )A.小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B.小车可能向右做减速运动C.细绳有拉力时,弹簧可能没弹力D.弹簧有弹力时,细绳一定有拉力9.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和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比甲先到达终点B.戊的速度始终比甲大C.在中途甲和丁船头会出现并齐的情况D.在中途甲和丙船头会出现并齐的情况10.筷子是中国人常用的饮食工具,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挾”,汉代时称“箸”,明代开始称“筷”。如图所示,用筷子夹质量为m的小球,筷子均在竖直平面内,且筷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使小球静止,已知小球与筷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小球转动,则( )A.每根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大小不可能为mgB.若只增大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则筷子与小球的摩擦力不一定减小C.若只增大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小球一定会向上运动D.若将两筷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减为0°,则小球一定不能平衡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小明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释放小车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请指出该装置中至少两处错误:①______;②______。(2)该同学更正了(1)中错误并进行实验,如图乙为其在打出的纸带上每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从图上可以得到C点的读数为______cm。(3)由纸带可测得打点计时器打下B的速度为______m/s,打下其余各点的瞬时速度已由实验小组测得,分别为:、、、。请在坐标系中描出B点的数据并作出图像______,根据图像可得出______m/s,加速度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如图,在倾角37°、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个质为1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今给物体以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10m/s使其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已知g=10m/s2,sin37°=0.6,cos37°=0.8,计算结果可以保留根号。(1)画出物体上滑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图;(2)求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3)求物体在斜面上向上滑行时间t1与物体在斜面上向下滑行到初始位置时间t2的比值。 13.如图所示,建筑工地上某人正在用图示装置缓慢拉升质量为m0=200kg的重物,在某一时刻,OA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OA与OB绳恰好垂直。已知此人不存在翻转可能,故可将他视为质点。已知人的质量m=60kg,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并视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1)此时OA绳的拉力为多大;(2)为保证在这一时刻,人能静止在水平面上,需要对人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求拉力F的范围。14.航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洞试验,其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图像如图b所示,求:(1)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2)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3)若甲、乙距离小于时,乙车的风洞停止工作,为避免甲、乙相推,甲车立即启动自身刹车系统,甲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 15.如图所示,质量M=2kg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m=kg的小球B相连。今用与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10N,拉着小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取10m/s2求:(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当α为多大时,使小球和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的拉力最小? 江苏省南通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息,杭州亚运会女子铅球决赛在9月29日晚18:30正式开始,该项目的亚运会纪录是由中国选手隋新梅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创造的,成绩为20.55米,这个纪录已经尘封了33年。有关铅球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月29日晚18:30”和“33年”都是指时间间隔B.铅球出手时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C.20.55米是比赛中铅球运动的位移大小D.考虑实际情况,比赛中铅球运动的路程必小于20.55米【答案】B【解析】【详解】A.“9月29日晚18:30”指是时刻,“33年”都是指时间间隔,故A错误;B.铅球出手时的速度与位置对应,是指瞬时速度,故B正确;C.20.55米是比赛中铅球水平运动的位移大小,故C错误;D.考虑实际情况,比赛中铅球运动的路程是轨迹的长度,必大于20.55米,故D错误。故选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上新建的沪苏通大桥有很长的引桥,这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B.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但风筝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不变C.静摩擦力的方问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意夹角D.根据可知,滑动动摩擦因数μ滑动摩擦力F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答案】D【解析】【详解】A.南京长江大桥要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减小,达到行车方便和安全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只能说明风筝的重心越来越高,并非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越来越高,因为当风筝的姿态不随风发生变化时,其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是不变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静摩擦力要求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与它们的运动的方向无关,则其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不符合题意;D.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无关,其大小是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3.物理学的巨大发展得益于科学家们创造和应用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微元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变速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匀速运动的小段,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把速度变化的过程处理成许多速度不变的过程,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足够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里用了理想化模型法C.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都不需要考虑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定义加速度用的是比值定义法【答案】D【解析】【详解】A.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变速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匀速运动的小段,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把速度变化的过程处理成许多速度不变的过程,这种方法叫微元法,故A错误;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足够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里用了极限思想法,故B错误;C.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都不需要考虑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故C错误;D.定义加速度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D正确。故选D。4.如图甲所示,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在图乙中,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拉力F1、F2、F3三力的共同作用,静止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静止于O点,如图丙所示。则F1与F2的合力是( ) A.FB.F的反作用力C.F3D.F3的反作用力【答案】A【解析】【详解】F1与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则F1与F2的合力是F,F3与F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A。5.如图所示,将小玻璃珠从A处沿着玻璃斜面以1m/s的速度大小向上弹出,玻璃珠先向上后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B处的速度大小为2m/s。若这一过程可以看成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并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那么下列物理量的等式中正确的是( )A.初速度,末速度B.玻璃珠的位移C.速度变化量D.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 【分析】【详解】A.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故初速度为1m/s,末速度为-2m/s,A错误;B.仅通过始末速度无法求出玻璃珠的位移,B错误;C.速度变化量为C正确;D.平均速度有D错误。故选C。6.如图为港珠澳大桥上四段110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 )A.通过cd段的时间为3tB.通过ce段的时间为C.ae段的平均速度小于ce段的平均速度D.ae段的平均速度等于c点的瞬时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A.设每段的长度为d,汽车的加速度为a,则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有联立解得,汽车从a点到c点与从a点到d点的时间分别为,则通过cd段的时间为 故A错误;B.同理可得则汽车从a点到e点的时间为所以通过ce段的时间为故B错误;C.ae段的平均速度为ce段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由上可知,汽车的加速度为则c点的瞬时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C。7.甲、乙两个物体初始时刻在同一位置,运动图像分别为图中实线和虚线,两个图像均为圆弧,圆弧的半径均为a,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意义未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实线和虚线分别为甲、乙的运动轨迹,则甲、乙的速率相同B.y表示速度,x表示时间,则时甲、乙间距离为C.y表示加速度,x表示时间,则时甲、乙间的距离为D.y表示位移,x表示时间,则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若实线和虚线表示轨迹,则根据题图可知其甲、乙运动的距离,但是时间不能确定,无法获得其速率的信息,故A项错误;B.若y表示速度,x表示时间,则题图为其速度—时间图像,该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由题图可知,甲的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其大小为同理可知,乙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其大小为甲、乙从同一位置出发,所以两者的距离为故B项正确;C.若y表示加速度,x表示时间,则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由题图无法求得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所以无法求得甲乙之间的距离,故C项错误;D.若y表示位移,x表示时间,则甲的平均速度为 乙平均速度为故D项错误。故选B。8.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小球被轻质弹簧和一条细线拴接。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始终保持竖直状态,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则( )A.小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B.小车可能向右做减速运动C.细绳有拉力时,弹簧可能没弹力D.弹簧有弹力时,细绳一定有拉力【答案】C【解析】【详解】AD.当绳子张力为零,而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等于重力时,小球所受合外力等于零,此时小球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D错误;B.若小车向右做减速运动,则合力向左,则绳子上一定不能出现张力,否则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方向将向右,而绳子上无张力,小球所受重力与弹簧对其的弹力都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无力的作用,则小球不可能向右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C.若小球向右做加速度运动,此时绳子上一定有拉力的作用,若重力与绳子拉力的合力恰好水平向右,则弹簧可以没有弹力,故C正确。故选C。9.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和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比甲先到达终点B.戊的速度始终比甲大C.在中途甲和丁船头会出现并齐的情况D.在中途甲和丙船头会出现并齐的情况【答案】D【解析】【详解】A.甲乙速度-时间图可知,甲比乙先到达终点,A错误;B.甲戊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在开始有一段时间内,甲的速度比戊的大,B错误;C.甲丁的位移时间图像,在到达终点前,两图线没有交点,即不会出现位移相同,则龙舟甲和龙舟乙在途中不会出现船头并齐,C错误;D.甲丙的速度-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在两图线交点对应的时刻前,丙的位移比甲大,即丙在前,在交点对应的时刻后有一个时刻,两图线围成的面积相等,即位移相等,可知龙舟甲和龙舟乙在途中会出现船头并齐,D正确。故选D。10.筷子是中国人常用的饮食工具,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挾”,汉代时称“箸”,明代开始称“筷”。如图所示,用筷子夹质量为m的小球,筷子均在竖直平面内,且筷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使小球静止,已知小球与筷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小球转动,则( )A.每根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大小不可能为mgB.若只增大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则筷子与小球的摩擦力不一定减小 C.若只增大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小球一定会向上运动D.若将两筷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减为0°,则小球一定不能平衡【答案】B【解析】【详解】A.若摩擦力为0,对小球进行分析有可知,当时,每根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大小恰好等于mg,故A错误;B.若两根筷子对小球的弹力向上的合力大于小球的重力,即有则小球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沿筷子向下,此时,若只增大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小球向上运动的趋势增大,则筷子与小球的摩擦力增大,故B正确;C.若只增大筷子与小球间的弹力,根据上述,若两根筷子对小球的弹力向上的合力大于小球的重力,但是接触面的摩擦力还没有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小球向上运动的趋势增大,但小球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D.若将两筷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减为0°,重力小于或等于两根筷子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时,即有小球仍然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小明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1)释放小车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请指出该装置中至少两处错误:①______;②______。(2)该同学更正了(1)中错误并进行实验,如图乙为其在打出的纸带上每2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从图上可以得到C点的读数为______cm。(3)由纸带可测得打点计时器打下B的速度为______m/s,打下其余各点的瞬时速度已由实验小组测得,分别为:、、、。请在坐标系中描出B点的数据并作出图像______,根据图像可得出______m/s,加速度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①.细线与长木板(或轨道)不平行,应使两者平行②.不应使用直流电源,应使用交流电源或释放小车时,小车没有靠近打点计时器,小车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释放。③.6.75(6.74~6.79)④.0.47(或0.46)⑤.⑥.0.33~0.38⑦.2.9~3.2【解析】【详解】(1)[1][2]根据图可知,细线与长木板(或轨道)不平行,应使两者平行;不应使用直流电源,应使用交流电源或释放小车时,小车没有靠近打点计时器,小车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释放。 (2)[3]最小分度值为0.1cm,所以图上可以得到C点的读数为6.75cm。(3)[4]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0.02s,B点的瞬时速度为[5]作出图像如下[6]根据图像可得出初速度即A点速度[7]根据图像斜率计算加速度得12.如图,在倾角37°、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个质为1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今给物体以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10m/s使其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已知g=10m/s2,sin37°=0.6,cos37°=0.8,计算结果可以保留根号。(1)画出物体上滑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图;(2)求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3)求物体在斜面上向上滑行时间t1与物体在斜面上向下滑行到初始位置的时间t2的比值。 【答案】(1);(2);(3)【解析】【详解】(1)上滑过程,物体受到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2)上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上滑过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动力学公式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3)物体在斜面上向上滑行时间下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下滑过程,物体的加速度为 根据动力学公式物体在斜面上向下滑行到初始位置的时间为则13.如图所示,建筑工地上某人正在用图示装置缓慢拉升质量为m0=200kg的重物,在某一时刻,OA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OA与OB绳恰好垂直。已知此人不存在翻转可能,故可将他视为质点。已知人的质量m=60kg,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并视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1)此时OA绳的拉力为多大;(2)为保证在这一时刻,人能静止在水平面上,需要对人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求拉力F的范围。【答案】(1)1600N;(2)【解析】【详解】(1)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TA、TB的合力与重物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得 (2)对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由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合力是零,则有由题意可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有水平方向合力是零,当摩擦力方向向右时,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有最小值,可得解得当摩擦力方向向左时,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有最大值,可得解得可得拉力F的范围是14.航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洞试验,其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图像如图b所示,求:(1)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2)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 (3)若甲、乙距离小于时,乙车的风洞停止工作,为避免甲、乙相推,甲车立即启动自身刹车系统,甲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答案】(1)1:1;(2)2m;(3)50m/s2【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b可知,甲的加速度大小为甲的速度为20m/s时乙的加速度大小为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两车速度相等时即t1时,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3)若甲、乙距离等于时,有解得此时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 设甲刹车的速度为a时,甲乙两车相遇时,速度恰好相等,有联立解得15.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m=kg的小球B相连。今用与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10N,拉着小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取10m/s2求:(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当α为多大时,使小球和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的拉力最小?【答案】(1)30°;(2);(3)arctan【解析】【分析】【详解】(1)对B进行受力分析设细绳对B的拉力为T,由平衡条件可得 Fcos30°=Tcosθ、Fsin30°+Tsinθ=mg解得T=10N,tanθ=即θ=30°(2)对A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Tsinθ+Mg=FN、Tcosθ=μFN解得μ=(3)对A、B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sinα+FN=(M+m)g,Fcosα=μFN解得F=令sinβ=,cosβ=,即tanβ=则F=显然,当α+β=90°时,F有最小值,所以tanα=μ=时,即α=arctanF的值最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