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ChatGPT是由总部位于旧金山的OpenAI开发的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公开测试。过去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围绕着ChatGPT掀起了一场全球风暴——围绕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的大讨论。ChatGPT之所以引发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以文本的形式有创意地帮助用户回答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如同其他技术产品一样,实现减负增效的技术价值和社会功用。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驾驭人工智能,利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减负增效,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所带来的传统业务(如习题设计、演示文稿制作、学生评语生成等)的自动化,减少和降低常规工作负担,提升学习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很多年前,笔者曾以“搜索就是学习”为题撰文,分析了搜索引擎的快速崛起对于人类教育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的确,在搜索引擎的时代,搜索成为人类主动求知和自主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且迅速成为优势途径和首选途径。而ChatGPT的出现,尤其是微软将其引入自己的搜索引擎产品Bing、浏览器产品Edge以及其他产品(包括MicrosoftWord、Powerpoint、Excel等)之中的举动,无疑揭开了全球头部高科技企业的搜索引擎竞争,也预示着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那些始于孔子与苏格拉底等古代先哲、具有古典韵味的对话式学习,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回归到我们的教育生态之中,并有望成为主流和主导的学习方式,其对学习、教学乃至教育的影响可谓重大而深远。ChatGPT的出现还引发了我们对知识技能价值的思考。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Poundstone
1)曾经提出一系列在人工智能时代极有价值的重大课题:在事实和信息唾手可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求知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究其实,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甚至一些技能在今天也显得不重要了,生成性人工智能正在把许许多多的高技能变成低技能,甚至是毫无价值的技能。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重要的将会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协作、审美、情商和品格。如何向ChatGPT提问,怎样给予ChatGPT好的提示语和清晰明确的指令,怎样和聊天机器人之类的人工智能合作和协作,都将会成为占据巨大优势的重要技能。差异化、个别化和个性化学习是人类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终极目标之一。ChatGPT让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传统,尤其是,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而日渐式微的对话式学习传统逐渐回归。借助其为每一个师生提供的私人智能助理和个人学习伙伴,先贤们倡导并一直被后人奉为教育典范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能够真正得到践行。(节选自焦建利《ChatGPT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删改)材料二:有研究者通过测试ChatGPT与真实考生在大学开放性考试中的作答结果后表示,ChatGPT的推出可能导致在线考试和开放性考试学术诚信的终结,因为ChatGPT的考试答案展现出了高度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在很少的输入下生成高度逼真的文本,使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成为可能。此外,教务人员也表示很难区分学生和ChatGPT生成的写作内容,并且当学生使用ChatGPT回答问题时,教务人员很难充分评估学生的真实理解水平。因此,这可能导致已有教育评估机制的失效。诚然,ChatGPT和其他内容生成类模型能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受益,但是,学生在多次使用ChatGPT后,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尤其在多次使用其协助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后,学生很可能沉迷于其效果。同时,强大的人工智能辅助工具,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具有较强的知识对错辨别能力,特别是在备课环节能做到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而且,ChatGPT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威胁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不专心听讲,而将解决课后任务的希望寄托于ChatGPT。尽管ChatGPT很像传统的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信息,但其信息的准确性还无法保证。纽约市教育局就对ChatGPT向学生传达的信息表示了担忧,特别是对其答案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出了质疑。还有研究者指出,OpenAI上线ChatGPT时,其训练模型的数据受制于2021年,对2021年之后的世界认知是有限的,对某些特殊人群的相关问题也知之甚少,尤其是对理科方面的内容掌握程度较低。(节选自王佑镁等《“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魔盒”:ChatGPT教育应用的潜能与风险》)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ChatGPT是一个能够以文本的形式帮助用户回答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B.
2借助对话式学习为每一个师生提供私人智能助理和个人学习伙伴,“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能够真正得到践行。C.学生可能在考试中借助ChatGPT作弊,教务人员很难区分学生和ChatGPT生成的写作内容,很难充分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D.ChatGPT训练模型的数据受制于2021年,无法保证所提供的学习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和教师之所以能够利用ChatGPT等减负增效,提升学习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是因为掌握了正确驾驭人工智能的技能。B.ChatGPT的出现揭开了全球头部高科技企业的搜索引擎竞争,使得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C.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许许多多的高技能变成了低技能,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协作能力等显得更为重要。D.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知识对错辨别能力,在备课环节能做到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保住在课堂中的地位。3.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一中ChatGPT在教育中的应用潜能的一项是()A.一名学生通过与ChatGPT对话来练习英文,以提高英文的对话技能。B.一位教师借助ChatGPT设计了一个以诺曼底登陆相关历史为背景的主题游戏,吸引学生通过讨论、协作等方式完成学习。C.一名学生向ChatGPT提交一份论文草稿后,收到了关于其写作风格、结构和语法问题的反馈。D.一名学生向ChatGPT询问工程方面的职业信息,并收到一份潜在职业、工作要求和进一步信息资源的清单。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注意什么。【答案】1.B2.C3.D4.①采用总分结构:首段简要介绍ChatGPT引发全球关注与讨论,接着从四个方面介绍ChatGPT之于教育的意义与价值;②一是通过自动化降低常规工作负担,提升师生学习与教学效率;③二是推动学习方式逐步转向具有古老传统的对话式学习;④三是使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协作等成为占据巨大优势的重要技能;⑤四是让“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真正践行成为可能。5.①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减负增效,提升学习效益;②注重自身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协作能力等的提升;③诚信做人,不借助人工智能作弊;④合理利用但不沉迷和依赖于人工智能;⑤保持理性判断,不盲目接受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解析】
3【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对话式学习”错,原文“ChatGPT让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传统……逐渐回归。借助其为每一个师生提供的私人智能助理和个人学习伙伴……”中的“其”指的主语是“ChatGPT”,而非“对话式学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强加因果。选项中说师生利用ChatGPT等减负增效是因为掌握了正确驾驭人工智能的技能,原文“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驾驭人工智能……减少和降低常规工作负担,提升学习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中没有这样的因果关系。B.“使得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时态错误,原文“也预示着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这样的变化还未发生。D.“教师只有具备……才能……”错误,原文“强大的人工智能辅助工具,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具有较强的知识对错辨别能力,特别是在备课环节能做到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对应材料一第三段所介绍的推动学习方式逐步转向对话式学习这一潜能。B.对应材料一第四段所介绍的使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协作等成为优势技能这一潜能。C.对应材料一第五段中所介绍的让“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真正践行成为可能这一潜能。D.体现的是Chatgpt在信息搜集和处理上的潜能,与教育应用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整体上采用总分结构:首段“过去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围绕着ChatGPT掀起了一场全球风暴——围绕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的大讨论”简要介绍ChatGPT引发全球关注与讨论,接着下面四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ChatGPT之于教育的意义与价值;②第二段“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驾驭人工智能,利用ChatGPT
4等人工智能减负增效,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所带来的传统业务(如习题设计、演示文稿制作、学生评语生成等)的自动化,减少和降低常规工作负担,提升学习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通过自动化降低常规工作负担,提升师生学习与教学效率;③第三段“那些始于孔子与苏格拉底等古代先哲、具有古典韵味的对话式学习,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回归到我们的教育生态之中,并有望成为主流和主导的学习方式,其对学习、教学乃至教育的影响可谓重大而深远”推动学习方式逐步转向具有古老传统的对话式学习;④第四段“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重要的将会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协作、审美、情商和品格。如何向ChatGPT提问,怎样给予ChatGPT好的提示语和清晰明确的指令,怎样和聊天机器人之类的人工智能合作和协作,都将会成为占据巨大优势的重要技能”使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协作等成为占据巨大优势的重要技能;⑤第五段“借助其为每一个师生提供的私人智能助理和个人学习伙伴,先贤们倡导并一直被后人奉为教育典范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能够真正得到践行”让“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真正践行成为可能。【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驾驭人工智能,利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减负增效”可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减负增效,提升学习效益;②结合材料一“重要的将会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协作、审美、情商和品格”可知,注重自身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协作能力等的提升;③结合材料二“ChatGPT的考试答案展现出了高度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在很少的输入下生成高度逼真的文本,使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成为可能”可知,诚信做人,不借助人工智能作弊;④结合材料二“学生在多次使用ChatGPT后,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可知,合理利用但不沉迷和依赖于人工智能;⑤结合材料二“强大的人工智能辅助工具,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具有较强的知识对错辨别能力,特别是在备课环节能做到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可知,保持理性判断,不盲目接受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驴叫岑燮钧大将军骑高头大马,却喜欢听驴叫,他觉得那叫声好听,这真是无可奈何之事。程士成从来没觉得这驴叫有啥好听的,可是偏有人说,他的嗓音最像驴叫。
5有一次,大将军得了一匹上好的叫驴,叫门客们一起到后院去。众人簇拥着大将军,一路上赞美着还没见面的叫驴。更有人引经据典,说大将军这雅好直追魏晋,真是难得的性情中人。到了驴圈边,那驴果然长得一表人才。大将军让驴叫起来,可是驴就是不叫,只管踢蹄子。马夫很着急,正想打下去时,大将军阻止了他,说孤家的爱物,岂可以畜生论?他的小眼睛滴溜溜转,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忽地,他对着一个“长人”停住了,众人都以为是针对这个人,而大将军却招了招这人身后的程士成。程士成生得矮小,这是他的便利处,他可以躲在“长人”后,但这一回他却失算了。“程主簿,听说你的声音最像驴叫,能否做个引子,先叫一声,也好让孤家的驴跟着叫起来?”程士成微微向大将军躬了躬身:“小人不才,从未学得驴叫。”大将军感到有些不爽快,他指着门客们,愠色道:“不是你们说程主簿的声音最像驴叫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程士成的脸色不由青了又白,白了又红,他瞥到了大将军紧蹙的眉心,那斜刺的眉毛,仿佛是将要射出的利箭。“程主簿,你看,大家都等着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程士成低着头,迟疑地说道:“那小人试试。”他先轻声叫了一下,大家面面相觑,然后朝向大将军,大将军无所表示,显然是不能满足他的意思。程士成又叫了一声,比原来响亮了,但与驴的音色似乎尚有距离。大将军瞪着程士成看,程士成只得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他咳了一下,然后引吭长啸。这一声叫,端的是与众不同,声如裂帛,响遏行云,果然是十足的“驴色”。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又是一声驴叫,竟真的从那头一表人才的大驴口中传出。这不由引得大将军哈哈大笑,所有的人都爆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谁也没有在意程士成,因为大家都看向了那头叫驴。那年年末,叫驴死了。大将军很伤心,他带着门客去吊唁,对着空空的驴圈,他自言自语道:“别人都不死,老天为何让你死呢?!”然后回过头来,对门客们说:“大家都叫一声吧。”门客们也不含糊,个个叫得很卖力,不过,都没程士成叫得有“驴色”。突然,大将军像记起什么,问道:“程主簿呢?”在大将军追问的当口,程士成已经挂冠而去。母亲对于程士成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已到年末。可是,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程士成也没有动身的样子,母亲不由得问起他来。程士成说,他不打算再出去做幕僚了,他要著书立说。一日,母亲牵驴出去,回来却背着半袋糙米。程士成很是诧异,一问,才知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只驴子卖了。家里没了驴子,什么活都得自己干,程士成很是苦恼。幸好有昔日同道到任地方,得知他时日艰难,送了一点儿银子,助他名山事业,才得勉强度日。不久,即有人牵着一只驴子,来到他家。驴子身上,对接着两只口袋,垂在两边。程士成一见驴子,觉得好生眼熟,一问,才知那人是来送还驴子的,还带来了两袋麦子。原来母亲把驴子卖给了那人。他是镇上的财主。财主启口,颇有斯文:“得知先生回归故里,未得拜访,实是遗憾,听闻先生记述乡里,兹事体大,可谓不朽也矣。”“鄙人学识浅陋,还请多多赐教。”
6“先生乃当世名士,褒之则流芳百世,贬之则遗臭万年,若能录入先生笔下,此生足矣。”程士成听明白了,原来财主想让自己把他记到书中去。财主自夸,曾修桥铺路,泽被乡里。但即便如此,亲自上门前来,要求为自己作传,实是可笑。程士成没有收下财主还回来的驴子。他把两袋麦子重又搁到驴子身上,一拍驴子的后屁股,驴子长鸣一声,嗒嗒嗒地走了。财主很是尴尬,狼狈地跟了出去。程士成站在院门口,看着驴子远去,不由长啸一声,发出了长长的一声驴叫。远处的驴子也是一阵嘶鸣,似与他遥相呼应,却把两袋麦子给掀翻了。这时,母亲走了出来,“我以为驴子还在呢。”她叹息了一声。夜里,母亲陪着他做针黹。她有话没话地说:“你这驴叫怎么学来的,像是真的一样?”程士成见母亲颇有兴致,就又学叫了一声,直笑得母亲流出泪来。这一年秋天,长风万里,送来了他的老朋友“长人”。当日,同在大将军处谋食,相谈甚欢,是难得的可以秉烛夜游的同道。程士成常躲人后,而“长人”常作掩护。虽然,那一回还是当众学了驴叫,但事后,“长人”邀其共饮,虽未明言,宽慰尽在其中。原以为一别经年,再见无期,没想到,今日还能重聚山村,唯有痛饮,方解故人思慕之渴。酒过三巡,“长人”怒曰:“一个粗人,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可笑也欤?”“名曰将军,却又称寡道孤,是可忍孰不可忍?”程士成举起酒杯,与“长人”干杯,一饮而尽。两人把当日羞愤,喷作了今日谈资。一时兴起,开窗长啸。夜色如漆,山影如兽。程士成一声驴叫,劈开群山,久久回荡。“长人”也作驴叫,仿佛是程士成的回声。两人大笑,随即大哭,然后相扶大笑,不知东方之将白。两人是醉了。天亮,母亲出门去,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原发于《小说月刊》,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将军不悦后,程士成从“试试”“比原来响亮”到“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表现出他学驴叫时内心从痛苦到麻木的变化过程。B.程士成没有答应为财主立传,是因为记述乡里,兹事体大,怕自己的记录有失公允。C.程士成引得大驴跟叫后,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驴身上,谁也没有在意程士成,“长人”也不例外,为下文“长人”因愧疚来访埋下伏笔。D.小说用了“一表人才”修饰驴且重复出现,充满了反讽意味,暗含在统治者眼中,人的地位与尊严还不如一头驴,可以被肆意践踏。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7“驴叫”这一细节是本文文眼,也是程士成这一人物的画龙点睛之处,因为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情绪,可窥测人物的灵魂。B.驴子是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说节奏紧凑,浑然一体,也寄寓了文人雅士的高尚节操与不屈精神。C.程士成被逼当众学驴叫,是他决心辞职回乡的直接原因,也为后文拒绝财主送的驴埋下伏笔,使情节合理,使人物形象突出。D.本文语言在白话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了文言色彩,“夜色如漆,山影如兽”写景生动,也影射了时代环境。8.本文多次写到程士成学驴叫,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形象特点。9.文章以“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结尾,请说说这样安排的妙处。【答案】6.D7.C8.①程士成被迫学驴叫,羞愤交加,随后挂冠而去,这“驴叫”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同流俗;②程士成生活陷入困顿但仍拒绝为财主立传,此处的“驴叫”表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情怀;③程士成为哄母亲发笑而“驴叫”,表现了他淳朴孝顺,安贫乐道;④文章末尾程士成和“长人”一起学驴叫,表现了他重情知义,固节守操。9.①照应前文情节,与母亲因生活所迫送走驴,财主想立传送回驴等内容相照应。②烘托小说主旨,以驴的“回归”表达出对强权之下固节守操、不随波逐流的文人傲岸风骨的赞美与肯定;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余韵悠长;④情节在结尾处逆转,呈现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具有传奇色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表现出他学驴叫时内心从痛苦到麻木的变化过程”表述不正确,从后文程士成最终不堪受辱,回家自守和与“长人”的痛饮对话中可知,其始终保持不屈的节操,因而“麻木”表述不正确。B.“怕自己的记录有失公允”错误,依据“程士成听明白了,原来财主想让自己把他记到书中去。财主自夸,曾修桥铺路,泽被乡里。但即便如此,亲自上门前来,要求为自己作传,实是可笑”可知,程士成在面对财主立传要求时认为“实是可笑”,因此他并不是担心自己的记录有失公允,而是他具有中国传统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情怀和安贫乐道的精神,不为利益所驱作传。C.“为下文‘长人’因愧疚来访埋下伏笔”依据“但事后,‘长人’邀其共饮,虽未明言,宽慰尽在其中”可知两人惺惺相惜,“长人”是程士成的知己朋友,与其他幕僚不同,且两人重逢并非因“长人”愧疚。故选D。
8【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是他决心辞职回乡的直接原因”说法错误。根据原文“那年年末,叫驴死了。……在大将军追问的当口,程士成已经挂冠而去”可知,是后来选择的辞职,而不是被逼学驴叫后就直接决心辞职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程士成四次学驴叫背景不同,对象不同,故而心理不同。①通过文中描写程士成被逼着学驴叫时的句子“程士成的脸色不由得青了又白,白了又红,他瞥到了大将军紧蹙的眉心,那斜刺的眉毛,仿佛是将要射出的利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程士成低着头,迟疑地说道……”可知,他是被大将军逼着当众学驴叫,心里倍感屈辱和羞愤。随后挂冠而去,这“驴叫”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同流俗;②根据文中“但即便如此,亲自上门前来,要求为自己作传,实是可笑。程士成没有收下财主还回来的驴子。……程士成站在院门口,看着驴子远去,不由得长啸一声,发出了长长的一声驴叫”可知,程士成生活陷入困顿但仍拒绝为财主立传时学驴叫,是因为他觉得财主亲自上门前来,要求为自己作传,实是可笑,是对这个财主的蔑视,心里是骄傲和畅快的,表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情怀;③根据文中“程士成见母亲颇有兴致,就又学叫了一声,直笑得母亲流出泪来”可知,这一次他学驴叫是为哄母亲开心,是心甘情愿的,心里是充满幸福的,表现了他淳朴孝顺,安贫乐道;④根据文中“两人把当日羞愤,喷作了今日谈资。一时兴起,开窗长啸。夜色如漆,山影如兽。程士成一声驴叫,劈开群山,久久回荡”“两人大笑,随即大哭,然后相扶大笑,不知东方之将白”可知,第四次学驴叫,是与“长人”老友相聚之时,程士成和“长人”一起学驴叫,为发泄情绪而学驴叫,心里是痛快悲愤的,表现了他重情知义,固节守操。【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依据原文“一日,母亲牵驴出去,回来却背着半袋糙米。程士成很是诧异,一问,才知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只驴子卖了。……程士成没有收下财主还回来的驴子。他把两袋麦子重又搁到驴子身上,一拍驴子的后屁股,驴子长鸣一声,嗒嗒嗒地走了”可知这句话与母亲因生活所迫送走驴,财主想立传送回驴等内容相照应。
9②依据原文“程士成听明白了,原来财主想让自己把他记到书中去。财主自夸,曾修桥铺路,泽被乡里。但即便如此,亲自上门前来,要求为自己作传,实是可笑。程士成没有收下财主还回来的驴子。他把两袋麦子重又搁到驴子身上,一拍驴子的后屁股,驴子长鸣一声,嗒嗒嗒地走了”可知这句话烘托小说主旨,以驴的“回归”表达出对强权之下固节守操、不随波逐流的文人傲岸风骨的赞美与肯定;③“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驴仿佛代表了醉了的人回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余韵悠长;④依据“他把两袋麦子重又搁到驴子身上,一拍驴子的后屁股,驴子长鸣一声,嗒嗒嗒地走了。财主很是尴尬,狼狈地跟了出去。程士成站在院门口,看着驴子远去,不由长啸一声,发出了长长的一声驴叫”可知驴已经被财主拉走了,但情节在结尾处逆转,在“长人”程士成学驴叫后,“天亮,母亲出门去,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这呈现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具有传奇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10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称病不朝,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B.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C.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D.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亲”即联姻,通婚结成姻亲关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政治联姻来避免战争,稳定国家局势。B.“厚币委质事楚”的“质”与《触龙说赵太后》“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中的“质”词义不同。C.“王其为臣约车并币”的“约”与《过秦论》“约从离衡”的“约”词义不同。D.寡人,与孤、不穀在先秦时均被用作君主或诸侯的自称。其中,寡人和孤在后世仍有沿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欺骗楚国使者秦国允许割让的土地是六里而不是六百里,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B.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不听屈原进谏,而听从子兰建议去往秦国,却被截断了归楚的后路,最终客死秦国。C.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11D.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於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14.甲乙两文均记载了关于楚怀王的史实,请从中概括出造成楚怀王悲剧结局的原因。【答案】10.D11.A12.C13.(1)到了楚国,他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2)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机贿赂秦国一个有名的城池,和秦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14.①对当时天下局势认识不清,断绝与齐国的合纵联盟而轻信秦国,在面对战争失败时,冲动复仇,使得国力严重受损,由此走上由盛转衰的道路。②用人不察,远贤臣亲小人。没有采纳屈原、陈轸的计策,过于听信张仪的诡辩和靳尚、郑袖、子兰的游说,致使国运衰微,身死异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跟齐断绝邦交,估计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土地,那么必然遭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这样就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断了齐国的后援,那么秦、齐两国的军队必然来了。“且先出地绝齐”的“齐”为前一句“绝”的宾语,“秦计必弗为也”的“秦”为后一句的主语,故“齐”“秦”之间应断开,排除BC。“先绝齐后责地”的“地”为“责”的宾语,而非后一句的主语,且土地受到欺骗,也不符合原文逻辑,应为(楚国)被张仪欺骗,故“必受欺于张仪”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从亲’即联姻,通婚结成姻亲关系”错误,从亲,是指合纵相亲,即指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并非联姻。B.“厚币委质事楚”的“质”,信物。“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中的“质”,人质。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
12C.“王其为臣约车并币”的“约”,置办,配备。“约从离衡”的“约”,以……之约。请大王为臣准备好车马和金钱。/以合纵之约击破(秦国的)连横之策。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中“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如”,到,到达;“厚币”,厚礼;“设诡辩”,说假话。(2)“因”,趁机;“亡”,损失;“取偿于齐”,从齐国补偿回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依据“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可知楚怀王对当时天下局势认识不清,断绝与齐国的合纵联盟而轻信秦国,在面对战争失败时,冲动复仇,使得国力严重受损,由此走上由盛转衰的道路。②依据“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楚王不听,……楚王使人绝齐”“怀王欲行,屈平曰……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等可知楚怀王用人不察,远贤臣亲小人。没有采纳屈原、陈轸的计策,过于听信张仪的诡辩和靳尚、郑袖、子兰的游说,致使国运衰微,身死异国。参考译文:【甲】
13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也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乙】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国的曲沃。后来秦想进攻齐国,可是齐、楚两国交好,秦惠王为此感到很忧虑,就对张仪说:“寡人想要发兵攻打齐国,无奈齐、楚关系非常好,请贤卿为寡人谋划一下,应该怎么样?”张仪说:“请大王为臣准备好车马和金钱,让臣去试试看(游说楚王)!”于是张仪向南见楚怀王说:“敝国君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我张仪做臣子的,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您做臣子。敝国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王,而臣张仪最痛恨的君主也莫过于齐王。现在齐王的罪恶,对敝国的秦王来说是最严重的,因此秦国想发兵征讨他,无奈贵国与齐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与齐断交,臣请求前去劝说秦王献上方圆六百里的商於土地。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暗中获得了商於六百里土地的好处,这一个办法,就把三方面的利益都得到了。”
14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就在朝廷上公开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於六百里的土地!”群臣听了怀王的宣布,都一致向怀王道贺,客卿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就问道:“寡人不征用一兵一卒,没有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寡人自认为是明智之举。文武百官都向寡人道贺,唯独贤卿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因为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六百里,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什么道理呢?”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国。如今秦国的地还没有得到,大王就先跟齐国断绝邦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跟齐断绝邦交,估计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土地,那么必然遭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这样就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断了齐国的后援,那么秦、齐两国的军队必然来进攻楚国了。”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办妥,你就闭口不要再说了,你就等待寡人的好消息吧!”怀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断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游说,齐、秦交好暗暗缔结成功。楚国派出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装病不上朝,在证实楚、齐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使臣,说:“赠送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六里。”楚国使者很谅讶说:“臣只听说是六百里,从没有听说是六里。”张仪巧辩说:“我张仪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能有答应六百里的(权力)呢?”楚国使者回国报告楚怀王以后,怀王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就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机贿赂秦国一个有名的城池,和秦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可惜楚怀王仍然没有采纳陈轸的忠谏,而是照原定计划发兵攻打秦国。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同时韩国也加入了他们的军事同盟。结果楚军被三国联军在杜陵打得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不是比其他各国小,人民也并非比其他诸侯软弱,之所以会落到几乎亡国的惨境,就是由于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计策,而过分听信张仪诡诈游说的缘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王诜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注]王诜,北宋著名词人、画家。出身贵族,娶宋英宗赵曙之女蜀国公主为妻,曾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1079年),曾因罪贬谪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后移颍州安置,直到元佑元年(1086年),才复任登州刺史、驸马都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小雨初晴回晚照”,运用比喻的手法,“雨后初晴”,喻久谪召还,“晚照”即夕阳黄昏时分,喻人生后半场。B.“杨柳垂垂风袅袅”,化动为静,动静相生。词中有画,姿媚无限,春意盎然。C.“似此”一句将上片作一绾结,且含义深远,拉近了作者与春色迷人、富丽堂皇的园林之间的距离;又为下句铺垫,园林纵好,却已物是人非,心情索然,悲从中来。D.“坐到”一句,遥承首句,以时间之绵长,增加意境之深度,极言内心凄凉孤寂;“更应”句则省察自身,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16.名家点评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以婉约之笔寓辗转之势”,请结合全词内容加以赏析理解。
15【答案】15.D16.①词的上片描写了“初晴晚照”“楼台金翠”“芙蓉嫩荷”“风中垂柳”之如画美景,景物秀美,色彩流丽。但面对“无限好”的园林景致,词人却只是“心情少”,写景设色越流丽,越衬托出词人伤心怀抱之黯淡。②上片至过片(小雨……无限好),皆是乐景,清丽婉约;自“流落”句到篇终,通过叙事写人来抒发悲苦之情,结构突转,上片盎然之乐景与下片苦闷压抑之哀情形成强烈反差。笔力含婉深沉,却似有千钧之力,一落千丈之势,表达词人内心老大无成、凄苦孤寂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运用比喻的手法”错误。本词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应该是象征的手法。“小雨初晴回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B.“化动为静”错误。本句诗写到杨柳枝一丝丝地低垂着,原是静态;在微风吹拂下正在轻轻地摇曳,是一种动态景物的描写,即化静态为动态,并不是化动为静。C.“拉近了作者与春色迷人、富丽堂皇的园林之间的距离”错误。“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与下文重游旧时园林却物是人非相照应,故“拉近距离”表述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情感、结构的把握能力。①词的上片是在写景,可以说是一句一景。“小雨初晴回晚照”是在写初晴晚照,“金翠楼台”写了金翠、楼台这两个景物,“倒影芙蓉沼”写到芙蓉这一景物,“杨柳垂垂风袅袅”写到微风、垂柳这两个景物,“嫩荷无数青钿小”写到嫩荷这一景物,描写了经过雨水冲洗过的后园里格外清新、一片生机、春意盎然的景致。而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作者不禁感慨万千,触动情怀,联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官场起落,无从欣赏这样的美景,所以流丽之景反触发出伤心之情。②词的下片是在抒情。当自己“流落归来”,面对园林美好春景,本百感交集,有无限情绪,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空虚,觉得“心情少”了。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作者面对春光和景物,只牵动了一种情怀,那就是人变老了。“坐到黄昏人悄悄”,独坐黄昏,以时间之长,环境之寂静来表达内心孤寂。词的上片是在写景,描写的是一幅生机、春意盎然的初晴晚照图。词的下片的第一句起过渡作用,对上片景物描写起总括的作用。这些景物描写皆是乐景。而下片叙事的部分则抒发的是内心的孤寂之情,表达了作者流落异地、老大无成之悲慨与不幸遭贬的苦闷压抑之心情。所以由乐陡然写哀,结构突转,景与情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转折极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适在《燕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2)屈原在《离骚》中写到自己忍受委屈和指责,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要以前贤为榜样,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决心。(3)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4)古人咏“月”,往往置之于江海之上来表达哲理情思,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类似的在唐诗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铁衣远戍辛勤久②.玉箸应啼别离后③.伏清白以死直兮④.固前圣之所厚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⑥.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⑦.东船西舫悄无言⑧.唯见江心秋月白【示例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示例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示例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戍,箸,啼,舫,唯,沧,浸。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茶文化早已成为中国①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塑造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一茶多品,一茶多技,一茶多用。放眼祖国大地,诸多省市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妍,香飘人间。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其中表达得②。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古道等,③
17,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交融。现在,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国的地大物博。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感知中国的地大物博,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国的地大物博。D.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20.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浩如烟海、博大精深②淋漓尽致③翻山越岭19.A20.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②叙述了谦和礼敬的茶文化在“以茶会友”“以茶见证”“以茶祝福”三个方面的具体体现;③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表达了对中国茶的赞美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依据“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塑造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可知语境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广博丰富,茶文化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可填写: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②依据“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可知语境强调茶文化表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因此可填写: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18③依据“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古道等”“漂洋过海,传遍全球”可知语境强调茶文化克服种种困难,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因此可填写:翻山越岭。翻山越岭: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亦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第二个分句主语残缺,应将“使”去掉;二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国的地大物博”动宾搭配不当,“了解”应与“地大物博”搭配,“感知”应与“博大精深”搭配;三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国的地大物博”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了解地大物博,再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①句子用三个“……以茶……,以茶……,在……中……”相同句式构成排比;②在“合作伙伴”“师徒结对”“婚庆大典”三种情况下,叙述了谦和礼敬的茶文化在“以茶会友”“以茶见证”“以茶祝福”三个方面可以“达成双赢”“升华情感”“见证幸福”的具体体现;③三个“……以茶……,以茶……,在……中……”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达成双赢”“升华情感”“见证幸福”表达了对中国茶的赞美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洛希极限”这个词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事实上,它是由法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首先计算出而得名的。简单来说,其指的是两个天体①,一旦两者距离过近,②,较小的天体常会被引力分解,成为较大天体的星环。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大小指的是天体的质量而非表面积,距离则应是两个天体中心的距离而非表面的距离。以地球和月球为例,③,地球引力就会越来越剧烈地揉捏拉伸月球,当这个距离小于某个临界值,剧烈的潮汐力就会把月球撕碎——这个临界距离就是月球的“洛希极限”。21.下列各句中,与文中加点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包身工》)B.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记念刘和珍君》)C.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秦腔》)D.这一次虽在这喽啰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边城》)
19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答案】21.C22.①能够和平存在的最短距离;②超过洛希极限;③随着月球不断靠近地球。【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洛希极限”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B.表示反语;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直接引用。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依据“一旦两者距离过近”“较小的天体常会被引力分解,成为较大天体的星环”可知语境强调两个天体之间有个合适的距离,使得小天体不至于引力分解,由“极限”可知这个距离是最短的,因此可填写:能够和平存在的最短距离。②依据“较小的天体常会被引力分解,成为较大天体的星环”可知语境强调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超过了“极限”,因此可填写:超过洛希极限。③众所周知,月球是绕着地球运动的,依据“地球引力就会越来越剧烈地揉捏拉伸月球,当这个距离小于某个临界值,剧烈的潮汐力就会把月球撕碎”可知语境强调如果地球和月球距离过近会产生的后果,因此可填写:随着月球不断靠近地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创办的红色主流期刊。1980年5月,该刊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的长信。信中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利己主义伦理命题,并发出“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困惑,引发了一场全国大讨论。2017年底,《中国青年》与《中国青年报》共同发起“强国一代,路如何越走越宽——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的大讨论。其中一篇文章写道:“我们始终怀揣着一个盼头,在时间里匍匐前进,我们点燃了头顶的朝霞,我们把涓滴意念汇成了河。”
20上述材料对你走好当代青年的成长之路有何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心怀家国天下,走好中国复兴路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雄狮昂首,巨龙腾飞,民族复兴,指日可待。在这个中国梦实现的关键节点,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肩负起复兴祖国之重任,牢记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立下鸿鹄之志,为走好中国复兴路贡献青春和力量。新时代青年,应心怀黎民,情系万家,如朝日般初升。“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革命志士林觉民在看到“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黑暗现状后,毅然在绝笔《与妻书》中写下这句话。如今虽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穷乡僻壤、大山深处,仍有部分人为生活所迫。正因如此,黄文秀等扶贫干部才投身乡野,倾注大爱,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正因如此,张桂梅才奔走筹资创办华坪女高,助山村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我们新青年,也要像他们一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有“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决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青春底色。新时代青年,应心怀国家,热忱报国,如利刃般新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回望历史,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传为佳话。郾城之中,岳飞放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威严兵势粉碎金人铁骑;天安门前,学生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以满腔热血抗议巴黎和会之辱;东北沦陷,杨靖宇感慨“国既不国,家何能存”,以不屈斗志抵御日寇暴行……如今虽处和平年代,但国际社会暗流涌动,霸权主义抬头,无形硝烟弥漫,我们更应把爱国之情时时放在心上,凝聚个人力量,以满腔热忱报效祖国。新时代青年,担复兴使命,振兴华夏,如百卉般萌发。马克思曾说:“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可以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忆往昔,周恩来少年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崛起相结合;钱伟长弃文从理,实现了从义理到物理的跨越,将个人理想与强国之路相结合……看今朝,我们新一代青年背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当把个人抱负和民族复兴紧密相连,继承上一代用血汗铸就的伟大基业,并用我们的汗水使其更上一层楼。反观当下,一些青年处于安逸之中,就逐渐忘了老一辈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不把国事放在心上,如此做法实不可取。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当趁风华正茂之时立下宏伟志向,成为国之栋梁,书写人生华章。
21书声扬,琴声畅,莫负大好时光。让我们共同努力,集小我之细流汇成强大的民族合力,以宏伟之志向助力祖国的伟大复兴,在时代的浪潮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引述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关于“路”的两次大讨论,实际上是对“人生之路为什么会越走越窄”的质疑与反思,和对“人生之路怎样越走越宽”的指点与展望。反思过往走过“路”,是为了走好今日的“路”。所以,两相对比,审题立意的重点应放在后者。而探究“路如何越走越宽”,关键是要理解引述“一篇文章”里的那句话——“我们始终怀揣着一个盼头,在时间里匍匐前进,我们点燃了头顶的朝霞,我们把涓滴意念汇成了河”,这是破题的最佳切入点。精准把握这句话的含义,要抓住如下几个关键词:“盼头”,喻指要树立远大理想,目标高远、明确;“匍匐前进”形象地说明要怀揣理想,努力践行,始终保持昂扬奋斗的状态;“涓滴意念汇成了河”是指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这样才能充分彰显人生的价值;“朝霞”告诫人们趁着大好的时光,踔厉奋发,人生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广,美好新生活就在前方。这四个关键词,前三个侧重讲路该“如何走”,第四个侧重展示“美好之路”的迷人前景。写作时可联系《中国青年》与《中国青年报》的办刊宗旨,进而联想到如何走好中国之路,建设健康中国,彰显文章的高度与深度。写作思路可以如下安排:首段引出观点,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青年正以奋斗勾勒这个新时代,用属于青年人的创造力和活力追寻自己的理想,用火热的青春创造更大的价值。分论点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对未来抱有无与伦比的热情。分论点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对知识具有虔诚笃定的向往。分论点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勇往直前、笃定前行,在自己既定的岗位上演好自己的剧本。结尾处,再次表明观点,奉献青春智与力,走好中国复兴路。立意:1.青年人要有理想抱负。2.奋斗路上要自强不息。3.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4.健康中国需要有为青年。
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