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三模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马鞍山市2023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有利于激活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需要不断更新。可城市更新又面临着诸多悖论,比如大拆大建和不当的整治更新会导致老城风貌消失;若将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封存固化,又会使其失去活力和使用价值。保护文化遗产既不能进行大规模改造,也不能将文化遗产封存固化,而应采取一种渐进的、由点及面的城市更新方式。具体而言,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和最大隐蔽原则,在保护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老城进行必要的小尺度提升性改造,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活态化改造,按照“点(文化遗产建筑)、线(历史文化街区)、面(活态城市空间)”的顺序进行老城更新。文化是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的因素。城市更新改造时,“被保留”的文化不应仅仅作为一种静态化修辞的“建筑”而存在。要想让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必须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即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然传承,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对特定的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如增设社区美术馆、创意书店、生态绿地等,以实现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与百姓生活的活态融合。作家冯骥才在描述对历史名城巴黎的观感时曾说,巴黎的卢浮宫、凯旋门和圣母院等,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而巴黎真正的历史感则表现在城中一片片的老街和老屋中,因为这些昔日的空间中有活生生的历史,有血有肉,生动而真实。
1因此,在探索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追寻历史的角度、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操作,还要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建立诸如“老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等以居住为主要形态的社区,使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硬件展示。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文化遗产增加社会互动、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建构新的传播模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文化遗产的价值脱离不了其原本的社会体系,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中,不仅要关注媒介对文化遗产器物层面的信息呈现与符号表达,更应利用新媒介的传播优势阐释文化遗产的符号所指和意涵。文化遗产传播是文化遗产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不能将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存量看待,例如将文化遗产看成文物、遗物、不动物、过时物等,而应将其看成动态的流量——随着多媒体、互联网、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将得到空前增强。总的来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会效益,还具有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效益,更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更能增强文化自信。(摘编自于小植《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材料二:有着2800余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呈现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300余处文物、近3800座古民居错落其间,相映生辉。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平遥有了世界坐标,中华血脉绵延未来。古城南街窑门巷12号,历经300余年岁月,迎来了“逆生长”。政府出资6.7万元,将破损严重的地方修好,把西边倾斜的小二楼扶正。近10年间,平遥古城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财政资金修缮了104处院落。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挂上了“历史建筑”的标牌。“80后”肖旭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在外从事文创产业多年,返回故里专事汉服研究与旅拍,复原了双林寺“供养人”服饰,少女们身穿这样的服饰在古城徜徉,“活起来”的文物走进更多年轻人的世界。像这样返乡创业的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平遥漆器产业不断发展,“国礼”品牌快速发展……走过2800余年,古城依然有着蓬勃生命力,至今,在这里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的同时,高度重视百姓生活。平遥人也为保护古城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平遥古城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历史样貌。山西省政府下发文件,规划建设平遥非遗数字展示馆,打造中国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并将之发扬光大、推向世界。平遥古城历久弥新,未来可期。(摘编自李倩倩、侯琎《山西平遥古城:守护千年今又芳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各类文化传统与历史文脉。
2B.文化遗产需要依赖于人,进行活态传承,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C.保护文化遗产要多方施策,这不仅要保护文物、追寻历史,还要关爱人、体谅人。D.文化遗产塑造城市品牌。传承传统文化,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也要担承历史责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拆大建势必会封存固化历史文化街区,因而老城区更应该按照“点、线、面”的顺序进行有序更新。B.材料一用冯骥才描述巴黎的观感来说明,城市真正的历史感在于老街老屋,那里才是文化价值的所在。C.80后平遥人肖旭的创业故事,是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的生动个例,也是平遥古城活化文化遗产的缩影。D.材料二引入具体数据,讲述真实故事,列举政府文件,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文化遗产传承的任重道远。3.以下做法中,不属于“活化文化遗产”的一项是()A.在老城文化核心区域搭建实验性的舞台化互动与活动空间。B.平遥古城企事业机关单位搬出老城区,严格控制居住规模。C.开办社区艺术画廊,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学习交流。D.深入开展研学旅游活动,让更多的人体验古城的淳朴之美。4.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平遥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活化文化遗产,有很多成功之处,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答案】1.A2.C3.B4.①论证结构:总分结构。先总说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再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如引用冯骥才对巴黎的观感,举文化空间微改造的具体做法为例。5.①平遥古城的局部改造,激活了城市生命体。②服饰等传统工艺再现,突出了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的融合。③注重历史风貌与淳朴民风的保护,关注历史街区中的百姓生活。④启动非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3.“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各类文化传统与历史文脉”错,材料一“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各类文化传统与历史文脉”不是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大拆大建势必会封存固化历史文化街区”错,材料一“比如大拆大建和不当的整治更新会导致老城风貌消失”,大拆大建是破坏老城风貌,不是封存固化历史文化街区。B.“那里才是文化价值的所在”曲解文意,说明城市真正的历史感在老街老屋,“文化价值的所在”扩大了范围。D.“材料二引入具体数据,讲述真实故事,列举政府文件,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文化遗产传承的任重道远”错,材料二没有对比论证,主要突出山西平遥古城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做法和成就。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平遥古城企事业机关单位搬出老城区,严格控制居住规模”属于城市规划建设,不属于“活化文化遗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①论证结构:材料一呈总分结构。第一段“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有利于激活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增加城市魅力”先总说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再从“城市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需要不断更新”“文化是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的因素”“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文化遗产增加社会互动、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建构新的传播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②论证方法:“对特定的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如增设社区美术馆、创意书店、生态绿地等,以实现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与百姓生活的活态融合”举例论证,举文化空间微改造的具体做法为例;“作家冯骥才在描述对历史名城巴黎的观感时曾说,巴黎的卢浮宫、凯旋门和圣母院等,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引用论证等,引用冯骥才对巴黎的观感。【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4结合材料一“城市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需要不断更新”和材料二“古城南街窑门巷12号,历经300余年岁月,迎来了‘逆生长’”可知,平遥古城的局部改造,激活了城市生命体。结合材料一“要想让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必须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即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然传承”和材料二“复原了双林寺‘供养人’服饰,少女们身穿这样的服饰在古城徜徉,‘活起来’的文物走进更多年轻人的世界”可知,服饰等传统工艺再现,突出了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的融合。结合材料一“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和材料二“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的同时,高度重视百姓生活”可知,③注重历史风貌与淳朴民风的保护,关注历史街区中的百姓生活。结合材料一“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会效益,还具有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效益,更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更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材料二“规划建设平遥非遗数字展示馆,打造中国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可知,启动非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选文一: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江姐走到店门口,又谨慎地向坐在柜台里的老板——一个老态龙钟的胡子老头探问:“老大爷,附近有卖伞的吗?”随着店老板的指点,江姐从容地向城门口走去。城门口仍然挤着很多人。这情景,增添了江姐的戒心,她感到不安,渐渐加快了脚步。距城门愈来愈近,她发现在城门口聚集的人丛中,有光头赤足的挑夫,有戴着斗笠的农民,也有撑着雨伞的市民和商人。有的往城头望了望,低下头走开了;有些人,驻足瞧看着,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江姐心里更起了疑团。她似乎发现那雨雾蒙蒙的城楼上,像挂了一些看不清楚的东西。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得稍微清楚了。高高的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江姐一惊,紧走了几步,仔细一看,木笼子里,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江姐趋前几步,挨近围在城墙边的人群。她听见人丛里有低沉叹息,有愤慨的不平,这种同情和悲痛,深深注进她的心坎。又是一批革命者,为党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还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凭着经验,她知道牺牲的定是自己的同志。她在心中喃喃地说:“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
5江姐想到自己的任务,尽量冷静下来,不愿久看,掉回头,默默地走开了。她刚走了几步,心里又浮现出一个念头:就这样走开,连牺牲者的姓名也不知道,这对得起死难的战友吗?应该仔细看看,了解他们的姓名,记住他们牺牲的经过,报告给党,让同志们永远纪念他们。江姐转回头,再一次靠近拥挤的人群,强自镇定着脸上的表情,抑制着不断涌向心头的激怒。她的目光逡巡着,忽然看见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幅布告。布告被雨水淋透了,字迹有些模糊,几行姓名,一一被红笔粗暴地勾画过,经过雨水浸渍,仿佛变成朵朵殷红的血花……江姐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那意外的名字上。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熟悉的脸型。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姐姐!”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耳边。江姐一惊,后退了一步。定定神,慢慢回过头,她看见了华为关切的目光。“姐姐,我到处找你!”江姐茫然的视线,骤然碰到华为手里的箱子……“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肩负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我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江姐接过行李卷,挥了挥手,叫华为快走。可是自己却站着不动,她再一次抬起头来,凝望着雨雾蒙蒙的城楼……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默默地朝华为走过的方向走去,江姐的脚步愈走愈急,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提着箱子伴随她的华为,渐渐地跟不上了……选文二:
6党员登记表①(节选)峻青鸡叫的时候,屋外响起了粗野的吆喝声,门上的铁锁丁丁当当一阵响,匪徒们进来了。一生中最后的时刻来到了。天还不亮,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街道在月光雪影下朦朦胧胧的,像罩上了一层烟雾。四面山头上的炮楼子里,还闪烁着红红的灯光。鸡在一声一声地长鸣。大雪封住了街道,他们走在雪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雪地上拖着一列淡淡的影子……黎明前的山野,在淑英娘儿俩的面前展开。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来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啊!妈妈,天晴啦!”是的,天晴了,江山是无限美好,可是这一切,对于她只是最后的一瞥了。几分钟之后,她将与这无限美好的祖国山河,亲爱的妈妈,忠诚的同志,连同她那十九岁的青春,都要永远地诀别了。在一条沟沿上,他们停住了。这条沟,正是大夼据点的杀人场,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沟里流出了他们的鲜血。就是大雪,也掩盖不住国民党匪徒们的罪恶的痕迹,仍然披着厚雪露出了它们的轮廓。饱吸了鲜血的土地,把一层层的白雪染成了红色。“跪下!”粗野的喊声,在寂静的山谷里激荡着回音。“要想活,现在还不算晚,想一想吧。”敌人还没有放弃他们最后的幻想。。沉默,寂静。“想好了没有?”敌人等得不耐烦了。“早想好了,杀吧!”就在这个时候,黄老妈妈看见女儿转过头来,向她微笑了一下,笑得那样自然、舒坦。老人突然觉得有什么话要和女儿说,可是还没有等到她张嘴,就看见刀光在女儿的头上打一个弧形的闪电,她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当黄老妈妈苏醒过来的时候,她觉得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在她的脸上呼哧呼哧地直嗅,她睁开眼睛,一只黄毛大狗,蓦地从她身旁惊跑了。她爬起身来,一眼就看见身子半垂在沟沿上的女儿。白皑皑的雪地上,汪着一滩鲜红的血水。她一头扑过去,抱着女儿的已经僵冷了的身体,放声大哭起来……
7哭了一会,她默默地给女儿擦干了脸上的血迹,长久地看着那没有了血色的苍白的面孔,突然俯下头去,用嘴唇吻着女儿冰冷的脸腮。最后,轻轻地轻轻地把女儿放在地上。走到离沟远一点的地方,用她那干枯的手指,挖掘着冻得钢硬的泥土,一会儿,指甲挖掉了,指顶磨破了,十个手指都在流着鲜血,但是,她不觉得疼痛,她终于挖了一个土坑,把女儿埋葬下去,又在上面用大石头压上一丛棘子,然后,就呆呆地坐在女儿的坟边,沉思默想起来……太阳已经转到西山顶去了。惨淡的光芒,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也照射着茫茫的山野,山野间是一片雪白,看不见一点路的痕迹。她仓惶四顾,忍不住扯心般的悲痛。她几次爬到沟沿上,想一头碰下去,结束这痛苦的一生,可是,每一次当她的头向深沟里一探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就响出了女儿的声音:“妈妈,你死不得,死不得!”太阳落山的时候,她狠狠地擦了擦眼泪,又在女儿的坟上加了一把土,就把牙一咬,转回头去,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向着黄家的方向爬去。在她身后,皎洁的白雪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的痕迹……【注】①共产党员黄淑英因保存全区的党员登记表而遭到敌人的逮捕、拷打,直至被杀害。后来,她的母亲把党员登记表交给党组织,完成女儿留下的任务。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墙下百姓的围观与议论,表现出百姓心中对烈士牺牲的麻木与冷漠。B.城墙布告上的名字被“粗暴”地勾画掉,从细节上表现出敌人的凶残。C.两个“轻轻地”连用,柔缓的动作饱含黄老妈妈对淑英的爱怜和痛惜。D.淑英“自然、舒坦”的微笑,表现出她面对敌人和死亡时的无惧无畏。7.关于选文二中环境描写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到清晨鸡鸣,月光朦胧,既显出环境的冷寂,也为下文淑英的牺牲烘托了氛围。B.“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以象征手法暗示着淑英即将面临敌人的屠戮。C.在大夼据点杀人场的环境描写中,鲜血与白雪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烈士们牺牲的壮烈。D.文末皎洁白雪上留下了血痕,既照应上文黄老妈妈受伤的情节,也表现出她对敌人的憎恨。8.在城门口,江姐的情绪随着她的所见而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9.根据江姐与黄老妈妈面对亲人牺牲时的反应,分析两人形象的异同。【答案】6.A7.D8.①第一次靠近城门口,发现城楼上人头,内心充满愤慨和悲痛。②第二次靠近城门口,发现丈夫牺牲,感到震惊,内心更加悲痛。③看到华为手中的箱子时,想到承担的任务,内心又充满了自责。④离开城门口时,努力克制内心的悲痛,并且更加坚定革命信念。9.异:江姐作为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者),面对丈夫的牺牲,有因肩负革命任务的隐忍;黄老妈妈作为普通农村妇女,面对女儿的牺牲,更多的是悲痛。同:亲人离世的悲痛,激发了她们对敌人的愤恨,坚定了斗争意志,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忍与刚强。
8【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百姓心中对烈士牺牲的麻木与冷漠”错,由原文“她听见人丛里有低沉叹息,有愤慨的不平”可知,围观和议论的百姓中有对牺牲革命者的同情,对凶残敌人的愤慨。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D.“表现出她对敌人的憎恨”错,“在她身后,皎洁的白雪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的痕迹”表现了黄淑英母女为革命勇于牺牲和坚忍的精神。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的能力。“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江姐一惊,紧走了几步,仔细一看,木笼子里,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这种同情和悲痛,深深注进她的心坎”第一次靠近城门口,发现城楼上的人头,内心充满愤慨和悲痛。“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第二次靠近城门口,发现丈夫牺牲,感到震惊,内心更加悲痛。“‘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看到华为手中的箱子时,想到承担的任务,内心又充满了自责。“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默默地朝华为走过的方向走去,江姐的脚步愈走愈急,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离开城门口时,努力克制内心的悲痛,并且更加坚定革命信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异:结合“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肩负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我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可知,江姐作为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者),因肩负革命任务,面对丈夫的牺牲,在复杂的环境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隐忍;结合“她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她一头扑过去,抱着女儿的已经僵冷了的身体,放声大哭起来……”黄老妈妈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面对女儿的牺牲,她的表现直接而强烈,更多的是悲痛。
9同:结合“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肩负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我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默默地朝华为走过的方向走去,江姐的脚步愈走愈急,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她狠狠地擦了擦眼泪,又在女儿的坟上加了一把土,就把牙一咬,转回头去,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向着黄家的方向爬去”亲人离世的悲痛,激发了她们对敌人的愤恨,坚定了斗争意志,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忍与刚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公驱及之康内①。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令柏遽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损肉撤酒,琴瑟不张,钟鼓不陈。初,崔杼弑庄公②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所杀七人。次及晏子,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者,受此不祥!”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注】①康内:大路上。②崔杼弑庄公:指齐国大夫崔杼因私愤而杀齐庄公之事。材料二: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A从B之C令D趣E驾F追G晏H子I其J家K不L及
10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糟糠”,文中指粗劣食物,与成语“糟糠不厌”中的“糟糠”意思相同。B.文中“委”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中的“委”字意思不相同。C.文中“张”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中“张”字意思相同。D.文中“革”与《六国论》中“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连日下雨,百姓生活困难,景公却沉饮酒作乐,多次拒绝晏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请求,晏子只得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B.晏子认为百姓穷困、饥饿而无助,就不会把国君放在心上;而他自己也上未劝勉国君,下未解百姓困苦,便自请其罪而去职。C.作为国君,景公虽然贪图享乐,但尚能改过:一方面请回晏子,派柏遽返去救灾,另一方面自我约束,不再吃酒肉,不再听音乐。D.大臣崔杼杀了无道国君庄公,并逼迫其他臣子站在他这边,对不听从的人砍头刺心,但面对大义凛然的晏子,他主动选择放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14.太史公什么钦慕晏子,并愿意为他“执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答案】10.CIK11.C12.A13.(1)但是国君不体恤百姓,不停地让人在国内找能歌善舞的人,对待百姓,不也太苛刻(刻薄)了吗?(2)用刀来胁迫我,让我改变意愿,这不是勇者之为;用好处(利益)来改变我,让我背叛国君,这是不道义的。14.①晏子进谏国君,是为“忠”;②晏子倾家救民,是为“仁”;③晏子舍命不渝,是为“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景公随后跟出,下令赶快驾车追赶晏子,直到他家,也没追到。“公从之”中,“公”是主语,“从”是谓语,“之”是宾语,结构完整,在“之”后停顿;“晏子”是“趣驾追”的宾语,在宾语“晏子”后停顿;“不及”的主语应为“景公”,省略,不是“其家”,应在“不及”前停顿。故本部分三处句读为CIK。
11【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委托,交给;散落。意思不相同。句意:交给百姓。/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面上。C.错误。打开;扩大、广泛。意思不同。句意:琴瑟不打开。/应该广泛地听从他人建议。D.正确。更改;消灭。意思不相同。句意:我也不改变。/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只得拿出”错误,由原文“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可知,晏子是听说景公还派柏遽巡行全国各地招集善于唱歌的人这件事不高兴的,不是说他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百姓不高兴。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恤”,体恤;“致”,找;“薄”,刻薄。(2)“劫”,胁迫;“失”,改变;“倍”,背叛。【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徒行见公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可知,晏子进谏国君,是为“忠”;②由原文“遂分家粟于氓”可知,晏子倾家救民,是为“仁”;③由原文“晏子曰:‘……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可知,晏子舍命不渝,是为“义”。参考译文:材料一:
12齐景公时,连绵阴雨下了十七天。景公饮酒,夜以继日。晏子请求发放些粮食给百姓,多次请求,都没得到允许。景公还派柏遽巡行全国各地,招集善于唱歌的人。晏子听说这事,很不高兴,于是就把自己禄田的粮食分给百姓,自己徒步去见景公说:“连绵阴雨已经十七天了啊!每乡有数十家房屋被毁,每里有好几家人没有饭吃,百姓年老体弱,挨冻受寒穿不上粗布短衣,忍饥挨饿吃不到酒糟谷糠,求告无门。但是国君不体恤百姓,不停地让人在国内找能歌善舞的人,对待百姓,不也太苛刻(刻薄)了吗?所以乡里百姓走投无路而求告无门,就不乐意有主上了;忍饥挨饿而求告无门,就不乐意有君王了。让百姓饥饿而无处求告,使君王过度沉湎酒乐荒废国政而不体恤百姓,我的罪过太大了。”两拜叩头,请求辞官回家,便跑出了宫门。景公随后跟出,下令赶快驾车追赶晏子,直到他家,也没追到。景公驱车赶到大路上才追上晏子。景公下车跟在晏子身后说:“寡人有罪,先生您抛弃我不帮我,寡人不值得让您屈尊,但先生您就不顾念国家百姓了吗?但愿先生保全寡人,寡人愿献上齐国的粮食财物,交给百姓,是多是少该轻该重,只听从先生的命令。”于是就在路上郑重地施礼致敬。晏子这才回去。派柏遽巡视百姓,凡有房屋不能抵御风雨的就给他们钱款,这些事情都必须在三天内办完,迟于三天就等同于不执行命令之罪。景公减少肉食,撤除酒宴,把乐器都收起不用。当初,崔杼杀了齐庄公之后立了景公,有谁胆敢不结盟,就有戟钩着他的脖子,剑抵着他的胸口,被杀害的已有七个人了。下一个轮到晏子,晏子仰天长叹道:“啊呀!崔杼做此无道之事,杀了君王,我如果不亲附王室而亲附崔杼,就遭此大殃!”崔杼对晏子说:“您改变您的话,我就和您共同主宰齐国;如果您不改变您的话,戟已经在您的脖子上,剑已经在您的胸口了,您好好想想吧!”晏子道:“用刀来胁迫我,让我改变意愿,这不是勇者之为;用好处(利益)来改变我,让我背叛国君,这是不道义的。如今我难道将要以违背正道来求福吗?弯弯的利刃钩着我的脖子,直挺挺的利剑推进我的胸口,我也不改变。”崔杼想要杀掉晏子,有人说:“不能杀!您杀了君王是因为他的无道,如今他的臣子是有道之士,您又杀了他,这样就无法教导别人了。”崔杼这才放了晏子。《诗经》上说:“那位君子,宁可丢命志不改。”这说的就是晏子啊。材料二:太史公说:当晏子伏在齐庄公尸体上痛哭,尽到为臣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去,难道这就是所说的“表现出大义来就不能说是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进谏上书,冒犯君主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想着要尽忠,下朝就想着要补救过失”的人吧!假如晏子至今还活着,我即使是替他执鞭效劳,也是我喜欢和羡慕的事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黄陵庙①张孝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景入词,以“一船明月”“千里秋江”绘景,描写风尚未起时的此地风光。
13B.“斜阳”意象与词人行旅途中的心境甚为吻合,流露出不能顺利前行的沮丧之情。C.“今朝露宿何妨”与“何妨吟啸且徐行”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词人内心的意愿。D.全词述写秋日傍晚行船遇风时泊舟山下所见、所闻与所感,语言清新,一气如话。16.张孝祥词风豪迈,胸襟旷达。这首词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旷达心境?请简要赏析。【答案】15.B16.①用开阔的词境,如“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意境开阔,表现旷达的胸襟。②以奇特的想象,如“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表达浪漫的豪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流露出不能顺利前行的沮丧之情”错,“波神留我看斜阳”写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没有沮丧之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用开阔的词境,如“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意境开阔,表现旷达的胸襟。②以奇特的想象,如“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表达浪漫的豪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善用典故,“____________”一句运用五丁开山的典故,交代蜀道的来历;“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太阳神的典故,写蜀道的高危难行。(2)苏轼在《赤壁赋》中,饮酒之余,击节而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理想难以实现的人生苦闷。(3)“露”由水蒸气在夜晚遇冷凝结而成,具有鲜明时令特征,也常常寄托人们内心的情感。古代关于“露”的诗文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地崩山摧壮士死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③.渺渺兮予怀④.望美人兮天一方⑤.譬如朝露⑥.去日苦多(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解析】
1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摧”“标”“渺”“兮”“譬”。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在中国文化中,围棋是文人情怀的高度体现。围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元素可谓五彩缤纷,光是古代诗人写的关于围棋的诗歌就①。围棋和中国的书法、哲学等血肉相连,枝脉同根。围棋和中国的书法②。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是书法的精神所在,而围棋的精华也在于子与子之间的联系。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一个个并不怎么样,甚至有些不平整,但字的各部分之间,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这用来形容围棋也是非常恰当的,围棋的每个棋子之间③,有时候不仅“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而且一生俱生,一亡俱亡。围棋充满了象征和寓意,黑白构建的天地之中,表达了阴阳合一之机理。一弈之间,天地之理无不备焉。一弈之间,反映出人的道德情操,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坚韧的信念由此培养起来;是宁静超出、神情缥缈风采的体味,又是对人的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的表现。作为艺术,围棋让人深深感受到它无尽的美;作为哲学,围棋让人从中悟出许多人生真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将文中画线部分进行调整,使上下文结构大致相同,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举不胜举/不胜枚举②一脉相承/如出一辙③休戚相关/息息相关19.一弈之间,是人的道德情操的反映,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是对人坚韧信念的培养。【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第一空,语境“围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元素可谓五彩缤纷,光是古代诗人写的关于围棋的诗歌就”意思是指中古古代有非常多关于围棋的诗歌,故可填“举不胜举/不胜枚举”。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第二空,根据前文“围棋和中国的书法、哲学等血肉相连,枝脉同根”可知,此处所讲的是围棋与书法之间的紧密关联,故可填“一脉相承/如出一辙”。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15第三空,根据后文语境“围棋的每个棋子之间……而且一生俱生,一亡俱亡”可知,此处应是围棋的每个棋子之间都利害相关,联系紧密,故可填“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休戚相关:彼此的喜悦与忧愁共同承担,形容彼此命运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后文“是宁静超出、神情缥缈风采的体味,又是对人的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的表现”的句式表达是:判断词“是”+……(对象)+“的”+……(表示特征或关系的词语)。而画线句原句中“反映出人的道德情操”是动宾结构,因此可改写为“是人的道德情操的反映”。“坚韧的信念由此培养起来”则以对象为主语,组成了一句单独的句子,因此可将主语作为“是”后的内容加以改写,即“是对人坚韧信念的培养”。故整个画线句可改为:一弈之间,是人的道德情操的反映,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是对人坚韧信念的培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①,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位置。“8”字舞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分别对应食物的距离、方向和质量。有趣的是,有时采集蜂从未离过巢,却能读懂同伴的舞蹈,②。为了研究蜜蜂的语言,科研团队创建了由刚出房的幼蜂组成的蜂群。它们有舒适的温度和食源,但与自然巢成长的幼蜂相比,它们缺失了向成蜂学跳舞的机会。科研团队用摄像机记录了实验蜂和自然蜂的蜂舞,并对舞蹈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蜂群舞蹈传递的食物方位、距离、质量等信息,误差极大,相较而言,③。可见,蜜蜂需要从小跟随成蜂学习蜂舞,才能精准传递信息;成蜂的教学对幼蜂影响巨大。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22.请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给我们的生活启示。要求语言简洁流畅。【答案】20.(1)蜜蜂需要语言交流(2)从而成功找到食物(3)自然蜂传递的信息更准确21.①在“食源”前加“稳定的”等修饰语。②在“自然巢”前加“在”或者在“自然巢”后加“中”。22.我们要善于向有经验的他人学习。【解析】
16【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处,前句“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是目的,后句是途径,而下文有“语言”,应填:蜜蜂需要语言交流。(2)处,语境在说蜜蜂寻找食物位置的方法,“读懂同伴的舞蹈”就是它们的方法,应填:从而成功找到食物。(3)处,“相较而言”语境对实验蜂与自然蜂作比较,前者“误差极大”,后者更能精准传递信息,应填:传递的信息更准确。【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搭配不当,“舒适的……食源”定中不搭配,在“食源”前加“稳定的”等修饰语;成分残缺,“与自然巢成长的幼蜂相比”,“与……相比”中“自然巢成长”指的是成长的地点,缺少必要的介词,在“自然巢”前加“在”或者在“自然巢”后加“中”。【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蜜蜂需要从小跟随成蜂学习蜂舞,才能精准传递信息;成蜂的教学对幼蜂影响巨大”夸张,我们要善于向有经验的他人学习。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生命之河在它的一条岸边享有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自由与约束总是相伴相生。我们该如何平衡自由与约束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乘骐骥以驰骋兮,约束以达先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若无堤岸,何来逝川?前车有辙,后车有道,行若无轨,何需大道?世间万物,看似潇洒而行,实则处于约束之中。骏马驰骋,信马由缰,殊不知,前方已是深渊万丈。唯有给自由以约束,方可行稳致远。策马奔腾,而无约束,摔下即是粉身碎骨。
17木心言“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从前慢,人“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谨守规则,坚守良心。而今时代飞速发展,网络瞬息万变,稍有不慎,突破底线,就是万丈深渊。17岁男孩刘某诚心寻亲,却遭到众多网络暴力,可惜了年轻的生命;华师大一学生在网络上分享自己考研的喜悦,却因一头粉色染发遭到无数谩骂,终致其抑郁5个多月后不幸离世……文不能言,字字诛心。屏幕后的你指尖轻动,却已让别人粉身碎骨。尼尔波兹曼曾说“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最近更有ChatGPT一夜之间爆火网络,网上冲浪,遨游科技,我们万不可忘了法律道德的约束,这是保护他人,亦是自我保护。风驰电掣,却无约束,稍有不慎,万劫不复。“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自古以来就有小人罔顾规则,谋名夺利。虽然他们早已摔下悬崖,无人问津,但时光流转,无视约束的卑鄙者仍策马奔腾,层出不穷。当某些食品加工企业往低价米里违规添加香精冒充泰国香米的时候,当无执业资格的美容人员往消费者面部注射日用化妆品的时候,他们早已罔顾安全底线,忘了法律红线,更不要提人命关天;他们只顾在贪婪的路上策马奔腾,把“黑心钱”装进自己口袋,把风险留给消费者;终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受到全民抵制。毫无约束的贪婪,不仅害了别人,也让自己泯灭于历史的烟尘,万劫不复。从心所欲不逾矩,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菜根谭》有言:“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刹那百转,皆在一念之间。当楚怀王一心变法强国,却忘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帝王之道,当秦始皇梦想着“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却忘了“勤俭兴邦,奢侈亡国”之理,他们终期于尽,岂不痛哉!而唐太宗时刻不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心约束,终成“贞观之治”;建国74年来,我党时刻保持清醒警惕,约束自身,以法约民,让这九州山河,鸢飞于天,鱼跃于渊,国泰民安。诚然,不当的约束反会带来不便,甚至有损于自由。但无约束的自由绝不是真正的自由,它只会如脱缰的野马,坠入深渊,万劫不复。人如此,企业如此,国亦如此。万物皆有所待,给自由以约束,而不是给约束以自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把人生比喻成生命之河,指出既享受自由,又要受到约束。
18材料中给出了“自由与约束”这个话题。写作导语中对“自由与约束”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就是说,自由与约束相伴相生,我们该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所以写作时,需要围绕平衡自由与约束关系展开。自由是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之上的,自由与约束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了约束,就不会有自由。自由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江水,有了河坝的束缚,才阻止了灾难的发生;自由就像迎风而上的风筝,有了丝线的牵引,才不至于有坠毁的悲剧发生。写作时要梳理“自由与约束”各种逻辑关系的表现,如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关系,自由与自律的关系,自由与随心所欲的关系,自由与精神的关系,自由与科学创新的关系等。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力与自由,因此,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写作时可以安排成“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先引出观点:唯有适度约束,方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主体安排成分论点的结构,分论点一,约束是花,自由是果。约束是自由的前提,唯有花开,方得硕果。分论点二,自由是水,约束是岸。岸虽阻遏了水的自由流淌,但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分论点二,自由如骏马,约束是缰绳。没有了约束,自由会摔得粉身碎骨。结尾处可以深化:作为新时代公民的我们,接过世纪传承的接力棒,更应慎独自律,在约束中前行。立意:1.约束不是绑架,自由不是放纵。2.有约束才是真自由。3.坚守规则,追寻自由。4.放飞自由应有度。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