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ID:83330988

大小:40.6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3-04-13

上传者:老李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卷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26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2)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3)惟江上之清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答案】①.白露横江②.羡长江之无穷③.与山间之明月④.耳得之而为声⑤.取之无禁⑥.用之不竭⑦.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⑨.如其礼乐⑩.以俟君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羡、禁、竭、适、皙、俟。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依次填入对应的体例: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是______________;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是______________;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是______________()A.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B.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C.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D.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2)下述语段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节选)》选段)A.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合:应该

1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混淆C.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延:邀请D.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勘:判断【答案】(1)A(2)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作恶的坏人倒享受荣华富贵,延年长寿。延,延长。故选C二、阅读(74分)(一)(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从Web4.0时代的到来和5G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在三网融合、自媒体等新语境背景下,弹幕评论应运而生。它最早出现在弹幕视频网站,又陆续现身于主要视频网站,并用“弹幕电影”的新身份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电影大银幕,形成一种新的观影形式和评论样态,成为继点击率、收视率、上座率之外的又一隐性评价体制。②与以往的传统文艺评论不同,弹幕评论在技术助力下打破了原有的话语壁垒,给观众更多的话语空间和展现舞台。传统文艺评论从业者大多以传统媒介为话语平台,用理论分析和文本对照的方式,对文化现象或者艺术作品进行高屋建瓴的评价。他们不仅需要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还需要得到同领域学者的专业肯定和价值认同。这种专业化和高门槛的评论方式,形成某种特定的话语权,并且在动态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圈层,是较高水准的评价与分析。③相较传统文艺评论,弹幕评论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来迎接观众的广泛参与和话语表达,也彰显了大众文化时代的自我言说。

2弹幕评论的准入机制,吸纳了更多的普通受众,评论内容不再拘泥于学院派的理论批评和学理研究,高深的思想内涵被多元的情绪表达取代,深奥的专业词语被幽默的自说自话消解,大家在这里同处一个话语平台,学识差异和教育背景被画面背后匿名的网络身份所虚化。④弹幕评论“所见即所得,所思即所写”的便捷特质,跨越了身份差异,使民间文化在多样文化形态中脱颖而出、另辟蹊径。弹幕评论沿袭民间文化自娱自乐的特点,关注日常通俗趣味的自发性表达,在多元话语体系中寻找自己特有的评论方式。比如,传统文艺评论对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基于“国家形象建构”“家国情怀”“全民记忆”“共同体美学”的学理分析,而弹幕评论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_”。尤其当传统文艺评论因为圈层界限而显得曲高和寡时,以弹幕评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便呈现出一种出奇制胜的力量。⑤目前,弹幕评论的主体是互联网上最活跃和最有表现欲望的青年一代,他们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有着敏感的体察,也是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的一代。青春的特质和虚拟的空间,给青年更为广阔的话语平台。伴随视觉文化成长的一代,早就已经熟悉了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加上长久以来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多屏互动的视觉审美行为,让他们能在视觉欣赏和话语表达中相互兼顾,既不会错失画面的关键情节和精彩内容,又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即时感受和体验评价。⑥弹幕评论消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特质,而成为全民皆可参与的无门槛表达,其中既有高谈阔论的学术大家,又有平凡质朴的普通观众,既有老成持重的成年长者,也有新潮另类的初生牛犊。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性别差异和个人喜好,暂时被这种直观、当下和即时的交流方式遮蔽,用全新、零障碍、无差距的“新的打开方式”营造出新的话语空间。(摘编自郝静静《视觉文化的新生力量——关于弹幕的几点认识》,《光明日报》2020年5月13日)3.第一段中加点字“应运而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4.下列选项中,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弹幕评论”的内容不包括学院派的理论批评和学理研究,没有高深内涵。B.“弹幕评论”吸纳更多受众,情绪更加多元,给观众更多的话语空间和展现舞台。C.“弹幕评论”的主体学识差异不大,教育背景基本相同,因此趣味相对一致。D.“弹幕评论”因为有更多的普通受众,所以它取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正统地位。5.第④段提出“弹幕评论关注的是日常通俗趣味的自发性表达”的观点,结合弹幕评论的特点,为《我和我的祖国》发一条弹幕。6.为增强师生互动,张老师想在线上课堂中开放弹幕评论功能,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理由。【答案】3.文中指弹幕评论在Web4.0时代的到来和5G

3新技术的兴起,以及三网融合、自媒体等新语境背景下顺应产生。4.B5.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盛世如你所愿/原谅我没出息,一直在掉眼泪)6.赞同。可以增加同学的参与度。有利于同学的意见表达。有利于同学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依据“从Web4.0时代的到来和5G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在三网融合、自媒体等新语境背景下,弹幕评论应运而生”,文中指弹幕评论在Web4.0时代的到来和5G新技术的兴起,以及三网融合、自媒体等新语境背景下顺应产生。【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A.“不包括学院派的理论批评和学理研究”错,依据“评论内容不再拘泥于学院派的理论批评和学理研究”,是“不再拘泥于”不是“不包括”。C.“主体学识差异不大,教育背景基本相同,因此趣味相对一致”错,依据“大家在这里同处一个话语平台,学识差异和教育背景被画面背后匿名的网络身份所虚化”可知。D.“所以它取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正统地位”错,吸纳了更多的普通受众是“弹幕评论”的优势,“它取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正统地位”无中生有。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弹幕评论沿袭民间文化自娱自乐的特点,关注日常通俗趣味的自发性表达,在多元话语体系中寻找自己特有的评论方式”等可知,弹幕内容只要符合《我和我的祖国》的内容、主题,语言通俗易懂,体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即可。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赞同。依据“弹幕评论的准入机制,吸纳了更多的普通受众”可知,此举可以增加同学的参与度。依据“评论内容不再拘泥于学院派的理论批评和学理研究”可知,此举有利于同学的意见表达。依据“高深的思想内涵被多元的情绪表达取代”可知,此举有利于同学的情感交流。依据“深奥的专业词语被幽默的自说自话消解”可知,此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二)(20分)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柴达木看山马卡丹①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从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②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③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④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吗?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吗?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度,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⑤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就成了不凡,成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让人觉得天地有大美呀!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做愣小子胖妞,比做举重选手,比做……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⑥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今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⑦“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⑧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⑨哦,相看两不厌,柴达木的山!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7.从全文看,柴达木的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简要概括。8.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9.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2)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10.本文在描写柴达木山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答案】7.①外形粗壮憨实;②品格谦逊;③本自天然。8.通过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的奇、险、怪,衬托柴达木山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同时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作铺垫。9.(1)创作必须突破文化、知识和套路的遮蔽,做到心灵与自然的交流。(2)我不敢确认自己能否像李白那样敞开心扉去看柴达木山,是否真的领略到柴达木山的独特之美。10.①比喻。如“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愣小子胖妞,比作举重选手”:②拟人,“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③对比。“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通过对比,表现柴达木山的壮实、威力无比。【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形象特点的能力。依据“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概括为:外形粗壮憨实。依据“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度,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可概括为:品格谦逊。

6依据“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可概括为:本自天然。【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段落作用的能力。本文是写柴达木的山,开头却写了东岳、西岳、黄山、武夷的奇、险、怪,这显然是为了衬托柴达木山的与众不同。结合下文“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可知,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也是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做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1)这一句是指人知道的知识、套路反而让人无法用自己的本心发现大自然的美;结合前文“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今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可见,是为了论述创作写文章的道理,总依附在前人文章中是不可能发现“独特的美”的,启示我们要突破固有的知识文化,做到“心灵与自然的交流”。(2)“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表达出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究竟有无依旧被前人的知识套路“屏蔽”感到忐忑,担心自己仍旧没有发现独特的美。【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修辞手法的能力。本文用了比喻,拟人和对比的手法,作答时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并且答出效果。如“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愣小子胖妞,比作举重选手”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柴达木山”比作“愣小子胖妞”,“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柴达木山虽矮,但海拔高,又不给人高不可近的感觉的谦逊、不张扬的品质。如“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这是拟人的手法,赋予柴达木山以人格特色,表现柴达木山的敦实可爱。文本中还有对比的手法,如“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突出其厚重有威力。(三)(12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1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我们学过苏轼所著的赋的名篇是______________12.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13.古人对于后两句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答案】11.①.绝句②.《赤壁赋》12.①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②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13.①“造句之奇”“奇”在诗人以花拟人。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②“构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却又无斧凿之迹。【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体裁及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诗歌四句话组成,偶数句押韵,属于绝句;苏轼所著的赋的名篇是《赤壁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本诗开头两句分别写白天的海棠和夜间的海棠,首句用春意浓的景象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次句“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气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了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分析古人的“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关键在于挖出语言表达的“奇”和诗歌构思的“巧”。其“奇”在以花拟人,“只恐夜深花睡去”。在诗人看来,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其“巧”在两句分别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和化用了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额诗句,点化入咏,浑然无迹。(四)(17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庖丁解牛庄周〔先秦〕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③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④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莫不中音()(2)如土委地()15.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善哉!技盖至此乎?()A.大概B.通“盍”,为什么不C.通“盍”,为什么D.超过(2)善刀而藏之()A.锋利的B.通“缮”,揩拭C.良好的D.磨砺16.翻译下列句子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7.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B.视为止,行为迟C.虽然,每至于族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18.简要分析第②段的作用。【答案】14.①.合乎②.散落15.①.C②.B16.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17.D

918.第二段写文惠君的赞叹和询问,从侧面烘托庖丁的技艺精湛,结构上有过渡作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莫不中音:没有不合音律的。中,合乎。如土委地: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委,散落。【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的能力。善哉!技盖至此乎: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盖,通“盍”,为什么、怎么。故选C。善刀而藏之: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善,通“缮”,揩拭。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无厚”,很薄的刀刃;“有间”,有空隙的骨节;“恢恢乎”,宽宽绰绰地;“是以”,因此;“新发于硎”,状语后置句。【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句意: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B.句意: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C.句意: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D.句意: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未尝,古今同义,不曾。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

10文章的题目是《庖丁解牛》,第二段第二段写文惠君的赞叹和询问,这显然是侧面衬托的手法,以文惠君的惊讶与赞叹进一步点出庖丁解牛之“神”;同时,有问就要有答,所以第二段为下文由叙转入论做好铺垫。参考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五)(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西施山书舍记(明)徐渭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①用值若干而有之。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11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磷。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注]①商伯子:人名,作者故乡人。19.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乃B.则C.然D.因2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B.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C.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D.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21.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22.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9.C20.B21.第②段语言风格平易质朴(写“清新朴素”等亦可)。作者用清新简练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几间,荷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语言不事雕琢,却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22.本文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第②段描写西施山赏心悦目的山光水色和农田渔桑之景,蕴含着作者对山村美景的喜爱之情;第③段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由此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结合原文“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大意是“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这是在说的山的名字,前面说山叫“土城”,后面说后人改了现在的名字,但是名字中依然有“土城”二字。可见句子前后形成了转折,因此此处需要填写一个表转折的连词。A项,乃,一般表顺承关系或者表判断,不合要求;B项,则,一般表顺承关系,也可表判断,不合要求;C项,然,表示转折关系,符合题干要求;D项,因,一般表顺承关系或者表因果关系。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错,这段只是介绍商伯子买下它之后,山的布局景色等。原文有“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作者因病并未游西施山,只是凭着记忆写下它的景色。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根据写作的内容、用词等语言特点分析判断风格,并结合表达的情感来分析效果。题目是,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结合原文中的一些描写,比如第2段描写西施山的景色“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此段描写运用白描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几间,荷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上有”“台东有”“西有”等语言平易质朴,不事雕琢;“丛灌疏篁”“鲜澄可悦”等描写笔调清新简练;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些都体现出平易质朴的语言风格。【22题详解】

13本题考查对文本情感及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写作手法具体考查表达方式。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分析情感要结合具体句子来分析。题目是,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①段是叙述和议论。写了西施山名字的变迁,原文有“《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以及议论“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字里行间包含着淡淡的思古哀愁以及世事变迁的感慨。②段是描写。写了西施山的景色,“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描写了西施山清新宁静的美景。“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田园耕读生活的向往。③段主要是记叙、议论。“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通过议论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④段是记叙、抒情,“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大约是勾践在这里建造了宫室,来调教西施、郑旦,拿她们去献给吴国。又说:“怕这两位女子鄙陋简朴,所以叫她们住在大路附近。”那么在当时,这里本是极繁华的要道了?

14过去了数千年,它的历代主人已难以知道了。商伯子花了一些代价拥有了它。山不过数仞高,然而丛生的树木与稀疏的竹子,却也鲜亮可喜。山上有台,台的东边有亭,西边有几间书屋,屋后有座池塘养着荷花,从东向外转过去,截住流水用来养菱并在上面筑了亭子,前面则还跟从前一样,叫脂粉塘,没有什么改变。东、南、西三面的山,高耸青翠难以尽数,全都是名山。环绕着书屋的田地水塘一眼望不到边。所有的田地与水塘,无不用来种稻养鱼植桑。我年轻时曾在这里饮酒作乐。现在伯子让我作文记叙,我虽因病不能前往饮酒,但还能够记起它来,大体就是这样。唉,土城,不过一座山而已,起初因为是美女歌舞的宫殿,对着极为繁华的大路,而今早已有了变迁。一旦寥落之地成了村落,农夫老人在其中耕种、垂钓、徜徉,有时还在锄草种地时捡到她们遗落的头饰;到了天色昏暗之时,入晚唱着歌归来的牧童又常常惊讶地看见闪动着的鬼火,这些应该都是让人感慨叹愧、可供乡野之人聚集谈论的材料。至于如今以质朴取代了艳丽,以农桑生产取代了歌舞表演,专事农业而风俗淳厚,则有见识的人未始不会忘其可悲而为之一笑。伯子聪明而有文名,通晓事物的更迭变化,如能尝试着在读书的余暇,登上这座山眺望一下,或许看到那些景象而有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的想法,姑且拿来体味体味,或许也能为之一笑吧?

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