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ID:83321491

大小:32.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4-08

上传者:老李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9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人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奇怪。

1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民间故事和乡村演剧都是幻想色彩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实保持着陌生化的距离。弗洛伊德也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给人带来娱乐,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娱乐。”由此可见,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越是太平时期,市民社会越发达,文化市场的力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圆故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摘编自施爱东《故事法则》)材料二易卜生是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在易卜生之前,欧洲各国剧坛上流行的是浪漫主义佳构剧。佳构剧是为职业剧团在大剧场进行商业演出而编写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多为轻喜剧或闹剧。佳构剧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编织情节,因而发展了戏剧的结构艺术,不足之处是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肤浅。佳构剧的人物是类型化的,为情节服务。而“有生命力的剧本和没有生命力的剧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人物支配着情节,而后者是情节支配着人物”。佳构剧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掩盖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用戏剧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最成功的就是易卜生。在《玩偶之家》里,他写了娜拉个性意识的觉醒,撕破了蒙在家庭关系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展示了中产阶级的冷酷和自私。也许易卜生笔下的人物还不如契诃夫、奥尼尔写得厚实丰满,但他们都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或为伸张个性而斗争的人。有个性才有价值。易卜生重新确立了个性在戏剧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为现实主义戏剧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在审美上,易卜生一反佳构剧向壁虚构的创作方法,确立了从经验出发、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的审美方式。他认为,创作必须从观察和体验出发,写亲眼所见的、精神上经历过的东西。“现代文学的秘密正在于这种经历过的经验”。从经验出发,使易卜生发现了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大大激怒了欧美各国的中产阶级观众,各种诽谤、谩骂、攻击、威胁接踵而至,有的说作家不道德,有的说作品不真实,艺术上一无是处,以至于英、美、法国的商业剧院长期不敢上演其中的某些作品。即使上演,也被篡改得一塌糊涂。《玩偶之家》“在德国演出时,易卜生被迫写了一个所谓‘大团圆的结尾’,以免别人不经他同意就加以随意改写,这一结局便是娜拉既想离开丈夫又舍不得孩子,结果弄得心力交瘁,最后猛然倒在了地上”,这种情形让人不由得想起1830

2年雨果《欧那尼》上演时,发生在法兰西大剧院的那场冲突。不过那次斗争的双方是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这次却变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摘编自董健等《戏剧艺术十五讲》)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和否定,主要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启蒙的目的。B.启蒙和革命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不满”主题。C.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戏曲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嫌腻,后者热衷。D.能够满足普通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原因。2.下列文学主张,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A.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B.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C.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D.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3.下列对材料的综合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侧重分析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的成因;材料二侧重介绍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演进。B.材料一连续引用卓人月、王国维、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论述,都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C.无论是中国的民间故事、乡村演剧还是欧洲的佳构剧,都突出故事或者戏剧的娱乐性,故而容易虚构情节,带有幻想成分。D.两篇材料都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精英阶层与下层百姓”、“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照展开,有利于分析的深入。4.请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主张。5.联系易卜生被迫写“大团圆的结尾”这一事实,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观点有了哪些新的发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魔鬼心里的上帝

3雨果(前情提示: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被围困在图尔格城堡,他要求以被他劫走、作为人质的三个小孩来交换,请蓝军司令官戈万放了他,戈万断然拒绝。可是朗德纳克得到别人帮助,从地道逃了出来……)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德纳克侯爵。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掌声雷动。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胖阿兰喊道:“我怕。”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房,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踢打拉杜。

4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若尔热特。”她说。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嘘嘘、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响起了高呼声:“都得救了!”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我同意。”朗德纳克说。【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朗德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回应却低声无力。这表明拉杜已屈服于朗德纳克的威势,赞同他的立场。

5B.小说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C.“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众人都得救后,朗德纳克思绪复杂,有成功救人后的如释重负,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未来的担忧,有束手就擒抑或葬身火海殉道的抉择。D.当三个孩子被困火海之时,“母亲”全然不顾自身伤势,撕心裂肺地呼救;当孩子得救后,因过度兴奋晕倒在地。这表现小说最为重要的题旨——歌颂母爱的伟大。7.本文火场救人的场面与《巴黎圣母院》“一滴水,一滴泪”的场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列表述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中塔楼窗口和《巴黎圣母院》中的行刑台都成为了叙述的焦点,这里既发生着戏剧性的情节变化,也展现了人性复苏和人道精神。B.朗德纳克侯爵面对孩子的微笑感到“眼睛湿润”,伽西莫多面对艾丝美拉达“给水喝”而流泪,都是由于自身曾经伤害过对方而产生的悔恨之泪。C.两个场面都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来写,《巴黎圣母院》主要运用人物以及人物之间形体、心灵的对照展开,本文则通过人物自身的恶行善举前后对照。D.两个场面都具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艾丝美拉达的善举可以使围观群众的态度发生反转,本文中侯爵的举动可以让对手肃然起敬。8.“细微之处见精神”。这篇小说的描写颇为细腻,请从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任选两个方面举例分析。9.本节选部分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标题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探究其内涵和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

6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诏杀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B.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C.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D.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即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用为官宦的代称。B.藩镇: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五代沿袭。C.教坊: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其功能与汉代的乐府机构一致。D.榜掠:捶击,拷打。和《苏武传》中“斧钺汤镬”一样,皆为古代刑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唐庄宗宠幸伶人,曾经因演戏的缘故,庄宗自己喊自己“李天下,李天下”,一个叫敬新磨的戏子突然上前打了他一耳光,庄宗却接受了他的解释,转怒为喜,封赏了敬新磨。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D.河南尹张全义告诉皇后罗贯占着高位却不尽责,于是唐帝亲自前往寿安察看罗贯负责修筑的坤陵,发现这里道路泥泞,桥梁多数也毁坏,勃然大怒,将其打入牢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3)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司马迁《屈原列传》)

714.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事”还是“天命”?请结合《资治通鉴·后唐纪》选文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自贺陆游胎发茸茸绿①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②,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③非俗吏,已开九秩④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⑤第二春。【注】①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②同社:志趣相同的人。③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④九秩:九十岁。⑤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侂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支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胎发茸茸”言年龄之小,“绿映巾”写为官之貌,首句描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B.“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暗含着失落叹惋之情。C.三、四句回忆当年曾与志趣投合的高官饮酒享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邻而居的情景。D.“非俗吏”与“是陈人”对仗严密整齐,通过今昔对照,也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16.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文中“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借助瑰丽的月宫世界来表现音乐的美妙的诗句是:“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高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污染追亡逐北:败逃的军队B.謇朝谇而夕替:贬斥平伐其功:自夸,炫耀会盟而谋弱秦:弱小

8C.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抑本其成败之迹:表转折氓隶之人:低贱的人D.复举剑拟之:比画推此志也:推许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19.下列文言文句式归类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是以见放④恐年岁之不吾与⑤忽奔走以先后兮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A.①④⑥/②/③/⑤B.①④/②⑤/③/⑥C.①⑥/②/③⑤/④D.①④⑥/②⑤/③(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①,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的原因,使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②,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③,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相近与相通的原因,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B.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相近与相通,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C.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相近与相通的原因,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D.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使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20个字。四、写作(60分)

9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惠特曼在《自己之歌》里说:“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这句话大大肯定了人类的自我价值。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许多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人类过于依赖机器,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失去自我价值;也有人认为,各种便民机器的出现本身就是人类创造价值的体现。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