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

ID:83213937

大小:1.32 MB

页数:3页

时间:2023-08-09

上传者:不会吐泡的鱼
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_第1页
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_第2页
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_第3页
资源描述:

《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1.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陈王廷(1600—1680年),又名陈奏庭,明末文庠生、清初武庠生,文武双全。陈王廷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的108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陈氏世代相传之太极拳,拳势动作均以螺旋进退,称缠丝劲,为陈氏独创之奥秘,世代口口相传,颇少文字记载。陈氏太极拳原有七套,传至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陈有本时,由博而约,专练十三势头套及炮捶两套。因之现今陈氏传授之太极拳仅为两套,一套为十三势老架,另一套为炮捶。除陈氏传授之太极拳外,还有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依据老架的拳法而修改的新架、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由新架变化出来的小架。陈氏太极拳的特点:①动作有快有慢,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②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③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以腹部呼吸为主,是复式丹田呼吸法(也称反呼吸法),而一般的太极拳采用的是单式丹田呼吸法。金刚捣碓·1·

12.杨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杨露禅艺成时,已40岁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人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他们生活奢侈,但体弱多病、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杨氏太极拳因练法简易,流传较广,其特点如下:①立身中正安舒。一是练功时身法要正,大部分动作都要使上、中、下三个穴位(即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基本上能保持上下垂直中正不偏,形成一个重力垂直线,身体不能前俯后仰。二是尾闾要保持中正,从大椎穴到长强穴要保持脊椎的放松垂直,形成上下对拉拔长,而且尾闾要像船舵一样指引航向。②拳架开展大方。拳架开展大方要求身体要内外放松,举手投足动手须到位。上下对拉拔长的典型拳势如“白鹤亮翅”,只有开展大方才有助于肢体上下左右的对拉拔长。③动作松柔缓慢。这是杨氏太极拳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杨氏太极拳拳架中没有像陈氏太极拳的弹抖、跳跃、震脚等明显的刚猛发力动作,形成了自己大松大柔的独特风格。这种大松大柔、绵里藏针的行拳走架风格,符合老子柔弱胜于刚强、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④行动速度均匀。杨氏太极拳忌讳动作时快时慢,架子忽高忽低。它速度均匀,既包括从起势到收势整个套路,也包括单式动作手脚运行与配合的速度,还包括上一动作与下一动作的过渡衔接自然协调。“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要求动作转换时徐徐地倒换重心,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快慢始终如一,总体上好似行云流水。⑤招式虚实分明。杨氏85式太极拳从头到尾,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虚实分明,而且绝大多数动作都是一只腿承担大部分体重。当全身重量坐在右腿时,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当全身重量坐在左腿时,左腿为实右腿为虚。两腿平均承担体重的动作是极个别的。杨氏太极拳中的虚实相互转换,是由半虚半实、全虚全实逐渐转移,比如脚踏地面时由虚变实:前进时脚跟先着地,脚掌脚趾依次落地,最后才全部踏实,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相互消长的情形一样。这种虚实分明的拳架特点,在杨氏太极拳的整个套路中非常突出。⑥周身圆活连贯。圆是说太极拳所有动作都走弧形的半圆,活是说动作不呆滞,上下相随、步随身换,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随之而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太极之圆犹如一个三维空间的球体,触动任何一个点都会引起整个球体周身的转动和移位,挨着何处何处转。连贯是动作之间衔接非常紧密,没有明显的断档现象,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⑦腰身使动四肢张。杨氏先辈曾总结出腰一动周身皆动,腰一静周身皆静,“腰不动,手不发”,“欲要身动,先要腰动”等宝贵经验。使指带动的意思,就是·2·

2在练拳时通过松肩松腰引导带动四肢运动。它要求行拳走架时,上肢的气要沉在腰上,下肢的气也要提到腰上,真正地把腰变成周身运动的发火点,在腰身的支配下,由身体的转动去牵动手臂转动。⑧换位逢转必沉。突出沉劲,不只是表现在某一拳架动作上,而且贯穿在整个套路的全过程之中,其中“逢转必沉”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性表现。倒撵猴、单鞭、云手、搬拦捶、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凡是有转身的动作,几乎都有下沉的身势。这种沉劲的练习正是推手时产生弹簧劲的坚实基础。⑨体用效果突出。太极拳的本质是技击、自卫防身,杨氏太极拳更是如此。它强调粘连粘随,不丢不顶,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暗含发劲,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它以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拨千斤的独特技击风格威震武坛。单鞭·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