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5: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世界各大文明中,中华民族可能是最具历史感和原乡意识的民族。在我国诗歌的起源处,即有《麦秀》之诗和《黍离》之悲。凭吊、怀古、游子、征夫之思,则成为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与此一致,在由过去、现在、未来构建的时间之链中,乡愁作为广义的历史追思,往往被神圣化。比如在个体生活中,童年总与诗情记忆深度关联,“遥想当年”是遍被士庶的自我叙事方式;在文化上,厚古薄今是常态,历史上的古今争论,往往以复古一方的胜利为终局;在哲学上,形而上的“道”被历史化,时间的久远性往往被直接等同于真理性。基于这种时间和历史意识,在中国,从旧国旧乡旧人到古物古玩古画,似乎凡是与过往相关的一切均会被珍视。而所谓乡愁,则是这种无所不在的历史意识在人情感领域的表征形式。一般而言,乡愁是围绕着个体的情感经验被建构出来的。当人体验乡愁的时候,显然是把自己置身于故乡之外的。这意味着,在中国,虽然传统农耕生活将人固着于土地,但一个悖论仍然存在,即人只有离开故乡才能构成思乡的前提。据此,当我们观察中国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很多文人骚客喜欢写关于乡愁的诗篇,几乎所有的田园诗都是关乎乡愁的,但是,诗人笔下的故乡和田园,和他们实际生活的乡村并不一样,它掺入了太多美化和理想的成分。对中国传统文人来讲,虽然他们很容易让自己沉浸于乡愁之中,但也并没有妨碍对当下现实的理性思考。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从陶渊明那里吸取了教训,虽然不断追忆田园之美,事实上却并不愿意真正生活于乡村之中。当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种既满足都市化欲望又抚慰乡愁的变通方法仍然是存在的,这就是在实际生活的都市之内营造乡居,即园林。园林对于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意义,往往就在于完成了乡居理想向都市的置换或挪移。就此而言,园林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人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一个伟大发明。它把存在于记忆或空间远方的乡愁,借助园林置入当下生活,使乡愁对象如在目前。中国式的乡愁又是一个既基于个体记忆又不断外向放大的圈层结构。在核心处,它指向血缘,即从对父母的牵念中获得关于乡愁的最原初经验;其次是父母所居之地,便是故乡。以此为背景,它进而被放大为亲族和家国概念,放大为“四海为家”或“四海之内皆兄弟”,甚至最终被解构为“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人从血缘共同体逐步迈向人类共同体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以普遍理性克服情感本能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价值逐步让位于群体价值和人类价值,诗的逻辑逐渐演变为哲学的逻辑。但显然的问题是,人愈趋于理性和哲学化,也就愈益导致个体的情感无处安放,并由此生发出无家可归的虚无感和悲情意识。对此,中国文化的伟大,就在于表现出了对诸多对立问题的协调和兼顾能力。比如,它既敬畏神明,又对神明敬而远之;既讲形上形下,又讲化而裁之;既尊重理性又推崇合乎人情的常识,既重视父母之孝又重视兄弟友爱、家国之忠以至天下情怀。这是一种“既要……又要……”的情感多元生发模式,避免了非此即彼的极端化,使乡愁表达充满弹性。乡愁是空间的远方,更是时间的过去,它以情感的方式揭示了过去对于人当下生活的意义。当然,乡愁作为情感是抽象的,因此它需要通过对实物的凭附得到安顿和寄托,这或许也是文化和艺术遗产保护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所在。
1(摘编自刘成纪《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愁是空间的远方,更是时间的过去,它是无所不在的历史意识的情感化表达。B.中国传统文人土大夫建造园林是一种既能满足都市化欲望又能抚慰乡愁的变通方法。C.虽然传统农耕生活让人固着于土地,但当人离开故乡,乡愁的体验就建构出来了。D.中国式乡愁的圈层结构核心指向血缘,不断放大,最终可解构为“此心安处是吾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举个人生活、文化、哲学方面的表现,是为了论证乡愁是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B.文章分别从个体和群体两方面论证了中国式乡愁的表现形式,逻辑上逐层深人。C.第三段为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对诸多问题的协调和兼顾能力,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D.文章最后一段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意在引发当代人对乡愁现实意义的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中华民族最具历史感和原乡意识,所以中国式乡愁在人类文明中是独有的。B.很多文人诗中的田园有太多理想的成分,可见诗人并没有真正生活于乡村之中。C.无家可归的虚无感和悲情意识,使个体情感无处安放,因而人更趋于理性和哲学化。D.抽象的乡愁情感需要实物来依托,古物、古玩、古画、园林等就属于被依托的实物。(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火星是天穹上的一颗红色亮星,我国古代先人将其取名为“荧惑”;古罗马人称“玛尔斯(战火之星)”,玛尔斯之名被国际沿用至今。早在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火星,开创了人类用科学仪器研究火星之先河。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亚帕雷利斯基曾利用望远镜对火星观测,认为看到了火星表面上的运河体系,这引起了人们对火星是否真有生命存在这一话题的浓厚兴趣。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火星探测结果都证明火星现在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尽管如此,人类并没有放弃对火星生命活动信息的探索。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行星,人类了解火星对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和生命起源有着重要价值,也对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航天器,包括从火星附近掠过的太空船、环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登陆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火星漫游车以及未来的载人火星飞船等。1960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A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到达火星的探测器。随后美、苏、欧、日等国相继发射了数十个火星探测器,但迄今为止成功率只有一半左右。2020年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在火星杰泽罗陨石坑内以壮观的“空中起重机”方式安全着陆,2021年“机智”号直升机搭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中国火星探测事业起步较晚,2011年中国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俄罗斯“福布斯一土壤”号探测器一起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然而由于搭载的俄罗斯“福布斯一土壤”火星探测器出现故障,“萤火一号”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宣告失败。之后,随着中国大型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网等瓶颈取得突破,2016年中国规划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本次探测任务一次性完成了“绕、落、巡”三大任务,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摘编自欧阳自远、肖福根《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
2材料二:“萤火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它是一颗人造卫星。由于我国火星探测测控能力不足和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薄弱,“萤火一号”只能搭载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之后在飞行过程中,“福布斯一土壤”探测器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实现变轨,未能脱离近地轨道,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宣布发射失败。虽然“萤火一号”没有实现奔向火星的梦想,但是科研人员深刻地体会到了火星探测之难。在“萤火一号”之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研究火星的团队,甚至还没有一本关于火星的教科书,“萤火一号”之后,国家不但组建了相关的科研团队,翻译出版了关于火星的救科书,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目标和探测方案,为今后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培养了人才队伍和奠定了基础。小小的萤火虫,点燃了中国人奔向火星的激情,科研人员在这之后,建立了可以远达火星轨道的深空测控站,不断破解技术难题,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摘编自吴季《“萤火一号”不能忘记的“探火”历史》)材料三: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六个首次”:一是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二是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三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四是“祝融”号火星车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五是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六是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与月球探测任务相比,火星探测需要面对很多难题。例如4亿公里的遥远距离;火星大气稀薄,受季节、昼夜、风暴等影响气候非常不稳定;火星表面地形复杂,遍布岩石、斜坡、沟壑等障碍物;火星尘暴较地球更为严重,而我们没有火星大气模拟实测手段,也没有经过飞行验证后的数据等,中科院参研“天问一号”任务的13家单位,在地火远距离大数据量数传,高精度、低时延、多目标干涉测量及定轨预报,关键有效载荷研制和数据处理技术,特种航天材料研制等方面,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取得了成功,之后我国有望在火星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科学成果。“天问一号”中“天问”的命名源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一群航天人向着这颗红色热土吹响冲锋号,向伟大的祖先致敬,更向伟大的时代致敬!(摘编自苏萌《解读“天问一号”:中国人为什么要探测火星?》)4.下列对火星探测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制造火星探测器,就是为了探索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无论生命存在与否,这都对研究生命起源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B.“萤火一号”是我国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因其所搭载的俄罗斯探测器出现故障而未能实现着陆火星进行探测的目标。C.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需要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远距离测控能力和传输技术,还需要克服火星上恶劣的气候、复杂的地形等难题。D.火星探测器的着陆方式有多种,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采用的不是软着陆方式,而是“空中起重机”的着陆方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很早就对火星有研究兴趣,而亚帕雷利斯基对火星表面运河体系的判断引起了人们对火星生命活动迹象的浓厚兴趣。B.火星探测测控能力的不足和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的薄弱,使得“萤火一号”搭乘的探测器主发动机出现故障导致发射失败。
3C.“天问一号”实现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六个首次”,并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让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D.“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也体现了航天人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责任担当。6.从“萤火一号”到“天问一号”,中国火星探测器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最后来的是乌鸦[意大利]卡尔维诺那些人正准备用炸弹炸溪流里的鳟鱼,一直在观察他们的小伙子往前走了一步,那是一个山里的男孩,从他们中的一个人手上拿过步枪,一枪下去就有一条鳟鱼白着肚子浮在了水面。男人们看了一阵鳟鱼,又看了一阵他:“这家伙枪法不错。”“你跟我们来。”领头的说。“那你们把枪给我。”小伙子答道。“好啊,当然。”他就跟他们走了。晚上他们睡在牧羊人的小房子里。天刚亮小伙子就醒了,而其他人还在睡着。他拿上他们最漂亮的枪,把干粮袋里装满子弹,就出去了。他远远看见公路上的路标。从路标那里,能看见“之”字形的道路,而那底下有些穿着制服的德国人,正平举着枪前进。当小伙子微笑着持枪出现时,他们哇哇大叫起来,把武器对准了他。但小伙子早就已经看中他们中一个人胸前的金色扣子了,并瞄准了这扣子,开了火。传来了男人的尖叫,于是一阵阵的扫射或是零星的几枪呼啸着从他头顶上穿过:他早就躺在路边地上的一堆石子后面,藏在一个死角里了。他还可以走动,因为石堆很长,可以在一个始料不及的地方露出脑袋来,可以看见那些士兵的枪口在闪光,看见他们制服的灰色和光泽,还可以对准一枚军衔、一个袖章射击。然后再伏在地上,敏捷地爬到另一处开火。不一会,他听到自己身后扫射起来,可这扫射都越过了他,击中了那些士兵:是同伴们赶来用冲锋枪支援他了。“亏得这小伙子用枪声叫醒我们。”他们说。而小伙子呢,被同伴们的枪火掩护着,瞄得更准了。突然,一颗子弹擦过他的脸颊。他转过身来:一个士兵来到了上方的路上。他跳进排水沟,躲起来。他听见那个士兵上不了子弹,把枪扔在了地上。于是小伙子猝然爬出来,朝那个正在逃跑的士兵射击:他把士兵的肩章打掉了。他跟着他。士兵时而消失在树林里,时而出现在射程之内。他打焦了士兵头盔的帽顶,然后是皮带圈。这么追着,就追到了陌生的山谷里,那里听不见激战的喧嚣。突然间,士兵的眼前就不再是树林了,而是一片林中空地,而那小伙子就要从树林里出来了。在林中空地的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士兵刚好来得及躲在了石头后面。他有手榴弹,那小伙子是不能靠近他的,而只能在步枪射程范围内守着他。如果他能跳到旁边的灌木丛中就安全了,但是要穿过那段光秃秃的地:那小伙子能留在那里多长时间呢?他难道永远都会瞄准武器吗?士兵准备做个尝试:他把头盔顶在刺刀尖上,然后把头盔举过了石头顶部。一声枪响,头盔滚在了地上,给钻了孔。士兵并没有灰心,还在等待机会。这时,一只鸟急速穿过了天空,也许是一只戴胜。一声枪响,它掉下来了。士兵想到了一个主意:“如果他正专注于打鸟,那就不会在意我。他一开枪我就冲过去。”但也许最好还是先做个尝试。他拾起头盔,并把它盖在刺刀顶端时刻准备着。这次是两只鸟儿一起飞过:是扇尾沙雉。士兵对要把如此一个绝妙的机会浪费在尝试上感到惋惜不已,但也不敢贸然行动。小伙子朝一只沙雉开了一枪,于是
4士兵就赶紧把头盔伸了出去,他听见枪响。看见头盔蹦向空中。现在士兵感到嘴里是一口铅的味道:他才发现,枪很快又响了一声,那两只沙雉中的另一只也落了下来。所以他不敢做出任何仓促的举动:在那块石头后,握着手榴弹,他还是安全的。为什么他不试一试把手榴弹摔到小伙子那边去呢?尽管小伙子也是藏着的。他背靠着地躺下来,攒足了劲,把手榴弹给扔了出去。扔得不错,也许可以扔得更远。但当手榴弹就要走到抛物线的一半处时,又是一枪,它在空中炸开了。士兵把脸埋在地上,以防榴弹碎片砸在自己身上。当他再抬起头来时,乌鸦来了。他上方的天空中,一只鸟鸦缓缓地盘旋着。现在小伙子肯定得对它射击了。但那枪声却是迟迟没响,尽管他击中的那些鸟儿都比这只飞得高和快。最后,一声枪响,从最近的一棵松树上掉下一只松果。现在他打起了松果?他一枪一枪地打下了松果,松果掉在地上时会“砰”地响一声,干巴巴的。每响一枪,士兵就看一眼乌鸦:掉下来没?没有,那黑鸟在他上方盘得越来越低。难道是那小伙子没看见这鸟吗?也许是这乌鸦就不存在,只是他的一个幻觉。也许谁要是快死了,就会看见各种鸟飞过:当看到乌鸦了,就说明到时候了。那么,就得告诉那个总是在打松果的小伙子。于是士兵就站了起来,用手指着那只黑鸟,“那里,有只乌鸦!”他用自己的语言大喊着。子弹打在他绣在制服上的那只展翅飞翔的老鹰的正中间。那只乌鸦打着圈地徐徐降下。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的是偶然加入游击队的山里男孩追射一名逃跑的德国土兵的故事,穿制服的德国人的出现提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小伙子的身份。B.小说连续描写小伙子击中德国士兵的肩章、帽顶、皮带圈,是为了说明小伙子的枪法并非百发百中,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C.德国士兵逃到林中空地以后的处境很多是通过这个士兵的心理活动来交代的,为德国土兵最终的愚蠢行为做了有力的铺垫。D.小说用乌鸦的“打着圈地徐徐降下”来结尾,意在衬托德国土兵的结局,彰显了不可战胜的正义力量,也给小说留下了回味的余地。8.小说写德国士兵逃到林中空地后,为了确保安全而做出多次尝试,请简要概括这些尝试并分别指出结果。(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轻逸”是卡尔维诺美学思维的基础,他认为“文学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作品在哪些方面体现出轻逸的气质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洁之,赃尽得。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烈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姜溢漂官民庐金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
5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院[注]。”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渴,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竞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注】文思院,主管设计和铸造钱币的官府。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B.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C.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D.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宋明时期一般殿试合格者为进士,按等第分为诸甲,一甲头名为状元。B.里胥: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C.服除:古代的礼制,亲人去世要为亲人守丧,守丧期满要脱去丧服,为服除。D.畿右:畿,一般指京城及附近区域。古代左为西,右为东,畿右指京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良肱擅长断案。通过凶器和伤口不合怀疑另有真凶,并要求官府捕捉凶手,终获真凶;根据有人与吏耳语而暗查盗贼,最终人赃俱获。B.余良肱秉持公正。属官王陶常因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维护正直劝阻府帅,使得府帅不再追究。C.余良肱体恤民情。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D.余良肱坚持己见。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阙题①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题,即缺题,原诗题缺失。②每:每当。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山路伸展到白云深处,春光宛若融入青溪,天地一体,给人以仙境之感。B.颔联描写的是落花时节,花香也随流水而去,一种流水无情的伤感溢于言表。C.前两联句句写景却处处“有人”,人在山路,远闻花香,给人以景物之外的遐想。D.尾联写穿过柳荫的清幽光辉映照着衣裳,烘托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15.颈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结合这一联谈谈你对“闲”字的理解。(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荀子的《劝学》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沙漠冰封、乌云密布的景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拥有近万年的农业文明历史。我们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和较量中,创造出了_________的农耕文明。中国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够________、长盛不衰,得益于我们的祖先特别强调系统观念,创造了一整套“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思想法则和独特的理论及技术体系。“生态农业”这个词的内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它是外国人发明的,因此是植根王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事实上,生态性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是建立在农牧结合模式之上的。通过农牧结合,形成一个系统,种植业和畜牧业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如作物剩余部分喂猪,猪粪肥田,从而保持土壤肥力__________。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文明的兴起,我们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闯进了“________”—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如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等。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灿烂辉煌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座上客
7B.交相辉映经久不息长盛不衰不速之客C.灿烂辉煌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不速之客D.交相辉映经久不息经久不衰座上客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生态农业”这个词的内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它是外国人发明的,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B.“生态农业”这个词虽然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其内涵在我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这个词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C.“生态农业”这个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它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却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D.“生态农业”这个词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其内涵在我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19.文中括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人类为了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劳动效率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为解决迅速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B.这是人类为了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劳动效率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为解决迅速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一些问题的产生我们也不能忽视C.这是人类为了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劳动效率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同时也为解决迅速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D.这些化学物质带来了许多问题,虽然它们为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劳动效率,为解决迅速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航母飞行甲板的空间有限,为了保障舰载机的运作和安全,①___________。采用较小舰岛的优势在于,一是②____________。据说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舰岛的雷达反射面积相当于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雷达反射面积。雷达反射面积大意味着更容易被敌方雷达发现,更容易被识别。因此,美国最新的福特级航母采用了更小的舰岛,而且采用了多种隐身措施。二是可为飞行甲板腾出更多的空间,以供停放或调度舰载机。福特级航母之所以能比尼米兹级拥有更高的舰载机出动能力,与舰岛小型化及其变更布置位置有很大关系。三是③_________。舰载机着舰时需要较大的甲板风,此时,航母通常是逆风航行,以获得较大的甲板风。但舰面设施和舰岛等也会产生不规则的气流,称之为紊流,有时会在舰尾形成“公鸡尾“状的紊流,它对舰栽机的降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①②③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字。(5分)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显著、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与此同时,这样的“中国模式”对世界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世贸组织很多专家和官员都曾给中国“入世”答卷打出高分。但目前仍有部分国家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只享受
8了他们提供的好处,没有履行当时WTO的承诺,并不承认中国与世界实现了“双赢”。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GDP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包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GDP也呈现增长趋势。此外,中国也带动了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怎么会不承认双赢,这就是最典型的双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达说。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饭圈,原指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现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破圈,意思是某明星、某事件走红的热度不仅在自己的粉丝圈中传播,还被更多圈子外的人所知晓。“破圈”这一词语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考古工作专业性很强,但经过一些人的巧妙构思设计,突破了自身的文化圈层,成为影视观众热捧的工作。再如,以前冰雪运动是个相对小众的圈子,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以及冰雪产业的发展,冰雪运动正在破圈走向大众化。破圈可以是对自己已有圈子的突破,也可以是让更多圈外的人走进自己的圈子。“破圈”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1.(3分)C(原文是“只有离开故乡才能构成思乡的前提”,不是离开故乡就能产生乡愁)2.(3分)A(应是为了论证“乡愁作为广义的历史追思,往往被神圣化”)3.(3分)D(A.原文是“中华民族可能是最具”,无法推断出“中国式乡愁在人类文明中是独有的”;B.不能因诗中的田园有太多理想的成分就推断诗人没有真正生活于乡村之中。C因果倒置,原文是人愈趋于理性和哲学化就会愈导致个体情感无处安放,因此生发出无家可归的虚无感和悲情意识)4.(3分)C(A原文并未说明人类制造火星探测器就是为了探索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B“萤火一号”是一颗环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没有着陆火星的目标;D“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采用的不是软着陆方式”在原文中没有依据)5.(3分)B(这个“不足”和“薄弱”是中国火星探测器搭乘俄火箭的原因,不是俄探测器主发动机出现故障的原因)6.(6分)①国家的组织和领导:组建相关科研团队,有目标、有方案地逐步推进研究。②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了深空测控站。③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不断破解技术难题,突破多项关键技术。④多方力量团结协作:中科院参与研究任务的就有13家单位。(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其他归类只要合理即可酌情给分)7.(3分)B(这些连续的描写应该是为了表明小伙子高超的枪法,而不是为了增添故事的真实性)
98.(6分)①用刺刀等着头盔举过石头顶部试探,结果头盔被打落在地。②趁小伙子开枪打鸟把头盔伸出去,结果头盔被打得蹦向空中。③试着扔出手榴弹想炸死小伙子,结果手榴弹在空中就被击中炸开。④用手指着乌鸦告诉小伙子,结果自己中弹。(此点是否属于尝试可能会有争议,若学生答出这一点可以考虑给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9.(6分)①选材上:小说主要选取了林中空地两人较量的片段,避开了“激战的喧嚣”,消解了战争的沉重感。②形象上:小说在刻画小伙子机智勇敢的形象的同时,也用大量的笔墨塑造了蠢笨的德国士兵的形象,在对比的幽默中给人以轻松感。③结构上:小说采用了延迟手法(术语不作要求),多次描写小伙子打鸟的情节,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每点2分,其他方面若合理也可酌情给分)10.(3分)B11.(3分)D(古代左为东,右为西,畿右应为京西)12.(3分)A(“要求官府捕捉凶手”错,应是向府署报告请求亲自去抓捕凶手)13.(10分)(1)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建议关注“贷”“会”“以为言”“格”这几个词语)(2)如果发给各路军队,军人将怨恨;如果不发给军队,而用它来购买百姓的货物(译成“用它与百姓交易”亦可),百姓将会因此困苦(译成“陷于困境”“因此不满”亦可)。请求交付文思院(重铸)。(建议关注“赋”“且”“货”“诸”这几个词语)14.(3分)B(虽是落花,但远远就能闻到流水飘来的花香,结合上下诗句,应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5.(6分)结构:过渡作用。由外到内,由自然环境过渡到居住和读书的环境。(2分)含义:一方面表示家居环境清静,无人相扰;另一方面因为“闲门”面朝山路,也在暗示热爱自然的情趣。(4分)16.(6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7.(3分)C(灿烂辉煌,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长盛不衰,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不速之客,指未经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座上客,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18.(3分)D(A“是植根于……”一句不属于转折的内容;B“因此”强拉因果,“这个词”是“传统智慧”搭配不当;C“这个词”是“传统智慧”搭配不当)19.(3分)A(B“一些问题”与后面的例子中间有隔离;C和D都是“重要作用”和后面的具体问题不衔接)20.(6分)①当然舰岛越小越好(舰岛往往建得较小)②缩小了雷达反射面积③可减少舰面紊流21.(5分)
10参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取得很大成功,“中国模式”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但仍有部分国家不承认中国和世界实现了“双赢”,世界银行的数据否定了这种观点。22.(60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进士及第,调任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捉到一个杀人疑凶,他自己已经认罪,余良肱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说:“哪里有刀刃满一尺而伤口不到一寸长的?”向府署报告请求让自己去抓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了真正的杀人凶手。百姓有人丢失财物超过十万,逮捕了几十个平民,正逢暑天,拷打号叫的声音在外边也可听到;有人附着府吏的耳朵说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是盗贼,马上逮捕审问他,赃物全部搜获。改任大理寺丞,又出任湘阴知县。县里拖欠税米几千石,每年责令里胥代为缴纳,余良肱上书陈述这件事,于是免除了簿籍上的这笔欠款。又改任杭州通判,江中潮水容易泛滥,冲毁官员和百姓的房屋,余良肱累石堤二十里以阻挡潮水,潮水不再为害。当时王陶为属官,常常因为耿直冒犯府帅,府吏中有人控告王陶,府帅挟私恨想查办王陶,余良肱不同意说:“假使王陶得罪离职,这是因为他耿直而不被容纳。”府帅就不再追究。后来王陶在朝廷做官,果然以耿直闻名。后任虔州知州,士大夫死在岭外的,丧车大多经过虔州,多是弱小的子女和守寡的妇女扶丧。余良肱尽力救济保护,没有依靠的孤女,他拿出俸钱来帮她出嫁。后因母亲年老,余良肱求得南康军知军。服母丧,期满,改任三司使判官。正值关、陕用兵,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内府中拿出锈蚀的货币推销给三司,三司官吏将要接受,只有余良肱说:“如果发给各路军队,军人会怨恨;如果不发给军队,就要用它购买百姓的货物,百姓就会因此困苦。请求交付文思院(重铸)。”改任明州知州。朝廷正要治理汴渠,留他掌管汴河司。汴水淤积,水流很慢,执政大臣持使河道狭窄的意见。余良肱认为:“善于治水的人不和水争地。当冬天水干涸时,应当从京城东边疏通治理,并治理到京城的西边,经过三年,可以使水重新在河道中流淌。”执政大臣不听。执政大臣又提议砍伐汴河堤岸上的树木来建立木岸使河道变得狭而深。余良肱说:“从泗州到京城一千多里,从江、淮来的漕运兵卒接连不断,暑天行路都以热渴为苦,靠树荫来休息。再者那些树木的根盘缠交错在堤中,使堤岸坚固,砍伐不利。”余良肱多次反对不能获准,于是请求不参与治理汴河的事。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改任太常少卿、润州知州,又升任光禄卿、宣州知州,政绩为江东第一。请求告老还乡,掌管洪州玉隆观,去世,享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