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

ID:83092780

大小:445.6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12-22

上传者:130****3912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1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2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3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4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5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6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7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8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9页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_第10页
资源描述:

《GB∕T 30314-202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泰伯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59.080.40CCSG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0314—2021/ISO5470-12016代替GB/T30314—2013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泰伯法Rubber-orplastics-coatedfabrics-Determinationofabrasionresistance-Taberabrader(ISO5470-12016,Rubber-orplastics-coatedfabrics—Determinationofabrasionresistance—Part1Taberabrader,IDT)2021-10-11发布2022-05-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GB/T30314—2021/ISO5470-12016-1—刖后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30314—2013《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泰伯法》,与GB/T30314-201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非柔性衬垫硬纸板或与其等效的实心板,用于薄试样固定(见4.9;相应地,在4.1.3增加了与之有关的内容(见4.1.3—更改了试样直径,从114mm改为105mm至115mm,图1中的图说明2也相应改变(见第5章,2013年版的第5章);—更改了试样的准备与安装内容(见7.1,2013年版的7.1—更改了磨轮表面的准备内容(见7.2.1和7.2.2,2013年版的7.2.1和7.2.2)。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5470-1:2016《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1部分:泰伯磨耗机》。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231.1—2018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506-1:2014,MOD—GB/T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SO105-A021993,IDT—GB/T2484—2018固结磨具一般要求ISO525:2013,MOD—GB/T2492—2017固结磨具交付砂轮允许的不平衡量测量ISO6103:2014,MOD------GB/T3820—1997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eqvISO5084:1996)—GB/T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507-12005,MOD—GB/T6031—2017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IRHD〜100IRHD!ISO48:2010,IDT—GB/T24133—200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SO22311989,IDT-HG/T3050.1-2020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整卷特性的测定第1部分:测定长度、宽度和净质量的方法!ISO2286-12016,IDT-HG/T3050.2-2020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整卷特性的测定第2部分:测定单位面积的总质量、单位面积的涂覆质量和单位面积的底布质量的方法!ISO2286-2:2016,MOD—HG/T3050.3-2020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整卷特性的测定第3部分:测定厚度的方法!ISO2286-32016,IDT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更改了标准名称,以便与现有的标准化文件协调;—ISO5470-1:2016在4.6标题下无正文内容,本文件根据双面胶带的实际用途增加了说明性正文内容(见4.6—本文件将原文件中章和一级标题下的诸多段落分解成一级和二级条描述(见4.1、4.2、7.2和第9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I

2GB/T30314—2021/ISO5470-12016本文件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覆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州大学、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思嘉环保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厦门市金汤橡塑有限公司、浙江百花胶带有限公司、海南省先进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玉婴、肖潇、常敏、林卓哲、林生雄、何青松、李飒、汤天文、唐海龙。本文件于201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n

3GB/T30314—2021/ISO5470-12016引言如果要得到有效重复性!R,本文件中与泰伯法耐磨测试有关的参数需要被更加详细的定义。在GB/T5478中,大量参数已被定义,并被SAC/TC15所接受。该方法使用一块锌板校准磨轮的最初磨耗力,但这并不能彻底解决试验过程中磨轮被磨屑堵塞的问题或磨耗力保持的问题。同时此方法价格昂贵且耗时。如果需要,本文件允许采用GB/T5478中的试验方法。但是,泰伯法的主要缺点是:a除非使用测重量技术,否则试验终点存在主观性;b仅仅是材料的一个细环带被磨损;c由于界面摩擦速度导致涂覆织物表面涂覆层局部发热,引起材料软化,因此试验结果不能代表材料的实际耐磨性;d由于试样中心有一直径6mm的圆孔,因此无法评估经过耐磨试验后材料的耐热水或耐化学试剂等性能。E

4GB/T30314—2021/ISO5470-12016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泰伯法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使用泰伯磨耗机测定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48-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第2部分1OIRH到100IRHD之间的硬度(Rubber,vulcanizedorthermoplastic一Determinationofhardness一Part2hardnessbetween10IRHDand100IRHD)ISO105-A0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A02部分:评定色变用灰色样卡(Textiles—Testsforcolourfastness-PartA02Greyscaleforassessingchangeincolour)ISO525粘合磨料产品形状类型、名称和标记(Bondedabrasiveproducts一Shapetypes,desig;nationandmarking)ISO2231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Rubber-orplastics-coatedfabrics—Standardatmospheresforconditioningandtesting)ISO2286(所有部分)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整卷特性的测定(Rubber-orplastics-coatedfabrics-Determinationo£rollcharacteristics)ISO5084纺织品织物和织物制品厚度测定(Textiles—Determinationofthicknessoftextilesandtextileproducts)ISO6103粘合磨料产品砂轮交货时的可允许不平衡性静态试验(Bondedabrasiveproducts—Permissibleunbalancesofgrindingwheelsasdelivered一Statictesting)ISO6506-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Metallicmaterials—Brinellhardnesstest-Part1Testmethod)ISO6507-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Metallicmaterials—Vickershardnesstest-Part1Testmethod)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

5GB/T30314—2021/ISO5470-120163.1磨轮abrasivewheel一个小的砂轮或砂纸包裹的小滚轮。3.2磨损abrasivewear由于磨轮的刮擦作用导致橡胶或塑料摩擦表面材料的损失。4试验设备4.1磨耗试验机4.1.1磨耗试验机包括一个紧凑外壳,一个用来承载测试样品的平面圆形转盘,一对能装磨轮的臂杆,一台带动转盘在其平面转动的电机,一个记录转盘转数的计数器,一个在达到预定转数时可使试验自动停止的装置,以及一个清除碎屑的吸尘装置(见图1〜图2o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说明:1------磨轮?2------试样,6105mm〜^115mmoa"侧视图图1磨耗试验机示意图2

6GB/T30314—2021/ISO5470-12016单位为毫米2I・0+lz・94zI.0+Z5.9Z标引序号说明:1---磨轮;2---试样,6105mm〜#115mm3---磨耗区;4---中心孔6.35mm5---吸嘴"8mm±0.5mm0b"俯视图图1磨耗试验机示意图(续)22标引序号说明:1-----负荷;2—砂轮;3-----试样o图2磨耗机正视图4.1.2磨轮安装在臂杆的自由端,可以自由转动。磨轮外表面与试样表面接触。每个磨轮与转动试样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两个磨轮朝相反方向转动。在磨轮和试样之间的接触点,每个磨轮外表面的运动3

7GB/T30314—2021/ISO5470-12016方向与试样的运动方向形成一个锐角,相对每个磨轮,这两个锐角方向相反。磨轮相对于转盘中心的位置见图1bo4.1.3试样由螺母和垫圈固定在转盘的中心螺杆上。当检测薄试样时,可用大小适合的双面胶带将试样固定在非柔性衬垫硬纸板或与其等效的实心板上,然后夹在试验机的试样夹持器上,试样应方便取下称量。臂杆中心支点与转盘表面的垂直距离大约25mm஺4.1.4转盘应平坦且定轴旋转。当转盘转动时,在45mm半径圆内,任何一点在垂直方向上的跳动不应超过0.05mm஺转盘的公称直径最少为100mm,60Hz时转速应为72r/min,50Hz时转速应为60r/min04.1.5装载磨轮的臂杆应对称并能沿水平轴自由摆动。固定磨轮的方法应能使磨轮自由转动,例如使用滚轴轴承。安装臂上的磨轮应是同轴的,试验时投影到转动圆盘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圆盘轴线距离应为19.1mm±O.lmm[见图laA஺4.1.6每个磨轮内侧面与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应为26.2mm±0.1mmo4.1.7每个臂杆应允许安装配重装置以便调节臂杆与磨轮间的平衡,并能增加已知质量的加荷祛码(见4.5)。4.1.8每个臂杆应设计成不加任何加荷硅码或平衡祛码时,施加在试样上的负荷为2.5N஺4.1.9此类旋转式双轮磨耗机主要用来测定直径105mm~115mm,中心孔直径6mm的试样,但由于磨损区[见图1bA仅大约13mm至14mm宽(磨轮宽度加上接触角影响磨痕宽度),因此可采用有效宽度为54mm的环状试样。4.2磨轮4.2.1磨轮中间的轴向孔可以将其无松动的固定在臂杆轮毂上。磨轮应为下述两种形式之一:a磨耗材料(磨轮)。磨轮厚度应为12.7mm±0.1mm,新磨轮外径应为51.6mm±0.1mm,修磨后磨轮直径不应小于44.4mm஺b金属圆盘。除材料或产品标准另有说明外,金属圆盘圆周表面应覆盖厚度为6mm,硬度为50IRHD-55IRHDCISO48-2规定的橡胶国际硬度)的硫化橡胶,该胶层表面粘贴符合ISO525的180级的碳化硅砂纸或碳化硅布,粘贴应无空隙和重叠。磨轮厚度应为12.7mm±0.2mm,直径应为51.6mm±0.2mm஺砂纸宽度应该在相关材料或产品标准中规定。4.2.2参照表1选择合适的磨轮。4.2.3如果需要,应按照附录A给出的步骤测定磨轮磨耗力。表1磨轮选择表推荐负载范围磨粒大致尺寸名称列表轮的类型组成成分磨损作用N(磨粒的数量/cn?CS10有弹性橡胶和抛光粉4.9~9.8轻微1420CS10F有弹性橡胶和抛光粉2.5-4.9很轻微1420CS17有弹性橡胶和抛光粉4.9-9.8力度大645H10无弹性陶瓷4.9-9.8粗糙1160H18无弹性陶瓷4.9-9.8中度粗糙1160H22无弹性陶瓷4.9-9.8非常粗糙515H38无弹性陶瓷2.5;4.9;9.8最粗糙5755注:在一般情况下,“CS”系列磨轮使用在测试柔性试样上,“H”系列磨轮使用在测试刚性试样上。4

8GB/T30314—2021/ISO5470-120164.3吸尘装置用来清理磨耗碎屑,吸尘装置有两个吸嘴,位于试样的磨耗区上。其中一个固定在磨轮之间,另一个应固定在磨耗区上的对称处(见图1)。每个吸嘴内径均应为8mm±0.5mm,试样到吸嘴的距离应为1.5mm±0.5mmo当吸嘴在工作位置时,建议吸尘装置吸气压力为2.5kPa-2.6kPa,从而有效地吸净碎屑。4.4标准锌板需要时,用于校准磨轮磨耗力(按附录Ao4.5加荷硅码依据材料和产品标准要求,用于对每个磨轮施加负荷。4.6双面胶带需要时,用于将试样粘贴到转盘上。4.7天平测量精度为1mg஺4.8磨轮表面修磨装置装置能够修磨磨轮使其始终处于静平衡状态(见ISO6103),确保整个轮表面接触到试样并且接触点垂直于测试样。4.9非柔衬垫硬纸板或与其等效的实心板用于薄试样固定。5试样从涂覆织物样品不相邻的位置随机切取两个直径为105mm〜115mm的试样,试样中心孔直径为6.35mm஺仲裁时,裁取三至六个试样。6调节及测试环境试样放置在ISO2231规定的标准环境中进行调节与测试。如果磨耗材料用碳化硅砂纸而不是碳化硅砂轮,将砂纸远离直射阳光和热源,保存在温度为20C,相对湿度约50%的环境中,使用前按照ISO2231调节1h஺7试验程序7.1试样的准备与安装仔细地在试样测试面的反面粘贴双面胶带,确保试样或双面胶带无皱纹和折痕,并且双面胶带不致5

9GB/T30314—2021/ISO5470-12016试样扭曲,不盖住中心孔。将试样固定在衬板或与其等效的实心板上。称量每一个试样或带衬板试样的质量,精确到1mg஺将涂覆织物试样或带试样的衬板仔细地安装在磨耗机转盘上并压平。7.2磨轮表面的准备7.2.1如果使用碳化硅砂轮,每次测试之前和每隔2000r,要重新修正磨轮。按照磨轮制造商说明书的规定,在每个砂轮表面横向移动金刚石修正工具尖头的方法,重新修正磨轮。为保证有效地校正,用修正工具在砂轮上施加所必需的最小压力。7.2.2如果使用碳化硅砂纸,使用适当的粘合剂绕实体轮圆周以保护砂纸边缘,并且将两端对接好。每500r均应更换砂纸。7.2.3通过使用平衡祛码和加荷硅码调节每个磨轮的负载(见4.5,使其符合相关材料或产品标准的规定。7.3操作根据相关材料或产品标准的要求,设定转数计数器。把磨轮放至试样表面,并启动机器开始测试。8评估方法8.1试验转数确定依据相关材料或产品标准确定转数终点。如果没有产品标准,建议采取下列方法确定试验转数终点:a从磨耗部位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根据灰色样卡等级判定颜色变化(见ISO105-A02b从基布或泡沫层的暴露情况来判断;c从总质量损失来判断,以毫克或试样初始质量分数来表述;d从相关物理性能变化来判断,采用已被认可的测试方法来测试(例如ISO2286或ISO5084)。8.2平均质量磨损量以每100r导致的质量损失的毫克数计算。9精密度9.1因未得到实验室间的试验数据,因此还不知道此试验方法的精密度。此方法的精密度将按照评定磨耗的方式来确定。当评定质量磨耗、体积磨耗、光学性能改变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未保证合理的吸嘴间距、未保持充分的吸气压力、未恰当放置祛码,都能影响结果的精密度。9.2在得到实验室间数据前,此方法不适合在规范中或结果有争议的情况下使用。10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a本文件编号,GB/T30314—2021;6

10GB/T30314—2021/ISO5470-12016b测试涂覆织物的详细说明;c试样调节及测试所用的环境条件;d试验时对每个磨轮施加的负荷;e试验完成时的磨耗转数及测试频率;f’采用的磨料的完整细节;g涂覆织物性能变化的详细说明;h质量损耗的平均值,mg/100ri按规定步骤进行时所产生的所有偏差,以及一切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意外情况。7

11GB/T30314—2021/ISO5470-12016附录A(规范性)磨轮磨耗力的测定A.1原理磨轮的磨耗力按照相关材料或产品标准来界定,以一定的旋转次数后标准锌板损失量来表征。A.2标准试样标准试样是一块锌板(纯度至少99%),厚度为0.7mm〜0.8mm,并在200C下预处理60min஺按ISO6507-1测量,锌板表面维氏硬度应是42HV100-2HV100或按ISO6506-1测量相应的布氏硬度。A.3试验步骤用丙酮清洗标准试样,称量标样,精确到1mg஺按照第7章所述的步骤进行试验。试验负荷和旋转量应在相关材料或产品标准中规定。在无此类说明的情况下,使用负荷4.9N和1000r进行试验。测试以后,再次称量试样,精确到1mg஺A.4结果表述磨轮(或砂纸)的磨耗力应以磨耗量来表征,磨耗量是以旋转1000r时所损失的质量或体积来表示或按相关材料或产品标准来规定。A.5校准频率A.5.1对磨轮而言,建议在首次试验时进行磨轮的校准,并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校准。每次校准后,首次测试前磨轮都应用修磨装置修磨表面(见7.2)。A.5.2对砂纸而言,校准应用有代表性试样来完成,首次试验应用砂纸未使用的部分。建议在首次试验时对砂纸进行校准,并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校准,或按相关材料或产品标准进行校准。8

12GB/T30314—2021/ISO5470-12016参考文献[1]GB/T5478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GB/T5478—2008,ISO93521995,ID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