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念奴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古之文人雅士,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佳篇。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宋词派别——豪放派特点: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人物: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
3词的发展第一时期晚唐、五代、北宋初年主要风格婉约艳丽代表作家温庭筠、李煜、晏殊等
4词的发展第二时期北宋中叶到南渡主要风格婉约豪放并举代表作家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5词的发展第三时期南宋前期主要风格壮怀高唱代表作家辛弃疾、陆游、张孝祥等
6词的发展第四时期南宋后期主要风格哀感低吟代表作家姜夔、张炎等
7古诗词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表现手法入手
8解题“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穿云裂石、响遏行云)。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0《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11五千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人苏东坡
12才华横溢旷世奇才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3诗歌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才华横溢旷世奇才
14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方面,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才华横溢旷世奇才
15故宮博物院藏书法欣赏
16枯木怪石图
17苏轼的生平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②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乌台诗案”、贬黄州。③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④1093-1101,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五十九岁贬惠州。六十二岁贬儋州。
18屡遭贬谪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轼一生遭遇的政治风波是比较多的。他曾经少年得志,与弟弟苏辙同榜中进士,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极口称赞,也得到当朝皇帝的赏识。但进入仕途后,由于卷入新旧党争的激烈漩涡中,因此一生就再也不能平静。先是被朝中小人构陷,由堂堂知州突然被逮捕入狱,成了阶下囚犯。
19出狱后贬官黄州,官职卑微,薪水很少。以后辗转数处,都不得意。六年后,旧党上台,突然奉诏进京,在短短的二十多天内,居然连升数级,差一点就要拜相了。然而等到哲宗亲政,新党得势,又将他贬到广东的惠州,海南岛的儋州,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大起大落
20在儋州,他以六十余岁的高龄过着生活上"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日啖薯芋"的贫穷生活,幼子夭亡,最能理解体贴他的侍妾朝云也病死在海岛上,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直到六十六岁时遇赦北归,却死在路途之中。在死后的七十年里,他又不断获得赐封殊荣,谥曰"文忠",又特赠太师。一生坎坷
21坎坷的一生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22苏轼是中国士大夫文人中遭贬谪较多的一个,他曾以黑色幽默的口吻自我解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贬谪蛮荒达十二年之久。政治上被宣布为“奸党”,诗文著作被列为“禁书”,三位妻子(原配、续配和爱妾)都先他死去,最亲爱的弟弟子由也与他同时遭到政治迫害,兄弟两人长期不得见面。他自己多次大难不死,
23“乌台诗案”中关进监狱险些被杀头,后来在惠州、儋州又好几次差点病死,一生之灾难不幸可谓多矣。然而,另一方面,苏轼在历代文人中又是最为风趣幽默、乐观超脱的。贬谪到海南岛上,这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远的“天涯海角”,亲友们都担心他年迈苍苍难得生还,他却唱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4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乐观的心态
25苏轼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十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豁达的心胸
26苏轼的一生始终是乐观的一生,积极进取的一生。这种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正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千百年来,苏轼正是以这种旷达洒脱的精神气度影响后人,吸引了无数中国士大夫文人的歆羡仰慕。
27苏轼的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28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不一致的,
29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30苏东坡在黄州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境遇的挣扎和超越。黄州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黄州赤壁的三次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东京(今河南开封)的江边小城里,名家评说
31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在反思中走向成熟),闭塞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黄州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康震评说苏东坡》
32林语堂《苏东坡传》像苏东坡这样富于创造力,这样守直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名家评说
33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34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数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35——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出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出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写作背景
36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37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苏轼出狱后被贬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38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7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9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初读感知
40
41译文长江向东流去,波涛滚滚,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奔流而逝。陈旧的营垒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42译文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的时候,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勃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43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上片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上阙所见:所想:赤壁壮景千古人物赤壁豪杰
44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感慨什么?下阙所忆:周郎赤壁所慨:人生如梦
45大江东去,浪淘尽
4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7“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题目中的“怀古”。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48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写景有何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49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瑜字公瑾
5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51卷起千堆雪。
5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句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乱惊穿卷雪拍
53字词特点角度修辞感情乱穿惊拍卷雪险怪高峭汹涌猛烈奔腾纯白形声形色夸张拟人比喻向往英雄豪迈奔放
5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思考:描绘出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通过夸张、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5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过渡句。“江山如画”承上,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与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
57(1)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非常年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2)以美人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3)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周瑜和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关系疏远的亲戚)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是他得到重用的重要表现。提问:1、写“小乔初嫁了”有什么特别含义?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命曹植撰《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字公瑾,年轻有为,24岁拜为将、娶小乔为妻,34岁指挥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战役。美女配英雄
582、“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周瑜什么风度?刻画周瑜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寄寓了词人什么感情?
59雄姿英发——年轻有为,充满青春活力,事业、爱情两得意,春风得意,英气不凡,令人羡慕。羽扇纶巾——身为主帅,大战当前,却不着戎装而着便装,足见其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韬略过人,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儒将风度
60作用:突出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感情:抒发了对英雄的赞颂与敬仰之情。
61比较思考:引用典故方面,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62人物周瑜苏轼年龄生活外貌职位际遇基调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对比当中,感叹自我24岁47岁幸福美满屡遭不幸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东吴都督团练副使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感奋感伤
63苏轼怀古,独独怀念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64仕途坎坷年老无为借仰慕周瑜的功业,抒发自己的壮志未酬,表达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的思想。豪放洒脱年轻有为
65怎样理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多情”呢?
66“多情”概而言之是: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满腹才华,却无处伸展;年少得志,却老大无成;心情豁达,却苦于掣肘。“多情”却被无情的现实折磨着、炙烤着、以致他不得不“早生华发”了。
6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8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讨论:
69导思点拨求异创新不消极。一方面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70导思点拨求异创新另一方面,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永存。
71本课有没有虚实相生的手法,同学们找一找在哪里?
72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
73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景故垒西边——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写人周郎:雄姿英发谈笑克敌我:早生华发结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比照应结构图
74总结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状写赤壁之景
75总结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抒写人生感慨
76这首词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77“豪放”表现的三个方面:1、描绘壮丽之景。2、刻画豪迈之人。(周瑜)3、抒发壮志豪情。(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但对得起天地良心。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找到了解脱。)
78豪放中略见苍凉,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苏轼的赤壁豪放绝非一诗一词的豪放,那是人生境界的豪放。苏轼被贬黄州赤壁固然是不幸之事,但也恰恰是赤壁成就了苏轼,成就了苏轼的豪放,那是不幸之后的豪放,是警醒世人的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