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晋城一中(丹河校区)2022级高一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8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一词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在知乎社区内,排在内卷化话题讨论区最高位的问题几乎集中在对于这一概念具体所指的释义上。或者说,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代价。
1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代价,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赢得考生、社会和时代的共鸣》)材料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2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级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A.内卷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最终的固定状态后出现停滞或衰退的现象。B.现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的“内卷化”,它的内涵其实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D.历史学家黄宗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公众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从而让自己的认知升级。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A.唐三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B.图书管理员赵老师工作十几年,虽然一直没有升职,但经常有新的研究成果发表。C.老马近二十年在城里努力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他也没有改变。4.在当下的语境中,“内卷化”的内涵是否发生变化?请具体说明。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现代年轻人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雅的过去田洪波①她叫苏雅,是我新结交的一位明星朋友。这个故事是她讲给我的……②你是知道的,我刚出道时在歌舞团跳舞。那一年,具体哪一年我先不说,你能猜得到。那一年歌舞团的效益不好,两百多元的工资还总是施欠,我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于是决定离职,通过高考重整山河,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③我面临的困难是,离职属于单方面的违约行为,必须交付给歌舞团十万元违约金,才能盖章同意,同时,离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只有区区十几天。④违约金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息都困难。告诉给父亲后,他半晌不语,许久才吁出口气,把两只手放在我肩上说,好吧,你已经成人了,我尊重你的选择,我这就去筹钱,应该没问题的。⑤我嚅动了几下嘴唇,眼泪顺着眼睑流下。其实,我比谁都清楚面临的窘境。我父亲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筑工人,他所能求援的渠道,不过就是一些亲戚和朋友。据我所知,他们并不怎么富裕,如何才能解此燃眉之急啊?更让人揪心的是,我父亲从工地脚手架上摔下后,刚大病初愈,怎堪再经此折磨?⑥可时间不等人,我父亲决定抓紧筹钱。他先把范围限定在邻居上,拄了支单拐,走了东家串西家,脸上堆积的情感语言,让我没有看到借钱的情景也能猜得出。还算不错,加上手头积蓄,父亲很快筹到七万多元。⑦晚上坐在院子里,我父亲的烟抽得很勤。他那个样子,真是让我心疼。那几天,我总是彻夜难眠。说实话,我对父亲是有愧疚的,自从母亲因病离世,我就与父亲交流甚少。我忌恨他经济上的拮据,但凡他多一些积蓄,母亲也不会死得那么快。因此我一心闯荡世界,想通过打拼改变现状。⑧这期间,我父亲想与一位姓王的阿姨重组家庭,被我凛然拒绝了。想来,我过于意气用事了,那位王阿姨对我父亲还是不错的。她不是眼中只有钱的主儿,看着是个持家的好手,低眉顺眼的。有几次,我无意中遇到她,她都急急躲开了。可能我对她的排斥伤害到了她吧。⑨那几天,兜兜转转的,我父亲带回家的总是压抑不住的叹息。有时,他站在窗前看天,一支烟掐灭又点燃一支。另外我发现,他不再与我眼神碰撞,话越来越少。甚至,又端起了久违的酒杯。⑩那天晚上吃饭时,我把筷子在碗里杵了许久,迟疑着说,要不我还回歌舞团吧?父亲诧异着看向我,半天笑一下说,姑娘,高考是正经事,爸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还有一些朋友没去找,而且工地上还有那么多工友呢!你完全不用担心。说着父亲仰脖喝干了杯中的酒。我无言以对,我知道那酒杯里盛着的,一定是复杂的涟漪。⑪
4离高考报名截止只剩最后一天,我父亲拄着拐棍,精神抖擞地穿了一件白衬衣,斜挎个黄旧书包,斗志昂扬地出门了。临出门,他嘱咐我,你安心在家等我,我这么大个活人,不用惦记。借到了钱我就回来。⑫说实话,看着父亲远去的蹒跚背影,我再一次流下眼泪,内心纠结得不行。我们住在这个城市的城乡接合部,父亲此行,是去市里找他自认为熟悉的那些人,成败可能在此一举吧。可市区那么大,我真的担忧,他能有多少可靠的关系可以依赖呢?⑬他会去找王阿姨吗?或者,会去找那些上夜班的工友?一切未知,我心惴难安。惶惶的一上午过去了,我猜想父亲此刻到了哪里。他会坐公交车吗?他受伤的腿会发作疼痛吗?我逼迫自己不再去想,却越来越明白了,自己的担心也许是对的,如此情境下,父亲怎么会舍得坐公交车呢?他也许连饭都舍不得在外面吃吧?我揪着心,不断自问,参加高考的决定是否太任性了?⑭天黑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知道父亲是带了伞的,却依然担心,牵挂他何时能回来。索性晚饭也没有吃,就那么痴呆地坐在窗前,祈祷父亲早些回来。不知何时,我竟睡着了。⑮我醒来的时候,已是凌晨五点多,父亲依然不见身影。我慌了手脚,疯狂出门去找,甚至思量要不要报案。踉跄中的我走出不远,就迎面撞见了父亲。那个黄布书包,就鼓鼓囊囊地挂在他的胸前。他的拐棍不见了,他用两只手托抱着书包,正一步步向前挪动。⑯我喊了一声爸,给了他一个久违的拥抱,眼泪喷涌而出。我父亲成就感爆棚,他把书包摘下说,三万元凑齐了,凑齐了!你今天就去交费吧,我在家等你好消息。⑰我哽咽着点头。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父亲的白衬衫上都是土,头发上也都是灰,于是下意识用手去拂。父亲微笑着,不急不急,回家洗洗就行了。我的手停在了他的头发上,怎么拂也拂不去灰,定睛一看,我的天!哪是灰啊,那分明是一夜间泛出的茬茬白发!扑通一声,我跪下了,把头狠命地磕在地上,声嘶力竭喊出一声“爸”!⑱苏雅说,我现在可以告诉你,那是一九九三年。那个凌晨,我和父亲哭抱在一起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就是在那一夜间长大的。⑲我喟叹着,怪不得这些年,你一直坚持资助那些贫困大学生,为你,点赞!(选自《小说林》2022年第3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雅故意不先说故事发生在哪一年,是因为“我”熟悉她的生活,“我”能猜到。B.苏雅要参加高考决定给父亲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其举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C.小说有许多语句富含深意,“脸上堆积情感语言”“那酒杯里盛着,一定是复杂的涟漪”,这样的用语引而不发,令人深思。D.“我”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但是小说却通过结尾“我的喟叹”深化了中心思想,使苏雅的人物形象更加高大。7.文中关于父亲形象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A.父亲摆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神态有为了安慰苏雅,让苏雅安心的意思。B.小说中父亲的许多表现能让读者联想到父亲在借钱时遇到的困难,体现了父爱的无声、伟大。C.小说第③段运用了一连串设问句,这既表现了苏雅复杂的心理,也让读者感受到父亲对女儿甘于牺牲的爱。D.小说在叙述苏雅观察父亲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他不再与我眼神碰触”,表达出父亲面对女儿时愧疚不安的心理。8.小说采取了听苏雅讲往事的方式来展开情节,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9.“我就是在那一夜间长大的”,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句话包含的深刻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日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B.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C.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6D.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襄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说话一言九鼎,割让承诺土地是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不示弱。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14.慎子建议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议,请问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职责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梅花绝句·之三宋·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早梅宋·李公明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和李诗均写梅花,两首诗都赞美了梅花在寒冬腊月凛然绽放的形象。
7B.陆诗写梅花的“花中气节”,将梅花与其他花形成对比,以突出梅花。C.李诗“东风”“西风”包含了气温变化,以“才”“又”表现变化之快。D.李诗以山中群木的叶落衬托梅花“吹不尽”,表现了梅花的美好姿态。16.这两首诗中,作者借梅花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的乡野音乐粗俗难听,并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消愁无奈之感。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___________。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___________,这股能量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___________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___________。像一棵被扭曲、挤压的石缝里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精雕细刻激荡误打误撞立身之本B.千锤百炼激荡歪打正着立身之本C.千锤百炼动荡误打误撞立足之处D.精雕细刻动荡歪打正着立足之处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B.儒家不谈鬼,“祭神如神在”,可以说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
8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接到天上。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B.像石缝里的一棵被扭曲、挤压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别是一种价值,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C.虽然像石缝里的一棵被扭曲、挤压的小树,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D.虽然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别是一种价值,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21.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大学招生办:我是××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海。鄙人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中学王海2018年9月5日22.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国风舞蹈”发轫于视频平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随着这类视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①______。一些年轻的舞蹈演员纷纷开通个人账号,上传作品,成为创作国风舞蹈作品的有生力量。碧柳依依,翠裙飘飘;罗衣从风,衣袂翩翩。舞者用翩跹身姿演绎的汉风唐韵,像一幅幅瑰丽绚烂的织锦。这些作品艺术水准高、艺术感染力强,为观众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国风舞蹈与互联网关系密切。互联网不仅推动国风舞蹈传播,_____________②。与传统舞蹈不同,国风舞蹈创作者注重拍摄手法和短视频特效的应用,大量运用影视剧创作手法。国风舞蹈蓬勃发展,专业舞者与舞蹈爱好者相互学习,后者向前者学习专业技法和审美旨趣,前者汲取后者生动的表现手法和灵活的传播方式。__________③,共同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创新。23.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作《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沉痛叹息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则为其散文集取名“常思一二,不想八九”。
9的确,关于人生,古往今来,人们多有感慨与体悟:或忘情于青春年少的花好月圆,或感伤于盛年不再的逝水难收,或陶醉于功业有成的绝世高名,或困顿于事事蹉跎的万般失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晋城一中(丹河校区)2022级高一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8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一词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在知乎社区内,排在内卷化话题讨论区最高位的问题几乎集中在对于这一概念具体所指的释义上。或者说,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
10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代价。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代价,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赢得考生、社会和时代的共鸣》)材料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11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级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A.内卷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最终的固定状态后出现停滞或衰退的现象。B.现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的“内卷化”,它的内涵其实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D.历史学家黄宗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公众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从而让自己的认知升级。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A.唐三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12B.图书管理员赵老师工作十几年,虽然一直没有升职,但经常有新的研究成果发表。C.老马近二十年在城里努力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他也没有改变。4.在当下的语境中,“内卷化”的内涵是否发生变化?请具体说明。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现代年轻人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答案】1.B2.B3.C4.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逐渐演变为: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5.①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②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③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A.“出现停滞或衰退的现象”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应是这种文化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但不等于停滞或衰退。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错误,因果倒置,原文“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选项因果颠倒。D.“促进了公众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错误,扩大范围,原文是“中国社会科学界”不是“公众”限定范围错。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B.“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错误,根据原文“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可知,我们能做的除了提高认知能力,还要在行动中反思。故选B。【3题详解】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提炼关键句“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这些都是内卷化效应。A.唐三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一直挑战自我,不符合内卷化效应。B.赵老师经常有新的研究成果,没有停滞不前,不符合内卷化效应。C.老马长期努力做保安,一直没有改变,是“简单自我重复”,符合内卷化效应。D.刘阿姨经常督促丈夫,丈夫性格也没有改变,不是属于“卷自己”,不符合内卷化效应。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发生了变化。根据“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可见,内卷化最初是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的专业词汇。“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在中国语境下,成为“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根据“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可见,内卷化在互联网语境下演变成“投入”“付出”更多,然而回报更少、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建议的能力。根据材料二“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可得出: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根据材料二“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可得出: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根据材料二“这时候,超越‘内卷’
14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可得出: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雅的过去田洪波①她叫苏雅,是我新结交的一位明星朋友。这个故事是她讲给我的……②你是知道的,我刚出道时在歌舞团跳舞。那一年,具体哪一年我先不说,你能猜得到。那一年歌舞团的效益不好,两百多元的工资还总是施欠,我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于是决定离职,通过高考重整山河,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③我面临的困难是,离职属于单方面的违约行为,必须交付给歌舞团十万元违约金,才能盖章同意,同时,离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只有区区十几天。④违约金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息都困难。告诉给父亲后,他半晌不语,许久才吁出口气,把两只手放在我肩上说,好吧,你已经成人了,我尊重你的选择,我这就去筹钱,应该没问题的。⑤我嚅动了几下嘴唇,眼泪顺着眼睑流下。其实,我比谁都清楚面临的窘境。我父亲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筑工人,他所能求援的渠道,不过就是一些亲戚和朋友。据我所知,他们并不怎么富裕,如何才能解此燃眉之急啊?更让人揪心的是,我父亲从工地脚手架上摔下后,刚大病初愈,怎堪再经此折磨?⑥可时间不等人,我父亲决定抓紧筹钱。他先把范围限定在邻居上,拄了支单拐,走了东家串西家,脸上堆积的情感语言,让我没有看到借钱的情景也能猜得出。还算不错,加上手头积蓄,父亲很快筹到七万多元。⑦晚上坐在院子里,我父亲的烟抽得很勤。他那个样子,真是让我心疼。那几天,我总是彻夜难眠。说实话,我对父亲是有愧疚的,自从母亲因病离世,我就与父亲交流甚少。我忌恨他经济上的拮据,但凡他多一些积蓄,母亲也不会死得那么快。因此我一心闯荡世界,想通过打拼改变现状。⑧这期间,我父亲想与一位姓王的阿姨重组家庭,被我凛然拒绝了。想来,我过于意气用事了,那位王阿姨对我父亲还是不错的。她不是眼中只有钱的主儿,看着是个持家的好手,低眉顺眼的。有几次,我无意中遇到她,她都急急躲开了。可能我对她的排斥伤害到了她吧。⑨那几天,兜兜转转的,我父亲带回家的总是压抑不住的叹息。有时,他站在窗前看天,一支烟掐灭又点燃一支。另外我发现,他不再与我眼神碰撞,话越来越少。甚至,又端起了久违的酒杯。⑩
15那天晚上吃饭时,我把筷子在碗里杵了许久,迟疑着说,要不我还回歌舞团吧?父亲诧异着看向我,半天笑一下说,姑娘,高考是正经事,爸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还有一些朋友没去找,而且工地上还有那么多工友呢!你完全不用担心。说着父亲仰脖喝干了杯中的酒。我无言以对,我知道那酒杯里盛着的,一定是复杂的涟漪。⑪离高考报名截止只剩最后一天,我父亲拄着拐棍,精神抖擞地穿了一件白衬衣,斜挎个黄旧书包,斗志昂扬地出门了。临出门,他嘱咐我,你安心在家等我,我这么大个活人,不用惦记。借到了钱我就回来。⑫说实话,看着父亲远去的蹒跚背影,我再一次流下眼泪,内心纠结得不行。我们住在这个城市的城乡接合部,父亲此行,是去市里找他自认为熟悉的那些人,成败可能在此一举吧。可市区那么大,我真的担忧,他能有多少可靠的关系可以依赖呢?⑬他会去找王阿姨吗?或者,会去找那些上夜班的工友?一切未知,我心惴难安。惶惶的一上午过去了,我猜想父亲此刻到了哪里。他会坐公交车吗?他受伤的腿会发作疼痛吗?我逼迫自己不再去想,却越来越明白了,自己的担心也许是对的,如此情境下,父亲怎么会舍得坐公交车呢?他也许连饭都舍不得在外面吃吧?我揪着心,不断自问,参加高考的决定是否太任性了?⑭天黑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知道父亲是带了伞的,却依然担心,牵挂他何时能回来。索性晚饭也没有吃,就那么痴呆地坐在窗前,祈祷父亲早些回来。不知何时,我竟睡着了。⑮我醒来的时候,已是凌晨五点多,父亲依然不见身影。我慌了手脚,疯狂出门去找,甚至思量要不要报案。踉跄中的我走出不远,就迎面撞见了父亲。那个黄布书包,就鼓鼓囊囊地挂在他的胸前。他的拐棍不见了,他用两只手托抱着书包,正一步步向前挪动。⑯我喊了一声爸,给了他一个久违的拥抱,眼泪喷涌而出。我父亲成就感爆棚,他把书包摘下说,三万元凑齐了,凑齐了!你今天就去交费吧,我在家等你好消息。⑰我哽咽着点头。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父亲的白衬衫上都是土,头发上也都是灰,于是下意识用手去拂。父亲微笑着,不急不急,回家洗洗就行了。我的手停在了他的头发上,怎么拂也拂不去灰,定睛一看,我的天!哪是灰啊,那分明是一夜间泛出的茬茬白发!扑通一声,我跪下了,把头狠命地磕在地上,声嘶力竭喊出一声“爸”!⑱苏雅说,我现在可以告诉你,那是一九九三年。那个凌晨,我和父亲哭抱在一起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就是在那一夜间长大的。⑲我喟叹着,怪不得这些年,你一直坚持资助那些贫困大学生,为你,点赞!(选自《小说林》2022年第3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雅故意不先说故事发生在哪一年,是因为“我”熟悉她的生活,“我”能猜到。B.苏雅要参加高考的决定给父亲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其举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C.小说有许多语句富含深意,“脸上堆积的情感语言”“那酒杯里盛着,一定是复杂的涟漪”,这样的用语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16D.“我”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但是小说却通过结尾“我的喟叹”深化了中心思想,使苏雅的人物形象更加高大。7.文中关于父亲形象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摆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神态有为了安慰苏雅,让苏雅安心的意思。B.小说中父亲的许多表现能让读者联想到父亲在借钱时遇到的困难,体现了父爱的无声、伟大。C.小说第③段运用了一连串设问句,这既表现了苏雅复杂的心理,也让读者感受到父亲对女儿甘于牺牲的爱。D.小说在叙述苏雅观察父亲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他不再与我眼神碰触”,表达出父亲面对女儿时愧疚不安的心理。8.小说采取了听苏雅讲往事的方式来展开情节,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9.“我就是在那一夜间长大的”,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句话包含的深刻意蕴。【答案】6.A7.C8.小说通过苏雅来讲述苏雅自己的往事,在讲述过程中运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这样安排可以使故事更真实、感人,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另外,这样安排有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9.在经历了那一夜之后,“我”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我”不再抱怨父亲,而是为父亲的付出感动,也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愧疚;在经历了那一夜之后,“我”意识到父亲为了“我”已经老去,“我”决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父亲对“我”的付出:在经历了那一夜之后,“我”懂得了感恩,“我”会将爱洒播出去,将小爱变为大爱,这一夜是“我”以后资助学生的助推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是因为‘我’熟悉她的生活”错,于文无据,原文为“她叫苏雅,是我新结交的一位明星朋友”,可知是新朋友,应该不是很熟悉。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小说第③段运用了一连串设问句”错,原文为“
17他会去找王阿姨吗?或者,会去找那些上夜班的工友?一切未知,我心惴难安。惶惶的一上午过去了,我猜想父亲此刻到了哪里。他会坐公交车吗?他受伤的腿会发作疼痛吗?我逼迫自己不再去想,却越来越明白了,自己的担心也许是对的,如此情境下,父亲怎么会舍得坐公交车呢?他也许连饭都舍不得在外面吃吧?我揪着心,不断自问,参加高考的决定是否太任性了?”可见没有运用一连串的设问修辞,只是一般的问句。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1—18段是苏雅讲自己的往事,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可以直接向读者倾诉自己的见闻、经历和感受,这样安排,可以使故事更真实、感人,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使用第一人称记叙,有利于抒发情感,从而可以进行详细心理描写,如“我喊了一声爸,给了他一个久违的拥抱,眼泪喷涌而出”“我哽咽着点头”“扑通一声,我跪下了,把头狠命地磕在地上,声嘶力竭喊出一声‘爸’!”,这样安排有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深刻意蕴的能力。理解这句话的深刻意蕴就要理解“长大”的内涵。根据“我醒来的时候,已是凌晨五点多,父亲依然不见身影。我慌了手脚,疯狂出门去找,甚至思量要不要报案。踉跄中的我走出不远,就迎面撞见了父亲”“我喊了一声爸,给了他一个久违的拥抱,眼泪喷涌而出”,可见父亲一夜未归,“我”很担心,看到父亲那一刻“我”给了他一个久违的拥抱,“久违的拥抱”说明“我”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从以前的“我忌恨他经济上的拮据,但凡他多一些积蓄,母亲也不会死得那么快”的抱怨,变成了现在“给了他一个久违的拥抱”的感动,也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愧疚,这说明“我”长大了。根据“我的手停在了他的头发上,怎么拂也拂不去灰,定睛一看,我的天!哪是灰啊,那分明是一夜间泛出的茬茬白发!扑通一声,我跪下了,把头狠命地磕在地上,声嘶力竭喊出一声‘爸’!”看到父亲一夜间泛出的茬茬白发“我”很惊讶,惊讶于父亲为了“我”已经老去。“我”跪地磕头既有对父亲为“我”付出的感到,也有决心,决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父亲对“我”的付出,这说明“我”长大了。根据“我”告诉作者“我就是在那一夜间长大的”,作者感叹“怪不得这些年,你一直坚持资助那些贫困大学生,为你,点赞”,可见在经历了那一夜之后,“我”懂得了感恩,不仅感恩父亲为“我”的付出,也要感恩那些愿意借钱给父亲的人,感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我”也会将这些感恩和爱洒播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一夜是“我”以后资助学生的助推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
18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日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B.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C.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D.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襄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说话一言九鼎,割让承诺的土地是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不示弱。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
19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14.慎子建议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议,请问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职责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B12.D13.(1)不能给(东地)呀。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2)(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14.子良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昭常率兵驻守东地;景鲤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死父”为“送”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D;“便”是“有利”“适宜”的意思,是“献之”的谓语,“太子入”是主谓结构,“便”后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错误,《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错,昭常是奉楚襄王之命驻守东地,子良说昭常假托王命只是托辞。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给、给予;“西”,方向名词作状语,向西;“救”,救援、帮助。(2)“隘”,阻挡、阻止;“弗”,不;“夺”,夺取、强取。【14题详解】
2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楚襄王为太子的时候,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去世,太子向齐王辞行,请求回国即位。齐王阻止说:“给我楚国东部土地五百里,我就放你回去。你不给我,你就不能回去。”太子说:“我有一位老师,我回去问问他。”太子师傅慎子说:“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楚太子回国。楚太子归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派出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东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使者来索取东地,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上柱国子良进宫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他。大王说话一言九鼎,许诺了万乘大国齐国而又不给,这是言而无信,以后也没法跟诸侯订立盟约。我认为先割让东地,然后再攻打下来。割让土地,这是讲诚信;攻打齐国,这是不示弱。所以我说把东地给齐国。”子良出来,昭常进宫拜见楚王。昭常说:“不能给(东地)啊!所谓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阔才被称为万乘之国。现在失去了五百里东部土地,是丢失了东部一半的土地。这样楚国就只有万乘之名,却没有千乘兵车的实力,这样不行。所以我说不能给它。我请求去守卫那里。”昭常出来,景鲤进宫去见楚王。景鲤说:“不能给(东地)啊。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景鲤出来,慎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把三个大臣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我用他们三人谁的计策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用。”慎子说:“请您听我解释,而大王将会看到确实应该这样做。大王派上柱国子良率领兵车五十乘,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在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命令他去守卫东地。在派出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鲤率领五十乘兵车,向西到秦国求救。”楚王说:“这方法很好。”子良到齐国去,齐国派使者率领军队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者说:“我的职责是守卫东地,将会与东地共存亡。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亲自从我们大王那里接受命令,来向您进献东地。昭常守卫东地,这一定是昭常伪造我们大王的命令,请您攻打他。”齐王大举兴兵攻打东地,讨伐昭常。还没有到达东地的疆域,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到了齐国西部边境,说:“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齐王对秦国的举动十分害怕。于是就请子良向南返回楚国讲和,向西派使者到秦国和解,以此来解除齐国的祸患。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却保全了东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梅花绝句·之三宋·陆游
21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早梅宋·李公明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和李诗均写梅花,两首诗都赞美了梅花在寒冬腊月凛然绽放的形象。B.陆诗写梅花的“花中气节”,将梅花与其他花形成对比,以突出梅花。C.李诗“东风”“西风”包含了气温变化,以“才”“又”表现变化之快。D.李诗以山中群木的叶落衬托梅花“吹不尽”,表现了梅花的美好姿态。16.这两首诗中,作者借梅花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相同点:两诗中都抒发了坚守高洁、顽强坚韧之情。陆诗以“雪虐风号”体现挫折的处境,以“愈凛然”“最高坚”抒发顽强坚韧、高风劲节的情感;李诗以“群木”的“叶叶空”来体现凄寒的环境,以梅花“吹不尽”“新白抱新红”来抒发坚守自我、高洁坚韧的情怀。不同点:陆诗还包含着怀才不遇的孤苦寂寞和不向他人乞怜的情怀,以“飘零去”体现内心的悲苦,以“耻向东君更乞怜”体现不向他人乞怜的情怀;而李诗则无这种情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赞美了梅花在寒冬腊月凛然绽放的形象”错误,陆诗写梅花在寒冬腊月绽放,由“雪虐风号”“耻向东君”可以看出;李诗写梅花在秋末冬初绽放,由“早梅”“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等可以看出。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陆诗“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表现梅花坚守高洁的品格,李诗“依然新白抱新红”抒发梅花坚守自我、高洁坚韧的情怀。两首诗歌都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都为梅花,所言之志即为像梅花一样的高洁、坚强不屈的性格特征。相同之处:陆诗“愈凛然”“最高坚”,描述梅花迎风雪、冒严寒而盛开不怠的不怕艰难,迎难而上的品格。李诗“才……又”“叶叶空”“梅花吹不尽”即便是其他的树木和花草早已被大风吹落,只有梅花不凋谢。借景抒情,诗人都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也拥有梅花一样的品质特征,高洁孤傲、坚韧不拔。
22不同之处:陆诗“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两句凸显了诗人的人生际遇,飘零感和不愿摇尾乞怜的心态都暗示了作者官场或者进阶的不顺利,不被赏识任用的苦闷孤寂,重点是不向他人乞怜的情怀;李诗只是描摹了梅花盛开的景致,以及诗人抒发的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没有透露出诗人自身的际遇。(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的乡野音乐粗俗难听,并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消愁无奈之感。【答案】①.千岩万转路不定②.迷花倚石忽已暝③.岂无山歌与村笛④.呕哑嘲哳难为听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暝”“呕哑嘲哳”“尊”“酹”。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___________。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___________,这股能量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___________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___________。像一棵被扭曲、挤压的石缝里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精雕细刻激荡误打误撞立身之本B.千锤百炼激荡歪打正着立身之本
23C.千锤百炼动荡误打误撞立足之处D.精雕细刻动荡歪打正着立足之处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B.儒家不谈鬼,“祭神如神在”,可以说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接到天上。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B.像石缝里的一棵被扭曲、挤压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别是一种价值,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C.虽然像石缝里的一棵被扭曲、挤压的小树,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D.虽然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别是一种价值,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答案】18.B19.B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千锤百炼:原意指铸剑需要千百次的锤打和冶炼。比喻文章多次润饰,或人生历经磨炼。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根据前面“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的语境,此处应是指辛弃疾受到的磨炼。应选“千锤百炼”。第二空,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动荡:比喻局势不稳,不平静。根据语境,文中是强调受到的冲击,应先选“激荡”。第三空,歪打正着: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误打误撞:指事先未经周密考虑。辛弃疾本想走“武途政路”,却做了“词人”,且成就颇高,应选“歪打正着”。第四空,立身之本:即自立的根本。立足之处:能够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语境是说“才能和思想”,这应是作为一个人特有的东西,因此应为根本,应选“立身之本”。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能力。文中“把栏杆拍遍”中引号的作用为直接引用。A.“学生腔”中引号的作用为特殊含义。
24B.“祭神如神在”中引号的作用为直接引用。C.“之”中引号的作用为突出强调。D.“泥腿子专家”中引号的作用为特殊称谓。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序不当的语病:(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像一棵被扭曲、挤压的石缝里的小树”里的“石缝里的”表地点,应放在“一棵”前面。(2)关联词语语序不当。从语意上分析,这里强调小树成不了旗杆的原因应是“被扭曲、挤压”,因此“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与后面的句子才构成转折关系,因此应将“被扭曲、挤压”单独提取出来,把“虽然”放在“被扭曲、挤压”前。只有A表述正确。故选A。21.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大学招生办:我是××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海。鄙人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中学王海2018年9月5日【答案】(1)“鄙人”改为“本人”;(2)“显著”改为“优秀”或“优异”(3)“大作”改为“作品”;(4)“你校”改为“贵校”;(5)“垂怜”改为“垂青”、“垂爱”、“青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鄙人”,书面语,知识浅陋的人,谦辞,对人称自己,自荐信的用语不要过度谦卑;“成绩显著”用在学生身上不恰当,过于夸大,改为“优秀”;“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不能用作自己,称自己的为“作品”;“你校”显得疏远,且称呼对方一半称为“贵”,可以改为尊称“贵校”;“垂怜”赐予怜悯;给予同情,显得太卑微,应该为“青睐”,喜爱或重视。【点睛】
25语言得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22.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国风舞蹈”发轫于视频平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随着这类视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①______。一些年轻的舞蹈演员纷纷开通个人账号,上传作品,成为创作国风舞蹈作品的有生力量。碧柳依依,翠裙飘飘;罗衣从风,衣袂翩翩。舞者用翩跹身姿演绎的汉风唐韵,像一幅幅瑰丽绚烂的织锦。这些作品艺术水准高、艺术感染力强,为观众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国风舞蹈与互联网关系密切。互联网不仅推动国风舞蹈传播,_____________②。与传统舞蹈不同,国风舞蹈创作者注重拍摄手法和短视频特效的应用,大量运用影视剧创作手法。国风舞蹈蓬勃发展,专业舞者与舞蹈爱好者相互学习,后者向前者学习专业技法和审美旨趣,前者汲取后者生动的表现手法和灵活的传播方式。__________③,共同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创新。【答案】①.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②.还深刻影响创作③.二者形成合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说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还说到“随着这类短视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面说到“一些年轻的舞蹈演员纷纷开通个人账号,上传作品”,说明随着影响力的增强,一些专业舞蹈者也参与其中,可填“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第二空,前面说到“互联网不仅推动国风舞蹈传播”,这里前后是递进关系,后面说“大量运用影视剧创作手法”,所以可填“还深刻影响创作”。第三空,前面说到“专业舞者与舞蹈爱好者相互学习,后者向前者学习专业技法和审美旨趣,前者汲取后者生动的表现手法和灵活的传播方式”,强调的是他们相互促进,后面“共同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创新”是这样之后产生的效果,这里可填入“二者形成合力”。23.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这句话运用的是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作者用夸张的“灰飞烟灭”
26来形容曹操一方的惨败状况。B.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黄发垂髫”借代老人小孩,是用身上的一个小部分代替整体。C.互文、借代。“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主人和客人一起从马上下来,来到船上;“管弦”借代音乐。D.比喻,把“江山”比作“画”,突出大好江山如画卷一般壮美。ABC均用了借代。故选D。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作《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沉痛叹息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则为其散文集取名“常思一二,不想八九”。的确,关于人生,古往今来,人们多有感慨与体悟:或忘情于青春年少的花好月圆,或感伤于盛年不再的逝水难收,或陶醉于功业有成的绝世高名,或困顿于事事蹉跎的万般失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自信人生路,乐观从容行心态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无论是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沉痛叹息“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还是淡定从容的林清玄挥笔而就“常思一二,不想八九”,这都是个体的人面对外界遭遇的不同心态。今我少年郎,晔晔如扶桑,面对阴晴圆缺的外界,面对变换多端的人事,面对跌宕起伏的旅途,哪里能一味地忘情、伤感、陶醉和困顿呢?应该用自信、从容和乐观的良好心态走好我们的人生路:自信人生路,乐观从容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自信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升腾跌宕。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不困顿于事事蹉跎的万般失意,永远相信自己的理想、努力和实力。李贺自信:“少年心事当拿云”,创一代诗风;李清照自信“何须深红浅碧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成婉约词宗;毛泽东自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建中华伟业……无论何时何地,相信自己“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实力;相信自己“勤能补拙是良训”的努力;相信自己“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的信念……吾辈青年,振衣可作千里风幡,瞬目亦是万古清流。自信的你,必能坚不可摧、万里横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落魄失意。
27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不感伤于盛年不再的逝水难收,永远相信拥有的美好。因为拿错了病历,身患绝症的病人乐观“健康”地活着;原本健康的人却在悲观绝望中抑郁而终。所以说,悲观让生者死,乐观让死者生。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刘禹锡是乐观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被贬岭南的苏轼是乐观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们吃美食,赏美景,化民俗,治民安,得民心。没有绝望的境地,只有绝望的人。吾辈青年,要在危机中看到契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用乐观的态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用从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悲欢荣辱。从容是心灵的至高境界。“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是自然对生命的从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诗人对生死的从容;“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这是仁人志士对变故的从容;“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是智者对岁月的从容……“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和鲨鱼搏斗了几天几夜的老人一无所获,却获得了心灵的坚不可摧、从容不败。要知道,精神的内耗来源于心灵的波动和纠结,而心灵的从容却是拈花一笑的顺其自然。拥有淡定从容的心态才是一个人真正成熟和强大的开始!人生至欢是清味,心灵至强是从容。自信的你,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的你,一览众山小;从容的你,胜似闲庭信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命是一场永无休止的修行,修行就是在修一颗心,你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携着乐观,自信和从容上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乐观从容行,自信人生多美景,常觅一二向阳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话,引述了辛弃疾和林清玄两人关于人生如意与不如意之事的考量与见解。第二段话是在第一段话基础上的引申和解读,列举了一系列面对人生时的心态、感慨和体悟,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可见,材料的主旨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人生。如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考虑时代、社会背景和个人遭际,那么辛弃疾和林清玄两人诗文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人生态度是不相同的:前者着眼于占据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无视占据人生十之一二的“如意事”,因而心生感叹,悲凉之意溢于言表;而后者则着眼于仅占人生十之一二的“如意事”,忘却占据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坦然内心,达观心态、进取之姿不言自明。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就一目了然了。“作为新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明确地要求文中有“我”——新时代的青年,这意味着写作的重心应放在“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对于走好新时代人生之路的思考上——
28如何对待人生的得意与失意,成功与失败。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青年,应当以积极乐观作为心态的底色,得意、成功时,喜悦但不忘形,满足但不躺平;失意、失败时,豁达但不放弃,洒脱但不气馁。无论如意与否,旷达沉稳,乐观进取,方不失为最佳的心态。题干要求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培养这种心态。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谈在面对人生的如意或不如意时,如何调整心态,拥有最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立意:1、人生路上笑对失意,努力追求新目标。2、不要让失意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借口。3、境由心生,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4、常怀豁达之心,化解苦难,超越自我。5、以良好的心态走好人生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