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升本考试总结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

ID:82926598

大小:80.8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09-25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1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2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3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4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5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6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7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8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9页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_第10页
资源描述:

《语文升本考试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1课田单列传ー、文学常识《田单列传》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由“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文学成就最高。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课文内容(1)诸田:指齐王田氏宗族的各个分支。(2)见知:被人了解,受重用。(3)争涂:争路而逃。涂,通“途”。(4)有隙:在感情上有不和。(5)纵:发、放、行使。(6)王齐:在齐国称王。王,用作动词。(7)反:返回。反,同“返”。(8)约束:规约,行使指挥权。(9)垄墓:坟墓。(10)队伍(行伍):军队的代称。(11)飨:用酒食招待人。(12)溢:同“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镒。(13)绛结衣:大红色丝帛制成的被服。(14)炬火:火把。(15)追亡逐北:追击败逃的敌人。亡:逃路。北:败逃。三、考纲要求1、分析文中田单形象的特点。答:田单不只是ー个杰出的爱国者,而且在他的身上不时闪烁着超人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2,认知田単最终战胜侵略者所运用的方法与策略。答:(1)在安平突围中,料事准确,处事得当,化险为夷。(2)退守即墨之后,以反间计分化、削弱敌人的力量,以诈降计麻痹、瓦解敌人的斗志。(3)与民众同甘共苦,获得最大的信任。(4)激发民众对侵略者的愤怒与仇恨,以迷信的手段强化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服从。3、认知本文的写作方法。答:(1)依照作品主题要求,紧紧围绕田単和齐国民众怎样抗敌复国的中心来选材布局,因此使叙事紧凑集中,有了更强的故事性。(2)在情节安排上,紧扣中心,环环相扣,计计出奇,不仅扣人心弦,也使最后“火牛阵”的实施,达到了事件和故事的顶点和高潮。(3)更值得称道的是场面描写,特别是“火牛阵”一节文字,增加了英雄传奇的浪漫色彩。四、参考译文第2课种树郭橐驼传ー、文学常识《种树郭橐驼传》选自《柳河东集》,是篇寓言体传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文学上他与韩愈ー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柳河东集》。二、课文内容(1)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2)始:当初,原来。(3)瘦:脊背弯曲,即佝偻病。(4)隆然:高起的样子。(5)伏行:弯着腰走。(6)名我固当: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名:起名,作动词。(7)观游:(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8)果者:指种树卖果营利的人。(9)争迎取养:争着迎接和雇佣郭橐驼。(10)移徙:即或移植的。(11)实以蕃:早结果而且结得多。实,果实。以,而且。(12)窥伺效慕:暗中观察,效仿羡慕。(13)寿且孳:长寿而且茂盛。孳:滋长、繁殖。(14)天:天然,指自然生长规律。(15)致其性:使它的本性发展。(16)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17)本:根。(18)舒:舒展。(19)培:培土。(20)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21)筑:捣土的杵,这里用作动词,捣土。(22)密:结实。(23)既然已:已经这样做了。既:已经。然,这样。己,(做)完。(24)勿动勿虑: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25)去不复顾:离开后就不再去看它。(26)若子:像对待孩子那样。(27)置:放,这里是放在ー起不管的意思。(28)抑耗其实:抑制损耗它的果实。(29)拳:拳曲,伸展不开。(30)易:更换。(31)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32)苟:如果。(33)反是者:和这种(做法)相反。是,这。(34)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查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验,检验,查看。(3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疏密,疏松或密实。(36)离:背离,远去。(37)不我若:即“不若我”,不如我。(38)官理:官治,当官治民。理,治、统治。(39)长人者:做官的。长,治理。人,民、老百姓。(40)好烦其令:喜好多发政令。(41)若甚怜焉: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42)而卒以祸:而终于给他们造成了灾祸。(43)促而耕:催促你们耕种。(44)勖而植:勉励你们种植。(45)

1督而获:督促你们收割。(46)早纟巢而绪:早早地让你们煮蚕茧取蚕丝。绿,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绪,丝的头绪。(47)缕:线。(48)字而幼孩:养育你们的小孩。(49)遂而鸡豚:喂大你们的鸡和猪。(50)木:梆子。(51)吾小人:我们小民。(52)辍飨害以劳吏: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飨,晚饭。審:早饭。(53)暇:空闲。(5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55)故病且怠:所以穷困并且懈怠。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及给人的启发。答:本文通过为人立传的方式,借种树之理说明当官治民之理,阐述了作者“养民”以治国的主张,并表达了作者反对统治者烦政扰民的鲜明态度。2、理解本文类比和对比的说理方法。答:(1)类比。本文所说的种树的原理与当官治民的道理之间的关系。(2)对比。本文郭橐驼的种树方法与他植者的种树方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本文在材料剪裁上的详略之妙。答:材料剪裁详略得当。比如第三自然段写他植者种树的两种态度,ー是马马虎虎,ー是过分用心。对于前者,作者ー笔带过;而对于后者,作者则详加描写。作者之所以要略写前者而详写后者,目的在于要和下面作者所要揭露的“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相对应,从而为全文所要表达的反对政烦令乱、主张“养民”以治国的中心思想服务。反之,如果详写前者而略写后者,则与所要表达的中心脱节。四、参考译文第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学常识《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选自《小畜集》,作者王禹偶,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因直言敢谏得罪朝廷权贵,“八年三黜”,作《三黜赋》,以“屈于身兮不屈其道,虽百折而何亏”自勉。被贬为黄州知州,他在黄州期间写有抒情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后被选入著名散文集《古文观止》,成为千古名篇。王禹偶的诗文一扫宋初“西昆体”的浮艳文风,多涉规谏,反映民疾,风格平易,自称“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为前身”,现存《小畜集》。二、课文内容(1)选自《小畜集》,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2)椽:房椽。(3)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4)子城:大城所附属的小城,也称“月城”或“瓮城”。(5)荒秽:荒芜污秽。(6)月波楼:黄州的西北角城楼。(7)江瀨:指江波。(8)具状:ーー描述出来。具,完全地。状,描述。(9)诗韵清绝:韵,韵味。绝,极。(10)TT:拟声词。(11)投壶:古人的ー种游戏。(12)公退:公事完毕回来。(13)鹤整:用羽毛编织的外套。整:外套。(14)华阳巾:曹魏时,韦节隐居华山,自称华阳子。他所制的头巾样式,称为华阳巾。(15)消遣世虑:排除世俗的思虑。(16)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17)胜概:佳胜的状况、美景。概,景象、状况。(18)齐云、落星:都是楼名。(19)井干、丽谯:都是楼名。(20)骚人:即诗人(21)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至道乙未,宋太宗至道元年。出,这里是贬低的意思。滁,即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22)丙申,移广陵:丙申,至道二年。广陵,现在扬州市。(23)丁酉:又入西掖:丁酉,至道三年。西掖,指中书省,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24)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岁除日,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齐安,即黄州。(25)己亥:咸平二年。(26)嗣而葺之:继续修建它。嗣,继承。葺,修建。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借竹楼之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虽身遭贬谪,却能孤傲自守和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也对达官贵人腐朽生活作了批评。2、认知文章第二自然段分别从所处位置、山川、四时和人事四个角度写竹楼。答:从四个角度写竹楼:ー是写竹楼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二是写从竹楼看到的山川胜景,三是写竹楼夏、冬之美景,四是写竹楼中人情之乐。3、认知第四自然段用反衬写法以突出竹楼。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四楼反衬竹楼,前者繁丽,后者清幽。这样写使作者的守正不阿、洒落超脱和达官贵人的醉生梦死、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4、认知第五自然段刻意详写至道年间以来的经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可以显示自己人生、仕途的坎坷,其中既可表现他的伤感与无奈,又能表现他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政治信念。5、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答:除了写竹楼之美景外,也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竹楼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感情。6、识别本文语言骈散结合的特点。答:在语言上有着骈散相间的特点,使文章的语言既有整齐之美,又有变化之美。四、参考译文第4课西湖七月半

2ー、文学常识《西湖七月半》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人,明代散文家。张岱是明末清初一位重要作家,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文章题材广泛,文字清新秀丽、活泼峭拔,富于诗意。文章多写个人经历的琐事,入清后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怀念故国之情。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媳文集》、《石匮书》等。二、课文内容(1)本篇选自《陶庵梦忆》。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风俗。(2)楼船:有楼台装饰的游船。(3)闺秀:大户人家有オ德的女儿,后指代“小姐”。(4)啼:叫喊声。(5)闲僧:和尚。和尚出家,不问世俗,从容闲暇,故称闲僧。(6)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隅岸上。(7)断桥:在西湖白堤上,原名保祐桥,唐代称断桥。(8)喝:通“嚣”。(9)轻幌:细薄的帷幔。幌:布幔。(10)匿影:藏身。(11)里湖:在苏堤西部,孤山北边。(12)犒门军:犒赏门卫军士。犒,用酒食或财物慰劳。(13)列俟:列队等候。(14)速舟子:催促船夫。(15)赶入胜会:赶上盛大的集会。(16)鼓吹:器乐合奏的声音。(17)如魇如吃:好像梦中惊叫和说梦话。魇,梦里惊呼。吃,说梦话。(18)一无所见:指见不到的美景。(19)怖:恐吓。(20)赶门: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城。(21)席:摆设酒席。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文的主旨。答:文章描述了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表现了当时的世风民俗以及西湖风光,通过对各类游客的描写,讥讽了达官显贵或附庸风雅或无意风雅的丑态和一般市井之徒不懂风雅的俗气,表达了作者追求高情雅志的生活态度。2、理解本文选材角度特点。答:选材角度新颖别致。本文避开对西湖自然景色的详写,更多着眼对游观西湖之人的描写,选材视角独特。3、分析本文写入、写场景细致生动的特点。答:文中写无意风雅的豪官显贵,只写‘’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这一行为细节,就把他的性格特点写出来。对市井之徒,写他们“不衫不幘”的衣装打扮,“呼群三五,跻入人丛”的行为举止,“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的乖张放纵,就把他们的鄙俗充分描写出来。(以上是对人的描写)“灯火优傑,声光相乱”则把楼船的喧闹杂乱描绘出来,“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寥寥数语则把场景写得清雅别致,如视如睹。(以上是对景的描写)这些细致的描写,都使文章生动如画。4、分析文中所写五类游客的特点和相互对比映衬的关系。答:其ー为假冒风雅的豪官显贵;其二无意风雅的豪官显贵;其三为故作姿态以显风雅的游客:其四为不懂风雅的市井之徒:其五为崇尚追求风雅的读书人。作者肯定的是最后ー类人,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5、理解本文内容与结构的错综变化转接呼应的特点。答:内容和结构错综变化,前后呼应。如文章开始用:“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一句总括,然后分别写了五类人,这就使文章有总有分,有错综变化,又有前后的呼应。文章最后对“吾辈”的描写,既和前边最后ー类相呼应,又显示了文章的立意所在。文中写道“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也照应了前文所写。四、参考译文第5课钓台的春昼ー、文学常识《钓台的春昼》是著名的游记散文,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作家。1913年留学日本,他于留日期间和郭沫若、成仿吾等筹备组织了“创造社”,并使之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社团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香港、南洋群岛ー带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5年9月17日,他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达夫是‘‘五四"以来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其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ヒ》、《薄奠》等。他的散文以纪游和感怀身世为主,感情真挚,格调清丽。第6课黄山记ー、文学常识《黄山记》选自《徐迟散文选集》,作者徐迟,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报告文学家作家。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创作最为出色,如《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急的漩涡中》、《向着二十一世纪》等。尤以《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3月)引起轰动,将当时受人非议的走“白专道路”的知识分子陈景润,作为正面主人公进行赞颂,并且第一次对“文革”做出了近乎否定的认识,因此在报告文学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曾获198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主要散文集有《徐迟散文集》等。

3第7课拣麦穗ー、文学常识《拣麦穗》是ー篇记事散文,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小说集《祖母绿》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分获第二届、第六届矛盾文学奖。她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矛盾文学奖的作家。三、考纲要求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篇记事散文描述了“我”童年时一段难望经历——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赞美了这一老ー少之间特有的纯真情谊。2,认知本文第一部分的铺垫作用。答:本文第一部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3、识别文中的对话描写和行为细节描写并说明其作用。答:用个性化的对话表现人物。作者善于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感情的纯真。细节的传神描写。这些细节的描写,简洁、传神、生动地表现出这一老一少感情的纯洁和真挚。4、理解文中关于“小火柿子”描写的象征意义。答:象征手法的运用。这“红的透亮”的小火柿子,象征着卖灶糖老汉的美好心灵,以及一老ー少之间情谊的可贵。第8课丑石ー、文学常识《丑石》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人,当代作家。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贾平凹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富于地域风土特色。第9课道士塔ー、文学常识《道士塔》选自《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著名美学家和作家)。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有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文的主旨。答:本文记述了莫高窟洞穴壁画与文物经王道士之手毁损与流失国外的经过,暴露了当时中国上至学台等官僚、下至普通道士的无知,表达了作者对莫高窟文物毁损、流失的无尽痛惜之情。2、认知文中采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其作用。答:采用了对比手法。如第三部分写中国的官员与欧美学者、冒险家等对文物的不同态度时采用了对比:中国官员没有保护祖国遗产的“赤肠”,他们只是把“古物”当作礼品互相赠送;欧美学者、冒险家则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冒着葬身沙漠、被打、被杀的危险要把“古物”弄到手。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官员对“古物”的无知和漠然。3、理解本文融叙述、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方法。答:本文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第!0课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ー、文学常识《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选自《自画像》,作者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评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与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代表作有《三个大师》、《马来狂人》、《ー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ー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小说集《感情的混乱》使他颇享国际声誉,高尔基称他为“第一流艺术家”。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第11课兼葭ー、文学常识《兼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名“诗”、“诗三百”,汉代儒家将它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160篇,是各地民间乐歌,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雅”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土大夫所作,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诗歌多为四言形式,节奏明快和谐;结构常用重章叠句,抒情回环往复;善用比兴手法,意蕴含蓄丰富。《诗经》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赋是直接铺陈;比是譬喻和比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二、课文内容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泗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泗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4宛在水中抵。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疾。溯泡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泄。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诗思想内容。答;这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意哀婉缠绵的恋歌。在诗歌中,追求者思念的深切,追求的执著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与怅惘表现得真挚缠绵。2、认知“兴”在本诗中的运用及作用。答;诗歌分别以“蕪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晞”、“兼葭采采,白露未已”起兴,加之可望而不可即被水阻隔处境的描写,都暗示象征着追求者追求难偿孤寂彷徨的心绪,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3、认知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答:同上。4、认知本诗重章叠句方法的运用。答:诗歌采用重章的结构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唱三叹之美,而且也使诗意层层递进步步深化,更能显示追求者的真诚执著。5、简要说明本诗语言特点。答:诗歌除每章最后一句外,均采用四言句式,使诗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美。四、参考译文第12课迢迢牵牛星ー、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东汉后期)无名氏的五言诗的总名,这个题目始见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ー类是写“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如《迢迢牵牛星》;一类写对朋友的思念或抱怨;另ー类是感叹人生无常,知己不遇,抒发仕途坎坷的牢骚。《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艺术的最高成就。二、课文内容(1)河汉:指银河。(2)擢:举、摆动。(3)札札弄机杼:札札,使用织机时的响声。机杼,织机的总称。(4)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三、考纲要求1、识记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答:《迢迢牵牛星》这是一首五言古诗。2、认知本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相思离别之情。答:本篇借织女思牛郎的神话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闪现出浪漫的绚丽色彩。3、分析诗中的六处叠字对描写物态、表达情思所起的作用。答:诗中用了六组叠字,这些叠字的运用,首先使声音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这些叠字也有描写的作用,这六组叠字,有的写方位(迢迢),有的写光感(皎皎),有的写手的形状(纤纤),有的写声音(札札),有的写水的清澈(盈盈),有的写神情(脉脉)。叠字的运用可以强化语言的表现カ,更生动、形象地表现物态人情。4、背诵全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淸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第13课饮酒(五)ー、文学常识《饮酒(五)》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人,晋宋之际著名诗人。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陶渊明作品现存诗歌、散文、辞赋等120多篇,他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二、课文内容(1)结庐:建造住宅,此处指居住。(2)见南山:见,通“现”。南山:指庐山。(3)山气:山中景象。(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隐居生活中蕴藏着人生真意,既已领略了真意,也就不必用语言来说了。三、考纲要求1、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答:《饮酒(五)》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2、概括本诗的主旨。答:本诗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陶醉自然的愉快心情,诗中虽有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思想,也有逃避矛盾的消极情绪。3、分析本诗写景的诗句所具有的思想意蕴。答:中间四句侧重写景,景色的描写中流露了诗人坚守节操陶醉自然的心情,其中也蕴含了田园生活才有“真意”的道理。4、理解本诗抒情、写景、说理融于一体的特点。答:情、景、理融为一体。这首诗共十句,其中所写虽各有侧重,却都有抒情、说理、写景的交融。前四句侧重叙事说理,中间四句侧重写景,最后两句侧重在说理。5、认知陶诗平淡自然、意韵淳厚的特点。答:语言平淡质朴,不假雕饰,富有理趣。6、背诵全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第14课山居秋暝ー、文学常识《山居秋暝》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5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后世人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集》。二、课文内容(1)山居秋暝:山居,山中的住所,这里指作者的網川别墅。暝,夜晩。(2)空山新雨后:这里有人迹罕至的意思。新雨后,刚下了场雨。(3)晚来秋:晚上天气凉爽,有秋意。(4)喧:喧哗、喧笑。(5)下渔舟:“渔舟下”的倒装句。(6)歇:消失。三、考纲要求1、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五言律诗。答:《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五言律诗。2、辩证评价诗人的归隐意愿。答: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秋日傍晚ー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表达了诗人乐于归隐的意愿,其中固然不无躲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3、认知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的特点。答: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对景色只做简单的勾勒,轻描淡写,既没有做细腻的摹写,也没有做浓笔重彩的描绘,使本诗具有笔致简约,鲜明单纯的美。4、分析本诗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点。答:景物描写,动静相衬,视听结合,布局合理,不但画意盎然,且流溢着诗人陶然其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5、背诵全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第15课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ー、文学常识《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育莲居士。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李白能成功运用多种诗体形式,以歌行体和五七言绝句最为出色。他的诗歌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艺术的新高峰,有诗仙之誉。有《李太白集》。三、考纲要求1、识记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歌。答:《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歌行体诗歌。2、认知本诗所抒发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答:情感强烈瞬息万变,使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3、理解本诗情感变化的轨迹。答:开端四句,突兀而起,把诗人内涵丰富的“昨日”、“今日”的忧心烦乱,借散文化的长句表达得深沉繁重。“长风”六句又突生转折,由眼前景物的触发,忧心烦乱无济于事,还是在开阔明朗境界中酣饮高楼借酒浇愁吧,自我排遣之念油然而生。随着把酒对饮,以及对占代诗文和李云、李白创作的纵谈,诗人神思激越,逸兴飞扬,昂然的情绪瞬间达到了高潮:“倶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当从畅想中回到现实,诗人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矛盾,于是感情又一・落千丈,发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深长喟叹。以上的情感转折,都昭示着李白此时此刻的心情:清秋佳景也罢,美酒佳肴也罢,纵谈诗文也罢,都不能化解他心中积郁的忧愁。既然壮志难酬,诗歌最后二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是给自己寻找一条化解忧愁苦闷之路,也是悲愤情绪的另一种表达方式。4、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答:诗歌结构全凭情感的驱使结构成篇,有人形容是涛浪自涌。这就使诗歌具有汪洋恣肆,雄奇奔放的风格特征。5、理解本诗思维活跃气势奔放的特点。答:虽有情感上的起伏变化转折跳跃,却ー气呵成,给人以酣畅淋漓,气势雄奇奔放之感。6,背诵全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第16课丽人行ー、文学常识《丽人行》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一度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所以又被后人称为“诗史”。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形成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杜诗“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对唐代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对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等后世诗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有《杜少陵集》。二、课文内容(1)三月三日: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人们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实际上成了游春宴会的节日。丽人:这里指出游的贵妇人。(2)态浓意远:姿色娇艳,神态高雅。(3)蹙:用金线刺绣使织物起皱。(4)翠微盍叶:镶以翡翠的头花。鬓唇:鬓边。(5)珠压腰极:齐腰的后襟上缀满珍珠,压垂下来,使衣服合体,腰身匀称。被:衣服的后襟。(6)云幕:描绘着云彩帷幕。椒房:以椒末和泥涂壁的房屋。这里指后妃。(7)紫驼:驼峰肉为当时极名贵的食物。翠釜:翠绿色的炊具。素鳞:白色的鱼。(8)犀箸: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实指象牙筷子。(9)黄门:

6即宦官。飞鞋:飞驰的马。较:马笼头,此处指马。八珍:此泛指各种山珍海味。(10)后来鞍马:最后骑马而来的人,这里指杨国忠。(11)铺茵:锦制的地毯。(12)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杨国忠到后,宾从杂遐,人声鼎沸,使江边的杨花像雪一样纷纷飘落遮盖了水中的蘋,鸟儿衔着妇女们遗落的“红巾”惊飞而去。ー说这两句暗指杨国忠和虢国夫人兄妹间的暧昧关系。青鸟:神话中的仙鸟,西王母的使者,常用来喑指男女间传递信息的人。红巾:当时妇女的饰物。三、考纲要求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答:唐玄宗末年,玄宗宠爱杨贵妃,杨氏兄弟姊妹都因裙带关系而显贵。杨贵妃之兄杨国忠于天宝十ー载(公元752年)出任右丞相。此诗可能作于天宝十二载的春天,暴露了朝政的腐败。2、识记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七言古诗。答:《丽人行》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新题乐府诗。3、概括本诗的主旨(主题思想)。答:本诗通过写杨氏兄妹春游曲江的穿着打扮与宴饮场面的描写,既暴露了他们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丑态与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傲慢,也暴露了朝政的腐败。4、理解本诗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本诗是如何将主观感情寄寓于客观描写的?)答:在叙事中抒情。诗作写杨氏兄妹的骄奢淫逸与不可一世,但作者只客观冷静地展示他们春游曲江时华艳的服饰、名贵的饮馔、宴饮的喧闹、宾从的众多以及杨国忠本人的目中无人等内容。诗中没有一句是表明作者主观感情的,但作者对杨氏兄妹的谴责与批判之情又从其客观冷静的叙述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5、认知本诗肖像、行为(动作)、细节描写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答:(1)“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被稳称身”是肖像描写。(2)“犀箸厌饮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较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和“当轩下马入锦茵”是行为(动作)描写。(3)“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饮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鞋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遇实要津”和“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药,青鸟飞去衔红巾”是细节描写。(4)本诗运用细节描写,使描写刻画细致、鲜明,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与宴饮的豪贵、喧闹。比如“犀箸厌饮久未下”这ー细节,活脱脱勾画出了贵妇人们的骄气;而“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这ー细节,则入木三分地向读者展示了杨国忠的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四、参考译文第17课望海潮•东南形胜ー、文学常识作者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自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并称“忍把浮名,按了浅斟低唱”。柳永精通词律,是北宋第一个专カ写词的作家,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柳词的成就:一是扩大词的题材,描写都市的繁华,反映青楼歌妓的生活,二是大量创作慢词;三是在词的艺术技艺上,善于用铺叙、白描手法,常以俚俗语入词,雅俗共赏。有词集《乐章集》传世。二、课文内容上片写杭州盛况,从自然地理(东南形胜)、政治地理(江吴都会)、历史和经济(钱塘自古繁华)四个角度加以铺叙。下片写西湖盛景,官民游赏之乐和作者的祝愿,由物及人层次井然的铺叙,使词作内容丰富。三、考纲要求1、认知本词的思想内容。答:此词是青年柳永写给杭州任两浙转运使孙何的赠献之作。词从多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盛、山水的秀美、人民的富庶安乐,并表达了对孙何任满归京的祝愿。2、理解本词在内容题材上的贡献。答:在题材上突破过去词只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的局限,把城市繁华生活的题材引入词的领域。3、理解本词铺叙手法的运用。答:长于用铺叙的手法对某些细节作细腻的描述,增加了词的表现カ。词的上片总写杭州盛况,从自然地理的“形胜”,政治地理的“都会”,经济及历史“自古繁华”几个角度加以铺叙。词的下片转写西湖胜景,官民游赏之乐和作者祝愿,由物及人层次井然的铺叙,使词作内容更丰富。4、背诵全词。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蠅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四、参考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ー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晩划船采

7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第18课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ー、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的创始人,有《苏东坡集》传世。二、课文内容(1)沙湖:地名。(2)芒鞋:草鞋。(3)萧瑟:指风雨。上片写了风、雨、竹林;下片写了春风、夕照、山头。这首词共分四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为第一层;'’ー蓑烟雨任平生”为第二层;'’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为第三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为第四层。第一层写‘‘沙湖道中遇雨”的经历;第二层对其作小结并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第三层写景物和感受;第四层写自己从中悟出的人生哲理。三、考纲要求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答:这首词是作者被贬官于黄州时所作。元丰五年三月三日作者前去沙湖,途中遇雨,作者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泰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2、概括本词的情感内容。答;表达了作者无论面对怎样的现实、怎样的坎坷挫折,总是处之泰然的豁达胸怀。3、理解本词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答;描写与议论相结合。词作上片先描写自己穿行于风吹雨打的竹林中的情景,然后用议论的笔调写自己的生活态度;下片先写天晴后春风拂面、タ阳映照山头的景象,然后再用议论的文笔写自己从中悟出的人生哲理。显然,词作上、下片均采用了先描写后议论、通过借所描绘的意境发议论的写法。4、背诵全词。三月三(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第!9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ー、文学常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18岁嫁宰相赵挺之季子赵明诚。李清照一生尤以词的成就卓著。所著《词论》多有独到见解,她提出“词别是ー家”。所著《易安词》、《漱玉词》等。二、课文内容(1)玉簟秋;意思是竹席生凉了。玉簟,形容竹席洁净如玉。簟,竹席。秋,秋凉、凉意。(2)云中谁寄綿书来:这是作者猜想她丈夫该有信来。云中,指信使。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又常以“青鸟”代信使。鸿雁和青鸟都从天上飞来,古称‘‘云中”。锦书,即锦字书。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矶图诗》,寄给她的丈夫。后来就有“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3)雁字:指雁飞行的队形,有时像“一”字,有时像“人”字。(4)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t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言外之意是切盼丈夫早日归来。(5)--种相思,两处悠闲: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在一方各自愁闷着。两处,指夫妻分居两地。(6)オ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肩上愁云刚消,心理又愁起来了。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词的主旨。答:本词是李清照前期词代表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自己因夫妻分居两地而孤独寂寞的情怀,也抒发了对丈夫的笃厚爱情,吐露出无计消除的相思之苦。2、概括本词上片、下片的内容。答:上片写景,下片抒情。3、理解词中抒情手法的运用。答:本词赋予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典型景物的描写寄寓了她的相思之苦、相思之情,显示着她孤独寂寞的形象特征。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是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4、认知本词的语言特点。答: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语言浅俗、清新,明白如话。5、背诵全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ー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オ下眉头,却上心头。第20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ー、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词风继承了苏轼豪放风格,更放纵自由,雄劲豪迈,悲壮沉郁,与苏轼并称“苏辛”,有词集《嘉轩长短句》。

8二、课文内容(1)玉簪螺髻:比喻山的形状像妇女头上组发的玉簪和螺形的发髻。三、考纲要求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答:这首词一般认为是作者写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当时作者已29岁,时任建康通判。从金人占领的北方来到南方已有7年,朝廷不肯重用主张抗敌救国的词人,使词人空有一身オ干和报国理想,却不能报效国家。词人登上南京城上的赏心亭,遥望美好河山沦于敌手,想到自己虽有报国壮志一身オ干,却无从实现和施展。于是写作此词,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度的悲愤之情。2、理解本词上片的抒情特点。答:词的上片主要是通过写景以及写自己的行为举止抒发感情,3、理解本词下片的抒情方法。答:词的下片主要是通过典故的运用抒发感情。4、认知本词运用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1)第一个典故是西晋张翰,字季鹰,见朝政险恶,看到秋风起,借ロ想吃家乡妒鱼脍等美味辞职还乡。这里是反用其意,在国难当头时,不会忘怀国事。(2)第二个典故是东汉末年刘备,批评当时的名士许汜,只关心个人求田问舍,却不关心国家危难。用此典故表明作者决不做许汜那样只关心自己个人利益的人,要胸怀国家,系念国家的安危。(3)第三个典故是东晋人桓温看见自己早年种植的树木已经长得非常粗大,发出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用此典故是词人感慨自己年华虚度不能报效国家。作用:可以最少的语词包容最多的内容,使词人的感情得到充分的表达。5、认知本词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答: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词中的“玉簪螺髻”是比喻祖国山河的美丽有如玉石做的头簪、女人螺形的发髻。“献愁供恨”是拟人,祖国河山沦于敌手,它们在向人们诉说自己的愁与恨。6、背诵全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オ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捅英雄泪!第21课雪花的快乐ー、文学常识《雪花的快乐》作者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新月社的代表作家。曾留学欧美,深受西方文化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928年主编《新月》月刊。徐志摩赞同闻ー多诗歌应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主张。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夜》、《猛虎集》等。第22课我爱这土地ー、文学常识《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之一。其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941年去延安,从抗战爆发到抗战结束,是艾青诗歌创作成熟和收获最多时期,相继创作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实践着诗人“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强调诗人应有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二、课文内容第23课相信未来ー、文学常识《相信未来》作者郭路生,笔名食指,当代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1965年17岁开始写诗。2001年获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继承了“五四”诗歌传统,关注人的价值,体现人的自由意志,开创了崭新的诗风。出版的诗集有《相信未来》、《食指的诗》。第24课齐桓晋文之事一、文学常识《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他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故后世常以“孔孟”并称,被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斯社会动荡不安、学术“百家争鸣”的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将孔子的“仁”发展为政治论“仁政”。他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施仁政,制民产,省刑薄赋,申孝悌之义",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出处的准则。其言论主要见于《孟子》ー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感情激越,气势磅礴。二、课文内容(1)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齐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二者与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2)齐宣王:姓田,名辟疆,战国初期齐国的国君。(3)道:述说、谈论。(4)无以,则王乎:(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吧。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5)保:安。(6)胡屹:人名,齐宣王的近臣。(7)何之:到哪里?之,往。

9(8)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ロ,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9)殽穌:因为害怕而发抖。(10)就:走向。(11)诚有百姓者: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12)褊小:狭小。(13)无异:不要感到奇怪。异,对,”,感到奇怪。(14)彼恶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15)何择焉:有什么区别呢?择,区别。(16)无伤:没有妨碍,等于说没有关系。(17)仁术:仁道,行仁政的途径。(18)庖厨:厨房。(19)说:通“悦”,高兴。(2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见《诗经•小雅•巧言》。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21)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2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意思是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夫,句首助词。乃,这样。(23)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24)复:禀报。(25)钧:古代重量单位,ー钧相当于现在的15公斤。(26)明:视カ。(27)舆薪:整车的柴。(28)王许之乎:大王相信吗?许,相信、认可。(29)独何与:却是为什么呢?独,相当于“却”,副词。(30)不见保:没有受到爱护。(31)王:成就王业,取得天下。(32)形:情形。(33)何以异:根据什么区别?异,区分、区别。(34)挟太山以超北海:挟着泰山越过渤海。太山,泰山。北海,渤海。(35)为长者折枝:对长辈弯腰作揖。(36)天下可运于学: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运转。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37)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见《诗经•大雅•思齐》。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通“型”,做榜样。寡妻,正妻。御,治理。(38)求吾所大欲: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39)抑:还是。连词,表示选择。(40)便嬖: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41)若:如此。(42)殆:恐怕、可能。(43)邹:当时的ー个小国。(44)方千里者九: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这是当时的ー种说法。《礼记•王制》:“凡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45)齐集有其ー: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ー。集,会集。(46)盖亦反其本意矣: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盖,通“盍”,何不。亦,语气词,用在句首或句中加强语气。本,指王道。(47)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施行仁义。(48)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布:做生意的都想(把货物)储存在大王的集市上。(49)途(涂):通“途”。(50)疾:憎恨。(51)赴想:跑来申诉,同“诉”控诉。(52)情:不明白,糊涂。(53)辅吾志:帮助(实现)我的志愿。(54)敏:聪慧、通达。(55)恒产:长久可以维持生活得产业。恒,常、长久。(56)±:这里指有志之士。下面的“民”,指一般人。(57)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服从约束,行为不正的事,没有不做的了。放,放荡。辟,邪僻、不老实。邪和“辟”的意思ー样多。侈和“放”的意思ー样。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58)从而刑之:接着就加以处罚。刑,动词。(59)罔民:陷害人民,罔“网”,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这里是陷害的意思。(60)制:规定。(61)畜:养活。(62)乐岁:丰年。(63)凶年:灾害较多、收成不好的年份。(64)驱而之善:驱使他们做好事。之,往、走向。(65)从之也轻:跟着国君走挺容易。之,指国君。轻,容易。(66)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来不及呢。(67)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仪呢?治,讲求。(68)衣帛:穿丝织的衣服。古时贫民只穿麻布,帛大多是贵人穿的。衣,穿(衣服)。(69)时: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季节。下文“勿夺其时”的“时”,指农时。(70)百亩之田:古代实行井田制,ー个男劳动カ可分得耕田一百亩。三、考纲要求1、说明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并作辩证评价。答: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斯社会动荡不安、学术“百家争鸣”的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将孔子的“仁”发展为政治论“仁政”。他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施仁政,制民产,省刑薄赋,申孝悌之义”,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出处的准则。孟子虽有民本思想,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对后世有不良影响。其言论主要见于《孟子》一书。2、理解本文循循善诱的论辩特点。答:本文结构严谨,气势充沛。课文篇幅较长,表面上散漫无纪,实际上始终围绕“保民而王”这ー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础,进而论述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不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カ论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最后,オ展开孟子的仁政蓝图,令齐宣王心动目眩,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ー气呵成,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气势磅礴,十分严密。3、理解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答:迂回曲折的论辩技巧。本文使用了“请君入瓮”法。首先,孟子故意推说不知道齐桓

10公和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劝说齐宣王实行王道,并把齐宣王不忍看见牵去屠宰的牛发抖,下令以羊易之的这件事说出来,消除了对方的戒备心理,从而把谈话接到“保民而王”这个中心上来,从而就设下了“瓮”。接着上,孟子采用“攻心”战术用同情和理解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使对方又是“笑”,又是“悦”,不知不觉地开始往“瓮”里钻,乐于接受孟子的王道主张。紧接着,孟子分析了齐宣王虽有不忍之心,却不能“王”的原因:ー是恩及于禽兽而不及于百姓,〜是盲目认为可以用武力称霸天下。使得齐宣王不得不承认“吾惜,不能进于是矣”。这时的齐宣王已经完全掉入了“瓮”里,心甘情愿地说出“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的话,到这时孟子オ和盘托出“保民而王”的途径和办法。(设瓮、攻心、进瓮、主张)4、认知本文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答:恰当地使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如以牛羊互易为喻说明齐宣王具有仁心,劝说齐宣王向人民推恩,不落痕迹地批评齐宣王重物不生人,从而把齐宣王的注意力引向人民;以“缘木求鱼”比喻霸道之不足取。四、参考译文第25课谏逐客书ー、文学常识《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作者李斯,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人。师从儒家荀卿学习“帝王之术”,与韩非是同窗。他继承了商鞅、荀卿、韩非等人的思想,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的文章,说理透辟,论证充分,很有说服カ。主要代表作《谏逐客书》。二、课文内容(1)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受“水工事件”刺激(韩国派水工郑国来秦,名义上帮助秦国搞水利建设,真实目的是为了耗费秦国国力,以此阻止秦攻韩),在宗室大臣的怂恿下下令逐客,即将从六国前来为秦服务的各类人才驱逐出境。当时李斯为客卿,亦在被逐之列。在这种情况下,李斯写此文上书劝谏秦王嬴政。(2)窃:私下,自谏之词。过:错误,不妥。(3)并国二十:吞并了许多西戎部落建立的国家。二十,非实指。(4)以:因此。殷盛:富足兴旺。(5)乐用:乐于被使用,乐于效カ。(6)获:俘获,这里是战胜的意思。(7)举:攻占。治强:政治安定,国力强盛。(8)拔:攻取。(9)包九夷:包,包容,这里是兼并的意思。九夷,本指住在我国东方的各少数民族,这里指散居在当时楚国境内的少数民族。(10)制:控制。(11)膏腴之壤:肥沃的土地。(12)散六国之从:瓦解了六国的合纵同盟。从,合纵。散,瓦解。(13)西面:面朝西。秦国在六国的西边。(14)公室:王室。(15)杜私门:杜,杜绝,堵塞。私门,贵族豪门。这里是指穰侯、华阳君等贵族势カ。(16)以:凭借。(17)向使:向、使都是“假如”的意思,为同义词连用。(18)疏:疏远。(19)致:得到。昆山:即昆仑山,在今新疆和田附近,是著名的美玉产地。(20)随、和之宝:随,指随侯珠。和,指和氏璧。二者都是稀世珍宝。(21)明月之珠:夜间光如明月的宝珠。(22)太阿之剑:泛指宝剑。太阿,宝剑名。相传为欧冶子、干将所铸。(23)纤离之马:泛指骏马。纤离,骏马名。(24)建:树立。翠凤之旗:由翠鸟羽毛做装饰的旗子。(25)灵塁之鼓:塁,动物,俗称“猪婆龙”,皮可制鼓,声音洪亮。(26)说:喜爱。(27)可:符合心意。(28)夜光之璧:玉器名。(29)犀象之器:用犀牛角和象牙制作的器物。玩好:珍贵的玩赏之物。(30)馱龌:骏马名。厩:马棚。(31)金锡:泛指各种金属矿产。(32)丹青:染料或颜料。采:彩饰。(33)下陈:堂下,嫔妃和宫女侍立的地方。(34)宛珠之簪:用楚国宛地出产的珍珠做装饰的簪子。傅矶之珥:镶嵌着珍珠的珠玉耳环。傅:通“附”,附着,这里是镶嵌的意思。矶,不圆的珍珠,这里泛指珍珠。珥,珠玉耳环。阿绵:阿,细續。缩,白绢。二者都是精细的丝织品。(35)随俗雅化:衣着打扮能随着时俗风尚的变化而改变,非常会赶时髦。佳冶窈窕:佳冶,艳丽。窈窕,体态优美好看。(36)瓮:ー种腹部鼓起的陶制盛器。叩缶:叩,敲打的意思。缶,古代的ー种盛酒器。筝:一种琴类弦乐器。搏髀:拍着大腿。搏,拍。髀,大腿。呜呜:形容歌唱的声音。(37)郑卫桑问:指民间俗乐。郑、卫,指郑国、卫国的音乐。桑间,卫国地名,这里指桑间地方的音乐。韶、虞、武、象:指正统雅乐。(38)就:接近,这里是取用的意思。(39)快意当前:意思是以图当前的愉快。适观:适合观赏。(40)太山:泰山。让:推辞、拒绝。(41)就:成就。(42)众庶:同义词连用,众和庶都是指老百姓。明其德:显示出政治气魄和威望。明:显示。(43)五帝三王:指传说中的黄帝、颛顼、帝善、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44)藉寇兵而赍盗粮:借兵器给盗匪,赠送粮食给盗贼。藉:借。寇:盗匪,兵:兵器。赍:赠送。(45)

11损民:减少本国的百姓。益仇:增强敌国的力量。(46)自虚:使自己虚弱。树怨:结怨,构怨。三、考纲要求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答: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受“水工事件”刺激(韩国派水工郑国来秦,名义上帮助秦国搞水利建设,真实目的是为了耗费秦国国力,以此阻止秦攻韩),在宗室大臣的怂恿下下令逐客,即将从六国前来为秦服务的各类人才驱逐出境。当时李斯为客卿,亦在被逐之列。在这种情况下,李斯写此文上书劝谏秦王嬴政。2、识记本文的论点。答:全文的中心论点就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3、理解本文逐层深入的论证特点。答:论证方法灵活多样,论证充分。本文论证方法多样。第一个就是以举例例证驳斥谬论;第二个是以演绎推理,铺陈事例,引出谬误,进行驳斥;第三种方法是正反对比,透辟的分析有力的论证其要害;第四个方法是以归纳论证得出结论。4、掌握本文对比的论证方法。答:正反对比,透辟的分析有力的论证其要害。5、认知本文铺陈的写法。答:演绎推理,铺陈事例,引出谬误,进行驳斥。四、参考译文第26课答司马谏议书ー、文学常识《答司马谏议书》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晩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在诗、词、文等方面均有成就。他的散文以识见高超、议论犀利、逻辑严密、雄健峭拔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先生文集》存世。二、课文内容(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作者写给司马光的一封回信。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史学家,当时任右谏议大夫。(2)某启:某某人陈述。(3)蒙教:承蒙赐教(指来信)。(4)游处:交游相处。意思是“交往”。(5)所操之术:所持的政治主张。操,持。术,观点,主张。(6)故略上报: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7)重念:又想。(8)视遇厚:看重。视遇,看待。(9)反复:指书信往来。(10)卤莽,同“鲁莽”,粗疏草率。(11)尤在于名实: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12)天下之理得矣:天下的大道理就清楚了。(13)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都是司马光信中指责的话。意思是:王安石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大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征,求。(14)以致天下怨谤也:而招致天下大诽谤怨恨。(15)以谓:认为。(1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相关部门的官吏(去执行)。人主,君主。(17)不为:不能算是。(18)举先王之政:推行前代贤君的政策。(19)辟邪说,难壬人: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壬人,佞人、善于巧辩的小人。(20)固前知其如此也:本来早就知道情况会是这样的。固,本来。前知,早就知道。(21)苟且:得过且过,不做长远打算。(22)不恤:不顾。恤,关心,顾念。(23)同俗自媚于众:(只顾)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24)上:皇上,指宋神宗。(25)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26)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指殷代中兴之主盘庚为了巩固统治,避免自然灾害,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遭到臣民的反对。事见《史记•殷本纪》。胥,相与。(27)非特:不仅,不只是。(28)度,计划。(29)度义而后动:考虑相宜就行动。义,合理,适宜。(30)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采取正确行动而没有可反悔的地方的缘故。(31)膏泽斯民:施恩惠给人民。膏,油。泽,雨露。(32)不事事:不做事,无所作为。三、考纲要求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答:本文批驳了司马光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错误指责,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达了坚持改革的决心。2、识记本文是ー篇驳论。答:这是ー篇书信体的驳论文。3,识记本文所批驳的错误论点。答: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4、识记本文运用驳论点的方法。答:采用反驳论点的驳论方法。针对对方的错误论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ーー加以驳斥。5、理解本文柔中寓刚、委婉有礼的特点。答: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虽然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但出于书信格式的需要,也出于朋友之间的友情,作者必须委婉有礼,使文章有“柔”的一面,如与对方叙友情、求谅解,表示愿意“知罪”,用假设句婉转表达自己坚持改革的决心等,都是委婉有礼,有“柔”的特点。同时作者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如是在叙说友情时.,也明确指出自己与对方的分歧不可调和。在承认新法遭到“天下怨谤”的同时,指出怨谤源于士大夫的因循苟且不

12恤国事。用假设句不仅表达了自己坚持改革的决心,也嘲讽抨击了保守派的无所事事、因循守旧。这些地方都显示了本文柔中寓刚的特点。四、参考译文第27课问说一、文学常识《问说》作者刘开,字明东、方来,号孟涂,清朝桐城人。十四岁后从桐城派古文集大成者姚鼐学习。他的文章明白畅达,文气纵横。著有《孟涂诗文集》、《论语补注》、《大学正旨》等。二、课文内容三、考纲要求1、识记本文的思想内容。答:此文针硬时弊,谈求学持问应有的正确态度及做法。作者从学与问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写起。此文在当时具有指斥时弊的作用,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识记“说”文体的特点。答:“说”是古代的ー种文体。韩愈的《师说》就是这样的文字,往往因事而发,提示一个问题,或说明一个道理。3、认知本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章法细密的特点。答:开篇点题,本文观点鲜明,立论明确。层次清晰,章法细密。4、理解本文论据充分的特点。答:论据充分,既有古人之言、之事,也有今之现状,使说理显得面面俱到,条分缕析,持论有故。体现桐城派古文“言有物”、“言有序”的特点。5、识别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答:本中多处运用归纳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开有阖富于变化,也使正确论点得到充分证明,错误做法受到批评。6、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答:语言古朴畅达,多用排比对偶句式,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明白透彻。四、参考译文第28课骂杀与捧杀一、文学常识《骂杀与捧杀》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918年4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他的第ー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积极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在此期间,鲁迅的思想由进化论发展到阶级论。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タ拾》,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等第29课人生的境界ー、文学常识《人生的境界》作者冯友兰,中国现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二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文革"后新撰多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其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第30课选择与安排一、文学常识《选择与安排》作者朱光潜,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诗论》等。主要译著有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筒》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对提高我国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作用。第31课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ー、文学常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作者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问题论战,以重视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ー”的美学观卓然成家。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文的主旨。答:文章指出的“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2、认知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答:本文主要用归纳法证明论点。其次也用了对比论证,如将汉代艺术和魏晋六朝、唐代艺术比较,从而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汉代艺术的特点。3、认知本文论据的特点。答:文章通过大量具体的艺术现象,证明中心论点。有的是先举具体事例后得出结论,有的是先提出论点然后用具体事例加以证明。第32课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ー、文学常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作者龙应台,生于台湾。1985年起为《中国时报》副刊撰写“野火集专栏”。作品针硬时事,鞭辟入里。作品有《野火集》、《龙应台小说》、《野火集外集》、《百年思索》、《目送》等。第33课重建诗意的生活ー、文学常识《重建诗意的生活》作者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己出版小说、散文、诗集、旧体诗词集等二十多种,并获得多种创作奖项。!979年创作的《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获!979-1980

13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2005年获得第六届矛盾文学奖第一名。第42课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ー、文学常识《殷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作者睢景臣,写过杂剧《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三种,但都不传。散曲、套数以《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最为出色,应为其代表作。二、课文内容(1)般涉调:宫调名。哨遍:同下面的“耍孩儿”等均为曲牌名。高祖还乡:高祖指汉高祖刘邦。(2)社长:村长。(3)排门:挨家挨户。(4)推故:借故推托。(5)一壁厢:ー边。(6)车驾、銮舆:皇帝的坐车,这里作为天子的代称。(7)畅好是:真是,实在是。(8)妆么:装模作样。(9)胡踢蹬:胡乱,胡闹。(10)匹头:同“劈头”,当头。(H)苦瓜:实指金瓜锤,一种仪仗器械。(12)马俊:实指朝天镣,ー种仪仗器械。(13)白雪雪鹅毛扇上铺:一种宫扇。(14)天曹判:这里指皇帝的侍卫。(15)递送夫:这里指皇帝的太监。(16)多娇女:指宫女。(17)施礼数:行礼。(18)猛可里:猛然。(19)须,当是。(20)三秤:三十斤。(21)斛:五斗的容量。(22)册历:账簿。(23)差发:提差发钱。被征发当官差的人向官府缴纳ー笔费用可以免差,称差发钱。(24)私准除:暗中折价扣除。(25)白甚么:平白无故的为甚么。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套曲的思想内容。答:本套曲从ー个熟悉刘邦的乡民的角度,描写了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的历史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刘邦微贱时的流氓无赖行径和发迹变泰后的傲慢无礼,暴露了封建帝王的丑恶嘴脸。2、认知本作品独特的切入角度。答:从一个熟悉刘邦,并且过去与刘邦有瓜葛的乡民的视度切入的。3、分析套曲中刘邦的性格特点。答:套曲中,刘邦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他微贱时,嗜酒成性,欠债不还,既称王称霸,又偷偷摸摸,所干的全是流氓无赖的行径。而发迹变泰,衣锦还乡之时,又傲慢无礼,装模作样,假公济私。显然,刘邦既具有流氓无赖的习性,又有封建帝王的虚伪、奸诈。4、认知作品中塑造刘邦形象的表现手法。答:(1)套曲从ー个熟悉刘邦的过去和现在的乡民的角度,把刘邦过去微贱之时的流氓无赖的行径,同发迹变泰后的傲慢无礼、装腔作势进行对比。(2)通过对比,生动地勾画出了刘邦的“两面派”嘴脸,使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5、体会作品语言幽默诙谐的特点。答:诙谐幽默,具有讽刺性。四、参考译文第43课汉宫秋ー、文学常识《汉宫秋》作者马致远,是元杂剧的重要作家,与当时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关郑白马”,后世所谓“元曲四大家”,并有“曲状元”之称。杂曲代表作是《汉宫秋》,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为元代散曲代表作。《汉宫秋》是在长期流传的“昭君出塞”故事的基础上经加工再创作而成的。二、课文内容(1)本篇选自《汉宫秋》的第三折。前两折写汉元帝后宫寂寞,派毛延寿遍行天下选美。毛延寿选得绝色美女王昭君,但因索贿不得,遂将昭君画像点破,使之长居深宫。后来,元帝巡宫,得见昭君,爱其艳丽,封为明妃。问其为何长居深宫,方得知乃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元帝大怒,传旨立斩毛延寿。毛氏畏罪,投奔匈奴,怂恿呼韩邪单于按图索要昭君。单于ー边遣使求女,ー边亲领甲士,入塞打猎,侦查动静。元帝自得昭君,朝欢暮乐,无心朝政。得知番使索要昭君,除了责怪满朝文武不能退故外,别无良策。昭君见此情景,情愿和番以息刀兵。本课写汉元帝浦桥饯别明妃时的情景。(2)番:此处指匈奴。旦:元杂剧中女性角色称“旦”。这里指王昭君。(3)胡:我国古代称北方边疆以及西域地区各民族为胡,后又用以指外国。胡乐,指外族音乐。科:元杂剧中表示人物动作与舞台效果的术语。(4)番王:外族君主,此处指匈奴呼韩邪单于。形像,指王昭君的画像。(5)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再和明妃曲》。自嗟,自叹。(6)驾:元杂剧中称帝王为“驾”。此处指汉元帝。(7)浦桥:也作“霸桥”,桥名,在长安东浦水上。汉、唐以来,长安人送客东行,多于此处折柳赠别。(8)双调:富调名。新水令:同下面的驻马听、步步娇等均为曲牌名。(9)则索:只得。(10)勒:马络头。(11)每:ffL(12)大国使:此处指匈奴使臣。(13)早是:已是,原本是。(14)尚兀自:尚且还是。渭城衰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有“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4句,此处化用其意。(15)打悲:作出悲戚的样子。(16)一曲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后人谱其诗为送别曲《阳关三叠》。(17)如天样:像天一样遥远。(18)玉觞:玉石做成的酒杯。(19)尊:也作“樽”,铜制酒杯,也泛指酒杯。(20)劣了宫商:荒腔走板。宫商,指腔调。(21)李陵台:汉代名将李广之孙李陵,曾率兵抗击匈奴,兵败而降,相传其激战或死去之地建有瞭望台,其台在今内蒙波罗城。(22)题:即提。(23)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出自唐代李白《王昭君》诗。(24)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出自宋代陈师道《妾薄命》诗。春色,漂亮的打扮。(25)则甚么:做什么(26)委实:确实。青苔巷:冷僻荒凉的庭巷。(27)房:汉时殿名,皇后所居。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而有香气。(28)风流相:漂亮的相貌。(29)兜的:陡的,突然的意思。(30)苏武还乡:是汉朝使臣,出使匈奴时,被扣十九年,始终不屈,后终回归汉朝。(31)朕躬:皇帝自称,犹如说“我自己”。(32)玉关:玉门关。(33)那里取保亲的李左车,送女客的萧丞相:意思是说,如果满朝文武都有李左车、萧丞相的才能,我何至于送明妃和番呢?那里取:元曲中常见之语,略似“那里取”、“那里找”。李左车,秦汉之际谋士。送女客,旧时婚俗,女子出嫁,由亲戚一人陪送到夫家,叫送女客。萧丞相,即萧何,刘邦时的丞相。(34)不沙:不是那。架海紫金梁:元杂剧常用“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比喻安邦定国的文武大臣。(35)铁衣郎:身穿盔甲的将士。(36)可甚:算什么。(37)糟糠妻下堂:糟糠妻,贫贱时患难与共的妻子。下堂,被遗弃。《后汉书•宋弘传》记载宋弘曾对汉光武帝刘秀说:“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38)小鹿儿心头撞:指心情紧张。(39)央及煞:特别殃及到。央及,即“殃及”。煞,甚。(40)怕不待:难道不,岂不。(41)鞭敲金镶响:元杂剧中常用“鞭敲金镣响,人唱凯歌回”形容胜利归来。(42)梅香:婢女。(43)一字王:一国之王。(44)兀良:语气词,无意。(45)旌节:旗幡之类,仪仗所用。(46)关山:泛指关隘山川。(47)兔早迎霜:兔,一作“色”。迎霜,白色。(48)粮粮:干粮。(49)携手上河梁:《昭明文选李少卿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句,表示惜别之意。梁,桥。(50)部从:部下随从。穷荒,遥远的荒野。(51)銮舆:装有銮铃的车子。(52)咸阳:此处代指长安。(53)寒垣:即寒蝉。(54)昭阳:指昭阳殿。(55)高烧银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有“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句。红妆,此处指昭君画像。(56)趁:追逐,追寻。此处有欣赏之意。(57)唱道:诚然。(58)伫立:久立。(59)兀那:那。(60)宁胡闘氏:《汉书•匈奴传》说“王昭君号宁胡阕氏”。宁胡,使胡地得以安宁。阕氏: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称号。(61)黑龙江:据该剧题目《沉黑江明妃青冢恨》,当作“黑江”。(62)浇奠:以酒浇地,表示祭奠。(63)把都儿:蒙古语的音译,勇士的意思。(64)哈喇:蒙古语,杀的意思。三、考纲要求1、结合作品了解元杂剧的主要形式特征。答:元杂剧是元代流行的一种戏剧样式,其主要特点有:一般'‘一本四折”,即ー个剧本有四折(略似''场”)戏;剧本有曲(唱词)、有白(对话、独白等)、有科(剧中人物动作与舞台效果的说明),但唱曲者只有一人(即所谓"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白与科;其中每ー折戏用ー套套曲,而曲之次第则采用曲牌联套的形式,格律颇为谨严。2、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与民族意识。答:本文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瀟桥饯别与王昭君投江殉国的故事,歌颂了王昭君的爱国主义精神,鞭挞了贪生怕死、丧权辱国、昏庸无能的文臣和武将,对饱受屈辱的汉元帝也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答:剧作写匈奴单于依仗武力强索昭君与昭君不肯入番、自沉黑江,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元朝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ー个汉族剧作者的民族意识;但是,剧作又强调单于强索昭君,乃毛延寿挑拨离间所致,昭君死后,单于“依旧与汉朝结和,永为甥舅”,又体现了作者希望民族和好的真诚愿望。3、分析汉元帝的复杂的心态以及王昭君的性格特点。答:剧作将汉元帝放在特定的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他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怕江山社稷不保,又不愿将心爱的女人拱手相送;既怕咄咄逼人的匈奴大军来犯,又埋怨昏庸无能的文臣武将无退敌之策。答:剧作还塑造了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王昭君形象。她之所以自愿和番,及''怕江山有失”;她临去之时,又留下“汉家衣服”,表明决不以色侍敌;到番汉交界处,又投江自尽,不肯入番。凡此种种情节,较为充分地展现了王昭君顾全大局、舍身为国而又不屈于异族武力的性格特征。4、认知文辞的意境美和音乐美。答:本文曲词具有意境美和音乐美。比如【梅花酒】

15前半曲,描绘辽阔的原野上,褪了毛的黑狗、将缨枪刺在ー旁的男女以及驮着行装的马、运着粮粮的车、围场打猎的猎户等,点缀在连天衰草间,意境极为辽阔、深远与粗犷。而其后半曲,全用基本对仗的三字短句,不但句式整齐,而且回环往复、节奏鲜明,极具音乐的美感。5、认知文中对偶、顶针、用典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答:(1)本文主要运用了对偶、用典、顶真的修辞手法。其中用对偶的地方有“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16“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等。用典的地方有“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俺可甚糟糠妻下堂”,而“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不思量”不但是典型的顶真极具形式美,而且还使其内顶真则使文章回环往复、节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童;泣寒蛰,绿纱窗;绿纱窗,(顶针),而且是基本上都是对偶。(2)对偶使音节整齐匀称,容或凝练概括、或相反相成;用典使文章蕴藉典雅、词约义丰;奏明快。第44课雷雨ー、文学常识《雷・雨》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天津。当代著名戏剧作家、戏剧教育家。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四)幕话剧《雷雨》,其后完成了话剧剧本《日出》、《原野》。解放后创作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雷雨》是曹禺的处女剧作,《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话剧剧作已经走向成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ー个里程碑。二、课文内容选自《雷雨》(第二幕)。此前的故事情节是;无锡周家的少爷周朴园爱上了女仆梅侍萍并生下了两个儿子。周家为了让少爷同一位有钱的、门第相当的小姐结婚,大年三十赶走了侍萍,并强迫他留下长子周萍,让他带走出生三天而且病得奄奄一息的次子鲁大海。侍萍走投无路,投河自尽,幸被救起。侍萍带着孩子流落异乡,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与鲁贵结婚,生四凤。侍萍在济南一所学校当佣人。此时周家也搬到了鲁家所在的北方。二十多年后,周朴园成了北方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鲁大海在周家的煤矿当工人,鲁贵在周家当差,四凤也在在周家当使女。一天侍萍从济南来看望女儿被周朴园续娶的太太周繁漪叫到周公馆。侍萍发现周家主人正是遗弃自己的周朴园,遂决定带四凤离开周家,这时,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也恰好来找周朴园谈判。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周朴园;55岁,矿业公司董事长。(2)周繁漪;37岁,周朴园之妻(第三个太太),周萍的情人。(3)鲁侍萍:47岁,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4)周萍:32岁,周朴园和鲁侍萍所生的大儿子。(5)鲁大海:30岁,周朴园和鲁侍萍所生的二儿子。(6)周冲:20岁,学生,暗恋四凤,周朴园和周繁漪所生的儿子。(7)鲁四凤:18岁,鲁贵和鲁侍萍所生的女儿,周萍的情人。(8)鲁贵:48岁,周家仆人,鲁侍萍丈夫,鲁四凤亲生父亲。三、考纲要求1、分析所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及其实质。答:(1)周朴园和鲁侍萍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冲突,实质是地主兼资本家同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冲突。(2)周朴园和鲁大海在罢エ问题上的冲突,实质是买办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冲突。2、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征。答:(1)周朴园是当时黑喑势カ的代表,是ー个有权有势,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横冷酷的魔王。他对鲁侍萍的怀念虽然是真实的(但又是虚伪的),但是当鲁侍萍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马上又暴露出了他面目狰狞的地主兼资本家的嘴脸,显得伪善而又冷酷。(2)鲁侍萍是几千年来受封建压迫的妇女典型。她身份低微,命运凄惨,但是正直善良;虽然备受欺辱和压迫,面且在对待周朴园的感情上还多少有点幼稚,但是性格倔强,刚毅顽强,决不向命运低头。3、认知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答;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面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ロ气,措词风格也不同。周朴园盛气凌人,鲁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ド的心理活动相适应。4、理解剧本中内涵丰富的潜台词对刻画人物心理与性格的作用。(1)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在规矩的。答:鲁侍萍说的。鲁侍萍一再说“她”不好,既是对周朴园躲躲闪闪、吞吞吐吐的态度不满,更表达了她对自己当初被周家赶出家门的悲愤。(潜台词是:自己要是“小姐”、“贤慧”而又“规矩”,就不会被周家赶走了。但是自己不是“小姐”,周朴园你不是明明知道么;“不贤慧”与‘‘不大规矩”,不又明明是你周朴园造成的么!)(2)(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耍多少钱吗?答:周朴园说的。充分暴露周朴园作为ー个地主兼资本家的本来面目,一切都是可以用钱来换取的。(3)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答:周朴园说的。表现了周朴园的惊愕,没想到三十年前因被自己遗弃而被迫投水自尽的母子俩均活在人世,尤其没想到三十年后的今

17天鼓动工人罢エ、代表工人反对自己的就是自己当年遗弃的儿子。(4)(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答:鲁侍萍说的。表现了鲁侍萍复杂的心态,她想认自己的儿子,但是周萍的地位使她不能认这个儿子,尤其是看到周萍站到周朴园ー边打自己的儿子鲁大海的时候,她更不愿认这个“强盗”一般的儿子。第45课哈姆雷特ー、文学常识《哈姆雷特》作者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大。莎士比亚主要剧作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查理三世》、《亨利四世》、《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佩斯》、《雅典的泰山》等。《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年,是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作,也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ー。莎士比亜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二、课文内容选自《莎士比亚全集》。故事发生在“城堡中一室”。此前的故事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宙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留学时,父王被叔父克劳狄斯毒死。哈姆雷特回国参加父王葬礼,但不久叔父克劳狄斯登上王位,母亲乔特鲁德也匆匆改嫁新王。面对ー系列变故,哈姆雷特满腹疑惑。父王的鬼魂告知了他事情的真相,并要他为父报仇,但是哈姆雷特唯恐鬼魂是恶魔的化身,引诱自己走向沉沦。于是,他假装发疯,通过对克劳狄斯的进一步试探以弄清事情的真相。哈姆雷特的举动引起克劳狄斯的警觉并意识到一定和自己有关系。于是他让哈姆雷特的两个朋友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去试探哈姆雷特发疯的原因。但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却坚持说哈姆雷特的发疯只是因为失恋引起的,并建议国土偷听哈姆雷特与恋人奥菲利娅的谈话已证实自己的看法。选文即从这里开始。(1)哈姆雷特:丹麦王子。(2)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叔父,新国王。(3)乔特鲁徳:哈姆雷特的母亲,国王死后,嫁给哈姆雷特的叔父(新国王)(4)奥菲利娅:哈姆雷特的恋人。(5)波洛涅斯:御前大臣。(6)罗森格兰兹:哈姆雷特的好友。(7)吉尔登斯吞:哈姆雷特的好友。三、考纲要求1、理解哈姆雷特思想的进步意义。答:哈姆雷特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思想的折射。他理想崇高、品德高尚,渴望坚贞的爱情、真诚的友谊与和谐的社会关系;他虽然父仇在身,但他想到的是不仅要报父仇,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丑恶黑喑社会的一切罪恶,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哈姆雷特的思想,无疑是对封建意识形态的反叛,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2,分析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期的性格特征。答: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者思想特征的人物形象。他具有“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他是“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他思想先进、品德美好,希望用和谐平等的社会关系代替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他善于思考,竭カ寻求改变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答案。但是,他又柔软忧郁,行动迟疑延宕,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答:奥菲利娅美丽善良、坚贞纯洁,但思想单纯,不自觉地成了父亲与国王试探哈姆雷特疯攧原因的工具。答:克劳狄斯是ー个弑君(兄)篡位的奸贼。他外表至诚,行动虔敬,但却有魔鬼般的内心、有比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更丑恶的行为。他意识到哈姆宙特的疯癲一定和自己有关系,便两次派人试探:试探失败,就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无疑,虚伪、狡猾与奸诈是克劳狄期的性格的基本特征。3、认知剧中独白与旁白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答:略第46课关羽温酒斩华雄ー、文学常识《关羽温酒斩华雄》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它以魏、蜀、吴三国之间之间的相互斗争为题材,尤其在人物刻画和战争描写上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但作品表现了突出的封建正统观念,对黄巾农民起义采取了诋毁的态度。二、课文内容1、曹操,字孟德2、袁绍,字本初,四世三公,庶出3、袁术,字公路,袁绍之弟,嫡出4、孙坚,字文台,孙策、孙权的父亲5、董卓6、李儒,董卓的军师7、吕布,字奉先,封为温侯,董卓的义子8、华雄9、鲍忠,鲍信之弟,第一个被华雄斩杀10、祖茂,字大荣,孙坚部将,第二个被华雄斩杀11、公孙瓒,刘备的好友12、刘备,字玄德13、俞涉,袁术部将,第三个被华雄斩杀14、潘凤,韩馥部将,第四个被华雄斩杀15、颜良、文丑:河北名将,袁绍部将,后被关羽斩杀16、关羽,字云长,刘备结拜的二弟17、

18张飞,字翼徳,刘备结拜的三弟三、考纲要求1、分析小说中关羽形象的特点。答:文中成功刻画了关羽独具特色的威猛奇美的仪表,果敢自信的气魄,高超非凡的本领成为《三国演义》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2、认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答:文中不断运用铺垫映衬的方法,不仅有助气氛的渲染,情节的推进,也使关羽的形象脱颖而出。3、认知小说中以虚写实的手法。答:对战场的描写则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再现惊心动魄的战斗,也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塑造关羽神勇的形象。斩华雄后“其酒尚温”情节的设计,不仅凸现关羽速战速胜的神勇,也使故事具有浓厚的英雄传奇色彩。4、分析小说中的场面描写。答:同上,略。第47课宝玉挨打ー、文学常识《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祖上四世相继担任'‘江宁织造“。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初题“石头记”。《红楼梦》被公认是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并在国内外形成一门称为“红学”的学问。《红楼梦》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透过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荣、宁二府等贵族之家的兴衰,反映出当时上层社会的腐化。二、课文内容(1)王夫人:贾政之妻,贾宝玉的母亲。(2)金钏儿:王夫人的丫鬟,投井自杀而死。(3)贾宝玉:贾政之子,王夫人所生(嫡出)。(4)贾雨村(假语村言):和甄士隐(真事隐)同为书引子。(5)贾政:贾宝玉的父亲。(6)琪官:蒋玉茜,忠顺亲王府的优伶。(7)贾环:贾政之子,赵姨娘所生(庶出)。(8)贾珠:贾政之子,王夫人所生(嫡出),贾宝玉的哥哥,早亡。(9)李纨:贾珠之妻,贾宝玉的寡嫂。(10)王熙凤(凤姐):贾琏之妻,王夫人、薛姨妈的侄女,贾宝玉的表姐、嫂子。(11)迎春姊妹:迎春、探春、惜春。迎春:贾赦之女,迎春母所生(庶出)。探春:贾政之女,赵姨娘所生(庶出)。惜春:贾敬之女,贾珍之妹。(12)贾母:贾政的母亲,贾宝玉的奶奶。(13)薛姨妈:王夫人之妹,薛蟠、薛宝钗的母亲。(14)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贾宝玉的姨姐。(15)香菱:甄士隐之女,薛蟠之妾。(16)袭人:贾宝玉房里大丫鬟之首,原姓花,贾宝玉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骤)暖”之意为其改名为“袭人”,结局为嫁给蒋玉茜(琪官)。(17)史湘云:史家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18)焙茗:即茗烟,贾宝玉的书僮和小厮。(19)薛蟠:薛姨妈之子,薛宝钗的哥哥。(20)林黛玉:贾母之外孙女,贾敏所生,贾宝玉的表妹。三、考纲要求1、分析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答: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ー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其二是宝玉与忠顺王府的琪官交往;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诬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2、认知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答:情节写得紧张、生动,又起伏跌宕。如宝玉挨打的前奏,作者用逐层递进法,写得气氛愈来愈紧张,艺术技巧相当精湛。先写贾政不满于宝玉精神萎靡,次写忠顺王府索要琪官,接着写贾环进谗言,终于激怒贾政,使贾政执意要打宝玉,显得铺垫有序,水到渠成。而在紧急情况下,宝玉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搭救自己,正在着急万分时,小说设计了遇到了聋婆子的情节,使紧张气氛虽得以缓解,却无济于事。这一情节张而有弛,又为下边的宝玉“挨打”做了必要铺垫。宝玉终于被毒打,小说情节的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宝玉被打后,人们的不同态度则使小说余韵悠长。3、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政、王夫人、贾母的性格特点。答:(1)贾宝玉:封建礼教的叛逆者。(2)林黛玉:与宝玉心心相通,同病相怜,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又受到封建礼教极大压抑的贵族少女形象。(3)薛宝钗:既有少女的真情和聪颖,又深受封建礼教熏陶和束缚的贵族少女。(4)贾政: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严厉的父亲。(5)王夫人:她不反对丈夫管教儿子,但反对丈夫毒打儿子,是嫡方利益的代表者。(6)贾母:她不反对儿子管教孙子,但反对儿子毒打孙子,是贾宝玉的保护伞。4、认知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答:运用对比手法把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表现得惟妙惟肖。第48课断魂枪ー、文学常识《断魂枪》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抗战时期是会刊《抗战文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作品多描写北京底层人民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以戏剧创作为主,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文化色彩。二、课文内容

191、沙子龙: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时代落伍者,又是ー个性格内敛复杂的成功艺术形象。2、孙老者:是痴迷武艺、豪爽直率、好学上进的武林高手形象。3、王三胜:是性格外露张狂、自私鄙俗、争强好胜的江湖艺人形象。三、考纲要求1、认知小说的主题思想。答:小说的故事背景是晚清时期。小说通过身怀“五虎断魂枪”绝技的拳师沙子龙面対急剧变化的社会,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作调整和改变,只是一味地对现实感到痛苦、无奈与失落,以往昔有着难以割舍的沉迷、眷恋与欣赏。小说对沙子龙既有理解惋惜,更对其作了尖锐的批评,表达了作者面对变化着的中国社会的积极思考和急切呼吁。作者这种思考和呼吁,对处在当下改革浪潮的我们,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2、概括沙子龙、孙老者、王三胜的性格特点。答:小说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沙子龙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时代落伍者,又是ー个性格内敛复杂的成功艺术形象。孙老者是痴迷武艺、豪爽直率、好学上进的武林高手形象。王三胜:是性格外露张狂、自私鄙俗、争强好胜的江湖艺人形象。3、认知小说的对比烘托写法。答:作者对主要人物沙子龙着墨不多,却注重以孙老者、王三胜从不同侧面作对比烘托,不只使他们各自形象彰显,更使沙子龙的性格心态表现得更含蓄,更丰满。4、认知小说突出的白描艺术。答:小说运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简练传神。5、认知小说语言简洁传神的特点。答:小说语言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对话符合各自性格特征,比喻新颖贴切。第49课亲亲土豆ー、文学常识《亲亲土豆》作者迟子建,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晩》曾获“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获“矛盾文学奖”,散文《光明在低头的一瞬》曾获“冰心散文奖”。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三、考纲要求1、识记小说的思想内容。答:这是ー个发生在东北农村让人慨叹唏嘘感人至深的故事。ー对淳朴挚爱的夫妻,在丈夫身患绝症后,他们夫妻最后走过的一段人生路途中,处处显示着人性之美,张扬着爱的伟大。在小说中,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生列歌哭,底层人们的生活境遇可悲命运,都在这种诗意的人性之美中得到消解,让人忧伤而不绝望,在背负生活的沉重中感到融融的暖意。而爱不仅使生命更加坚强,更加多姿多彩,也使死亡变成一种生命的延续。2、了解作者的创作追求。答:作者在一次获奖发表感言时,引用被誉为“当代俄罗斯文学良心”作家的话:“这个世界的恶是强大的,但是爱与美更强大!”迟子建在她的作品中表现的就是“爱与美更强大”,不管文坛潮流怎样涌动,她ー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追求。3、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答:小说塑造了鲜明生动的秦山、李爱杰夫妇形象。他们是生活在乡村的普通劳动群众,勤劳、淳朴、善良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在他们的淳朴善良中,丈夫更多一些憨厚,妻子则显示着女性的细心、温柔和多思善感。在他们身上最为感人的是他们各自对对方的纯洁朴实的爱,在他们身上大性之美在闪光,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得到了最恰切的诠释。作者笔下的其他人物,如年幼的粉萍、被疾病缠身丈夫折磨的王秋萍,无ー不有着人性美的闪光。4、理解小说诗意情节的特点。答:作者更注意撷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节、更具脉脉温情的场景加以描写,从而达到展示人物表现主题的创作目的。通过这些诗意情节人性之美得到升华。5、认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答:小说善于通过人们的语言、行为、外貌,心理活动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自然、淳朴,具有乡土气息。6、认知小说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答:小说语言丰富多彩,既有自然淳朴富有乡土气息的特点,也有优美精妙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第50课ー个文官的死ー、文学常识《ー个文官的死》作者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了《第六病室》,它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契科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三、考纲要求1、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答:小说通过记述切尔维亚科夫意识到自己打喷嚏的唾沫星溅到了将军头上而整口惶惶不安、最终因此忧惧而死的故事,刻画出了一个心胸狭窄、谨小慎微、奴颜婢膝、猥琐卑微小庶务官形象。同时对在社会的重压下人们普通存在的奴性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心理的沙皇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深刻的鞭挞。2、概括切尔

20维亚科夫的性格特点。答:切尔维亚科夫是ー个帝俄时代地位卑微的小庶务官形象。小说通过他意识到自己打喷嚏的唾沫星溅到了将军头上而整II惶惶不安、最终因此忧惧而死的故事,刻画了他心胸狭窄、谨小慎微、奴颜婢膝、猥琐卑微的性格特征。3、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答:(1)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与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如写切尔维亚科夫道歉,一再说“对不起,”,我是出于无心,”,”、“我本来,”,我不是有意这样,,,,”、“大人,”,请您原谅,”,我本来,”,不是要,”,”、“我打了一个喷嚏,而且,”,无意中溅您一身唾沫星子,”,请您原,”,”等。行动描写,如写切尔维亚科夫刚打喷嚏时,“一点也不慌,拿出小手绢来擦了擦脸,照有礼貌的人的样子”坐在那里,内心极为平静。但是,当他意识到唾沫星子溅到了将军头上时,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道歉,他“就嗽一下喉咙,把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到了休息时间,他决定再次道歉,于是“他走到勃利兹査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了一会儿,压下胆怯的心情,叽叽咕咕说,”,”心理描写,如写切尔维亚科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心慌意乱,傻头傻脑地微笑,开始看舞台上。他在看戏,可是他再也感觉不到心旷神怡了。他开始惶惶不安,定不下心来”以及写他此后一再向将军道歉时一再对将军的言行胡思乱想等。(2)语言描写刻画了切尔维亚科夫诚惶诚恐的心理和奴颜婢膝、猥琐卑微的性格;行动描写把切尔维亚科夫惶恐又故作镇定的心态与谨小慎微、奴颜婢膝的性格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心理描写深刻展示了他胆小怕事、奴颜婢膝、猥琐卑微的奴性心理与性格。4、认知契诃夫小说“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答:小说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小说写ー个小庶务官因为地位卑微,意识到自己打喷嚏的唾沫星溅到了将军头上,数次惶惶不安地向将军道歉,最终因此忧惧而死。打喷嚏的唾沫星溅到他人身上并向人道歉,这本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小说却通过它揭示出了帝俄时代小人物的悲惨处境与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