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PPT课件

奶山羊PPT课件

ID:82692145

大小:15.09 MB

页数:74页

时间:2022-11-05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奶山羊PPT课件_第1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2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3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4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5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6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7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8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9页
奶山羊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奶山羊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谭向荣高级畜牧师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1

12

23

3改森奶山羊是德国莎能奶山羊与当地的白色山羊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奶山羊品种。因主产于改森地区而得名。 (二)外貌特征全身被毛为白色,被毛粗短,公、母羊均无角,体形优美,体躯发育良好。母羊乳房向后突出,乳头长而前倾,乳房呈球形。 (三)体尺体重该品种体格高大,成年公羊体重80一110kg,体高55一90cm。成年母羊体重50一70kg,体高70-75cm。(四)生产性能该品种繁殖力强,产羔率在200%左右。产奶量高,泌乳期一般8一10个月,产奶量为1000一1200kg,乳脂率为3.5%-3.9%。遗传力强,改良效果明显。 (五)适应性该品种适应性强,对饲料要求不严,适宜舍饲、半舍饲和放牧饲养。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2425

2526

2627

2728

2829

2930

3031

3132

3233

3334

3435

35重50公斤的产奶羊,日喂7-8公斤饲草。每天可产奶1.0—1.5公斤的奶山羊,不需再加精料。每增产1公斤奶,多给精料0.4-0.5公斤。36

3637

3738

3839

3940

4041

4142

4243

4344

4445

4546

4647

4748

4849

4950

5051

5152

52奶山羊病的防治基础免疫程序日龄疫苗名称接种方法免疫期1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口唇粘膜1年15羊三联四防灭活疫苗皮下或肌注6个月20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皮下1年30牛羊0-亚洲Ⅰ型口蹄疫灭活苗皮下或肌注6个月45羊产气荚膜梭菌多价灭活苗皮下注射6个月53

5360羊痘活疫苗(绵、山羊通用)大腿内侧或尾根皮内1年15-65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皮下注射3年70羊链球菌灭活苗皮下或肌注6个月100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猪二号)肌注或口服3年180牛羊0亚洲Ⅰ型口蹄疫灭活苗皮下或肌注6个月210羊三联四防灭活疫苗皮下或肌注6个月54

54奶山羊梭菌性疾病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羔羊痢疾症、羔羊痢疾等。羊快疫羊快疫主要发生于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为腐败梭菌,是由革兰氏阳性的厌气大杆菌年引起,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呈出血性、炎性55

55羊肠毒血症羊肠毒血症是魏氏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羊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泻,肌肉痉挛,倒地,四肢痉挛,角弓反张,体温不高。常突然死亡。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羊猝狙羊猝狙是由C型产气英膜杆菌引起的,以急性死亡为特征、伴有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1-2岁羊多发。56

56羊黑疫症羊黑疫症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奶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羔羊痢疾症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其特征。本病常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流行特点发病羊营养多在中等以上,年龄在六至十八月龄之间,一般经消化道感染,多发于秋、冬、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的季节。57

57临床症状急性病例不出现症状,突然死亡,稍慢的病例可见卧地,不愿走动,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有的病例体温可升高至41.5℃左右,病羊最后极度衰竭、昏迷而数小时内死亡,罕有痊愈者。病理变化病羊呈现真胃出血性炎症,在胃底部及幽门附近,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块,表面坏死;胸腔、腹腔、心脏大量积液;粘膜下组织常水肿;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肠道,肺的浆膜下可见出血;胆囊肿胀,死羊若未及时剖检则出现迅速腐败58

58防治方法(1)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2)每年高发期注射“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四防苗。(3)发病时采用对症疗法用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青霉素80-160万单位,1-2次/日。10%安钠咖加5%葡萄糖1000ml静注。(4)该病发生时,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少或停止发病的效果。(5)10%石灰乳50-100ml口服,连用1-2次59

59奶山羊链球菌病羊球菌病是严重危害奶山羊的疫病,它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吸呼道传染,其临床特征主要是下颌淋巴结与咽喉肿胀。多在羊只体况比较弱的冬春季节呈现地方性流行,老疫区一般为散发,临床上表现的特征为发热,下颌和咽喉部肿胀,胆囊肿大和纤维素性肺炎。60

60症状羊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反刍停止,行走不稳;结膜充血,流泪,后流脓性分泌物;鼻腔流浆液性鼻液,后变为脓性;口流涎,体温升高至41℃以上,咽喉、舌肿胀,粪便松软,带粘液或血液;怀孕母羊流产;有的病羊眼睑、嘴唇、颊部、乳房肿胀,临死前呻吟、磨牙、抽搐。急性病例呼吸困难,24小时内死亡。一般情况下2~3天死亡。病理变化该病分为败血型和胸型两类。主要见于小羊羔,病变特征为浆液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浆膜炎。61

61防治1、改善放牧管理条件,保暖防风,防冻,防拥挤,防病源传入。2、做好羊圈及场地、用具的消毒工作。入冬前,用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注射,羊不分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3月龄内羔羊14~21天后再免疫注射1次。3、发病后,对病羊和可疑羊要分别隔离治疗,场地、器具等用10%的石灰乳或3%的来苏儿严格消毒,羊粪及污物等堆积发酵,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4、每只病羊用青霉素30~60万国际单位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肌注10毫升10%的磺胺噻唑,每日1次,连用3天。62

62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奶山羊重要传染病之一。布氏杆菌病不仅可引起奶山羊大批流产,并且可由奶山羊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1.病原:奶山羊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主要是马耳他布氏杆菌。此外,流产布氏杆菌病的羊偶尔也可引起山羊发病。奶山羊布氏杆菌病63

632.流行特点:布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受感染的妊娠羊,当流产或分娩时,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将大量的布氏杆菌排到体外,污染环境,使此病在羊群中间传播。当人们对此病认识不足,在缺乏消毒及防护条件下进行接产,挤奶及护理病畜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布氏杆菌有高度的侵袭力和扩散力,几乎经过各种途径都可侵入机体,其中主要的是易感羊只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粘膜感染,尤其是当皮肤粘膜有损伤时,布氏杆菌更易侵入;另外通过蜱的叮咬,也有可能传播此病。3.症状:青年奶山羊感染后常不表现症状,成年母山羊如被感染,常于怀孕后期(怀孕后3~4月),发生流产,工产死胎和弱胎。流产前,病羊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起卧不安。乳房肿胀,从阴门流出黄色粘液。流产时,胎水多清朗,但有时混有脓样絮片,少见胎衣滞留。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恶臭,持续1~2周。其他症状可能还有支气管炎、关节炎、睾丸炎和附睾炎。奶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房发硬,奶产量减少,乳汁颜色改变并含有乳凝块。64

644.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流产、胎儿、胎衣的病理变化等,有助于布氏杆菌病的初步诊断,但布氏杆菌病的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5.防治:严格隔离病羊,流产胎儿要深埋,污染的羊圈和场地要彻底消毒。健康羊可用下列方法定期作好防疫:饮水免疫将布氏杆菌猪型二号菌苗放在水槽内,让羊饮之。饮前,要根据天气的冷热让羊停止饮水一天或半天。也可以将菌苗分两次饮用。注射免疫用冻干布氏杆菌羊型五号菌苗,每只羊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一年。新引进的羊,要隔离2个月,并进行布氏杆菌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并群65

65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临床以羊跛行及蹄冠、齿龈出现水泡和溃烂为主要特征,被列为必须通过的一类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本病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症状:病羊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严重病例可见咽喉、气管、前胃等黏膜上出现圆形烂斑和溃疡。个别病例乳房可见水泡。防治:平时加强检疫,禁止从疫区购入动物、动物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购入动物必须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方可混群:常发地区定期应用相应毒型的口蹄疫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羔羊免疫剂量是成年羊的一半:奶山羊口蹄疫66

66本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奶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体表无毛或少毛处皮肤和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被列为必须通报的一类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感染的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病毒可从病羊的鼻液、唾液、痘疹渗出液及痂皮、呼出的气体而排出,健康羊因接触病羊或污染的圈舍及用具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消化道。症状:病羊病初发热,呼吸急促,眼脸肿胀,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涕。1~2天后,皮肤出现肿块,并于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处、出现绿豆大的红色斑疹,再经2~3天丘疹内出现淡黄色透明液体,中央呈脐状下陷,成为水疱,继而疱液呈为脓疱。脓疱随后干涸而成痂皮,痂皮呈黄褐色,痘疹还可见于口腔、鼻腔、喉头、气管、胃和肺脏等。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组织学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防治:羊场和养羊户应选择健康的良种公羊和母羊,坚持自繁自养。保持羊圈环境的清洁卫生。羊舍定期进行消毒,有计划的进行山羊痘活疫苗免疫接种,免疫期一年。奶山羊羊痘67

67该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及一些野生小反刍动物,临床症状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被列为必须通报的一类动物疫病。流行特点;该病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其危险。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可传播本病。该病主要以直接、间接接触方式传播,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病毒也可经受精及胚胎移植传播。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症状:潜伏期为4~6天。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以上,持续3~5天。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流泪到流粘稠性分泌物,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病羊可发生流产。发病率达60%以上,死亡率达50%以上,小羊则更高。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组织学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防治:新传入该病的地区应严密封锁疫区,隔离消毒,扑杀患畜。使用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接种。小反刍兽疫68

68瘤胃积食:首先绝食1―2日,多次少量饮水,并按摩腹部,适当活动,帮助消化,然后采用药物治疗:①食盐100克或石蜡油200―300毫升,硫酸钠或硫酸镁80―100克,加适量温水一次灌服。②病期长的,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钠30―60毫升(每公斤体重0.1克)。乳房炎:奶山羊患有轻微乳房炎时,可先用肥皂水洗净乳房,擦干后涂以樟脑油或猪油、凡士林。严重的,要在挤净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将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万单位,溶于10毫升注射用水中,用乳导管注入乳孔内。疼痛红肿严重的,可用0.25%普鲁卡因注射液20毫升,或青霉素40万―80万国际单位进行乳房基部封闭疗法。预防办法是,防止乳房受伤,改进挤奶技术,产前不要喂过多的料,病羊与健康羊要隔离。当然也有羔羊痢疾、羊口疮、羊支原体肺炎、羊瘤胃酸中毒等疾病69

69奶山羊寄生虫病由原虫、蠕虫和蜘蛛昆虫寄生于家畜体内或体表所引起的疾病,就叫寄生虫病奶山羊寄生虫病发病不明显,传播速度慢,主要靠夺取羊的营养,产生毒素和损伤皮肤来危害羊的健康。本病具有地方性,传染性,也可以导致其它寄生虫感染。主要经过消化道、皮肤和蚊虫等渠道感染,另外羊只接触血液等方式也可以引起传播。寄生虫病以慢性消耗过程为主,表现瘦弱、贫血、营养障碍和生长发育不良等等,最终导致生产性能降低。由于奶山羊体内外寄生虫的侵袭与寄生,对奶山羊造成以下危害:1、阻碍幼畜的生长发育。2、导致饲料浪费,降低生产性能,影响产品质量和数量。3、降低抵抗力、诱发各种疾病。4、具有地方性,传染性。70

70一、奶山羊消瘦揭秘。寄生在奶山羊体内的寄生虫大约200多种。主要有七大虫体寄生体内,吸血量10-30ml/天,导致奶山羊消瘦。第一大虫体:寄生在真胃的线虫,又名捻转血矛线虫。第二大虫体:寄生在瘤胃的吸虫,主要虫体布满珍珠样前后盘吸虫。第三大虫体:寄生在肝脏的吸虫,主要是柳叶状的肝片吸虫。第四大虫体:寄生在腹腔的囊蚴,常见水铃铛细颈囊尾蚴。第五大虫体:寄生在肠道的绦虫,与腹腔同长的莫尼茨绦虫。第六大虫体:寄生在血液中的虫,是肉羊的焦虫病。第七大虫体:寄生在肺部的肺丝虫当然,也有脑孢虫病,还有奶山羊体外的疥、癣、螨、虱、跳蚤等。二、驱虫误区主要因四大方面误区,造成奶山羊体内寄生虫未驱除干净。1、驱虫系谱狭窄。单纯的伊维菌素或左旋咪唑,只能杀死线虫和昆虫。2、驱虫程序不当。很多养殖户每4-6个月驱虫一次,放任虫体在体内寄生3-5个月,长期吸血。3、败胃影响消化。抗生素的滥用杀死了瘤胃内的微生物,导致瘤胃酸碱失调,无法正常消化吸收。4、幼虫卵囊无效。所有驱虫药只能杀死成虫,不能杀死幼虫和卵囊。71

71三、虫体发育线虫发育期16-22天,肺丝虫发育期6天,绦虫发育期1.5个月,吸虫发育期2.5-4个月四、奶山羊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搞好圈舍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早晨不在川水地区割草,阴雨天或有露水时尽量不割草、以防带回病源。适时清粪,堆积发酵。药物预防性驱虫。实现四季定期驱虫新生羊羔:35日龄首驱,皮下注射伊维菌素和氯氰碘柳胺钠。60日龄二驱,混饲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每间隔一个月重复饲喂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成年奶山羊:每年4-5次皮下注射伊维菌素和氯氰碘柳胺钠。7天后混饲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往后每月饲喂一次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72

7273

732022/10/20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