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贵池区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重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B.原始人群社会C.母系氏族社会D.父系氏族社会【答案】D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D3.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4.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A.设立经济特区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5.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1【答案】A6.长期以来,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到唐代,他们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这一变化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D.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答案】D7.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时,找到了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A.使得皇权空前强化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D.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答案】B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突出反映了秦朝官制设置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C.化国为家,君权至上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C9.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具有平民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特点A.三权分立B.共和主义C.君民共主D.中庸折中【答案】B10.1688年,威廉三世与其妻玛丽一起被接受为英国国王,但条件是必须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材料说明A.英王仍实行专制统治B.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C.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D.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答案】D11.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制衡体制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下列属于后者的是A.消除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问的矛盾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兼顾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D.化解了南、北双方之间的矛盾【答案】B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答案】C
213.周恩来曾说:“‘三三制’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三三制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是A.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雏形B.体现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的民主性C.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D.体现政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答案】A14.有人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C.指导戊戌变法的实践经验D.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答案】D15.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A.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C.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B16.唐宋时期科举的变迁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从下面数据中可以看出A.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政治局面非常动荡C.制度创新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君主专制遭到削弱【答案】C17.宋朝有这样的两个老规矩:“官员不入酒肆”、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一旦违反受到御史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C.国家治理走向法制化D.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答案】D18.
319世纪初,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英国设置文官旨在A.保持政局的持续稳定B.充分体现资产阶级的民主C.学习中国的科举制度D.切实落实主权在民的理念【答案】A19.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答案】B20.运用时间轴,可以更好地学习历史。对下面时间轴对应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4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B.1905年,学堂选官制度形成C.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取消考试制度D.2005年,公务员考试制度确立【答案】D21.与下面两幅地图所示朝代相对应的治国主张分别是A.乡约教化、严刑峻法B.严刑峻法、乡约教化C.独尊儒术、礼法并用D.礼法并用、独尊儒术【答案】B22.下表为乡约仪式的演变过程(资料来源:《中国历代乡约》),乡约仪式的演变实质上反映了乡约名称仪式部分
4颁发时间《南赣乡约》明正德主要是第15条,篇幅占乡约二分之一,仪式规定详细,主要目的是彰善纠过,检查乡约执行。《乡甲约》明万历主要是第1条,仪式规定详细,主要是彰善纠过,检查乡约执行。《永丰乡约》清康熙第2条,篇幅较短,有聚会,主要目的是调停纠纷,无具体仪式规定《长乐梅花里乡约》清道光第1条,篇幅较短,有聚会,主要目的是宣读圣谕,基本无仪式规定。《江阴县乡约局统》清咸丰无聚会,无仪式,目的是各处宣讲《圣谕广训》A.法律与道德教化的合流B.乡约仪式的简化C.乡约对民众约束性降低D.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D23.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根据所学,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写A.《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公元6世纪初《罗马法大全》B.《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大全》公元6世纪初万民法C.《十二铜表法》万民法《罗马法大全》公元6世纪初D.万民法《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大全》公元6世纪初【答案】A24.对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国家的近代法律制度发展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5A.光荣革命后①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B.②国颁布的法律奠定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C.③国法律制度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④国通过《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原则【答案】A2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A.实事求是B.崇尚节俭C.无私奉献D.勇于创新【答案】C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6材料三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3)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27.法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节选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二改革开放开启时,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提出,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摘编自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存在的局限性。(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依法治国理念发展演变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理念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答案】(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公民权范围不够广泛,比如美国的黑人、妇女和土著居民为了获得公民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2)特点:与改革开放进程基本同步从保障民主建设发展到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服务从“法制”发展到“法治”,突出法治理念。(3)背景:改革开放的启动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和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728.《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是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两部文款,它们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进步的政治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片段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障人的自然的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从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除非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对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时基于公正和预先补偿的条件,任何人的财产皆不可受到剥夺。“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政治观点的演变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史实完整,观点正确,逻辑严密,有层次性,史论结合。)【答案】可从以下三个层次组织作答层次一:可结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的社会环境分析《人权宣言》的主张。如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1789年《人权宣言》提出了维护私有财产,自由、民主、平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主张。层次二:可结合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社会发展状况分析《共产党宣言》的政治主张。如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欧洲社会贫富分化严重。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或:空想社会主义等提供思想来源)因此,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推翻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理论。层次三: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中政治观点的演变。如由《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决定政治观点的演变,政治观点的演变深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