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ID:82408017

大小:54.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10-24

上传者:155****1689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一、单选题(共16小题)1.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2.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3.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D.②④⑤4.加热某种固体时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是化学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是物理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

1D.牛奶变质6.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B.取用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D.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7.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8.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9.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量筒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把湿的衣服晒干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把石蜡加热熔化D.把棉线织成布11.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取用粉末状固体——镊子

212.人呼出的气体中相对空气增多的成分是()A.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蒸气D.氧气1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AB.BC.CD.D15.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16.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片刻后取下,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你认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有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既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二、填空题(共4小题)

317.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火焰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最亮的是______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__。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______加热。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__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生成。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________色的________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有部分碳没有被氧化。用一空纸筒罩在烛火的外面,观察到有大量_________产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生活中,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_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____(选填“口”或“底部”)夹上、取下。三、实验与探究(共1小题)21.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4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取用任何化学固体药品,都不能用手接触;大理石是块状固体,应先将试管横放,再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入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以免将试管底部撞击破裂;粉末状固体的取用,如氯化钠、二氧化锰粉末,应先将试管倾斜,即一斜二送三直立。故答案应选D。2.【答案】C【解析】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择C。3.【答案】C【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用铝做炊具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这些用途均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用碳作燃料,是利用了碳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4.【答案】B【解析】加热某固体有气体产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错误;加热某种固体时有气体产生,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C和D都是错误的;选项B是正确的。5.【答案】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钢铁生锈中有铁锈产生,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来促使发电机发电的,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牛奶放置时间长,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其变质,所以是化学变化。6.【答案】B【解析】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违背实验规则就会出现安全事故,实验前要检查仪器用品,实验后,要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故A、C、D的做法均符合实验室规则;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故答案应选B。7.【答案】C【解析】尽管二氧化碳密度比较大,但在玻璃杯很小的空间内,两支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了,会漂在上面,所以使上面的蜡烛缺氧先熄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

5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滤出有害气体,所以A说法不正确;B.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且产生的烟等有害物质也会上升,不能向楼顶跑,所以B说法不正确;C.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所以C说法正确;D.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D说法不正确。8.【答案】B【解析】本题依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A.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酿造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9.【答案】B【解析】烧杯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试管是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蒸发皿虽然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但不属于玻璃仪器;量筒不属于能加热的仪器。故答案应选B。10.【答案】B【解析】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湿衣服晒干是水的蒸发,石蜡加热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把棉线织成布,这三者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食醋除水垢是醋酸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11.【答案】D【解析】少量试剂的反应一般用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给较多量液体加热通常用烧杯;故A、B、C的实验项目选择的仪器都是正确的。粉末状的药品的取用可以用药匙或者用纸槽,而镊子的用途是夹取大的块状或者颗粒状的固体的,不能取用粉末。故答案选D12.【答案】C【解析】相对空气成分,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13.【答案】B【解析】对待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应抱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探究,而不应该不予理睬。故选B。14.【答案】A【解析】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到试管内;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读数会偏大,

6仰视读数,读数会偏小。15.【答案】C【解析】橡皮塞应旋进容器口;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故A、B、D的选项都正确。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也应该旋进橡皮塞,而不能压进橡皮塞孔中,以免造成玻璃仪器的破裂。所以答案应选C。16.【答案】A【解析】在蜡烛的燃烧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选项正确。17.【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水雾;水;浑浊;二氧化碳;黑;炭黑;黑色物质;蜡烛燃烧不充分,可产生黑色炭黑。【解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性质可知,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亮的是内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外焰加热。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二氧化碳生成。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黑色的炭黑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有部分碳没有被氧化。用一空纸筒罩在烛火的外面,观察到有大量黑色物质产生,说明蜡烛燃烧不充分,可产生黑色炭黑。18.【答案】(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19.【答案】(1)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2)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放出热量;(3)反应中放出热量【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金属钠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放出热量;20.【答案】外底部【解析】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夹上、取下。

721.【答案】(1)氮气(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