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ID:8227382

大小:8.10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03-11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1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2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3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4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学----总论学习内容第一节感染与免疫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条件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学习目的一、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二、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学以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主要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叫做感染。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病等感染人体而产

2、生的疾病。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二、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1.隐性感染2.病原携带状态3.潜伏性感染4.显性感染5.清除病原体(一)隐性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二)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根据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①潜伏期携带

3、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②恢复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③急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慢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携带者的共同的特点是: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三)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个传染病中都存在,常见的有:疟原虫(疟疾

4、)、结核杆菌(结核)。(四)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①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②有些传染病(如菌痢杆菌)感染后免疫不巩固,容易再感染发病。③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HBV。(五)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体液的溶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也可以被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被动免疫或主动免疫)所清除。感染过程中的五种表现一般来讲隐性感染

5、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后者一旦出现易于识别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病原体病原体被清除感染建立隐性感染(无症状)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不是传染源重要传染源痊愈携带者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病原携带状态感染谱人体死亡死亡机体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病原体的致病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病原体人体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入侵部位,不同的病原体有其特殊的入侵部位,适当,病源才能繁殖。机体内定位,靶器官病变---

6、肝炎,肠蛔虫病在肠内定居。排出途径,单一或多种,时间长短不一。肠道—菌痢,呼吸道—白喉,多途径:脊髓灰质炎—粪便、飞沫。乙肝—血液、分泌物等。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损伤,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溶解,鼠疫—炎症致组织坏死。毒素作用,霍乱肠毒素—腹泻。免疫机制,麻疹病毒—抑制细胞免疫,艾滋病—破坏免疫细胞。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在发病阶段都出现体温高于正常,即发热。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图易感者携带者患者获得免疫者死亡传染源病人动物生长繁殖排出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播途径病原体自宿

7、主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必须借助一定物体→传播因素--水、空气、食物、节肢动物等经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因素飞沫传播:流脑、流感、百日咳尘埃传播:TB、炭疽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特征1.传播广、发病率高,传播易于实现2.季节性明显冬、春3.儿童多见,抵抗力低4.与居住条件、人口密度和易感者比例等有关经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的流行特征:1.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2.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异3.停用/净化水源后,爆发/流行可平息1.有接触疫水历史2.有季节性和地区性3.处理疫水或加强防护可控制发生经疫水传播的流行特征:

8、经食物传播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流行特征: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