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

ID:82216538

大小:3.55 MB

页数:75页

时间:2022-10-18

上传者:U-145318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1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2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3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4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5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6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7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8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9页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_第10页
资源描述:

《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五篇医学蠕虫Medicalhelminthology安春丽讲稿

1PathogenicBiologyMedicalMicrobiologyMedicalParasitologyParasitologyHelminth(蠕虫)(KingdomAnimal)Protozoa(原虫)Arthropod(昆虫)Morphology(形态学)Lifecycle(生活史)Pathogenicity(致病性)Diagnosis(诊断)

2蠕虫(Helminth)是借肌肉伸缩而蠕动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括三个门及其所属的四个纲: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棘头动物门---棘头虫纲

3第三十一章线虫Nematode第一节概论属线形动物门种类甚多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寄生人体的约有10余种

4一、形态(一)成虫外形:圆柱形或线状,左右对称,体表光滑或具有清晰横纹,不分节。雌雄异体雌大,尾部细而直雄小,尾部卷曲或膨大—交合伞结构1.体壁角皮层皮下层纵肌层细肌型少肌型多肌型2.原体腔无体腔膜、有体腔液

5成虫体壁构造

6*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3.成虫内部构造

7(二)虫卵多为椭圆形黄/棕黄色或无色无卵盖外层很薄,称卵黄膜或受精膜卵壳中层较厚,称壳质层内层亦薄,称脂层或蛔甙层

8二、生活史基本发育过程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根据发育方式,将其分为两大类: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生物源性蠕虫(biohlminth)幼虫在发育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蜕皮。

9常见的线虫种类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似蚓蛔线虫旋毛形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班氏丝虫美洲板口线虫马来丝虫粪类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结膜吸吮线虫蠕形住肠线虫

10第二节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俗称蛔虫(roundworm,ascarid),是人体肠道内寄生最大、最常见的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呈全球分布

11一、形态1.成虫雌雄异体,雌大(20~35cm),尾垂直雄小(15~31cm),尾卷曲头端之唇瓣成虫

12生殖系统成虫内部构造

132.虫卵受精卵未受精卵感染性卵脱蛋白膜卵有蛋白膜卵

14蛔虫生活史

15二、生活史随粪便排出体外3w经第1次蜕皮成虫-----虫卵---------------------------------------------感染期卵人小肠内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21℃~30℃)-----经口----小肠-----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入血流---肝--右心----肺---穿过肺毛细血管-----肺泡内–经第2、3次蜕皮-----第四期幼虫沿气管上行--咽部----被吞咽-----经胃到小肠---第4次蜕皮-------------------------------------------------------------成虫-产卵60——75d成虫寿命1-2年

16生活史特点①无需中间宿主--直接发育型②蛔虫产卵量大(雌虫排卵24万个/每天);③虫卵抵抗力强;是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此外有④粪便管理不当--蛔虫卵的散播;⑤人们不良卫生习惯。

17三、致病性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1.幼虫蛔虫性肺炎蛔虫性哮喘肺蛔虫症致病机制1)幼虫侵入肠粘膜,经肝、肺移行的发育、蜕皮过程中,可引起组织损伤。2)释放免疫原性物质,引起宿主的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所致疾病

18肺蛔虫症(Loffler’ssyndrome)肺部的炎性浸润和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通常称之为肺蛔虫症。*小鼠感染实验*人体感染实验

191)肠蛔虫病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荨麻疹、夜间磨牙等。致病机制*唇齿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刺激--肠粘膜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2)引起并发症2.成虫

20蛔虫病的常见并发症胆道蛔虫症--最常见64~75%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蛔虫性胰腺炎

21蛔虫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变化室间隔缺损伴蛔虫钻肺1例病儿,男,12岁。1997年3月在全麻体外循环直视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4小时左侧呼吸音明显减低,经气管内插管吸痰未见明显好转。病儿出现刺激性咳嗽,继续吸痰,从气管插管内突然吸出一条蛔虫成虫,左侧肺部呼吸音立即恢复正常。术后病儿恢复顺利,第12天痊愈出院。发生原因

22特例*广西一17岁男孩肠梗阻,手术在肠内取出200条成虫;*南非一9岁女童,因窒息死亡,在其胃内、胆道、肠道内发现908条蛔虫;*台湾11岁男孩感染1806条,重4KG;*蛔虫侵入心、胰、动脉、耳道、眼等。

23四、实验诊断病原学诊断:查虫卵、成虫或幼虫是确诊的依据。1.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2.虫体鉴定3.试验驱虫

24第六节其他医学蠕虫 二、毛首鞭形线Trichuristrichiura俗称鞭虫(whipworm)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可引起鞭虫病(Trichuriasis)。地理分布与蛔虫相似,感染率低于蛔虫。

25(一)形态成虫雌虫3.5~5cm,雄3~4.5cm虫卵

26(二)生活史蛔虫鞭虫寄生部位小肠盲肠虫卵离体途径粪便粪便体外发育3W3W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经口体内移行入血、经肺无从感染→产卵60~75天1~3月成虫寿命1年3~5年

27(三)致病⑴虫体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的刺激作用,致肠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溃疡等--阑尾炎。⑵少数有细胞增生,肠壁形成肉芽肿。⑶重度感染者可有贫血。

28鞭虫寄生的盲肠直肠脱垂

29(四)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浓聚法查虫卵盲肠切片

30第三节钩虫(hookworm)特点是以发达口囊为特征的一类线虫是人体消化道线虫中危害最严重的虫种。种类: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锡兰钩口线虫--偶然寄生人体犬钩口线虫、巴西钩口线虫---引起幼虫移行症。

31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一、形态1.成虫*体长1cm左右,圆柱形,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头端较细,微向背侧仰屈,顶端为角质口囊及齿—叮咬、吸附作用。*咽肌发达—唧筒作用*肠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氧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扩散。

32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头腺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阻止宿主肠壁伤口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②咽腺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③排泄腺

33两种钩虫成虫的区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见表31-2

342.幼虫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状蚴丝状蚴

353.虫卵

36钩虫生活史

37钩虫与蛔虫的生活史比较蛔虫钩虫寄生部位小肠小肠上段寄生方式游离固着产卵部位及数量小肠,240000/日小肠,A.d-10000-30000;N.a5000-10000体外发育卵-----感染性卵(3周)卵---杆状蚴----丝状蚴(5-7天)感染阶段感染性卵丝状蚴(感染期幼)感染方式经口经皮,黏膜,口,胎盘从感染至产卵60—75天5----7周成虫寿命1年A.d----5年N.a---15年

38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可在某些组织中滞留很长时间,(有报道为253d),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直到遇到适宜的刺激,才陆续到达肠腔发育成熟,这种现象称为--。转续宿主:实验表明某些动物可作为十二指肠钩虫的转续宿主,提示人有经转续宿主而感染钩虫的可能性。

39三、致病性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基本相似,但以十二指肠钩虫的危害更大。可表现为钩虫感染(hookworminfection)或钩虫病(hookwormdisease)

40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俗称为“粪毒”呼吸道症状----肺炎、哮喘成虫致病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溃疡与腹痛等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异嗜症”喜食生米、生豆,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消化道大出血

41贫血产生机制①吸血;②分泌抗凝素-渗血不止;③经常更换咬附部位-多处溃疡与渗血④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

42*婴儿钩虫病*钩虫病与妊娠四、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钩蚴培养法粪便检查

43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是一种兼性寄生虫。虫体微小,雌虫仅有1mm长。寄生世代可引起粪类圆线虫病(strongvloidiasis)。成虫幼虫♂♀

44♀生活史

45生活史特点:自生世代在适宜环境下进行的间接发育寄生世代在外界环境不利时进行的直接发育①宿主人、狗、猫等②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蚴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③感染阶段杆状蚴、丝状蚴。④感染方式经皮肤、黏膜、口感染;亦可有体内自身感染及体外自身感染。*体内移行同蛔虫和钩虫

463.致病致病作用与其感染程度、侵袭部位及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人感染后可有三类病型:A.由于有效的免疫应答,清除了轻度感染;B.由于慢性自身感染持续存在,间歇出现胃肠道症状;C.播散性超度感染,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状态可诱发。

47临床表现皮肤损伤移行性线状荨麻疹10.6cm/h肺部症状过敏性肺炎或哮喘、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消化道症状肠炎、溃疡、肠穿孔等超度感染幼虫进入脑、肝、肺、肾等器官,导致弥漫性损伤,可因严重衰竭死亡。

48移行性线状荨麻疹

49实验诊断病原诊断取粪便、痰、胃肠液、尿或脑积液,检出幼虫或培养出丝状蚴为确诊依据。免疫诊断皮试法及以鼠粪类圆线虫脱脂抗原的ELISA,对轻、中度感染者,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50简称旋毛虫,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是一种食源性和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重度感染可致人死亡。第四节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

51成虫囊包幼虫一、形态

52二、生活史

53生活史特点*成虫和幼虫寄生与同一宿主体内成虫寄生----小肠内幼虫寄生----肌肉中*必须转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感染阶段囊包期幼虫*感染方式经口*保虫宿主广泛: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家畜和野生动物。草食类动物也有

54*感染方式:人类感染生食或半生食受感染的猪肉或猎获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如腌肉、酸肉、腊肠、香肠、“涮火锅”、“生拌牛肉”、“凉拌狗肉”。猪体感染主要因吞食含有旋毛虫囊包幼虫的肉屑和鼠类。鼠及其他野生动物则是通过相互残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的动物尸体而感染。对人体而言,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猪

55三、致病性虫体发育与临床表现侵入期(肠型期)胃肠道症状+发热等幼虫移行期(急性期或肌型期)炎症+过敏反应肌痛与浮肿等囊包形成期(恢复期)肌痛持续

56四、实验诊断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吃剩的肉经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ELISA等

57第五节丝虫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在淋巴系统或组织内寄生的一类线虫。种类:见P295表31-4根据寄生部位将八种分属三大类淋巴丝虫皮下丝虫体腔丝虫

58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bancrofti)简称班氏丝虫马来布鲁丝虫(Brugiamalayi)简称马来丝虫地理分布:长江以南16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海南、台湾只有班氏丝虫,其他各地有两种丝虫流行

59成虫虫体外观呈丝线状,乳白色。虫体前端近似圆形。顶部中央有圆形口,外周有乳突。一、形态

60微丝蚴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

61二、生活史

62生物源性线虫--两个宿主蚊—中间宿主人--终宿主在蚊体内---只发育不增殖在人体内---两种丝虫成虫寄生部位不同马来丝虫-潜表淋巴结班氏丝虫-潜表+深部淋巴结两种丝虫成虫均有异位寄生。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蚊叮咬生活史特点

63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班氏微丝蚴晚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晚8时至次晨4时。

64微丝蚴血症/丝虫热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班氏丝虫还可导致--精索炎、睾丸炎等慢性期阻塞性病变象皮肿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三、致病性

65两种丝虫生活史与致病的不同W.b.B.m寄生部位夜现周期性致病

66丝虫病下肢象皮肿

67丝虫病-阴囊象皮肿象皮肿发生机制急性症状反复发作--淋巴管扩张--淋巴液淤积于皮下组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皮肤增厚,变粗变硬,外观象--

68四、实验诊断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新鲜血滴法---厚血膜法---浓集法体液、尿液中微丝蚴的检查--直接查虫法成虫检查---病理切片检查病原检查

69第六节其他医学蠕虫 一、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俗称蛲虫(Pinworm)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分布特点呈世界性儿童感染高于成人城市高于农村集居的儿童高于散居的儿童

70(一)形态成虫雌虫长1cm+头翼虫卵

71蛲虫生活史

72生活史特点---决定流行特点生活史周期短(2—6W);产卵部位特殊(肛周);体外发育快(6H);虫卵抗力强,比重低;感染方式简捷多样(经肛门-手-口、吸入、逆行):此外,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极易重复感染与相互传染—不易根治因此,预防重复感染比治疗更重要

73蛲虫病例患儿4岁,女性,右眼内眦奇痒20余天,自觉似小虫钻动感,流泪。既往有肛门搔痒史。于1997年6月17日来诊。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5,左眼正常,右眼球结膜内眦部充血,角膜、巩膜无异常发现,在下泪小点上发现乳白色尖细约1.5毫米、摆动频繁的东西。用眼科镊夹出一条线头样蛲虫,紧接又一条探出泪小点,一连取出7条。取出后测量虫体长10.5mm2条,11mm4条,4.3mm1条。经鉴定为蛲虫。对患者取出成虫后,给予冲洗泪道,局部滴用氯霉素眼药水,以预防泪道感染,观察患者大便发现有蛲虫在爬行。给予口服扑蛲灵、肠虫清。

74(三)致病性蛲虫寄生于回盲部,局部症状不明显蛲虫病的主要症状是: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性炎症异位寄生--泌尿生殖系统或盆腔炎(四)病原学诊断:从肛周查虫卵(透明胶纸法)或检获成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