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070650
大小:39.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05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体会卢梭说:教育就是生长,这意味着教育本身的目标就是生长,而并非其它。从另一个角度说,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造成目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就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我从来认为,教育是道,而不是技术。我认为中国教育的希望,就在于依靠一种静静的精神力量,自下而上进行一种改变与推动,就像水一样,
2、浸润万物而无言,静静流淌而涤尽污秽烦扰,以一种低调的旋律,把自己放到无用的人生位置上,最终实现无用为大用很早就听到过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曾不能理解,后来通过查相关资料才懂得,那是浑若天成的最佳状态,正如百度搜索中所解释的,第5页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但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
3、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还曾谈道,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最本质的内蕴真的是要传授给孩子什么吗?其实,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自我的教育,若顺应孩子的本性的求知欲去成长,学习,会给孩子带来多少快乐呀?好奇、求知,是一种本性,但我们却发现,在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来自本性的快乐却被折杀了,孩子所受的教育已变成父母或师长要孩子怎么去学习的过程了,
4、过多的要求之下,孩子会渐渐忘了自己本能的需要到底是什么?教育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步呢?让我们继续追随智者的思考前行吧!谁都知道摁着牛头吃草是行不通的,但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却有许多家长为孩子制定着种种计划并逼着孩子按其行程去做,其实,正如作者所说,正牛吃草是种本能一样,孩子的学习欲望也是种本能,父母也好,老师也好,所要做的是顺应孩子这种本能的需要恰当地引导孩子去学习,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孩子的求学意识,但现实上,却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孩子学习时,若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将会成为不让父母操心的事了,既然是主
5、动性是天性,为什么孩子还会泯失天性呢?作者在文章开始,就要求我们懂得教育的真正使命: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发现孩子,遍地都是需要被关注或被关注过多的孩子;解放孩子,要求要懂得孩子,懂孩子的前提则是尊重孩子。为什么教育总走向背离本性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就出在教育者没有真正尊重孩子上。第5页环视周围芸芸众生,有几个家长是真正本着尊重孩子的角度去为孩子规划人生的求学阶段呢?又有几个学校是本着孩子个性化的成长来制定课程进度呢?当幼小的孩子怀着一份憧憬走进校园后,是什么让孩子渐渐背离教育的兴趣呢?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窗边
6、的小豆豆》,那巴学园成为孩子的乐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校长小林先生懂得尊重孩子并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学会选择课程,并将自然、历史与生物的知识融入与孩子实践性的学习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常规教育中感到不可思议的,但却是这种教育模式,让千万读者为之痴迷并向往---这才是我们所向往的学校呀。学习是种本能,我一直这样认为的,而这种本能的学习应该有种天生的愉悦感的,但现在,能体会这种学习愉悦感的孩子却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楼主在书中给出我们答案,都指向同一方向,是否背离孩子的本性需求,是否符合主动性规律。其实,要让孩子
7、去主动学习,每个教育者都懂得,但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呢?就是顺应孩子的感觉,降低学习难度,协助孩子挖掘学习的快感。学习有天生愉悦性的,但重复不断的学习却是件苦差事了,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深入的学习常让人感觉肉体的疲惫,但对心灵而言,却又意味着满足与快乐。这种满足与快乐,就是自我成长充实度的认可,也是自信心增长的基石,人在成长中,基本需要中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由此而延伸的,延伸的自我价值的体现,验证个体的存在价值,会有愉悦感与满足感的。学习,其实是种宽领域范畴的东西,而许多时候,家长或学校会将这种学
8、习变成单纯的学科性的学习,当学习成为一种目的桎梏时,学习的愉悦感觉就会消失了。第5页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一搞教育的都知道,但是如何保护好孩子的相象力,却不是每个教育者懂得并身体力行的事了。唯一的要孩子们去记住的标准答案,还有那堆积如山的标准答卷,统一规范的思维训练,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最终到高中,若问孩子们的想象力哪儿去了,倒要问一问,是什么折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还给孩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