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28532
大小:35.5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2-11
《论巴彦淖尔市依靠优势资源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巴彦淖尔市依靠优势资源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摘要: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依靠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主导向工业经济主导的重大转变。文章就如何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产业的路子,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优势资源;转型升级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位于自治区西部,东连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北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全长368.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全市东西长约378公里,南北宽约238公里,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
2、174万人口,有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9个民族。巴彦淖尔市地形三部分构成:北为乌拉特草原,腹部横亘阴山山脉,南部为河套平原。 XX年撤盟设市以来,依靠优势资源,引进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经济逐步由农业主导转变为工业主导,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直面金融危机的挑战,继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现状 优势资源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幅员辽阔、山河多姿、资源丰富,有雄浑的阴山、奔流的黄河、肥沃的河套平原和辽阔的乌拉特草原,自然资源
3、禀赋优越。 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河套平原有近千万亩灌溉条件非常好的耕地,农民户均土地30至40亩,是亚洲最大的黄河一首制自流灌溉区,中国三大灌区之一,全国著名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长,夏热短,光照时数长,无霜期96-136天,便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农民户均种植少则3-4个品种,多则6-7个品种。 水资源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黄河流经345公里,黄河水平均过境流量316亿立方米,年引黄河水量50亿立方米左右,地下水开采量18亿立
4、方米。 天然牧场。上亿亩的乌拉特草原,盛产牛、马、羊、骆驼,特别是二狼山白绒山羊和戈壁双峰红驼是国内外珍稀畜种,发菜、黄芪、苁蓉、锁阳、甘草、枸杞饮誉中外,蓝天白云,牛羊遍地。 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热条件非常好,一年8760小时里面有3200多小时都能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发展太阳能产业潜力巨大。 风力资源特别丰富。我市是内蒙古最好的风电资源地之一,一年可供利用风资源时间可达到一半,其中3000多小时的风资源可以利用产生电能。 矿产资源富集。境内已探明的铜、铅、锌、硫、铁、贵金属等矿产资
5、源68种,储量大、分布集中、易开采,据粗略估算,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价值约为3000亿元。 交通便利。京包兰铁路、110国道、丹东-XX-拉萨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临哈铁路与临策铁路年内通车,巴彦淖尔市机场正在建设中,XX年通航。立体化交通网已经形成。 发展现状 截至XX年底,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经济总量加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423.8亿元,较上年增长21%,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0.3亿元,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4亿元
6、,同比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亿元,增长21.4%。 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再创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7元,增长1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52元,比上年增加1717元,增长31.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工业经济主导地位继续强化。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81.3亿元,增长30%,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0.8%提高到42.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3大产业结构为21∶51∶28。工业经济4大支柱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矿产开发以及冶金、化工、电力生产继
7、续发展。 农牧业喜获丰收,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超额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粮食总产达到43亿斤,增长10%。第一产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8.5%。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着力推进种养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产业化基地占总播面积的55%,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继续推进农牧业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牲畜出栏918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达到38%,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总量小 经济总量仍然较小,重大工业项目
8、仍然较少,工业比重低,经济结构仍不合理,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以工促农能力较弱。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不强,第二产业带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延伸、产业升级还不够充分;产业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 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化相对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形象和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城带乡能力较弱,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