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

ID:7043831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02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_第1页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_第2页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_第3页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_第4页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文学理论试题一、术语解释1.文学的主体性:文学的主体性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和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对文学把握社会生活会形成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文学这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主体性特征。文学的主体性说明,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一种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方式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或精神生产。2.母题:母题是指源于传统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如西方文学中常见的错认身份、老

2、少婚配、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忘恩负义。3.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开始指的只是一种写作技巧,即“自动写作法”,虽然它无视文学创作的规律,但并未超出文学的范畴。后来“超现实主义研究所”成立,其成员从达达主义分化出来,激烈反对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想用超现实的追求解放人性,成为一种文学流派。超现实主义崇尚梦幻和无意识,认为梦幻可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无意识甚至癫狂可以摆脱功利的狭隘现实,并有助于把想象和实际结合起来,以成为“超现实”。超现实主义极力倡导“自动写作法”,其目的在于摆脱意识的控制并开发直觉的、非

3、逻辑的无意识的力量源泉。4.兴观群怨: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表明了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振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制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

4、非常积极的影响。5.发愤著书: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中总结了历史上许多伟人困顿受辱而发愤著述的历史事实,提出了“发愤著书”说。认为历史上的许多优秀作品往往是穷苦困顿的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而发愤著成的。“发愤著书”说对后世的进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很大的影响。6.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的科学认识活动。二、指出下列著作和观点的作者1.《中国小说史略》——鲁迅2.《艺术哲学》——丹纳3

5、.《判断力批判》——康德4.《小说面面观》——佛斯特5.《诗艺》——贺拉斯6.《镜与灯》-——艾布拉姆斯7.“诗援情而绮靡”——陆机8.《典论*论文》——曹丕9.“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刘勰1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三、阐述下面文字中所体现的文学观点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答:这首诗反映了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的问题,相当深刻的揭示了革新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说明以往的文学发展所积累的经验虽然可贵,能为后人的文学活动提供某种审美规范,从而有利

6、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把握和表现。但是,任何审美规范同时又是一种局限,它更适宜人们对传统审美对象的观照、认同,却限制了对新的审美对象的发现、创造。文学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必须表现人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必须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形成的新的审美需求,所以革新对文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就是以不断地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方式,从而构成了自己的生生不息的发展历史。2、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7、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答:从他的论述和所举的例子来看,所谓“有我之境”即是在作品中能比较明显地看出作者主观色彩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是诗人主观色彩较为隐晦、物我完美地统一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四、问答题1、伊瑟尔在谈到文学接受时说:“虽然作品文本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在各时代并无变化,但人们发现的意义却不断变化着。”作品的意义为什么会不断变化?答:文学鉴赏决不是对作品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再创

8、造。作家生产作品要创造,读者鉴赏作品也要创造;由于读者的创造是建立在作家创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就称为再创造。读者的再创造贯穿于文学鉴赏的全过程。它有两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对作品形象的补充与丰富,二是对作品意义的发现与增添。伊瑟尔的这句话所说的就是第二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意义,但其意义是隐含在文学形象之中的,并不向读者直接呈现;而且其意义往往是多重的、模糊的、不确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