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

ID:6648752

大小:265.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1-2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  X线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检查方法包括平片、脑血管造影等。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内和椎管内属软组织密度,故以CT、MRI检查最有价值,CT为其首选检查方法。第一章X线检查头颅平片为颅骨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由于方法简单、经济、无痛苦,是颅骨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对颅内病变,有时只提示有病变存在,但不能做出定性诊断;有时虽然有明显临床症状,但X线平片却无异常发现。第一节检查方法颅骨的密度较高结构复杂,摄影时常重叠。根据诊断需要,除常规摄影外有时还采用一些特殊摄影方法。一、头颅平片(一)常

2、规摄影头颅的常规X线摄影包括后前位和侧位两种,主要用于观察颅骨病变。(二)特殊摄影有时头颅的常规X线摄影不能满足于临床诊断的需要,还得进行一些特殊摄影,如:1.前后位用于外伤或者不适于后前位摄片者。2.颏顶位主要用于观察颅底结构。3.30°前后位主要显示枕骨鳞部、人字缝、颞骨岩部、内耳道及后颅窝病变。4.蝶鞍侧位显示蝶鞍结构及其形态变化。5.切线位显示颅盖骨局部及其与病变的关系。6.体层摄影显示颅骨局部细微结构、骨质的改变以及钙化等。二、脑血管造影将水溶性有机碘制剂(常用40%~60%的泛影葡胺)注入脑血管中,使其显影的一种检查

3、方法,称为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都很有价值。如果采用DSA脑血管造影,则可避免颅骨重叠影,使脑血管显示更清楚。根据注入造影剂的途径不同,可将脑血管造影分为:(一)颈内动脉造影将造影剂注入一侧颈内动脉使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显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常用于幕上病变的检查。(二)椎动脉造影将造影剂注入一侧椎动脉使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显示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常用于幕下病变的检查。(三)全脑血管造影25采用介入性插管技术,一次性检查分别进行双侧颈内

4、动脉和一侧椎动脉插管造影,称为全脑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全面显示,是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三、椎管内造影椎管内造影是将造影剂穿剌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中,然后进行放射观察。为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造影剂常用水溶性的碘制剂。第二节正常头颅的X线表现颅骨构成骨壳,以容纳和保护脑组织。脑主要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维持血供。颅骨结构和病变用X线片显示;脑或脑血管性病变则用脑血管造影来间接推测或直接显示。一、正常头颅平片的X线表现颅骨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颅盖由额骨垂直部、两侧顶骨和枕骨鳞部构成。颅底由额骨水平部、筛板、蝶骨

5、、颞骨及枕骨下部构成。(一)颅骨结构颅骨结构因个体、年龄、种族、性别和部位不同而有差别。成人颅骨结构分三层,内、外层是由致密骨构成的内、外板,显影清晰,其间为松质骨构成的板障,密度较内、外板低。外板厚约1.5mm,内板厚约0.5mm。板障较厚,正常可呈颗粒状影。(二)颅缝与囟颅盖骨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多个化骨核,于化骨核间隔以结缔组织,细者为颅缝,宽大部位为囟。新生儿头颅有六个囟,居顶骨四角:顶骨前上角与额骨间为前囟;顶骨后上角与枕骨间为后囟;顶骨前下角与蝶骨间为前外侧囟(左、右各一);顶骨后下角与乳突和枕骨间为后外侧囟(左、右各一

6、)。囟在X线片上表现为骨间的边缘较清楚的透亮区。颅缝在外板呈锯齿状,在内板呈直线状,X线片上可分别投影,应注意勿将直线状缝误认为骨折线。颅缝与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封合。(三)颅壁压迹1.脑回压迹是大脑脑回压迫颅骨内板所形成的局限性弧形凹陷区域。X线表现:正面观,为局限性圆形或卵圆形骨密度减低的透亮区;切线位观,常为颅骨内板上的局限性边缘光滑的弧形凹陷。其间以密度较高的骨嵴即脑回间嵴为界,脑回间嵴与脑沟相对应。2.血管压迹(1)脑膜中动脉压迹:脑膜中动脉在颞顶骨内板上形成轮廓清晰的压迹。侧位片上,表现为线条状密度减低影,起自中颅窝,

7、向上行分为前、后二支。(2)板障静脉压迹:呈管状,较粗、弯曲而不均匀,常彼此吻合而呈网状分布。(3)静脉窦压迹:正位片上显示为较宽、边缘整齐而不分支的带状密度减低影,以横窦(侧窦)最为明显。侧位片上横窦压迹从枕内隆突处开始,向前达乳突下方,弯向下行,与乙状静脉窦压迹相连。(4)脑膜中静脉压迹:25位于冠状缝后缘,有时可能较粗。侧位片上显示为很深的沟,走行较直,粗细均匀,不分支。可为一侧,或为两侧,在蝶骨小翼后方引入海绵窦。(5)蛛网膜粒压迹:蛛网膜粒是把脑脊液泵入静脉窦的结构,在颅骨内板可形成压迹。X线片上显示为边缘不规则但较锐

8、利的圆形密度减低区,常对称性地分布于额骨及顶骨上,于矢状窦两侧4cm以内(图8-1-1A)。一般只累及内板,但亦可很深,甚至侵及板障和外板而形成骨质缺损,直径多为0.5cm~1cm。(四)蝶鞍位于颅底的中央,附近或较远部位的颅内病变都可能引起蝶鞍的改变,对颅内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