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89725
大小:4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5
《石家庄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家庄市2007-2010年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规划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为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使石家庄更好地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担当重任,实现市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的奋斗目标,特制定《石家庄市2007-2010年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广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为基础,以大力
2、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为重点,坚持建设、教育、服务与管理并举,坚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和加大新闻舆论引导并重,通过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增强市民的公民意识、市民意识、省会意识,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和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担当重任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党政机关各部门,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同时,广泛动员社
3、会各界积极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协会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扎实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同步。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加强市民学习、工作、休闲等硬环境的建设。同时,各级党政机关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理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市民的新格局。 ——教育与管理并重。坚持从不闯红灯、不乱扔杂物等公共道德底线抓起,综合运用宣传教育、舆论引导、行政管理等手段,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8 ——文体设施资源共享。各级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要创造条件,在节假日向社区居民开放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场所。 (三)奋斗
4、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四年大提升的工作思路,用四年时间,实现市民学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百万市民学习培训任务基本完成;广大市民的公民意识、市民意识、省会意识明显增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秩序、爱护城市公共设施,自觉维护省会形象;城区主要街道路口、影剧院、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秩序和卫生状况明显改观,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现象明显减少;党政机关、窗口行业为民服务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城市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007年工作目标:以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石家庄解放60周年为契机,以“
5、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公共文明道德实践活动,征集提炼“新石家庄人文精神”,修订完善《市民文明公约》。编印《文明常识大学堂》60万册。以“文明路口”创建和“排队日”活动为重点,着力解决闯红灯、乱穿马路等问题。同时,利用市民学校等场所开展学习培训,市民培训率达30%以上。 ——2008年工作目标: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为契机,继续抓好公共文明道德实践活动。以文明礼仪教育为重点,编印《文明礼仪常识》60万册,大力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常识,组织文明礼仪大赛。进一步完善社区市民学校建设,实现每个社区都建有市民
6、学校,市民培训率达70%以上。制订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密切相关的法规、条例,进一步规范市民行为。 ——2009年工作目标:大力加强市民科学素质建设,围绕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编印《科学常识与市民生活》60万册,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研究制定市民文明素质测评指标,对各区各系统开展市民教育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落实情况进行量化测评。 ——2010年工作目标:编印8《法律法规与市民生活》60万册,广
7、泛开展法律法规常识和城市管理规章的学习教育,市民培训率达90%以上。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需要,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内容、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 (一)基本内容 1.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逐步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大力普及礼仪教育,使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娱乐和人际交往中,逐步养成文明礼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