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08292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3
《《电场强度》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场强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所以电场强度是掌握电学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电学,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确定依据: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一)知识与技能1、知
2、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2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3、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2、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电场强度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对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2、通过学习电荷的电场分布,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美感三、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以深刻理解电场
3、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确定依据为本节课的中心是让学生认识到场的客观存在,及场的力的性质。由此引入一个物理量并恰当地定义它成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因此将它定为重点。共3页第3页本节课的难点有三个:一场强的定义方法;二场强和电场力的区别和联系;三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确定的依据有三个方面:一电场强度的引入过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容易发生混淆,三学生对电场线的分布往往只识其形而不解其质。四、教法、学法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如: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学习”教学法。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协商讨论,突出主体性
4、。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五、教学过程据以上的分析,教学中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掌握知识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⒈引入新课:(大约需要3分钟)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之后我这样导言:力不能脱离施力、受力物理而独立存在,即力具有物质性,由此可知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这节课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认识它,一是定量描述,二是形象化描述。由此引出课题“电场强度”2.新课教学:首先电场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并通过类比的方
5、式,克服学生陌生心理。之后强调本节课的知识主线: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作用。然后进入电场强度的教学(大约需要17分钟)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前四个问题,以电荷在电场中受力为主线,引出电场力的性质:即电场有强弱又有方向我们应引入一个物理量,并对它恰当的定义,使其充分反映场的强弱和方向,引入的物理量就叫场强吧,该如何定义它呢?1)前面用比值法定义了场强的大小,场强的方向又如何定义呢?2)由定义式E=F/Q和力学单位制确定E的单位和其单位在数值上含义。让学生思考在E=F/Q中Q是什么电荷的电量?能否推出E∝F、E∝1/Q而场强E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归纳电场强度物理意义
6、、定义及其特点共3页第3页电场强度是对电场的定量描述。但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为便于我们的研究,需要把它形象化的表达出来,物理学中用一系列的曲线来代表电场。由此引出电场线教学(大约需要12分钟)在这部分教学中我类比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首先复习初中所学的磁感线的定义,并通过条形磁铁磁感线的分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磁感线的疏密同时反映了磁场的强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画电场线也需要以一个恰当的规定为前提,经过这样处理使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从而使学习形成最大的正迁移。最后学生注意观察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总结电场线全部特点意图:通过恰当的类比,潜移默化、突破难点教学难
7、点三。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使学生获得创造体验的同时把握根本。3、课堂练习:(大约需要10分钟) 为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将安排如下练习:4、课后小结:(大约需要3分钟)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畅谈对本节课知识上的收获,思想方法上的领悟,教师在评价的同时加以补充。意图是帮助学生梳理全节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5、布置作业: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领会研究方法,特布置作业如下:1)课后练习⑴⑵⑶2)阅读课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