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说课设计

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说课设计

ID:6346060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10

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说课设计_第1页
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说课设计_第2页
资源描述:

《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说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说课设计昆明市艺术学校戴勇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一)地位和作用地球自转的意义有三个: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其中地方时是这节的重点和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传统高中地理教科书的一块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述,本教科书不完全拘泥与传统,对学生的要求有所降低,突出了时区和日界线的实用性,讲解了有关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世界的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含义(2)运用:区时与区时差,“北京时间”的由来与使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

2、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2)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读图分析日界线相邻的两个时区的一些特点和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三)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重点:区时与区时差,区时的计算。教学难点:区时计算,日界线。本节解决重难点的关键在以“世界政区图”的基础上,采用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边讲边演示,使学生多世界各地所处的时区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利用版图边讲边练,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对区时,日界线的完整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这样能直观地

3、反映教材的层次结构及知识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还自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谈话法:投影书中“想一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两位小朋友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2、读图分析法:(1)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找出一些国家的首都所在时区。(2)算一算这些地区与我国北京的区时差(3)找出日界线(4)分析日界线两侧时区的不同特点及过日界线的变更方法,教给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对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有一定帮助。三、学法指导“读图→析图→用图”三步走加游戏。以图

4、做媒介,指导学生用眼识图,用脑析图,动手绘图,开口说图。游戏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具准备1、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程序(一)引入:同学们到过车站、邮电局吗?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这些地方的醒目位置镶嵌着世界政区图,图中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时刻表。(或者是很多时钟。不同时钟标着不同的时间)。大家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便于人们了解世界各地与我们的时间差,方便我们出国旅行,洽谈业务等。同一个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时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新课设计1、投影P106想一想1、2:提问:小明和小强

5、的问题出在哪里?——时差那么时差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还得从地球的自转谈起。2、演示:在地球仪上贴上黑、白、红三点表示同纬度上的三个不同地方,先判断一下这三个地方的相对位置。生答:黑点在最西边,红点在最东边,中间是白点。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老师用手电筒从东方照射地球仪,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红白黑三点谁最先受到一天中第一缕阳光的照射?这种先后次序与他们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关系?演示提问:古代各地都把当地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点时刻定为12点,当红点达到正午12点时,黑白点都到了吗?黑点、红点时刻如何?这样一来,地球上会有多少个正午1

6、2点?——我们把这种因地而异的时刻称为地方时。3、设疑置问,推向高潮如果我们都使用自己的地方时,会出现什么结果?4、设问:如何解决时差问题?——学会区时的计算5、举例讲解:已知北京时间是8月2日8时,求此刻东京、纽约的时间分别是多少?投影讲解计算步骤:(1)查三地的时区(2)算时差:同区时区相减,异区时区相加(3)求区时:未知时刻=已知时刻+(-)两地时差(东+西-)6、巩固训练(出示多媒体课件):(1)学生看图回答:全球划分为多少个时区?一般每个时区跨多少经度?哪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2)让学生上台用鼠标在

7、图中点出老师所报城市的所在时区。(3)算一算这些城市与我国北京的时区差。7、过度(小故事):有一美国孕妇乘坐轮船横渡太平洋时,生了一对双胞胎,到达美国住地登记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先出生的儿子是弟弟,后出生的倒成了哥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吗?——日界线8、出示多媒体课件:(1)点出180经线(2)点出日界线(3)观察:日界线是否完全在180经线上?为什么?(4)根据船只的移动观察分析日界线两侧时区时刻的不同特点以及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方法。9、板图辅助讲解(略)10、归纳小结:由学生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